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姚念龙 
部队: 空24师   
部门: 司令部机要科 
职别: 科长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战友是陈年的酒,越久越醇;战友是清澈的水,越淡越真;战友是远方的客,越走越近;战友是难忘的人,越想越亲。愿战友永远保持年轻的心、纯真的情、强壮的体、幸福的家。忘掉年龄、忘掉恩怨、忘掉烦恼、多想战友。 
所有篇目(共680篇)

标题:

跑题版话本《老兵屯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11-10-9 22:06:45

更新时间: 

2011-10-20 11:55:21  更新者: 牛朋玺

关键词:

  

  [这是对本篇第 31136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Flag 标题 日期 评论 浏览
1 老兵屯的故事(目录链接版) 2011-10-8 12 6899
2 跑题版话本《老兵屯的故事》 2011-10-9 42 31136
3 《老兵屯的故事》出笼记 2011-10-15 10 3774
4 老兵屯的故事 引子 2011-10-16 2 4154
5 老兵屯的故事 第一回 2011-10-19 1 3280
6 老兵屯的故事 第二回 2011-10-20 1 3368
7 老兵屯的故事 第三回 2011-10-20 1 2983
8 老兵屯的故事 第四回 2011-10-20 1 3124
9 老兵屯的故事 第五回 2011-10-20 0 3395
10 老兵屯的故事 第六回 2011-10-20 0 3053
11 老兵屯的故事 第七回 2011-10-20 0 3294
12 老兵屯的故事 第八回 2011-10-20 0 3245
13 老兵屯的故事 第九回 2011-10-20 0 3166
14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回 2011-10-20 2 3378
15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一回 2011-10-20 1 4250
16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二回 2011-10-20 0 3321
17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三回 2011-10-20 0 3315
18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四回 2011-10-20 0 3244
19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五回 2011-10-20 0 3236
20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六回 2011-10-20 0 3287
21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七回 2011-10-20 2 3334
22 老兵屯的故事 第十八回 2011-10-22 6 3247
23 《老兵屯的故事》第十九回 2011-10-22 20 4016
24 《老兵屯的故事》第二十回 2011-10-25 17 4227
25 老兵屯的故事第二十一回 2011-10-26 21 4576
26 《老兵屯的故事》第二十二回 2011-10-27 7 3299
27 《老兵屯的故事》第二十三回   2011-11-2 31 6088
28 《老兵屯的故事》第24回 2014-12-16 14 3036
29 《老兵屯的故事》第25回 2014-12-16 28 4318
 

跑题版梦幻话本

《老兵屯的故事》

(01——17回)

作者:(按出场先后为序)

姚念龙、闫民校、鲁枫梅、曲先庆、彭艳芳、陈学忠

编辑:姚念龙

(创作宣言)

   我们的创作原则是:幽默通俗但不牙碜庸俗。

   我们的创作思路是:厨师长给出的规定动作。

   我们的创作方式是:鲁提辖率众大造快活林。

 我们的经费来源是:自己动手,自收自支。

我们的奖励办法是:微山湖自费三日游。

     我们的口号是:上网天天乐,神经也快乐,耶!

 

引 子

      姚念龙):话说,当年“知青”要回城,“小芳”舍不得,留又留不住,一气之下,拿棍棒将“心上人”赶出了家门。几十年过去了,“知青”通过网络得知“小芳”一直未嫁,十分后悔,也很内疚,感到对不起“小芳”,重又回到了阔别几十的农村,看望“小芳”。哪想当年一头“金”(青)丝的“小芳”也已满头华发;虽然过去了很多年,而“小芳”却依然丰润犹存,面如盘玉,气质高雅;“知青”感慨万千,虽然当年“小芳”给了自己一顿“无情棒”,但是,“小芳”对爱情矢志不渝,终身未嫁,虽然打了我,“小芳”心里却始终没有忘记我;两人见面后,互诉衷肠,又到了当年经常约会的老地方,两人依依相偎,听着泠泠盈耳的泉水声,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第一回

四十年后湖边相会  互诉衷肠热泪横飞

    (闫民校):第一组镜头;一位西装革履、气宇昂然、身材魁梧、精神矍铄的老者,在猎猎寒风中站在小黄楼前,手拿一幅照片默默地凝视着,嘴里还不时地地念叨着什么。脸部特写:两行热泪滚滚而下。突然大风起,吹走了老人手中的照片,老人撕心裂肺的大喊一声——小芳,湖面传来回音——芳--芳--芳--芳。片名同步打出,煽情音乐响起。

    (鲁枫梅):镜头对准漂浮在水面上小芳的玉照。一张“面如盘玉”的笑脸渐渐活泛起来,中年的小芳“丰润犹存,气质高雅”。她含情脉脉地看着眼前剪着小平头、气宇轩昂的龙兄(请忽略谐音哈), “你你你就是俺日思夜想的龙兄吗?,你可回来了!”
    “小芳,是我是我是我啊,我就是当年那个欠下你孽债的知青龙兄啊!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是不是过上了你想要的生活?”
     一行清泪从小芳玉盘一样的脸颊缓缓流淌。“龙哥,难道你忘了吗?当年小村旁的槐荫树下,你不是说了今生今世非俺小芳不娶的吗!这些年来,我天天坐在冷板凳上等你。想当年,村长说四方山上一个黑乎乎的老班长看上了我,非要我当他的军嫂,我誓死不从。虽然他跟你一样也是三步一诗五步一词。但是他这辈子有可能在微山湖边上建一座万人数目的小黄楼吗?我宁愿在冷板凳上看照片上的小黄楼笑,也不愿意坐在石家庄的公寓楼里哭。再说了,他一见钟情的人又不是我!听说春天的时候已经认识了一个他心目中最漂亮的人!”
    “啊,啊,你说的是他!那那那现在你就不要提他了,他已经在空六网上对他老婆宣过誓了,说是下辈子都不会放过他现在的老婆了。”
    “龙兄,那你下辈子准备肿木办?还让俺小芳当板凳媳妇吗?”
    “小芳,龙兄对不起你!走,我带你去吃河蚌,顺便再大喝二两,趁你晕晕乎乎的时候咱俩好好掰嗤掰嗤下辈子的事情。”
    龙兄一步上前,一把挽住小芳纤弱的胳膊消失在人流中...... 

    这正是:

自古人生叹苦短,眨眼就是几十年。

世上多少遗憾事,时不倒流悔枉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

四方山杀出黑旋风  芦花荡飞出鲁提辖

    (闫民校):虽说那个四方山黑乎乎的班长打算让小芳住在公寓了享受痛苦是他的不对,但总比让她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小先板凳上望穿湖水要强得多吧。他那欠下孽债又忘恩负义的龙哥见面连小黄楼都不让进,就直接拿两个河蚌忽悠人家,还想趁人家晕晕乎乎的时候好好掰嗤掰嗤下辈子的事情。你当小芳傻呀,她可是在南京这样的大城市长大的呀。大喝二两之后,小芳满脸怒火地说:“下辈子的事先别提,就说现在怎么办吧?你要是铁了心和嫂子过日子,我也不反对,可你一定要对嫂子好啊,不然的话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龙哥左右为难地说“那---那你怎么办呢”?小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宁可在石家庄的公寓里面哭,也不吃你的四孔鱼”。说罢欲离去。龙哥拦挡不住,急得大呼:“鲁兄,你在哪里?快快帮我一把”。只见芦花荡内一条小船箭也似地飞来,船头站立一英俊少年,面似桃花,腰如杨柳,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长发飘飘,眉清目秀,身披黑色斗篷,手拿一把老式雨伞,脚蹬好利来绑带皮鞋,眉间架一幅喜来乐金丝眼镜,更平添了几分文侠气度。船未到岸,只听嗖地一声,一个黑影早已轻轻落地。那身段怎一个了得可喻,行家一观便知,此人定是出自燕子门之高徒。来人快步来到龙哥面前,报上自家姓名:俺,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姓鲁,名枫梅,江湖人称江南单飞侠是也。龙哥呼俺前来,不知何事?龙哥如此这般一说,大侠听罢哈哈大笑,心中早已明白了一二。

    (鲁枫梅):话说这江南单飞侠应姚知青呼唤赶紧前来,听得这姚知青一把鼻涕一把泪,期期艾艾泣不成声“当年我背叛小芳是我的不对。这些年我无时无刻不惦念于她。若不是你嫂子厚道贤良,貌美如花,我我我早就在水月楼对过给她也盖上一座小红楼,我与她隔湖相望,朝朝暮暮长相见。正所谓我住湖之南,君住湖之北,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湖水。情深如青山,缠绵似流水......
    未待单飞侠开口,小芳插嘴微怒:“谁要你的小红楼,谁跟你情深缠绵!为了你我只要有个冷板凳足以。倒是现在,四方山那个老班长,手握重权,非要在石家庄给咱买个经济适用房,不让我吃你的四孔鱼!你倒说说到底咋办?”
    姚知青听罢捶足顿胸,已经气得不知东南西北:“哪个四方山,哪个老班长?”话音未落,只见寨子里走出一位中年转业军官来,拖住小芳便拜。那人生得如何?但见:唇若点朱,面似生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睛射寒如冷箭,两道弯眉矗立似毛笔。胸脯壮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腹有诗书,吐万丈凌云之豪气。武艺高超,似撼天狮子下云端。一看便知此人端的是文武双全、手握重权、人见人躲的李刚他爸!
    这下如何是好...... 

    这正是:

世上多少揉肠事,纵是墨公判也难。

江湖大侠飞芦荡,不辞千里说姻缘。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痴情女梦说痴情话  负心汉欲做负心事


    (闫民校):众人一见刚大人到来,摄于他的权势,又自知敌他不过,便做鸟兽状,轰地一下散去了。话分三头,单表一章。却说这小芳千里迢迢来寻龙哥,本想多住几日,可那龙哥却只字不提暂住证一事。眼见所带盘缠将尽,不由地暗自伤心;都说痴心女子负情郎,美人买不到好衣裳,近日算是领教过了。早知道人家微山湖边住小楼,老婆孩子热炕头,过去旧情已成烟,我还蒙在鼓里头。说啥也不会坐高铁冒风险风尘仆仆来这里,不但没见着泰山,连个葱油饼、四孔鱼也没捞着吃,还把我的风衣都给弄脏了,这可是托人从四方山专卖店买来的呀。越想越有气,顿时坐在一棵树杈上,唱起了春天的故事。那优美的歌声忽忽悠悠就传到了小黄楼内。龙夫人忙问:“这歌声来自哪里?是何人所唱?龙哥忙道:据我的经验,这歌声定是出自那江南美女之口,此女那个漂亮---只见夫人瞪了他一眼,忙改口道:她是我多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名叫小芳,吹拉弹唱无所不会,琴棋书画无所不能,还会说相声,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小女子”。龙夫人一听面有愠色:“啊呸!你小子那点酸事还瞒得了我。单飞侠早已发信息将此事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告诉我了。我只不过看你是否老实,试探一二,哪成想你还吞吞吐吐,欲盖弥彰,还像个转业干部吗?你真是白瞎了我一双慧眼。我们当军嫂的那个不是虚怀若谷,心胸坦荡?那个不是尊老爱幼、心地善良?你当我是小心眼呀?你走这一两天,我是食不甘昧,夜不能寐,辗转反侧,苦思冥想。你说小芳那孩子的命咋就这么苦呢?这么多年她一个人在网上孤苦伶仃,形影相吊,写个藏头诗你们那帮爷们都看不出来,在那红叶疯了的时候她还找不到回家的路,她容易吗?你这个蠢货,还不快把她领到家里来,我们拜个干姊妹,从此她也就是你的亲妹妹,我就是她的亲嫂嫂。傻愣着干什么?去呀”!这龙哥一时转不过弯:这是真得吗? 

    (鲁枫梅):话说龙嫂一道命令,要龙兄抓紧请回小芳。意欲兄妹认亲。小芳自然是不肯就范,想自己飘飘洒洒一生坦荡为怀,得意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捣蒜, 平日里旷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迥然。龙嫂嫂那样成熟稳健的大家闺秀,叔可忍,婶不可忍。想起江浙一带众多备好干粮随时迎候的一干好友,操起麻袋一溜烟疾驰而去。
    上回说到这权势深重,吓得大家做鸟兽散的那个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小黑,来到水月楼,看到小芳飞奔而去的背影,顿时没了主意,回家一头倒在床上佯装不适。龙兄龙嫂尴尬无语,龙嫂缓过神来大惑不解:小芳走了,他急什么?龙兄咬碎玉牙又不便发作,这事我怎么知道?哼哼哼,心说这斯看来胆子真大,敢到我小黄楼来搅水!
    龙兄拎着一袋“扛大顶”的四孔鱼来到小黑家里探望,只见如花似玉的黑嫂正忙里忙外,殷勤伺候躺在榻上眯眼假寐的小黑。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你个黑小子,嫂子对你恩重如山,你口口声声对老婆擂胸发誓,竟对我的初恋动起歹念,看我怎么收拾你。于是尾随黑嫂来到阳台,俯在黑嫂耳边如此这般。。。不到一袋烟功夫,但见那黑嫂怒发冲冠,柳眉倒竖,大喝一声:好你个小黑,还不给我重实招来。。。小黑闻听此言,立刻下得床来,抱住夫人,扭股儿糖似滴粘住夫人,念念有词地娇嗔道:老婆,老婆,我要对你说嘛。。。
    欲知对老婆到底说的什么,请在战友博客翻找。  

    (闫民校):那小黑一时性起,突发心梗,嘴中喃喃道:“你---你,好你个鲁提辖,本来和你说好,为念龙编个小芳的故事,没想到你半路变卦,竟拿我开涮 ,伤我自尊,我下辈子和你没完”。话音未落,手机突然响起,传来一男中音:小芳她肿木滴啦?你们都中了我的圈套了,欲知谁来电话,……。

    这正是:

恩恩怨怨何时了,感情纠结实难消。

男男女女那点事,虽说不大很费脑。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回

踌躇满志上山下乡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闫民校):上回说到,盐哥正在生气,电话突然响起,一个男中音问道:“小龙吗?我是老村长,小芳她肿木滴啦”? 龙哥一听是老村长找他,顿时吓得魂飞胆散,接过电话结结巴巴地回答:“老村长,我是小龙啊。小芳她、她很好,我们正坐在那高高的谷堆旁边,共同回忆那过去的事情”。电话那头传来了一声长长的叹息,便没了声音,仿佛老村长也陷入了沉沉的深思---。

       (姚念龙): 镜头拉回四十年前,一群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知识青年打着红旗,背着背包,唱着革命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日常劳动和生活当中,“知青”和“小芳”由认识到熟悉;由暗送秋波到含情默默;由互相学习到互相关心;由问寒问暖到知冷知热;由情投意合到互诉衷肠......。

    (闫民校):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就发生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神州大地东风劲舞,亿万民众群情激昂。红旗红歌红袖章,红星红书红海洋。一颗红心农村去,接受教育最荣光。激情燃烧挡不住,广阔天地摆战场。于是,一群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武汉、沈阳、济南、扬州等地的有志青年便来到了冀中西北部一个叫做老兵屯的村子安营扎寨。老兵屯原名叫六岳寨,距五岳寨不远。古时候隶属中山国辖地,现在已被划定为绿色生态红色旅游开发区。举目远望,巍巍太行山蜿蜒百里,滔滔滹沱河千年不息。自古就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解放战争后期,八路军总部和部分中央直属机关就设在这一带。这个村曾经是一个兵站,最高负责人职务是站长,行政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大校。建国后,改为自然村,站长也就变成了村长。小芳是村长在战争年代收养的一个孤儿,村长对她是视如己出,痛爱有加,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要好。龙哥他们下乡那年,小芳刚刚20岁,农夫山泉加上绿色小米,把她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小芳小时候跟随前辈渡江占领南京,还在虎踞龙盘皇朝古都住过几年,见多识广,回到农村更是显得非同一般。她扛锄能下地,提笔能作诗,抽空搞装修,业余说相声,多才多艺,纯情善良,天真活泼,人见人爱。没事的时候喜欢对着镜子梳理两个粗粗的羊角辫,微微一笑便显露出两排洁白如玉的牙齿,还有一对浅浅的酒窝,那模样有几分像那个姓史的北京知青。

    老兵屯的的村民大都是战争年代从事后方工作或建国后转业复员的军人和家属组成。村民良好的素质使这里养成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醇厚民风。知青们的到来为这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带来了活力。乡亲们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孩子,争着抢着往自个家里拽,争不到的就找村长提意见,村长没办法,只好先紧着他们要。龙哥和一位来自重庆的叫罗勇的知青分到了距村长家不远的一户姓徐的大妈家,可把这老太太高兴坏了,说一天不见他们就想的不行,经常把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好东西做给他们吃,以至于到现在龙哥和罗勇也忘不了那位可亲可敬的徐阿姨。

    龙哥憨厚稳重,平日里话不多。那罗勇却是大翻大正,个子不高却身体健壮;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好像一天总有使不完的劲,农活本来就苦,口粮又不够吃,别人中午晚上都早早休息了,他却手捧一本红宝书边看边笑。为这,好几次被村里评为学习积极分子,到处做活学活用演讲报告。后来才知道他那是在作秀,屁股底下藏着一本黑皮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一看没人就将黑书换红书,倒是积累了不少破案经验,后来当了刑警还真派上了用场,侦破了不少大案要案,还荣立过一等功。这家伙生来顽皮,从小对舞刀弄枪情有独钟,功夫十分了得,有巴蜀小罗成之名号。什么柯尔特,强力式,1、2、3号左轮,20响快慢机,二把盒子,三把短一寸,公安枪,勃朗宁等,长枪有什么三八式马枪,中正式,德国耷耳毛瑟,53式步骑枪,波波沙,卡宾枪,加拿大冲锋枪等等,他在上小学之前就已经能打得很准了,经常率领一帮小朋友拿着枪对着树上的苹果一通乱射。他打小机灵嘎坏,知道大人们开会中途要休息几分钟去方便,就告诉一群孩子每人都要占领一个厕所的蹲位,占着茅坑不拉屎,憋得大人尿裤子。要说这事不光彩吧,可小家伙们都非常乐意地去完成这项一不怕脏,二不怕臭的“任务”。最可恶的是,他发现伙房后面炊事员种的南瓜长的好大,就想出来一个歪主意来,在每一个大南瓜上面用刀都剜了一个洞,然后命令每个小孩坐在一个南瓜上,任务就是必须往南瓜里面拉一泡屎,完不成任务的不准起来。他还让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装扮成纪检书记,专门负责检查劳动纪律, 哪个孩子拉不出来,就必须去厕所抠一坨屎来塞在南瓜里面,然后再把那块南瓜盖上。他最高兴就是看到炊事员切南瓜的那一刻,只见手起刀落,“哗”的一声,里面那臭烘烘、稀汤汤、黑不黑、黄不黄的东西立马就流了一案板,炊事员的身上脸上都是黏糊糊的东西。此情此景令人作呕,他却感到是多么的“幸福”!

    就这么一个顽童,经过接受贫下中农的半年再教育,竟然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特别是在小芳面前,表现的就像一个成熟的大哥哥。见到小芳挑水就赶紧抢过扁担一口气把能盛二十四桶水的大水缸挑满。分给小芳的地里活他也主动承担一半,有一次还跑到全国最大的那个庄里买了一条红围脖送给小芳。小芳对他也是心存感激。龙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面却佯装不知。

    老村长早有自己的打算,悄悄把小芳叫到一边道:“罗知青人好不假,但恐怕难以留驻。我夜观天象,见北斗发亮,群星闪烁,这个人的发展有可能要从北方起步,而且前途无量,他早晚也是要远走高飞的。你到不如和龙知青结成一对,别看这人不吭不哈,可也是水中蛟龙啊。他不但会写诗照相,还会下厨做饭,是天下难找的好男人啊。再说,他老家离咱们这不远,紧靠微山湖,是个鱼米之乡,将来他就是不当官,凭他那下湖采莲子裤衩丢了都不顾的勤劳劲,也饿不着你,也免得你担惊受怕坐高铁高处不胜寒,朝天门码头挤上船浑身出大汗之苦,又能省下不少盘缠。你看行吗”?常言道:铁板有缝隙,隔墙有耳朵。老村长的这番话恰巧被起夜方便的龙哥听个正着,不由得心中暗喜。

    这正是:

          老兵屯里故事多,广阔天地谱新歌。

         自古美女爱英雄,村长成全小龙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高人分解。

 

第五回

梁才子春心未萌芽  罗知青旧病又复发

    (鲁枫梅):姚知青和罗知青入住徐阿姨家不久,隔壁的“忽悠黄埔军校”老夫子--解大师家也迎来了他们的两位新房客。后来这解大师成了这帮知青的领头人,带他们种地耕田,上天揽月,下海捉鳖那是后话。单说这来着是谁,其一就是那黑名昭著的小黑子。其人其事前回多有书表,他的故事后续会渐次展开。单表另一位来自东北偏远之乡的有志青年梁才人。这梁才人满腹的经纶那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若论此人长相,且看:身材瘦削挺拔,面若鹅蛋椭圆,鬓似刀裁,眉如墨画。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角。若论此人文章那更是好生了得:文章辞藻朴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叙事娓娓,于整齐之中有变化,于平淡之中写曲折。此人从不多嘴多舌。他不需要炒作,也不需要他人的过分褒奖。他总是默默地耕耘,但是他万丈的光芒那是瑕不掩瑜。这样一个风流才俊,一到老兵屯,自然吸引了一大批村姑艳羡的目光,其中尤以赵皮匠的两个靓丽女儿岚和凤最为喜爱。但是19岁的梁才人春心未萌,又有“英雄不惜身外物,万两黄金晒站台”远大理想,一时竟无绯闻出现。
    徐阿姨和解大师本来相邻,关系甚密。这下又有了这四位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青年,一时风起云涌,怪事叠出。这一日,徐阿姨过生日,她一大早起来煮了几个鸡蛋,并且在鸡蛋上扎了几个眼,给罗知青和姚知青一人一枚。鸡蛋还没吃完,顽劣的罗知青一个人趴在破树根上面,琢磨着如何刻一支AK47出来。因为徐阿姨晚上要到中南海去陪领袖跳舞,没有时间在家跟大家一起庆贺。往年这一日总要跟邻居一起庆贺一下,这下只好叮嘱姚知青给解大师他们家送几个煮好的鸡蛋过去,让他们也分享快乐。姚知青来到解大师家,看那小黑正在院子里面摘南瓜。。。

     那南瓜早已被罗知青动过手脚,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小黑一双“金灿灿”的大手捧着切开一半的南瓜,推开姚知青,夺门而出。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徐阿姨家的小院。那罗知青已经把AK47刻了个囫囵,正在练习瞄准,透过瞄准镜看到小黑红艳艳的脸庞剑拔弩张。再看他手上捧着的南瓜,早已明白了三分,爬起来就往村头的高粱地方向跑。那小黑岂肯善罢甘休,他也一路狂奔穷追不舍。
    两个人跑得是气喘吁吁,罗知青率先蹲了下来,小黑也早已气咻咻地不能坚持。
    这高粱已然丰收在望,密密匝匝像一堵没有尽头的围墙。眼前的景象煞是迷人,火红的玉米穗迎风招展,高粱有的是深绿色,有的是枯黄色,这三种颜色相互辉映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未待二人细细品味这大好的良辰美景,就听得耳边隐隐传来女子嘤嘤的哭声,那哭声不大不小,如泣如诉,音量正好够他们偷听:自打你第一天进了我们囤,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你。后来看到你每次都带头往公用厨房的大水缸里面挑水,我知道你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好青年。再后来我看到你住的小屋子经常传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等千古名句,我知道你不仅仅是一个饱读诗书的好青年,将来更是一个胸怀报国志,真心疼老婆的铮铮男子汉。梁兄,我我我喜欢的人就是你!
    那小黑平时跟梁才子住一个屋子,并不知道他还有这等艳遇,于是也忘了跟罗知青算账,俩人吐吐舌头,相视一笑就抿了恩仇,安下心来继续偷听,只听那梁兄结结巴巴地说道:“小岚,我我我现在还小,跟小黑他们一同去采明明菜、黄花菜什么的还经常被他们欺负,我暂时不能给你一个坚实的臂膀。也不想考虑个人婚姻大事。你是一个好姑娘,你的人生一定有属于你自己的轨迹。从此以后,你忘了我吧。我们还是像过去一样做最好的朋友。再说了你还有一个妹妹小凤,我肿木滴也得征求一下她的意见你说是吧?”
    小岚一听哭得更厉害了,这时外面偷听的两位也不知道是谁,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里面那梁兄听到笑声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连忙从高粱地里面钻了出来,早已把脸羞成了大红鸡冠!梁兄直跟二位哥哥讨饶,央求他们保密。那两位要他一定从实招来,到底使了什么秘笈会有如此美事。。。三个人在高粱地外面又打又闹,不亦乐乎。那小岚,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耳听得他们三位嘻嘻哈哈,根本没有走的意思。她窸窸窣窣在高粱地摸索半天自己先跑了出去,三个大小伙回头一看,但见刚刚小岚走过之处犹如麦田怪圈一样留下三个大字“I LOVE YOU”。
    这正是:
            南瓜里面藏机关,小黑追打罗知青。
           无意闯入高粱地,惊得鸳鸯两处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六回  

知青领队慧眼识珠 培植小苗用心良苦  

      (闫民校):众知青收了一天的高粱,又手提肩扛地运到村头的场院,个个早已累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村长嘴上不说,心里却是十分的同情:这些娃从小长在大城市,终日被爹妈惯着,吃饭都得端到跟前,哪里受过这等苦罪?要是叫他们的爹妈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我这整天干重活,还吃不饱,那还不得心疼死了,我这是作孽呀!想到此,老村长宣布:“今天大家表现不错,我也破一回例,今天晚上就不组织大家政治学习了,自由活动吧”。大伙一听高兴坏了,要知道,他们来这老兵屯半年多了,晚上不是备土积肥,就是开会学习。别说谈情说爱了,就是想抽空给家里写封信都挤不出时间。要是有一点办法也不至于上高粱地里去唠嗑。那高粱叶子扎人不说,还密不透风,憋得人喘不过起来。受那份罪还不是图个安全,村里也是人多嘴杂啊。

    梁才子心里正在暗自感激老村长善解人意,给他创造了一晚难得的空间。猛抬头,只见从大队部走出一个人来。此人身材高大但不魁梧,岁数不大却很稳健。一双又黑又浓的剑眉之下,两只眼睛透出亮而深邃的光芒。高鼻梁,薄嘴唇,两耳垂肩,两臂过膝(刘皇叔是大福之人,孙尚香就是看中了他的耳大胳膊长才嫁给他的),宽阔的脑门泛着红光。走起路来不紧不慢,说起话来慢条斯理。满腹经纶,浑身才气,既有武将之威风,又有翰林之儒雅。虽是领导却无架子,平易近人行事果断。知青们当面叫他谢领队,背后则称他参谋长,有的称他泰山高人。

    见谢头到来,大伙更是高兴。平日里听他讲话就跟听袁阔成说书一般,总是意犹未尽。今晚非让他说个通宵不可。要说这谢领队那可真不一般,他是兴趣广泛,博古通今。上知天文——广寒宫内事,下知地理——经济适用房。讲起中国上下五千年,五洲左右八万里,就像裤兜里掏手绢,信手拈来。靠渊博的知识和诚实的人品,赢得了广大知识青年的尊敬和拥戴。

    等谢头走进跟前,大伙才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只见他双眉紧锁,一脸怒气,双手攥着拳头,鼻孔喘着粗气,两眼冒出吓人的凶光。他两脚还未站稳便大声说道:“都过来,现在开个临时会议,有几件事情通报一下”。大伙不知发生了何事,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头儿今天这是怎么啦?好吓人哎!约过了半分钟,谢头匀了口气儿,清了一下嗓子,开始讲话:“同志们,我们响应号召,千里迢迢到这穷山沟上山下乡,到底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吗?不就是为了战天斗地经风雨见世面吗?嗯,是不是啊?可是我们有些同志都来了半年了,还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来了,不是好好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改造,而是把这里当成了伊甸园,到这里来谈情说爱来了,有些话我都说不出口哇!大白天一男一女跑到高粱地里去经风雨、见世面,成何体统?虽然,我相信你们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再说你们也不敢。但毕竟影响很坏,此风不可长,大家要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能重蹈覆辙,丢人现眼。散会以后,是谁做得事到我办公室说清楚。两天之内写出不低于五千字的书面检查,而且必须用古风或近体诗的格律来写,写不好的话,我可不管你家有多远,纵使山路弯弯,我也要找你五叔说事。

    还有一件事,更让我感到失望和气愤,我们有一个同志,到这插队前我就认识他。平时表现还不错,队里一直把他当成好苗子重点培养,谁知他不知中了哪门子邪,不仅学会了说大话,说梦话,还异想天开,要到天上搞房地产项目开发,你以为天上的地皮就便宜呀?啊?天上那些直属部门的公章就那么好盖呀?啊?从征地到规划审批,再到开槽打地基,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开的秘密。盖楼不是说大话,也不像你在四方山盖羊圈,找几根木头棍子一支,弄点干草黄土加点水一搅拌,四周垒几块石头,糊巴糊巴就成羊们的免费廉租房了。盖房那可是百年大计呀,一旦出了事,就不光是月球的事了,连地球都得跟着倒霉,说不定那水泥结构的大陨石花落谁家呢。就算一切顺利,盖上一个嫦娥小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你哪个不得送上一两套?那些部门领导你也得罪不起,连看门的小吴也不能漏了,他二表哥可是李刚啊!听说最近把失踪多年的大表哥也找到了,叫李什么江来着,连人家孩子都很厉害,不给送房,不是上车轧你,就是下车打你。你告状也没用,人家家长会说:这孩子是临时工的,已经送人了。你屁法没有!

    接着说正事,按正式编制,天宫大院共有行政编72人,孙猴子这样的事业编有100多人,像吴刚这样的长期借调人员有200多人,像牛郎这样的临时工有300多人,还有像玉兔这样的停薪留职人员400多人,如果每人送一套,这样算下来你还能剩几套?剩下的几套你肯定要加价,而且得上百倍的加价,不然你就挣不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利润。知道房价为什么虚高不下吗?都是让你们这些利欲熏心、贪得无厌的房地产商人和那帮衣冠禽兽、道貌岸然的腐败官员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造成的。难道你们还想到天上祸害月民吗?真是岂有此理!

    我要特别提醒你,在月球上搞房地产开发,成本要比地球高得多,沙子水泥可就地取材,水电怎么办?运一吨水泥没个万儿八千的谁给你运?电线要多长?你算过没有?从地球到月球得好几千米呀。电线杆子往哪栽?农民工怎么上去?拖欠工资找谁要?家属探亲怎么办?通讯问题如何解决?你想过没有?唉!真不是我说你,你就是好高骛远,高傲自大,心高气盛,高高在上,但绝不是高瞻远瞩。到头来,只能是高开低走,高入低出,高处不胜寒。你的所作所为不要说知青们不高兴,连我这个高人想高兴都高兴不起来。前些日子我让盐师傅批评了他两句,他不但不听,还竟然不打招呼,偷偷地跑回了邯郸老家,胆大妄为,目无法纪,私自结婚,乐不思蜀。每天不误正业,跑到那个什么广场、公园邯郸学步,西施效颦,把那小细腿练得跟四方山下的蒙古老乡乔勒布罗圈的还厉害。队上的几位好心人劝他回来,他寻找各种理由推辞,说什么实在难以从命,迟迟不归。看来他还真把自己当成赵王了。这事儿我已和老队长商量过了,要向公社革命委员会汇报,把他押送回来,实在不行就叫罗勇同志把他和梁才子一块送上西行列车,不信你还反了。反正这事也瞒不住,别说这事,芝麻大点的事也休想瞒住,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身边有一个福尔摩斯,不得了啊,啥事也逃不出他的眼睛。前几天他还带着一帮人,有模有样地搞武林比武大会,三拳两脚就将镇关东打下擂台,成绩不错。我刚才讲得这几件事,都是他向我汇报的。为了保密,我就不说他的名字了。你们今后也不要老提什么鸡屁股里放鞭炮、南瓜里面加作料和占坑蹲点的事了,过去的事就算过去了,不能老抓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这样不利于维稳大局,再说,传到他耳朵里,显得我们没素质。毕竟我们这些人都是丢过身份证的人。我们要多看人家的长处,比如他会放电影,会擀面条,会照相画画,会打拐追车,还会养花种草。别小看这养花种草成不了大气候,但总比沾花惹草要好吧?

    最后,讲一下学习问题,我讲过多少次了,要重视学习,要传承中国文化,要活到老学到老。这话连房东徐大妈都背过了,七十多岁的人啦,不仅每天坚持看书读报,又是学电脑,又是练书法,写出来的文章、作品水平,比我们这些年轻人要好得多,好到什么程度,登陆她的博客、看看跟帖就知道了。可我们有些人,你再怎么说他就是置若罔闻,当耳旁风。嗯,不学无术、无所事事倒也罢了,有那么一两个人,是谁我不说大家也知道。竟然自不量力、神经兮兮地要写什么章回小说。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那块料?要是章回小说那么好写,我还叫你们学习干什么?我看你们也写不出什么花样来。不信,等着瞧。我这个人没别的爱好,就是爱才,是人才的才。真有本事的,你也别掖着藏着,谦虚过度就是骄傲吗,对不对?要学习梁山好汉,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依湖海,呀呼嗨---哎!我刚才讲到哪啦?对了,想起来了,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搞不明白,连读三遍。今天的会,我就不多讲了,讲得严肃了一些,都是为大家好”。谢领队刚要宣布散会,就见地上忽地站起一个人来,扯着嗓子喊道:报告:“我要揭发”!

    正是:

          一波未平一波起,有人发愁有人喜。

         只要不关自家事,天塌地陷能咋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后怕:

故事虚构属瞎编,没想叫谁都喜欢。

谁要爱看谁就看,谁不爱看咱不管。

自找麻烦图个乐,吃点口水也不冤。

莫谈水平高与低,盐卤自知才学浅。

情节荒谬正常事,题目就是跑调版。

如有得罪请原谅,欢迎各位提意见。

 

第七回

老兵屯里惊现古诗  引来知青激烈争论

    (姚念龙):话说上回谢领队刚要宣布散会,就见地上忽地站起一个人来,扯着嗓子喊道:报告:“我要揭发!”顿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众知青面面相觑,不知所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见此人如何长像:前额阔展,浓眉大眼,鼻梁高耸,唇如朱点,皮肤白白,个头一般;顶着一头少白发,长着一张娃娃脸,脸上始终挂着笑,叫人看着就舒坦。大家一看,噢!原来是他。此人可不简单。此人来自东北沈阳,毕业于沈阳九中报务班。说起这沈阳九中报务班的学生,那可了得,当年个个都是九中响当当、硬棒棒的拔尖人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男生风流倜傥,女生秀丽娇艳。正像此人在诗中写的那样:

文化课上认真听讲,
专业课上勤学苦练,
操场上我们的队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的各项活动唯有我报务班。
几乎忘了,
窗外还有鸟语花香、碧水蓝天;
我们用理想和智慧、执着与汗水,
铸造了一个光荣的集体
--
沈阳九中报务班!”

    此人姓屈名先贺。也是后来四方山霸主之一。有诗为证(此诗出自老班长之手):

当兵是尖子,带兵是精英,忆起军中事,先贺留美名

解甲归故里,转行做郎中,悬壶济世人,修得医术精

一视同仁道,望闻问切情,坐堂行善举,妙手度众生

闲暇爱旅游,摄影手不生,书斋勤研磨,字字见真功

朝至做文章,夕来放风筝,身心健康乐,事业多有成

勤奋多才华,网事急先锋,留得激情在,白发更年轻。

 

    此是后话。花开两朵,话分两支。单说这屈先贺一声:“我要揭发!”犹如晴天劈雳,震的现场是鸦雀无声。“最近我发现在我们老兵屯,有写古诗的,词调呆板,难读难懂,而且情绪低落,借古讽今,还对现实不满。”屈先贺慷慨激昂,振振有词。接着说:“什么目断青山、中秋有雨,嫦娥掉泪,碧海油污,浓烟薰天,还借酒浇愁。你有什么愁可消?目前我们国家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你不歌颂也罢,哪来这么多牢骚?哪有这么多不满?”屈先贺喘了口气,接着说:“这个问题性质是非常严重的,说小喽是人民内部矛盾,批评教育一下,作个检查,今后改正就算了;说大喽这是个革命立场问题,如再上纲上线,问题就会更加严重,把你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都不过分。要是那样......”“不要说了!”这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男低音(石家庄东部口音):“你说的都是什么,挨边吗?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说的是谁,不就是谢领队下午批评了你,说你干了一天活,晚上不早点休息,不是看你本家的《离骚》就是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要不就领着尹筠(从小一块长大、同班同学、同年报务班毕业、一起下乡到老兵屯的女知青)往高粱地里跑,那么晚了,不怕地老鼠咬你们。谢领队这不是好意吗!”男低音越说越激动,脸也气得由红变紫,由紫变黑,声音也越来越大:“目断青山怎么了?那些开发商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破坏秀丽山川,不该抨击吗?那空气污染,不见蓝天,碧海漂油,鱼虾遭难,不该抨击吗?还中秋有雨,嫦娥掉泪,这哪跟哪。你借题发挥,无限上纲。”这男低音还想继续说下去,一看屈先贺已无与自己争执之意,为了之间友谊,也就没有再说下去。

    大家要问这男低音是谁,他也是后来四方山霸主之一,姓严名不笑,人称“黑阎罗”、“盐通判”的是也。因当过报务班班长(不是沈阳九中报务班),大家尊称他为老班长。

    屈先贺虽说没有与老班长争执,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服,嘴里嘟嘟囔囔:“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写古体诗,连毛主席都不提倡写这些东西了。用那些律韵词牌一套,容易造成以词害义,削足适履之害。格律这东西,目的三个字:为好听!古人教条者把她条框化了,我们不必去死套。”
    “我不同意先贺的观点”,这时,一位平时很少说话,只爱看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是来自东北的知青良中(后来也是四方山霸主之一)
开口说话:“我个人认为,文学艺术的多样化是其魅力所在。格律不只为了好听,关于其美学价值的著述繁多,一言难尽,简单地把格律说成教条化欠妥。提倡写现代诗、打油诗、甚至蒙胧诗由来已久,贺敬之、郭小川、北岛、舒亭等成名成家者就是例证;现代人写格律诗的也很多,柳亚子、毛泽东都是格律高手,怎么评价这种现象呢?好的现代诗能打动人,好的格律诗同样能打动人,关键不是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以词害义,削足适履”不是格律诗本身的毛病,是我辈写诗填词技艺不精造成的。 我赞成写通俗诗,但不反对写格律诗(包括古风),千万不可简单地否定格律诗。” 

    谢领队始终一言未发,面如镜湖,无喜无忧。听完良中的话,只说了七个字:“赞成良中的意见。”

    老班长这时又坐不住了:“我认为,不论写古体诗,还是写现代诗,都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把古诗词通俗化的前提是应当知道什么是古诗词,不知古诗词为何物,连近体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偶句尾字平韵到底”这些基本常识都搞不清楚,又想自成一派,那通俗的结果可能会生产出比古诗词还难懂的僵尸怪胎。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过它的辉煌时期,好的东西应当传承。但由于它格律固定单一的特殊性,不像现在的歌曲创作是先写词后谱曲,都可有感而发,随心所欲。而是必须按照固定的曲谱来填词,就出现了多词同调的问题,使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倍感束缚。在追求个性、崇尚自我的当今社会,恐难以作为大众文化推广普及,繁荣就更有难度了,它的衰退已是现实。就像大熊猫是国宝一样,再怎么保护还是面临灭绝的危险,因为它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不可复制的生活环境。但又不能以“和者盖寡”来否定它。考古是一项少数人参与的活动,专家甚少,但考古这工作又非常重要,大众参不参与,古还是要考下去的。
    保留古诗词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朗朗上口等部分特点,又不完全拘泥于其格律,使其易写易懂,成为多数人能参与的达到直抒胸臆、歌古颂今、针砭时弊、扬善抑恶、陶冶情操目的的文学手段”的倡导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会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现实。实际上这种实践“五四”以后就开始了。
    老百姓穿衣服把喜欢把质量、样式、美观、实用放在首位,然后才是牌子。但把牌子放在首位的也有一个相当的阶层。因此我认为,古诗词在当今文坛的地位,既非风光无限,也非一文不值。喜不喜欢,纯属穿衣戴帽、个人爱好。就个人体会而言,多多少少学一点则有益无害,即使当不了运动员,也可当一个哨不很黑、不精能吹的裁判员。”  

    “嗯!有点意思了。不笑的一句:实际上这种实践五四以后就开始了,足见不笑相关书籍读过不少。”谢领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刚才只与小芳窃窃私语的尧痴愚(后来的水月楼主),前面的话都没听清楚,是良中的一句“我不同意先贺的观点”,才把尧痴愚的注意力拉回来。听了半天,才弄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为了显摆自己的才能,也码二垅子(接话巴,喝二气)说了几句:“萝卜白菜,各人所爱。不笑说得对:“考古是一项少数人参与的活动,专家甚少,但考古这项工作又非常重要,大众参不参与,古还是要考下去的。”诗词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就是一个个人爱好,也是个人知识积淀的散发。良中说:“以词害义,削足适履”不是格律诗本身的毛病,是我辈写诗填词技艺不精造成的。我非常同意这句话。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喝酒,就反对别人喝酒。这和抽烟不一样,自己抽会污染别人。写东西不会,别人写得不好,我可以不看、不评(当然也会有自己看不懂的因素在里面),但,不能反对别人写。不过,我认为,谁要想写古、律、绝、词的还是尽量学得像点好,用现代的寓意、现代的语气、现在的字词填古时空格,不也是一件趣事吗?如果只为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论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想到哪写哪,连最起码的韵都不讲究,我觉着那不能叫诗,最多只能算一篇散文。”

    屈先贺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争来论去,都差不多的论点啦!不够味,希望多来点旗帜鲜明的观点。第一,段正伟说了,《把古诗词通俗化》,我再发挥一下:通俗化是第一标准,对一切文学作品皆然。比如红军(一知青的名字)有篇诗里用了个“悬车”词,不懂。因为他的诗我较喜欢,可这个词查了几个词典,没有。上电脑百度一下,才明白。这个词就不通俗,我认为用的不好。第二,诗也好,文也罢,义好为第一。这个没分歧。问题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好,还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好?比如律诗,讲究对仗,前一句义挺好,下一句为对仗,就得以对仗为前提去凑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不好。”

   

        “先贺,你偷换了主题。我们针对的......” 良中还要说下去,谢领队一看天晚了,明天还要上工掰棒子,说了声:“大家别争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早点休息(其实已经不早了),明天还可以继续讨论。”

    其实,尧痴愚和小芳趁他们争论激烈的时候,早就溜走了。尹筠也在背后直扯屈仙贺的衣襟,屈先贺也无心恋战,就“借坡下驴”,散了。

    这正是:

一诗激起千层浪,引得兵屯闹嚷嚷。 

各人都说自己对,争来争去没明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八回

 世外桃源净土难觅  长远规划鼓舞人心 

    (闫民校):上回说到:有人举报老兵屯发现有人偷偷摸摸地写古诗。这事儿要是放在别的村,非得按刑事案件处理不可,当事人一旦被查出,定个现行反革命罪那是没跑的。多亏了老村长多年苦心经营,村子里民风极好,不好的家事从来出不了村。

    举报人曲知青当年刚刚一十八岁,风华正茂,满腔热情,对这场如火如荼、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的正确性深信不疑。和许多革命青年一样,敢上九天揽月,欲下五洋捉鳖,精神可嘉。但在这老兵屯整天与石头泥巴打交道,都是体力活,不是自己的强项,受表扬的总是来自松花江畔的汪红痣(学名)他们。他那身体壮得像头大水牛似的,一顿饭能吃十块发糕,九个地瓜、八个玉米、七个土豆、六棵大葱、五头大蒜、四碗米粥。三大盘子咸菜还不算数。俗话说得好:能睡就能吃,能吃就能干。村头场院那个轧场用的石头碌碡滚子足足有三百多斤重,他为了一瓶酒和罗知青打赌,竟一口气把那石头滚子搬了将近二里地,从此落下个“劳力士”绰号,名扬全世界。和这样的人争劳模,那不是老公公背儿媳妇过河——累死也没人表扬吗。曲知青要光靠比干活劳动,想做出点贡献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不太容易。

    但曲知青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特长是:不在体力在脑力,不在大话在文化,不在知足在知识,不在只会在指挥。经常主动帮着老队长派活,帮着谢领队用毛笔写讲话稿。他最大的特点就是见什么写什么,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只为练手,乐此不疲。后来终于练出事儿来了,他偷偷写的几幅字,不知是怎么回事,被一家叫什么张扬站的老板给贴到了墙上,吓得别的知青都不敢乱写了。比谢领队开大会批评还管用。说实话,他比那些只会在河边溜溜达达抓小鱼儿的湖人,那些只会背着个手、罗圈着腿在公园里说大话的赵人,还有那些自己不干活还不让别人干活,左挎鹦鹉右提八哥,头戴鸭舌帽的鸟人不知要强多少倍。

    曲知青未曾想到,在以阶级斗争为钢的特殊年代,别的村都是没事找事,大帽子漫天飞,抓不出几个暗藏在革命队伍里的反革命分子就誓不罢休。这老兵屯却是按兵不动,风平浪静。村干部除了抓生产就是抓学习,对“大敌当前”的严峻的形势一点都不“敏感”。自己本想为村里的群众运动做出点积极贡献,才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梁才子偷写古诗一事,可村里和队上领导的态度却让他十分的失望。

    他哪里明白,老村长完全是为了村里的大局着想,终日深谋远虑,寝食难安。眼见得这几年开山造田搞了不少,可粮食产量却越来越低,辛苦一年,打下得粮食,除了交公粮就所剩无几,分到个人手里的口粮还不够吃半年。过去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能到山上挖点草药卖了换成粮食,野菜野果也能当饭吃。可如今,除了三十里地外的那几十亩果园(伏笔:可安排自己取名尧痴愚的龙知青看守果园,让小芳每天送饭,把她和罗知青分开。送饭路上遇见狼,英雄救美换芳心),近处的山上树也没了,草也没了,光秃秃的就像秋天的四方山,除了蔫睡的石头,毫无生机。平日里老天爷光看着咱们出汗流泪无动于衷,可只要老天爷感冒醒一下鼻涕,这泥石流就滚滚而来,把刚修好的梯田冲的七零八落,东倒西歪。土没了,水却留不住。照这样下去,老兵屯还不得给彻底毁了。

    老村长整天盘算着:要是上面能同意我的封山育林计划就好了。我要把这两千多亩荒山全部种上经济林,用不了五年,这山就绿了,结下的果实拉倒城里卖个好价钱,再把村里各家各户的房子收拾一下,改成小旅馆。让那些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城里人到这里观光旅游,吃农家饭,采树上果,挣他们的大钱。别的不说,一天来五六百人,每人拉一泡屎就不得了,那不就形成了梁才子所描绘的‘满地黄金晒站台’的壮观景象吗?还有小便呢,要是碰上几个像盐师傅那样能喝啤酒的人,那可就发啦。喝进肚子里的东西再放出来就增值了,那可是纯度很高的人工尿素哇。等城里的人来了,每家每户都要特别客气、百分热情地让他们多喝水。喝了一壶又一壶,出门再给他们带上一壶。喝水多了尿就多,随便尿,尿到哪里哪里壮吗。这样一算,光每年的化肥钱就能省下两千多块。

    等有了钱也该把羊圈修一下了。前几年,苗知青他们几个连设计图纸都没有就开始施工,施工时又偷工减料,把他上树掏老鸹窝时踩断的几根烂树枝子当木料,把做饭烧过的炉渣灰当水泥,石头也是洪水冲下来的小石子。你说这样的羊圈能住人吗?这才几年那!都快散架了。再不修一下,说不定哪天把那一群羊都给砸死。这一群羊可是足足有两三只啊!这都是村民们几十年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底啊。

    如果省着点花,还能结余下六七百块钱,得给知青们补贴一下伙食,要是但凡油水大一些,哪怕是地沟油也行,红痣那孩子能吃那么多吗?他可是松花江边长大的,他家乡冬天的开渔节一网下去就能打上三四十万斤的大鱼。吃条鱼就跟吃自个身上的泥儿似地,一抓一把。来这半年多了,连个鱼毛也没见过。哎!老村长想到这里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老村长整天想得净是村里的正事,哪有心思抓什么阶级斗争新动向啊。

    之所以梁才子写古诗的事能被压下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还记得那位长得有几分像刘皇叔的谢领队吗?他是爱才之人啊!别看他训起人来毫不留情,肚子里可是菩萨心肠:我这帮知青真是有出息呀,将来回到祖国各地,大小当个干部,我不就桃李满天下了吗。到那时,我要是来了兴致,带上夫人出门旅旅游,哪个不得请我喝二两。我要是现在利用手中职权把人家打成现行反革命,以后见面该怎么说呀(后来证明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那些在官位上整过人的混蛋玩意儿们一旦退下来谁还理他,结果大都因郁闷无疾而终)!再说他们讨论古诗词的问题也是好事呀。所以呀,干什么事都不要太较真。卖瓜的谁不说自己的瓜好,买瓜的哪个不是挑三拣四?结果呢?不管好瓜赖瓜都有人吃,像梁才子那样的正常人,多吃甜点的,像龙知青那样有糖尿病的人吃半生不熟的,西瓜皮最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百家争鸣,百鸟朝凤,百尺竿头,百步穿杨吗。嗯、是不是啊?有什么好争的?争来争去,明天还不是上山打石头,白日移山费大劲,空流汗滴禾下土吗!只能是过过嘴瘾,解决不了大问题。大熊猫都快灭绝了,谁不心疼?可怎么抢救要靠专家,国家不投资也不行,一般老百姓有心无力,呼吁呼吁就行啦。 

    我看那,咱们今后都要谦虚点,要向那个北京的知青学习(&)。你看人家小石,人又漂亮,心眼又好,不像有些北京人,把首都当成自个家,动不动就拿外地人发火出气。她肩周炎那么严重,还在为老兵屯里的大男大女们牵线搭桥,像不像红娘我不敢说,但我敢说她像一位老大姐,嗯、是不是啊。

    正是:

老兵屯里风气正,世外桃源无邪风。

费尽心机培净土,村长领队立头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后怕:

    你笑不笑我管不了,我连自己也管不了。边写边笑,不能自控,几次差点心梗。只好打开另一页面,写会儿严肃的工作报告调整一下情绪,待平静下来再写,再笑。如此重复,午饭也没吃,怕喷。有人会问,你写得有那么可乐吗?不是写的可乐,而是我边写边想着那几位战友的模样,他们忽然在我眼前晃动起来。我这样调侃、取消他们,他们不但不生气,还跟着我一起傻笑。莫不是艳阳高照、红叶疯了?近几天,才子梁、贺仙曲、大话苗,还有湖人姚等一帮群众演员,纷纷发来信息,埋怨自己戏份太轻,要求加戏。我又不是制片人,只是一个喜欢研究古尸的业余考古临时工,毕竟权力有限。老村长、谢领队大权在握,用谁不用谁一句话的事。但必须声明:凡想通过潜规则进入本剧组的一个不要。

 

                      第九回  

       小芳心事被人看透  书记出面公平竞争


    (闫民校):梁才子偷写古诗被曲知青举报,多亏老村和谢领队一个仗义,一个爱才,想了不少办法这才压了下来。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又出了一件怪事,在“大鸣大放大字报”专栏里,突然出现了一张实名小芳的《隐退声明》,声明内容大致是说:老兵屯知青食堂炊事人员太少,除了盐师傅,别人炒的菜都没盐味,知青意见很大。特别是那个能吃的“大块头”,没事就到炊事班找咸菜吃,看了他那总也吃不饱的可怜样,“本人才思枯竭,实难为继”。炊事班“杂事太多,脑子容量不够,常常丢四拉三无暇编排那些高质量的”大蒜辨,保证不了一顿五头 的供应量,“到春节之前,都会疲于抓革命,促生产”,伙食难以改善。“鉴于以上几点,本人特声明,拟暂时隐退江湖,不再参与后期老兵屯伙食制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大一早,小芳要隐退的事就在知青大院传开了。大伙围在一起议论纷纷:这还了得!苗知青私自离队迟迟不归,厨师长外出采购一走好几个月,这小芳又要辞职,就剩下盐师傅一个人,又笨手笨脚,除了知道往咸菜罐子里放盐,连个水都烧不开,切个南瓜还楞把十二个手指头剁去了俩,让他给大灶里添点媒,他可好,铲了一铁锨媒喊着一二三,一使劲连自个都钻进去了,多亏能吃能睡的红痣知青来找咸菜发现及时,才喊人把他从灶火坑里拽了出来,把那张脸熏得漆黑漆黑,落下个“资深矿长”的光荣称号。让他一人管理食堂,大伙还不得喝西北风啊?

谢领队考虑到小芳是老村长的养女这层关系,就先没告诉他,赶紧把全体知青召集起来开会,商讨对策。商量来商量去没个注意。倒是那爱吃咸菜的红痣知青看出了门道:“小芳隐退肯定有她的难言之隐,但并非不可挽留,你看她在声明里说的是“拟暂时隐退江湖”,这个‘拟’字就是打算和准备的意思,不是最后的决定,只要队上和大伙求求她,再给她一个名分,提高一下待遇,我看还是有希望把她留住的”。大伙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真没看出来,红痣不光能睡、能吃、能干,还是个粗中有细的文化人,“劳力士”应该改为“小诸葛”了。有了小诸葛的有根有据、有理有力的科学分析,大伙心里有了底。那个傻乎乎的盐师傅马上来了精神,顶着一脑袋面粉,伸着那只剩下十个指头的两只手,冒充一副有文化的架势开口道:“对小芳《我的隐退声明》,我坚决反对!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和个人考虑,她的声明是在未经村委会、知青办和老兵屯炊事班主要领导研究同意的情况贸然发出的。此声明严重干扰了老兵屯的安定团结,直接影响了知青点的伙食质量,给老兵屯和炊事班造成了不可估量经济损失,并将会进一步带来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她的《我的隐退声明》无效,从宣布之日起作废。鉴于在前期工作中的优良表现和家中、工作有困难的实际情况,应当保留她的原职,待遇不变,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适度帮厨”说了一大堆还觉得不解气,边往回走嘴里还嘟嘟囔囔:“ 要不说这自收自支的民间松散社会团体就留不住大师傅呢,待遇是一方面,关键是台太小,英雄无用武之地呀。做人难,做一个叫谁谁不来,留谁谁非走的‘煤人’更是难上加难啊!”。

见盐师傅走远了,那个平日里最爱接话巴的尧痴愚也来了劲:“坚决同意盐师傅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小芳提出隐退不外乎三条理由一是职务问题。口头提拔她当副厨师长,但明确这个职务相当于什么级别。 二是待遇问题。她干得比别人多,共分却不多挣。三是攀比问题。对个别人擅自离队、千呼万唤不回来有意见。其实,这不是小芳的错,错就错在体制不顺、用人不当、分配不公、奖惩不严。要是领导批准她隐退,我也要辞职,同她一起远走高飞,再不回来”。他还想再说下去,就听旁边有人说了一句:“拉倒吧,你那点小九九谁看不出来呀,不就是想和小芳套近乎呗”。众人回头一看,说话的正是刚刚打擂归来的罗知青。这罗知青可是个明白人,什么事该干?什么事不该干?干到什么程度?那都跟福尔摩斯办案似的,思维缜密,推理严谨,未见先预,未行先知。你尧痴愚这个名字就傻得不轻,装在心里的那点小秘密还能瞒得了他。老村长的想法他已经知道了,心想我和小芳成不了也不让你要吃鱼(尧痴愚)捡便宜。所以罗勇才说出了刚才那句话。呛得“要吃鱼”那张四方圆弧脸一阵儿红,一阵儿青,一阵儿蓝,一阵儿绿,好不尴尬。

大伙正不知如何收场,就听谢领队大声说道:“这事儿是年轻人的事儿,我也不便插手,我看就叫团支部石书记来处理吧”。

石书记是来自祖国心脏北京的知青,圆脸大眼睛,皮肤白净净,一笑俩酒窝,小辫直愣愣。终日里一身军装,一顶军帽,端庄得体,英姿飒爽。在她的档案里有这样的记载:“同志,政治信念坚定,对党忠贞不渝,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主义真,凤凰涅槃;爱祖国、爱人民,仁爱无疆;顾大局、明事理,行事端正;乐好施、淡名利,侠骨柔肠;人有难、真心助,义无反顾;重情义、善思考,不喜张扬”。足见她非同寻常。石书记比多数知青大两三岁,在学校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来到老兵屯被推举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支部书记、民兵排排长。与老村长、谢领队号称“三驾马车”。说话办事有一定的分量,知青们都恨佩服她。尊敬她。

石书记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又征求了老村长和谢领队的意见,想到了一个认为比较可行的主意。这一天,她把罗勇叫到办公室问道:“小罗,你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打算”?罗勇一下子就明白了石书记的用意。回答说:“老爸肯定是要我会四川,至于我自己的想法,那就要看发展了”。这样的回答让石书记也不好再问下去。就说:“最近炊事班缺人手,队上打算叫你去帮厨,你看行吗”?罗勇回答:“服从组织安排”!“好,去吧”。送走罗勇,石书记又把尧痴愚叫来说道:“你的想法我们都清楚,我刚才也找罗勇谈过了,他没有放弃追求小芳的意思。现在是新社会,不兴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公平竞争。小芳最后跟谁结合,就看你们的努力和造化了,但无论如何不能影响你和罗勇之间的团结,更不能伤害了小芳的一颗善良之心。我们几个研究过了,为了进一步锻炼你,决定让你到三十里地之外的山上去看守果园去,条件差一些,不能经常下山,一日三餐由小芳送去,你看行吗”?痴愚一听觉得这是好事,不但每天能够见到小芳,有什么话可以当面讲,夏天还能吃到新鲜水果,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把罗勇和痴愚分开,给小芳创造单独接触他们的条件,好让她进一步做出选择,是敲锣打鼓,还是湖边吃鱼,自己说了算。石书记这一手可谓是一举两得,既维护了安定团结,又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正是:

      书记出面定大计,公平竞争好处多。

      自由恋爱移旧俗,两个知青乐呵呵。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回

 

  将军父遣子老兵屯 美女兵一呵释枪棒

    (曲先庆):话说这老兵屯知青日见难管,风气难维,偏偏又添了个不省油的灯:陈仲。此人乃将门小子,14岁当兵到了部队。18岁已长得中等稍高身材,方脸稍长,白晢面色,大眼两只,浓眉一对。其长相被分管军宣传处文化工作的女干事看中,选来文艺宣传队,准备主演洪常青。这小鬼虽然儿童时入伍,可脑袋瓜子好使。不但军事各科学的好,还自学中学数理化,尤其衷情于语文课本的学习。不但能吹,且时常在口若悬河时,装上点之、乎、者、也的腔调。这一点,被同在一起排练《红色娘子军》一个小女兵相中。一次间隙,女兵指着手里当天的报纸,问陈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这小陈仲,别人若平时问他问题,都是好为人师的帮助。今天遇到了女兵向自己提问,则精神倍增。脱口道:“这是在对当前党内的右倾翻案风进行批判。这句话是《红楼梦》里的。意思是说,走资派还在走,革命派要战斗。不管是谁,有多聪明,只要搞复辟,就会误了自己的性命。“这男兵不打仗,劲没处使,见着女兵发问,则滔滔不绝的白活起来啦。小女兵很温柔,只在末了说了一句:“这卿卿一词,义含讥讽。”女人智慧一句,胜夺男勇千言。
    这小女兵只此一语,立刻把悬河之口沉了下来。他心里暗自生羡,好个奇女子,竟把这一句里最关键的词的语义说的这么明白。于是盘算,我得怎么算计算计她呢。
    这陈仲,本是竹筒子性格,这回却来了个迂回之计。问道:“你看过红楼梦呀?”“刚看个开头,十回还没看完那。”
    “那你怎么能对这两个字理解的这么深呢”?小女兵,脸上微微泛起红晕,并未作答。这时主管女干事叫道:继续排练。
    此后,陈仲与这小女兵,你借我本书,我送你个杂志。时常探讨,不是这报怎么说,就是那篇怎个论。只是这其中有一怪。怪在这小陈仲,自幼傲气十足,经常和人争论问题脸不红脖子不粗不散场。可与小女兵说事,从未见敢高声语。
    不知哪来的动力支持。这支文艺宣传队的《红》剧,在部队调演中,一炮打响,洪常青当然也就更红了。
    可是好景不长。一纸调令,陈仲被调到了老兵屯。
    话得从头说来。陈仲这后门兵,本是陈父找的当时某军的一个军首长送来的。这个军首长就是那位女文化干事家的雄鹰。本打算让陈仲在这个部队好好发展,可他偏偏不爱武装爱红装,去演什么洪常青,令陈父十分不快。又听说了这小子与个小女兵一首诗式的来来往往,这老爷子就下决心要给他换个部队呆呆。陈仲本是见父畏三分的,这次可胆大起来了。跑回家里问:“为什么把我调到老兵屯?”当陈父把文艺队情况说出后,陈仲立即责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陈父未语,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绉绉巴巴的小纸条,一看便知是洗衣服时被误泡过的。陈仲见条后刚想解释,哪想到老父怒言:你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本领,倒是玩起脚踩两只船的把戏来了。我问你:“这写纸条的电话兵是谁?”这一问,问的陈仲才恍然大悟。原以为是那阿姨干事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的爸爸,使老爷子生气,把自己硬调走的。现在看来是那个追我的女电话兵告的密啦。
    军令如山,父命则更胜泰山。但这泰山无不为自己的子女在人生的路上能攀登的更高而铺阶。陈父之所以选择把爱子送到老兵屯原因有三。一是,村子里的头人也是老兵,听说还是个留过洋的、经历较复杂的人。二是,这知青的领(带)队的,是个被下放劳动来的排长。听处理他的那个政委说,这人有点才气,就是脾气耿直了点。下放到屯子里磨练磨练,将来会是个有出息的年轻干部。三是,这帮知青还能搞什么古诗辩论。说明整个屯子里风气、人情都很好。于是下决心把儿子也弄来锻炼锻炼。
    话说这陈仲被“遣送”到屯子里第一天,就遇上了个不顺眼的罗知青。这罗知青顽皮的渐成了一个小霸王,凡有新人到来,进贡个三两支香烟且得亲自点上,那是必须的。这陈仲哪儿受过这等屈辱。他自思我这是老虎打盹,你以为逮着病猫了么?
    这罗知青虽说是见谁都想欺负一下,但看到陈仲的第一眼,心里也是怀揣小兔子。不逞个强吧,怕威信下降,地位不牢。可要真遇到愣头青,也是不好办。一天晌午,大伙都在地头歇着,陈仲跑到一边,拿出信纸,铺在一块破板上写起信来。这罗知青,喊了一句,喂,我说那小子,你过来!陈仲知道他是在喊自己,却一声不语:理都不理。罗又增高嗓门:姓陈的,叫你听着没?还是没回应。“耳朵聋是不?叫你没听到是怎么的?”
    这下听到了,回声也来了。“你说什么?”呼地一下就站了起来,把钢笔帽套好。信纸装到信封里,封好后,说:屈哥们,请你替我拿一下。说着就冲罗知青来了。
    这罗知青见陈走来,故作镇静,连身都没起。这陈仲越近越是放慢了脚步,在距离七八步时突然加速,近身时跃起一个饿虎扑食向罗奔去。这罗虽是未及起身,可心里早有准备,见陈扑来,一个毛驴打滚:躲了。这陈一扑空,也急忙转身,不看便罢,一见心生寒意。那罗知青正起身去顺手抓地里散放着的一把铁锹。陈见状赶紧起身,就手拎起了大镐一头。正在俩人准备锹镐相拚,你死我活的当口,就听得一个声嘶但却悦耳的高调银铃大叫着: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声音来自俩人的一侧,当陈、罗还未缓过神来呢,一个女兵冲到了他们俩个的中间。她双臂一展,各指一边,左边转头:把镐放下!右边眼瞪:把锹放下!见两个小子,都傻瞪着眼的片刻,她紧接着说道:大丈夫,真要是争高低,就赤手空拳。动刀动枪,比不出本事,算什么好汉!有能耐你们俩把家把什放下,在大伙面前比比真本事!话音未落,只听得两声物件掷地声。来人是谁?

    这正是:
  江湖不打不成交,强强联手逞英豪。

老兵屯里故事多,慢慢都要出场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徐大姐被主席接见  老兵屯受众人敬仰  

    (彭艳芳):上回说到,正在俩人准备锹镐相拚,你死我活的当口,就听得一个声嘶但却悦耳的高调银铃大叫着: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兵屯大名鼎鼎的妇女主任徐大姐。只见她柳眉杏眼,不怒自威。往那一站,众人皆鸦雀无声。徐大姐双手叉腰,两眼看着罗知青,可这会罗知青也老实了,一声不吭的站在那儿,好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徐大姐的目光又落到陈知青的脸上,谁知道这个平时对啥都满不在乎的小子这时却涨红了脸,低着头,只用一只脚踢着地上的小石头玩,也不讲话了。

   “既然你们都不讲话,那我就说上几句。”徐大姐收回目光,语重心长的说:“咱们老兵屯自古民风淳朴,村民尊老爱幼,你们从大城市来到这儿,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大家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容易吗?既然一起来了,就要像亲兄弟一样相处,做不到这样,起码也要做到团结友爱吧。”。停顿一下,徐大姐环顾四周,看见围观的知青们都竖着耳朵在听她讲话,于是接着讲“像你们这样,谁也不服谁,暗中较劲,见面就掐怎么能行捏?这样下去,既不利于我们屯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也不利于生产劳动的配合,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既然你们要比个高低,争个输赢,今天,索性就来个大比武,比试比试,无论输赢,今后都是兄弟,你们两个有什么意见哪?”  

    没等这两人表态,旁边早有人鼓掌叫好,尤其是那个平时很斯文的“秀才苗”等几个文弱之人,估计是平时没少被罗知青欺负。只见罗知青抬起头,搓着两只邹巴巴的小手,结结巴巴的说“我我我同意”,“那你呢?”徐大姐转过头看着陈知青,众目睽睽之下,天不怕地不怕的陈知青这会儿也羞红了脸:“我也没意见”。“那好,就这么办了,比武地点就定在玉米地旁边的空地上,比武结束以后都老老实实的下地干活。以后,谁也不许明争暗斗,无事生非了。有空就写写文章,写写诗也不错嘛,看人家秀才,过个中秋节,才几天功夫就写出了《大话嫦娥123456789》,你们也都看过了,好好学着点,别动不动就掐架。”  

    你们知道这徐主任是何许人也,说话竟有这等分量,连这帮生龙活虎,调皮捣蛋,诡计多端的知青们都乖乖的听着,不敢有半点反抗之心。话说当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时期,徐大姐带着一帮姑娘媳妇们战天斗地,挖山修渠,挑土修路筑梯田,人送外号”铁榔头”“铁姑娘”。后来,因成绩斐然,事迹感人,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曾专机接送到北京,受到毛主席老人家的亲自接见。这样光荣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飞过了万水千山,传遍了大江南北,十里八乡都津津乐道,屯子里的老少爷们在人前也都挺直了腰杆,神气的不得了。这铁姑娘虽然岁数不大,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却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从此,她担任这村委会的妇女主任多年,讲起话来头头是道,掷地有声。

    据说那次坐飞机徐大姐可高兴了,全屯的人送到村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第一次出远门就坐上了飞机,众人羡慕的都红了眼,徐大姐本人那更是激动地三天木有睡着觉。开天辟地终于坐上了飞机了,那感觉那心情能不好吗?只是,大家木有想到的是,徐大姐第一次坐飞机不太习惯,受不了飞机在高空颠簸,没过一会就晕了,吐得是一塌糊涂,下飞机的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还是让别人扶着才走下了飞机,从此,她再也不敢坐飞机了,还落下了一个病根,得了一种怪病,叫什么“美尼尔症”。这是后话,以后只要一着急上火就发病。

    言归正传,见大家都木有反对的意见,徐大姐面色渐渐的温和了许多,大家随着她一起来到了玉米地旁,围观的知青们自觉的靠后站着,站成了一个扇形,流出一大块空地,好让两位英雄好汉比武用。徐主任清了一下嗓子,说了最后一句话“有请二位,比武开始!”话毕,玉臂用力的一挥,众人已经急不可待,两位知青也跃跃欲试了,就在此时,一道金光在大家的眼前闪过,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只听得徐主任“啊呀”一声叫唤,玉米地里传来“啪嗒”一声响。

    等众人回过神来,徐主任早已是急得满脸通红,一边跺着脚一边大声的说道:“坏了坏了,我的宝贝飞了。”这一下可是不得了了,屯里谁不知道徐主任的宝贝啊,就连新来乍到的陈知青也早就听说了此事。那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宝贝,那是价值连城,不对,应该是无价之宝才对,想当年,徐大姐进京去见毛主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贵人,那位神秘人物馈赠了一块世界名表,据说是限量版纯手工打造的,产自遥远的瑞士国的“英格纳”钻石金表。表盘上镶嵌了12颗钻石和12颗红宝石,拿在手里那是沉甸甸的,金光四射,晚上出门都不用打手电筒了。

    话说徐大姐自从戴上这块小金表,就再也没有舍得解下过,(换了谁也不舍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应该说是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它,这块手表的意义相当的重要,重要到我们一般人都说不清的地步。现在,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从徐大姐的手臂上飞走了,这下在人群中不啻于扔了一颗原子弹,大家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罗知青和陈知青也自知闯了大祸,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捶胸顿足向徐大姐保证“别着急,就是挖地三尺我们也要把它找回来。”说完,两人扛着铁锹和锄头飞奔着进了玉米地。

    看热闹的知青们也没闲着,一哄而散的也进了玉米地。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已经成熟在望,一人多高的玉米杆长势良好,金黄金黄的玉米压得玉米杆都快弯了腰,几十个知青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般的像工兵探雷找了一遍又一遍,只把个玉米地踩得东倒西歪,一片狼藉,可怜的玉米们还没有来得及成长饱满就这样莫名奇妙的无辜的夭折了。

    直到夕阳西下,屯子里已经炊烟袅袅了,还是没有见到宝贝的踪影,这下,连见过大世面的徐大姐似乎也有点沉不住气了:“难道是上天入地了?”村口的老槐树下,一口大钟挂在树下,天渐渐的黑了。“当当当”,收工的钟声响了,从屯子里传来了老村长洪钟般响亮的声音“收工喽!”,大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瞪大了眼睛,一心盼望着奇迹的发生,都忘记了肚子早已经咕噜咕噜的在叫唤。一会儿,从广播里传来了盐厨师的声音:“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
  
    眼看着找寻无望了,继续找下去也恐怕无济于事了。徐大姐无奈地招呼大家:“同志们辛苦了,天也黑了,回吧,明天再说”。知青们三三两两,无精打采,慢慢腾腾的往回走,一边还在议论纷纷。只有那两个闯祸的知青走在人群的最后,估计是在心里盘算着今晚的生活会上该怎么做检讨了吧,一副垂头丧气的摸样,叫人看了于心不忍。徐大姐虽然内心焦急万分,脸上确不动声色,她的心里这会儿也在盘算着“没事的,丢不了,它哪能插翅飞走捏?明天天一亮再来找,准保就找着了。”想到这,心里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走起路来也格外的精神。

    这正是:

本让陈罗过过招,不想失手丢珍表。

踏破铁鞋无觅处,欲知后事下回找。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写作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边写一边笑,就像盐校长说的那样,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也快心梗了。三更半夜的不想睡觉了爬起来写老兵屯。真的有那么可笑吗,我也不知道,反正,想象着几个人在我的笔下做各种动作,说各种话,就觉得乐不可支,也不知道这么写了,对号入座的战友会不会骂我,会不会怪我没有把他们描写的形象高大一点。哈哈,不管三七二十,一口气就写成这样了,有意见还可以提出来,我保证尽量修改。

 

第十二回



  

评论(共 42 篇):

  评论者: 牛朋玺

发表时间:2011-10-20 11:55:21

姚大诗人:您老人家以为还是在写诗呀!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10-19 16:34:28

我是一点法都没了,下午传还是传不上去。同志们尽管写,付站长会帮我们忙的。   

 

  评论者: 牛朋玺

发表时间:2011-10-19 12:09:54

喂:119吗?
是的!什么事?
老兵屯着火啦!
早看到啦!
还不快来?
对不起!这“火”119救不了!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1-10-16 20:34:57

伟华兄,赶紧来写。老兵屯这一段是红军参加革命。晚了就是抗日干部啦。现在待遇都不一样。我这院里盖别墅,老红军不在了,家属子女都有份,抗日的就没这个待遇。抓紧呀!   

 

  评论者: 苗全芝

发表时间:2011-10-16 18:50:28

曲指一露面,
就有好戏看。
两位老英雄,
只服美女管。

学忠老首长,
本集接的棒。
偷猪一绝招,
别人学不像。
当年做知青,
肯定是大王。   

 

  评论者: 陈学忠

发表时间:2011-10-16 17:12:38

有意思!呵呵!很热闹啊!这样好,怎么写写就出来了陈仲呢?
    这个陈仲家伙写也没意思,知青几年,也就麻流的逃出了老兵屯。炮仗脾气,爱和村里的小伙打架,偷猪有一绝:馒头里插一根缝被子的大号针留一条线在外面,猪张口一咬扎住了,疼啊,叫不得,吼不得,绳子一拉猪就乖乖的跟着走了,到了山里,棒打锹劈,一会儿就成了红烧肉了,知青班也闹得改善伙食了,曲班长吃人嘴短,嘴上肉香,也就装不知道了。就是枫梅和艳芳那二个丫头讨厌,阶级觉悟高,老是嚷嚷要斗私批修,用小罗的话说,她们是站在喜马拉亚山上吃肉---吃的美,还站的高!陈仲小罗等人还因此组织了一个“武工队”,专门下午傍晚时到村里溜达,看到准备回窝的鸡,就悄身而上,一脚踩住鸡爪子,鸡就不动了,结果当然是进了背上的背包,晚上就成了鲜美的鸡汤了,村里老出这样的事,在阶级斗争觉悟很高的年代,很快就被当成阶级斗争新动向了。一辆212停在大队部门口,几个穿蓝衣服的警察公安在进进出出,出身公安世家的小罗看出门道了,一番偷听侦查,一个紧急消息在知青中传开了:改善伙食出事了!晚上一脸严肃的徐主任和横鼻子瞪眼的根利指导员说是要给知青们开会!事情严重了!知青点老大哥姚龙和闫民抱着“反正没我什么事儿”的态度躲在炕上下棋,枫梅疯疯傻傻的内外咋呼“好汉做事好汉当,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可是没人理她!陈仲和小罗蹲在屋外面抽烟,满不在乎“屁大的事!还当原子弹爆炸了?”不管怎么说,晚上徐主任和根利指导员要给上课了!
    小罗歪着脑袋突然有了主意:哥们,不要紧,晚上我们.....这样....这般......
当徐主任和根利指导员来到知青班正赶上晚饭时光,小罗,陈仲热情的张罗请领导吃饭,那个热情劲儿,把曲班长和快嘴丫头艳芳和枫梅都看傻了:桌上一碗明明是鸡汤。小罗楞给介绍说是野味喜鹊汤!一碗红烧肉,陈仲偏给介绍说是野猪肉.....徐主任和根利指导员也糊涂了:“不是说你们生活很艰苦吗?看来不错啊?还有野味吃!”把个曲班长弄的只符合“是啊,是啊。这个..这个”把快嘴枫梅和艳芳给气的心里直嘀咕:这当官的怎么就这么好对付?但她又不敢讲,因为陈仲事先就说了,谁要当汉奸,哼!
    曲班长和快嘴枫梅、艳芳明白,这事不好讲,知青班90%的同志都被这两个家伙用红烧肉和鸡汤给拉下水了,讲了这事,还不闹出民怨了?再说还能看着他们两活宝真给公安带走?自己不成了叛徒了?
    眼看桌上的鸡汤下肚了,猪肉也光了,那边徐主任和根利指导员边吃边叨叨,这边一个劲儿的点头称是。陈仲小罗心里那个乐啊,把在电影里维持会阳奉阴违对鬼子的那套都翻出来了。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1-10-16 16:26:27

弟兄们热情很高,可喜可贺人,必须把老兵屯的事情办好,相信广大知青是有革命觉悟的。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1-10-16 14:03:29

   因看电脑的字就犯晕所以不敢细看,刚才看了先庆写的这章回剧又让我差点笑回去,把罗、陈写的很有性格,很精彩,构思的很好,很符合剧本创作的三要素。看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那位本事大,能把他抢到手,那票房肯定又放卫星了。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1-10-16 10:12:24

老兵屯里真热闹,才子佳人亮高招。
不管是真还是假,目的就是让你笑。
笑一笑十年少 , 那个不想天天笑。
要想长生又不老,老兵屯里能做到。
白发老人变黑发,不爱说话变话唠。
思想郁闷别害怕,进屯包你就治好。
吃饭睡觉不如意,进屯饭香睡大觉。
老兵屯里故事多,广阔天地普新歌。
谁想进屯露一手,进屯就有好角色。
角色可以自己挑,对号入座自己找。
如果角色不喜欢,自编自演那更好。
不管谁进老兵屯,包你不老变年少。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1-10-16 8:01:05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艳芳写得太好了,从故事情节编排到叙述方式,再到语言特色,都堪称上乘。学习了。   

 

  评论者: 赵伟华

发表时间:2011-10-16 7:57:27

身在江湖中,笔下不由衷,各位文豪大侠,你们就编吧。故事情节编排的太逗了,语言云雾山罩,情节悬念重重,看了几遍真的分不清那句是真话,那句是假话了。提请各位注意,此文三岁以下儿童禁读,要不然会把咱们的英雄儿女们带到沟里去,呵呵!!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1-10-16 4:20:33

 看见曲知青写的故事了,我也忍不住接了一回。接的怎么样,欢迎大家拍砖。

上回讲到,正在俩人准备锹镐相拚,你死我活的当口,就听得一个声嘶但却悦耳的高调银铃大叫着: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儿的妇女主任徐大姐。只见她柳眉杏眼,不怒自威。往那一站,众人皆鸦雀无声。徐大姐双手叉腰,两眼看着罗知青,可这会罗知青也老实了,一声不吭的站在那儿,好像被施了魔法一般。徐大姐的目光又落到陈知青的脸上,谁知道这个平时对啥都满不在乎的小子这时却涨红了脸,低着头,只用一只脚踢着地上的小石头玩,也不讲话了。
   

   “既然你们都不讲话,那我就说上几句。”徐大姐收回目光,语重心长的说:咱们老兵屯自古民风淳朴,村民尊老爱幼,你们从大城市来到这儿,是来接受再教育的,大家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容易吗?既然一起来了,就要像亲兄弟一样相处,做不到这样,起码也要做到团结友爱吧。”。停顿一下,徐大姐环顾四周,看见围观的知青们都竖着耳朵在听她讲话,于是接着讲“像你们这样,谁也不服谁,暗中较劲,见面就掐怎么能行捏?这样下去,既不利于我们屯保持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也不利于生产劳动的配合,与人于己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既然你们要比个高低,争个输赢,今天,索性就来个大比武,比试比试,无论输赢,今后都是兄弟,你们两个有什么意见哪?”
    

    没等这两人表态,旁边早有人鼓掌叫好,尤其是那个平时很斯文的“秀才苗”,估计是没少被罗知青欺负。只见罗知青抬起头,搓着两只邹巴巴的小手,结结巴巴的说“我我我同意”,“那你呢?”徐大姐转过头看着陈知青,总目睽睽之下,天不怕地不怕的陈知青这会儿也羞红了脸,“我也没意见”。“那好,就这么办了,比武地点就定在玉米地旁边,比武结束以后都老老实实的下地干活。以后,谁也不许明争暗斗,无事生非了。有空就写写文章,写写诗也不错嘛,看人家秀才,过个中秋节,才几天功夫就写出了《大话嫦娥123456789》,你们也看过了,好好学着点,别动不动就掐架。”
    

    你们知道这徐主任是何许人也,说话竟有这等分量,连这帮生龙活虎,调皮捣蛋,诡计多端的知青们都乖乖的听着,不敢有半点反抗之心。话说当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时期,徐大姐带着一帮姑娘媳妇们战天斗地,挖山修渠,挑土修路筑梯田,人送外号”铁榔头”“铁姑娘”。后来,因成绩斐然,事迹感人,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曾专机接送到北京,受到毛主席老人家的亲自接见。这样光荣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飞过了万水千山,传遍了大江南北,屯子里的老少爷们在人前也都挺直了腰杆,神气的不得了。

    据说那次坐飞机徐大姐可高兴了,全屯的人送到村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第一次出远门就坐上了飞机,众人羡慕的都红了眼,徐大姐本人那更是激动地三天木有睡着觉,终于坐上了飞机了。那感觉那心情能不好吗?只是,大家木有想到的是,徐大姐第一次坐飞机不太习惯,没过一会就晕了,吐得是一塌糊涂,下飞机的时候连站都站不起来了,还是让别人扶着才走下了飞机,从此,她再也不敢坐飞机了,还落下了一个病根,得了一种怪病,叫什么“美尼尔症”。这是后话,以后只要一着急上火就发病。

    严归正传,见大家都木有反对的意见,徐大姐面色渐渐的温和了许多,大家随着她一起来到了玉米地旁,围观的知青们自觉的靠后站着,站成了一个扇形,流出一大块空地,好让两位英雄好汉比武用。徐主任清了一下嗓子,说了最后一句话“有请二位,比武开始!”话毕,玉臂一挥,众人已经急不可待,两位知青也跃跃欲试了,就在此时,一道金光在大家的眼前闪过,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只听得徐主任“啊呀”一声叫唤,玉米地里传来“啪嗒”一声响。

    等众人回过神来,徐主任早已是急得满脸通红,一边跺着脚一边大声的说道:“坏了坏了,我的宝贝飞了。”这一下可是不得了了,谁不知道徐主任的宝贝啊,那可不是一般二般的宝贝,那是价值连城,不对,应该是无价之宝才对,想当年,徐大姐进京去见毛主席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贵人,那位神秘人物馈赠了一块世界名表,据说是限量版纯手工打造的,产自遥远的瑞士国的“英格纳”钻石金表。表盘上镶嵌了12颗钻石和12颗红宝石,拿在手里那是沉甸甸的,金光四射,晚上出门都不用打手电筒了。

    话说徐大姐自从戴上这块小金表,就再也没有舍得解下过,(换了谁也不舍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应该说是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它,这块手表的意义相当的重要,重要到我们一般人都说不清的地步。现在,这么重要的东西竟然从徐大姐的手臂上飞走了,这下在人群中不啻于扔了一颗原子弹,大家叽叽喳喳的议论起来,罗知青和陈知青也自知闯了大祸,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捶胸顿足向徐大姐保证“别着急,就是挖地三尺我们也要把它找回来。”说完,两人飞奔着进了玉米地。
  

    看热闹的知青们也没闲着,一哄而散的也进了玉米地。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已经成熟在望,一人多高的玉米杆长势良好,金黄金黄的玉米压得玉米杆都快弯了腰,几十个知青在玉米地里来回穿梭般的像工兵探雷找了一遍又一遍,只把个玉米地踩得东倒西歪,一片狼藉,可怜的玉米们还没有来得及成长饱满就这样莫名奇妙的无辜的夭折了。

    直到夕阳西下,屯子里已经炊烟袅袅了,还是没有见到宝贝的踪影,这下,连见过大世面的徐大姐似乎也有点沉不住气了:“难道是上天入地了?”村口的老槐树下,一口大钟挂在树下,天渐渐的黑了。“当当当”,收工的钟声响了,从屯子里传来了老村长洪钟般响亮的声音“收工喽!”,大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瞪大了眼睛,一心盼望着奇迹的发生,都忘记了肚子早已经咕噜咕噜的在叫唤。一会儿,从广播里传来了盐厨师的声音:“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
   
    眼看着找寻无望了,继续找下去也恐怕无济于事了。徐大姐无奈地招呼大家:“同志们辛苦了,天也黑了,回吧,明天再说”。知青们三三两两,无精打采,慢慢腾腾的往回走,一边还在议论纷纷。只有那两个闯祸的知青走在人群的最后,估计是在心里盘算着今晚的生活会上该怎么做检讨了吧,一副垂头丧气的摸样,叫人看了于心不忍。徐大姐虽然内心焦急万分,脸上确不动声色,她的心里这会儿也在盘算着“没事的,丢不了,它哪能插翅飞走捏?明天天一亮再来找,准保就找着了。”想到这,心里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走起路来也格外的精神。

 

写作的心情: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边写一边笑,就像盐校长说的那样,自己都管不了自己了,也快心梗了。三更半夜的不想睡觉了爬起来写老兵屯。真的有那么可笑吗,我也不知道,反正,想象着几个人在我的笔下做各种动作,说各种话,就觉得乐不可支,也不知道这么写了,对号入座的战友会不会骂我,会不会怪我没有把他们描写的形象高大一点。哈哈,不管三七二十,一口气就写成这样了,有意见还可以提出来,我保证尽量修改。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10-15 23:58:14

付站长,第十回,从评论栏里帖过来,排版和以前不统一,我办不了了,请老哥帮忙!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1-10-15 22:20:36

先庆有才,本回最生动。老兵屯大有希望。回目可改为“将门之后令人可畏,老兵屯里英雄辈出”就与前几回字数一样了。又看了一遍,原来的回目也是十六个字。看哪个合适就用那个吧。   

 

  评论者: 鲁枫梅

发表时间:2011-10-15 21:35:26

  曲大师这是第几回?赶快跟姚编辑联系。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1-10-15 19:12:27

因为有编辑,草稿就发了。未及细看,请龙兄代劳吧。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1-10-15 18:49:58

将军遣子老兵屯 美女一叫缴棍棒

话说这老兵屯知青日见难管,风气难维,偏偏又添来了个不省油的灯:陈仲。此人乃将门小子,14岁当兵到了空六军。18岁已长得中等稍高身材,方脸稍长,白晢面色,大眼两只,浓眉一对。其长相被分管军宣传处文化工作的女干事看中,选来文艺宣传队,准备主演洪常青。这小鬼虽然儿童时入伍,可脑袋瓜子好使。不但军事各科学的好,还自学中学数理化,尤其衷情于语文课本的学习。不但能吹,且时常在口若悬河时,装上点之、乎、者、也的腔调。这一点,被同在一起排练《红色娘子军》一个小女兵相中。一次间隙,女兵指着手里当天的报纸,问陈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这小陈仲,别人若平时问他问题,都是好为人师的帮助。今天遇到了女兵向自己提问,则精神倍增。脱口道:“这是在对当前党内的右倾翻案风进行批判。这句话是《红楼梦》里的。意思是说,走资派还在走,革命派要战斗。不管是谁,有多聪明,只要搞复辟,就会误了自己的性命。“
这男兵不打仗,劲没处使,见着女兵发问,则滔滔不绝的白活起来啦。小女兵很温柔,只在末了说了一句:“这卿卿一词,义含讥讽。”女人智慧一句,胜夺男勇千言。
这小女兵只此一语,立刻把悬河之口沉了下来。他心里暗自生羡,好个奇女子,竟把这一句里最关键的词的语义说的这么明白。于是盘算,我得怎么算计算计她呢。
这陈仲,本是竹筒子性格,这回却来了个迂回之计。问道:“你看过红楼梦呀?”“刚看个开头,十回还没看完那。”
“那你怎么能对这两个字理解的这么深呢”?小女兵,脸上微微泛起红晕,并未作答。这时主管女干事叫道:继续排练。
此后,陈仲与这小女兵,你借我本书,我送你个杂志。时常探讨,不是这报怎么说,就是那篇怎个论。只是这其中有一怪。怪在这小陈仲,自幼傲气十足,经常和人争论问题脸不红脖子不粗不散场。可与小女兵说事,从未见敢高声语。
不知哪来的动力支持。这空六军文艺宣传队的《红》剧,在空军调演中,一炮打响,洪常青当然也就更红了。
可是好景不长。一纸调令,陈仲被调到了老兵屯。
话得从头说来。陈仲这后门兵,本是陈父找的当时空六军的一个军首长走了。这个军首长就是那位女文化干事家的雄鹰。本打算让陈仲在空军发展,可他偏偏不爱武装爱红装,去演什么洪常青,令陈父十分不快。又听说了这小子与个小女兵一首诗式的来来往往,这老爷子就下决心给他换个部队呆呆了。陈仲本是见父畏三分的,这次可胆大起来了。跑回家里问:“为什么把我调到老兵屯?”当陈父把文艺队情况说出后,陈仲立即责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陈父未语,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绉绉巴巴的小纸条,一看便知是洗衣服时被误泡过的。陈仲见条后刚想解释,哪想到老父怒言:你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本事,倒是玩起脚踩两只船的把戏来了。我问你:“这写纸条的电话兵是谁?”这一问,问的陈仲才恍然大悟。原以为是那阿姨干事把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的爸爸,使老爷子生气,把自己硬调走的。现在看来是那个追我的女电话兵告的密啦。
军令如山,父命则更胜泰山。但这泰山无不为自己的子女在人生的路上能攀蹬的更高而铺阶。陈父之所以选择把爱子送到老兵屯原因有三。一是,村子里的头人也是老当兵的,听说还是个留过洋的,经历复杂的人。二是,这知青的领(带)队的,是个被下放劳动来的小排长。听处理他的那个政委说,这小子有点才气,就脾气耿直了点。下放到屯子里磨练磨练,将来会是个有出息的年轻干部。三是,这帮知青还能搞什么古诗辩论。说明整个屯子里风气、人情都很好。于是下决心把儿子也弄来锻炼锻炼。
话说这陈仲被“遣送”到屯子里第一天,就遇上了个不顺眼的罗知青。这罗知青顽皮的渐成了一个小霸王,凡有新人到来,进贡个三两支香烟且得亲自点上,那是必须的。这陈仲哪儿受过这等屈辱。他自思我这是老虎打盹,你以为逮着病猫了么?
这罗知青虽说是见谁都想欺负一下,但看到陈仲的第一眼,心里也是怀揣小兔子。不逞个强吧,怕威信下降,地位不牢。可要真遇到愣头青,也是不好办。一天晌午,大伙都在地头歇着,陈仲去跑一边,拿出信纸,铺在一块破板上写起信来。这罗知青,喊了一句,喂,我说那小子,你过来!陈仲知道他是在喊自己,却一声不语:理都不理。罗又增高嗓门:姓陈那小子,叫你听着没?还是没回应。“耳朵聋是不?老子叫你没听到是怎么的?”
这下听到了,回声也来了。“你说什么?”呼地一下就站了起来,把钢笔帽套好。信纸装到信封里,封好后,说:屈哥们,请你替我拿一下。说着就冲罗知青这走来了。
这罗知青见陈走来,故作镇静,连身都没起。这陈仲越近越是放慢了脚步,在距离七八步时突然加速,近身时跃起一个饿虎扑食向罗奔去。这罗虽是未及起身,可心里早有准备,见陈扑来,一个毛驴打滚:躲了。这陈一扑空,也急忙转身,不看便罢,一见心生寒意。那罗知青正起身去顺手抓地里散放着的一把铁锹。陈见状赶紧起身,就手拎起了大镐一头。正在俩人准备锹镐相拚,你死我活的当口,就听得一个声嘶但却悦耳的高调银铃大叫着: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声音来自俩人的一侧,当陈、罗还未缓过神来呢,一个女兵冲到了他们俩个的中间。她又臂一展,各指一边,左边转头:把镐放下!右边眼瞪:把锹放下!见两个小子,都傻瞪着眼的片刻,她紧接着说道:大丈夫,真要是争高低,就赤手空拳。动刀动枪,比不出本事,算什么好汉!有能耐你们俩把家把什放下,在大伙面前比比真本事!话音未落,只听得两声物件掷地声。
来人是谁?一语释得兵戈落,从此英雄打成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论者: 陈子才

发表时间:2011-10-15 17:17:49

    看谁跟八一电影制片厂联系下,把《老兵屯的故事》拍成电影。或与赵本山大哥合作拍成电视剧也挺好!也可联系下张艺谋看有木有空请他当导演。不管是电影或电视剧我看都一定很精彩!先预祝啦!!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1-10-14 21:00:43

   就像是电影剧本一样精彩热闹,哎呀你们几个也太有才了,你们是“湖南省编制委员会”的,简称“胡编会”的,获得了“呼和浩特市双优模范”奖,简称“忽悠模范”奖,然后大家伙又姚着小船到水月楼去吃打鲁面,可是由于听着名曲不小心把闫放多了,老村长一尝说太咸了怎么吃呀,大伙说那好办,多加水不就不咸了吗,结果面又变多了,老村长说碗装不下就盛在彭里吧。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1-10-14 17:31:30

我也不清楚原因。念龙,你忘了,开始咱们是拍电影的,论镜头,简单。拍着拍着怎么成了小说了。我担心最后要成大院杂谈。这可怎么办呀?头是你起的,你就忽悠呗。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10-14 13:10:41

民校,我每次编完你写的,字体都非常小,都得重新加大字体,不知什么原因。前三回篇幅太小了,你和枫梅商量一下,再充实点内容。抽空我再把我们“乱造”的起因加到前面。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10-13 21:50:06

谢谢一旭兄、艳芳、先庆的关注。民校的指正已改。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1-10-13 21:09:35

精彩!第七回人物对话若是出自作者一人之口,作者水平绝不在北大、清华教授之下。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1-10-12 22:17:47

殷桂均说,你和梁世忠瞎辨个啥呀?那高深理论是你俩能论明白的问题呀!上老兵屯跟老班长他们写点乐子出来多好。她对这个村的兴趣不在闫大嫂、罗大嫂之下了。我已经把任务派给网上秘书了,你们把那个老村长给我留出来。我研究了一下,这可是个大鱼呀!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1-10-11 21:59:32

几位作者都辛苦了,写得很好,笑得肚子疼,你们一定得写下去呀,那个大话嫦娥的知青才子怎么还不见动静捏?   

 

  评论者: 闫一旭

发表时间:2011-10-11 21:55:17

知青,文革,兵哥哥,好热闹,真是有的写,我们这一代人的亲生经历。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10-11 21:24:03

谢谢付站长的支持,坚决同意您的意见,建设好老兵屯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解领队不把大家往高粱地里领,不往沟里带,也可往山上领领,感觉感觉登高望远的滋味。
谢谢先庆的四面沟通,八方玲珑。继续努力,要不民校又要点你将。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1-10-11 20:59:07

汇报一下:这个事,我已经向张建平兄汇报了,并把金鑫兄的意见告他啦。他说马上看。我说,必须办,还得办好!哥们交情在那呢。
第二,我想参与,哪怕力不从心!实在不行,就让秘书代劳。注:不是家里的秘书,是网上发展的。
第三,以上两点,只为表明态度。我是积极支持新事物的。出新才是我们的生命力所在!
另:念龙兄,我只顾看得笑了,没太注意文字、标点等。如有问题请你担起编辑职责。字不要轻意动,发现问题和作者沟通,提醒。因为是第一,咱们边干边保证质量。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11-10-11 16:48:54

解副参谋长说的正确。我解释一下,念龙初发此文时,作者写的是“空六军战友网全体战友”,因此我提出“关于作者还是取实为好”,改为已经参与写作的战友姓名,并注明(随时增补)。不是要文中用真实姓名的意思。看来是我说的不清楚,在此补充。
我赞成解副参谋长提出的原则。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10-11 12:28:17

实在不执笔,像昌仁老哥、梁兄指指方向、出出主意、安排点故事也好。一定要把我们的老兵屯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共 42  篇,第1/2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3-28 20:48:34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