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马建平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马建平 
部队: 军直   
部门: 灵丘场站通信营 
职别: 报务员 
电邮: 814607487@qq.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战友聚会可以畅饮,但绝非酒肉朋友;战友彼此可以帮衬,但绝非利益交换。战友相互可以调侃,但绝非恶意攻击;战友网上可以闲聊,但绝非无病呻吟。战友情,永远的正能量! 
所有篇目(共329篇)
 

这是对 马建平 个人博客主页第 41348 次访问

 

标题:

老兵故事27 当兵的日子27 退伍的苦与乐 

发表时间:

2015-5-8 23:18:27 

更新时间: 

2015-12-21 10:03:19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老兵 回忆 传记 文学  

 

老兵故事27 当兵的日子27 《退伍的苦与乐》

   该刚入伍那时,好像有个响亮的口号,叫做一人当兵全家光荣。当我们穿上崭新的军装,应征入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部队的时候,快乐和兴奋几乎是我们所有新兵的主旋律。然而经过若干年部队生活锻炼和艰苦岁月的洗礼,当退伍的现实终于摆到每个老兵未来决策的桌面时,苦恼和幸福开始变奏,甜蜜和苦涩纠缠在一起,确定退伍的人和待定退伍的人,确定留队人和待定留队的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要素的角力和各种人物的博弈把基层连队搅起了阵阵波澜。

   一般战士入伍2年后思想开始变化,探家期间父母对我们的期待,恋人对我们的要求,入伍以后自己的表现,领导对我们的态度,自己对未来的憧憬,以及战士回家后思想上产生的变化等,都对老兵未来的去留产生着微妙的影响。

   来灵丘2年后我的思想也开始产生了波动。其实,早在北空通信团训练营一年的报务学习后,激情已经受到了挫折。持械打架、几乎与受处分擦身而过、留北京的梦幻破灭,如此这般的挫折,都在慢慢地侵蚀着我刚刚当兵时那满满的自信。

    3年来自己也目睹了好多战友面临退伍工作开始后的情绪变化。一个来自江西九江的老兵当时特别不想复员,因为离开部队就要面临回老家种地的命运。他期待着有一天可以得到领导的重视,可以入党提干,从而彻底改变自身的命运。然而他的名字最终还是出现在了1977年复员名单中。当天他几乎一点东西都没吃,好几个老乡过来陪他说话。

    还有一些城市来的兵,由于感觉自己在部队继续服役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加上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也特别希望早点回去找个工作,学点技术,结婚成家早日安定下来。记得宣布战士复员名单前,盼着复员回家的老战士几乎彻夜不眠。结果当发现自己不在当年复员的名单中,失望到了极点。
    当然也有特别开心的那种老兵。想留的最终留了下来,想走的最终被确定复员。结果是众望所归,皆大欢喜。所有的情绪,幸福的,伤感的,开心的,难过的,最终都在老战士退伍前的送行聚餐中得到了宣泄。那个时候应该是老战士还原本来面目的日子。情感不再受压抑,心里话不再憋着,酒可以随便喝,泪可以尽情淌。

    记得我大哥说他们在65军复员的时候,有一个天津河东区的兵,平日里对连里的领导意见特别大,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士兵,平日里得不到发泄,只好默默地忍受着,复员大餐的时候,为了平复往日压抑的不满,借着醉酒,不停地给连长劝酒,趁连长半醉的时候,把好几盘油腻腻的菜倒入了连长的脖领子里面。

    连队里有的连首长,平日里利用各种机会收集了不少可以捎带回家的各种物资,大米、军装、被服、军鞋、罐头……东西收的多了,就打一个木箱封起来,留着探亲的时候,或是老乡回家探亲的时候捎回家中,送给家人或家乡的亲友。在这些物品里,也有一些属于君子爱财,取之无道的东西。当时有的首长,有些也会利用手中握有的入党提干的权利,利用战士们 争取进步的愿望,通过古老的商品交换的法则,积累了一些‘不义之财’。

    当然送了礼物最终得到满足的战士自然感觉心安理得,有些送了礼物,但愿望落空的战士则对此耿耿于怀。这些平时没有机会发泄不满情绪的战士,也会在临走的那几天,用些奇葩的办法,小小的报复一下领导。听说灵丘场站的一个老战士,就在复员临走的那天,把一整瓶硫酸都悄悄地倒入了连长平日精心积攒的探家木箱里。当然,这些都是老战士复员前的一些极端做法,绝对属于非主流。

    决定复员的时候,我还在师部的创作组。但创作组毕竟是个临时单位,能否得到批准,如期复员回津,还需要征求连里的领导。我先回连队找了我的副连长王建,王建副连长特别理解我,当时就表示了同意。过了几天他又替我找了连长,于是顺理地得到批准。

    被确定复员后的那些日子,平生第一次得到了类似‘国王’一样的待遇。那些平日让你产生条件反射立刻起床的号音此时失去了往日的魔力,我们可以看着那些战友们顶着星辰出操跑步,而自己则可以继续慵懒地睡在床上;吃饭的时候,其他战士们仍然吃大灶,但我们已经开始了每餐至少4菜一汤的优厚待遇。遇有饭菜不顺口的时候,个别老战士还可以发发脾气,耍耍大牌。

    复员的日子终于来了,心里还是充满了酸楚,充满了别离的伤感。离开了几年共同生活战斗的战友,告别了灵丘的荒山野岭,与曾经的军人生活就此拜别,历历在目的军营生活,自此成了干杯的往事。心中的五味杂陈,难以用任何文字表述。想留下的是对仍然奋战在大山里的战友们的祝福,想带走的是那些在部队里通过吃苦积累起来的经历,火车徐徐开动了,送行的战友们的身影和挥动着的手臂渐渐地变得模糊了,此时的我已经开始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前途的担心。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道未来如何,但自己必须和此时乘坐的火车一样,勇敢地向前,朝着未来既定的目标前行,一刻都不能懈怠。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5-8 23:18:27| 阅读 2058
评论 (3)
 

标题:

老兵故事26 士兵随想曲 (下) 

发表时间:

2015-5-7 22:23:39 

更新时间: 

2015-5-8 15:17:54  更新者: 闫民校

关键词:

老兵 回忆 传记 文学  

 

老兵故事26 士兵随想曲(下)

    当然,葡萄酒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会在慢慢逝去的年轮中,走过它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衰亡。葡萄酒绝对不是越老越好。红酒上了年纪,不仅颜色会从宝石色退化为砖红或锗红色,香气也会荡然无存,圆润的单宁不见了,多了的是那种过分氧化的惰气。其实当兵又何尝不是如此?兵当久了,人渐渐增加了几份油滑。有的老兵修炼成了“泥鳅”,知道如何规避风险,知道如何运筹帷幄,知道如何独善其身,更知道如何偷懒耍滑 – 直到打起背包回家的日子。

    当然,这么说绝对没有贬低老战士的意思,只是自己在学习从葡萄酒知识的时候随便产生的片刻联想。事实上有的老兵非常像那些非常具备陈年潜质的优秀法国红酒,绝对在关键时刻可以带给你无限的惊喜并大放异彩。不少老兵属于那种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记得有一年全军报务比赛,我们连队要选拔优秀的报务员参赛。有的新兵感觉自己磨练的差不多了,纷纷摩拳擦掌想着好好露上一手。新兵在比赛发报的时候好像还马马虎虎,但到了抄报,特别是抗干扰抄报的较量中,则大多都败给了老兵。

    抄快报和抄抗干扰抄报比赛,有点像田径比赛的二个极端,百米短跑和马拉松长跑!一个是比速度和勇气,另一个则是比经验和耐力。记得当时在连里抄报选拔的时候,当电码滴答的声音狂风暴雨般地一股脑倾泻下来的时候,我们这些新兵仿佛像田里遭了冰雹的瓜秧,很快脑子就不分流儿了,手忙脚乱中,抄收的报文也七扭八歪的天书一般,甚至连自己都不能辨认。

    其实,专业培训过报务的人员都知道,当抄报的速度达到每分钟120个电码的时候,单靠听到滴答的声音直接反应抄收就跟不上趟了,此时必须用到一个“压码”的技巧!所谓“压码”就是当发报方发出第一个字母的无线电信号时,抄报者并不急于书写,而是把已经听到的电码记在心中,当对方发第二个字母时,才开始在纸上书写刚才听到并记忆下来的第一个字母。码压在脑海中位数的多少体现出来的是报务员的真功夫!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5-7 22:23:39| 阅读 1664
评论 (2)
 

标题:

老兵故事26 当兵的日子26 士兵随想曲 

发表时间:

2015-5-6 22:17:26 

更新时间: 

2015-12-21 10:01:50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老兵 回忆 传记 文学  

老兵故事26 当兵的日子26 《士兵随想曲》

    八年前我由于爱好葡萄酒,进而转为将葡萄酒作为了自己的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甭管挣钱多少,有一个让其他职业羡慕的好处,那就是经常有机会参加一些高档的品酒会,美酒佳肴自得其乐。工作之余,我偶尔也会想起在灵丘场站当兵时每天喝小米粥吃酸豆角的苦日子,想到了复员回地方后自己一幕一幕的经历和发展历程,但无论如何放空自己的想象力,也想不到居然在离开部队多少年后自己会干上葡萄酒这一行,而且还俨然成了给几十到上百人的大型活动讲解葡萄酒文化的红酒讲师。

    在学习葡萄酒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决定葡萄酒品质好坏的三个基本要素,它们分别是葡萄酒的产地,酿酒葡萄的品种,以及收获葡萄的年份。

为了便于记忆,我曾经将葡萄酒产地、品种、年份这三个要素比喻成部队战士的组成。当然,这么比喻也可能有些牵强,也可能并不十分贴切,但这种比喻的确在给别人讲解红酒文化的时候,起到了事倍功半画龙点睛之妙用。

    我理解红酒的产地有点像当兵的“兵源”地。来自不同地区的战士自身都带着那个地区的民俗和文化特征,上海人的算计,江浙人的精明,北京人的孤傲,东北人的豪爽,山东人的朴实,等等。无一不在兵员的“产地特征”上体现出来。红酒的品种呢,则有点像战士的性格和个性特征,活跃的,缄默的,兴奋的,开朗的,沉稳的,实干的,挑头的,跟风的等等。说到红酒的年份时,我感觉有点像当兵的“兵龄”。也就是战士们聚在一起相互认识的时候,常问的那句话:“你是哪年兵?”。同年入伍的战士年龄相仿,年轻的血气方刚,兵龄长了就有了沧桑和沉淀,同年代入伍的战士都经历了共同的时代洗礼,有近乎相近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共同分享的东西积累多了,自然彼此的距离就拉近了许多。也因为时代和共同的经历,让同一年入伍的战士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提到新兵其实多少有新酒的特征,新酒是不好喝的,口感生涩,入口粗糙,单宁的那种强烈的涩感,几乎像把钢锉折磨着你的舌头和味蕾。新兵好像也是这个味道,刚刚入伍,涉世不深,简单直白,毛手毛脚。慢慢地,随着时光的沉淀,葡萄酒在漫长的“历练”中开始了丑小鸭变天鹅的神奇之旅。单宁开始呈现丝一般的圆润,怡人的香气开始呈现,黑红色的酒体放出晶莹的宝石光泽。新兵入伍的成长似乎也经历了这么一个历练修行和自我成长的蜕变过程,战友的鼓励,老兵的传帮,首长的调教,自身的修炼,一切都在兵龄的延伸中慢慢呈现出真正士兵的风采。

    当然,葡萄酒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会在慢慢逝去的年轮中,走过它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直至衰亡。葡萄酒绝对不是越老越好。红酒上了年纪,不仅颜色会从宝石色退化为砖红或锗红色,香气也会荡然无存,圆润的单宁不见了,多了的是那种过分氧化的惰气。其实当兵又何尝不是如此?兵当久了,人渐渐增加了几份油滑。有的老兵修炼成了“泥鳅”,知道如何规避风险,知道如何运筹帷幄,知道如何独善其身,更知道如何偷懒耍滑 – 直到打起背包回家的日子。

    当然,这么说绝对没有贬低老战士的意思,只是自己在学习从葡萄酒知识的时候随便产生的片刻联想。事实上有的老兵非常像那些非常具备陈年潜质的优秀法国红酒,绝对在关键时刻可以带给你无限的惊喜并大放异彩。不少老兵属于那种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人。记得有一年全军报务比赛,我们连队要选拔优秀的报务员参赛。有的新兵感觉自己磨练的差不多了,纷纷摩拳擦掌想着好好露上一手。新兵在比赛发报的时候好像还马马虎虎,但到了抄报,特别是抗干扰抄报的较量中,则大多都败给了老兵。

    抄快报和抄抗干扰抄报比赛,有点像田径比赛的二个极端,百米短跑和马拉松长跑!一个是比速度和勇气,另一个则是比经验和耐力。记得当时在连里抄报选拔的时候,当电码滴答的声音狂风暴雨般地一股脑倾泻下来的时候,我们这些新兵仿佛像田里遭了冰雹的瓜秧,很快脑子就不分流儿了,手忙脚乱中,抄收的报文也七扭八歪的天书一般,甚至连自己都不能辨认。

    其实,专业培训过报务的人员都知道,当抄报的速度达到每分钟120个电码的时候,单靠听到滴答的声音直接反应抄收就跟不上趟了,此时必须用到一个“压码”的技巧!所谓“压码”就是当发报方发出第一个字母的无线电信号时,抄报者并不急于书写,而是把已经听到的电码记在心中,当对方发第二个字母时,才开始在纸上书写刚才听到并记忆下来的第一个字母。码压在脑海中位数的多少体现出来的是报务员的真功夫!

    当时连里抄报选拔赛的时候,一位平时吊儿郎当,极端抗上的江苏的林姓老兵,在我们陆续败下阵来之后,仍然气定神闲地迎接着冰雹般一股脑砸下来的高速电文,直到最后无线电信号发出“滴滴 滴滴”的发报终结信号,他手中的铅笔还在纸上不慌不忙地书写着电文,我在惊异中心里暗暗数着那些在信号终止后写上去的数字。天哪!他居然气定神闲地写了7个数码!那天,他用自己的实力,用自己军事技术的绝对优势当之无愧获得了北空参赛的名额,实战的关键时刻,这位老兵再一次让我们肃然起敬,从那以后,他那些平时牢骚满腹,吊儿郎当的负面形象被他练兵中的壮举一扫而光!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5-6 22:17:26| 阅读 1828
评论 (1)
 

标题:

老兵故事25 军歌嘹亮(下) 

发表时间:

2015-5-5 21:17:22 

更新时间: 

2015-5-21 4:11:44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老兵 回忆 传记 文学  

 

老兵故事25 军歌嘹亮 25 (下) 

    每当场站组织战士们看电影的时候,那可是战士们相互拉歌的最佳时机。“通信营来一个!来一个通信营!”汽车连冲我们发起了挑战。只见各连之间频繁击掌,相互飙歌,歌声高潮迭起,几乎震耳欲聋。如果主动挑战唱歌的连队音量明显盖过了被挑战的那个连队,连长和指导员的嘴角几乎可以笑到耳根子。毕竟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无法真实地体现一个部队的战斗力,因此,拉歌也就演变成了一种可以量化部队战斗力和意志力的标志。

    记得有一次部队放映李谷一主演的湖南花鼓戏《打铜锣补锅》的影片。场站的各个单位都早早就赶到了大礼堂。当年部队偶尔轮到看电影,战士们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到了极点。毕竟那个时候,文娱生活太单调了。那天,人来的太多,银幕被安排到了露天操场上。现场黑压压坐满了战士,大银幕后面则是那些邻村的老乡。他们也像过节一样开心地笑着,等待着放映开始。

    那天现场,人声鼎沸,歌声此起彼伏。开始是我们通信营的3个连互相较劲儿,在我的指挥下,无线连的大嗓门战友几乎是在用吃奶的劲儿高歌。当我们拼劲全力高唱“大刀进行曲”的时候,那群情激奋的感觉,仿佛每人手里都握着一把令鬼子胆寒的大刀!我悄悄地瞟了一眼指导员,看到他黑黑的脸庞在灯光下几乎放着光彩,那种赞许的笑容始终洋溢在他的脸上。后来我们整个通信营又组成了无敌联合舰队,合起伙来对付场站的其他单位。那天我们非常自豪,歌声盖压全场,为我们通信营出尽了风头。

    歌声渐渐平息了,口干舌燥的战士们也安静了下来,《打铜锣补锅》的电影开始了,灯渐渐熄灭了,歌声停止了,银幕上看见了李谷一,她那个时候是那么漂亮,歌声是那么甜美,战士们看得心都醉了。(本集完)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5-5 21:17:22| 阅读 1808
评论 (4)
 

标题:

老兵故事25 军歌嘹亮(中) 

发表时间:

2015-5-4 21:31:11 

更新时间: 

2015-5-6 5:33:13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老兵 回忆 传记 文学  

 

    其实说句实话,我那点识谱的水平其实也不怎么靠谱,根本找不到准确的韵律,再加上本人多少有些先天五音不全,我根本不配当连里的教歌员,没办法,矬子里拔将军。连里选来选去,唯独我一个没事的时候喜欢拿口琴吹曲子,最终,我成了被连长赶上架子的那只“跛脚鸭”,以执行命令的无奈,俨然成了一连的教歌员兼指挥。

    当时教歌我有个不为人知的秘笈,悄悄地用口琴吹出调来,然后把旋律记忆在脑子里,等到教歌的时候,便装模做样地先给大家哼着简谱,其实大家并不知道,我是先偷偷学会了‘调’,再去拿‘调’套谱。这听起来有点滑稽,差不多有点像先学会了跑,再慢慢地练习走一样。

    军歌不光可以充实战士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也特别能够调动士兵的精气神儿。记得有一次晚饭前,连长给大家训话,最后末了问了一句:“同志们说对不对啊?”本来这个时候,大家应该情绪高涨生硬洪亮地吼一声“对!”,但当时可能是肚子饿的实在是不跟劲儿的缘故吧,回答的声音多少有点参差不齐。连长感觉大家的精神不够好。就让我指挥大家唱歌,战友们饿着肚子,连唱了3支歌,直到连长感觉大家士气上来了,才解散开饭。当时我们肚子早就都叽里咕噜地饿的不行了,饭堂内饭菜的香味飘出门外,无奈,还必须硬撑着,直到连长OK了,才涌进了饭堂狼吞虎咽!相信那次全连官兵都对民间的所谓“饱吹饿唱”的说法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就像学会了某个技巧就必须有展示的机会一样,战士们学习的歌曲也要有一个大放异彩的平台。部队讲的是战斗力,既然是战斗,那就有竞争,有输赢。学歌其实是为了在和兄弟连队拉歌时拔得头筹,至少是为了不输得那么难看做准备。所以我们的歌声不求唱的最好最准,但求唱的声音最高亢最洪亮!

    当时几乎一切以营团为单位的各种团体活动,都成了战士们“斗歌”的最佳时机。一遇到拉歌,放眼望去,官兵们憋红着脸,张开大嘴,昂着青筋暴露的脖子,几乎是在冲着友邻单位“吼歌”,那阵势真是排山倒海,摧枯拉朽,场上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待续)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5-5-4 21:31:11| 阅读 1687
评论 (1)
 
   

共 329  篇,第53/66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4-11-24 13:58:2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