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可爱的家乡-红军唯一女师长张琴秋    

发表时间:

2008-3-14 13:26:43 更新时间:  

关键词:

可爱 家乡 张琴秋 wx    
作者: 费金鑫   [这是对本篇第 10977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当手指在健盘上敲出张琴秋三个字,心情竟有些酸楚和沉重。纵览其一生经历和三次婚姻,几乎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与建设同起伏、共命运。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或党派,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前赴后继,寻出真理,共同奋斗。然而,当感情灾难和政治灾难不断遭遇并袭击到一个人,特别是一个女性时,她要何等的意志和勇气去面对!

张琴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女党员,先后成为红军中惟一的方面军女政治部主任、惟一的女师长,解放后又是共和国第一代女部长。1904年生于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市石门镇)。乳名凤生,学名梧。父名张殿卿,早年在嘉兴《三江日报》任编辑,后回家务农,农闲时贩卖禽蛋、经营桑苗,以补充家用。有子女七人,琴秋行四。母冯氏,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

张琴秋自幼聪明伶俐,勤奋好学。9岁入私塾,后转入振华女校求学。与茅盾夫人孔德沚同学。张琴秋生得眉清目秀,面如白玉,同学中有小美人之称。

1921年秋,张琴秋考入杭州女子师范。在学校中,琴秋温文尔雅,寡言笑,常与进步同学为伍。1923年,与同学孔德沚相约一起转入上海爱国女校。在那里,她结识了沈雁冰、沈泽民弟兄。半年后,又考入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当时沈泽民在南京建业大学任教,于是两人同行。琴秋入学不久,因得伤寒病休学回家治疗。病愈后,留振华女校代课数月。此时接触社会,深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不知将何以改变此黑暗现状,于是致函沈泽民。沈泽民多次去信启导,寄赠进步书刊。从此接受革命思想。1924年春,考入上海大学。上大是中国共产党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青年干部的新型学校。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等先后在校任教。是年4月,琴秋经杨之华(瞿秋白夫人)和徐梅坤的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大期间,受党派遣,参加“五卅”运动。

1924年冬,张琴秋和沈泽民回老家结婚。1925年底,由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春,沈泽民亦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两年后又考入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哲学系,攻读研究生。琴秋在校刻苦学习各科理论,又深入社会作调查,俄语成绩优秀,两年后即在校任翻译,又任学校党支部委员、俱乐部管理委员会主席等职。1930年5月,女儿玛娅出生。秋后,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将女儿寄养于莫斯科国际孤儿院后,琴秋与沈泽民分道归国。琴秋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区委委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1年3月,和沈泽民一起,被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戎马倥偬的战斗生涯。5月,鄂豫皖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沈泽民任分局委员。张琴秋任彭杨军事政治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当琴秋刚刚进入根据地时,红军中说沈泽民带来了一位漂亮的夫人,以至在初任军校政治部主任时,对这个洋学生出身的女人能否当胜任还有过怀疑。不过张琴秋第一次出场,就给普遍出身于农民的干部学员留下了突出印象。早操集合时,她身着灰军装扎着绑腿,英姿飒爽地出现在军校的操场上,以非常标准的军人姿态和响亮的口令使大家感到信服。原来,张琴秋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便预见到回国可能带兵,她不仅在校内的列队训练中非常认真,还同男同志一样在夏季去搞野战演练,从摸爬滚打一直学到连、营、团的战术指挥。这位27岁的女政治部主任,还显示出了文武全才。张琴秋组织宣传队时,亲自教姑娘们跳苏联海军舞、乌克兰舞。到了川陕后,她又组建了四方面军剧团,给大都是童养媳出身的演员们上文化课,并编写剧本。还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

1932年6月,蒋介石集中了26个师又5个旅的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党派琴秋到新建的河口县(河口原是一个集镇,位于湖北黄陂以北,红安以西,当时迫于粉碎敌人“围剿”的需要,划出这片地区建成县)任组织部长,不久,又任县委书记。在这个苏区内,琴秋是第一位女县委书记。时敌人重兵压境,琴秋走马上任后,立即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扩大红军,组建赤卫队、独立团迎战。还建立了一支专门破坏敌人交通设施的铁路工程队。组织了一批交通运输人员,经常秘密往来于汉口、宁埠、黄陂、孝感之间,为红军购置药品、布匹和通讯器材,并搜集敌军情报,支援前线。这些工作都反映了张琴秋的胆识和才干,得到了上级的鼓励。8月,独立团配合红四方面军主力,主动出击敌后,击溃卫立煌部先头部队第十师李默庵部,缴获步枪500余支。琴秋以善做政治思想工作和具有果断的军事指挥才能著称。

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琴秋随主力西行,穿越平汉铁路线,先后任红军七十三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

1933年5月间,红四方面军总部主动撤离通江县城。方面军总医院奉命由通江毛裕镇向北转移,至赤北县竹子坝扎营。这时,川军刘汉雄独立师的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到四方面军总医院附近。当时,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人和医院保卫科的几十个男同志,护送住院的300多名伤病员。她沉着地根据高山狭谷的地形安排了一个包围阵,待敌军进入山谷中突然卡住两头,然后她带领身边的人喊话宣传。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又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停止开枪听喊话。恼怒的敌团长以手提机枪扫射不肯开枪和前进的士兵,激起了反戈相向。张琴秋乘敌内乱,率妇女赤卫营冲下去,将全团敌军缴械,成功地保护了伤病员的安全。此事很快在全川传扬,当时一些媒体登载了“500农妇缴一团”的奇闻。国民党的一些报纸,还把张琴秋说成“精通五国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马可以写文章”的能人。

当时,沈泽民任鄂豫皖省委书记,留根据地坚持斗争。1933年1月,由于斗争环境困苦,沈泽民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又加营养不良,他的肺病复发了。后又传染上了恶性疟疾,山区因缺医少药,他一边忍受病痛折磨,一边坚持在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11月间,病势加重,为了及时向党中央汇报根据地工作,他在一件衬衣上写汇报,要成仿吾带往上海,报告未写完,他就昏迷了。11月20日,沈泽民在湖北红安县病逝。

1934年1月2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中央苏区瑞金召开,张琴秋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12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迁至四川通江县涪阳坝,张琴秋调任红江县代理县委书记。琴秋以大局为重,欣然赴任。1935年初,又调任妇女独立团团长兼政委。她率领1000多名红军女战士,配合主力红军转战于川陕苏区。不久,这支部队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当时建制最大的妇女部队——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由31岁的张琴秋出任师长兼第一团团长。张琴秋也就成为我国历史上红军中唯一的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师长。

3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5月后,琴秋又调任川陕省委妇女部长、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攻占四川炉霍。在总部驻道孚其间与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结婚。

(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负责人。西路军惨败后,徐向前、李先念等通过各种途径、吃尽千辛万苦辗转到延安。由于多种因素,陈昌浩则转回湖北,初始想开辟新的根据地,但当时已不适合组织革命的武装,与家中母亲、发妻刘秀贞及儿陈祖涛、陈祖泽见面后,长途跋涉去延安。又因胃病赴苏联治疗。陈昌浩赴苏不久,其发妻刘秀贞带小儿陈祖泽到了延安。刘秀贞初到延安,人生地不熟,由张琴秋作了妥善的安排,并办理了入伍手续,在保育院工作。陈昌浩在苏联又婚后,经张琴秋介绍,刘秀贞与红军老战士周益结婚。面对名存实亡的婚姻,经组织批准,1941年张琴秋与八路军总医院院长苏井观结婚。那年,她39岁。张琴秋在处理这段婚姻和各种关系上,体现了高风亮节,为人称道。新中国成立后,陈昌浩回国——若有兴趣,可读些有关西路军和陈昌浩的书籍)。

同月,朱德在甘孜主持召开了有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同志参加的重要会议,到会同志严肃批评了张国焘自立“中央”、分裂红军和率部南下的错误。会上,张琴秋以切身体会,总结了南下受挫的沉痛教训,并强调指出只有北上与中央会合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张国焘被迫承认了错误。于是,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与中央会合。张琴秋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的同年10月,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渡河西进。由于受敌人阻击,只渡过了二万多人。过河部队改称西路军。张琴秋被任命为西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随总部转战在河西走廊。与西北地方军阀马步芳、马步青部队苦战四、五个月。在向新疆远征途中,琴秋已临近分娩,但仍在担架上指挥总部机关作战。在马匪骑兵的包围中,孩子出生在戈壁滩上,恶劣的天气使刚出生的孩子很快就冻死了,她也因产后失血过多而昏迷。这次分娩给张琴秋留下了严重的妇科病,从此以后,她便再也没有生育。1937年1月,西路军失败,部队从甘肃临泽县突围后,又遭伏击,被截成几段,张琴秋从容指挥部队轻装突围。在沿祁连山向东转移途中,队伍又被敌骑兵冲散,琴秋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初囚于张掖,后押解青海西宁。琴秋化名苟秀英,又得女俘掩护,初未被发觉,后因叛徒告密被移送南京,关押于晓庄“反省院”。在狱中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敌人。抗战爆发后,经周恩来向国民党点名交涉,张琴秋被释放,9月到达延安,入中央党校学习。

1938年春,琴秋被调入安吴堡青训班工作,任生活指导处处长。秋,又调任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1939年7月,任中国女子大学教务处处长。

1941年9月,调任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和解放区妇联筹委会秘书长。当时,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经济封锁。边区的军民无论是吃、穿、用,都遇到严重的困难。尤其是布匹奇缺,穿衣、穿鞋已成为突出问题。张琴秋等帮助陕甘宁边区妇联发动女同志纺纱织布,办纺织厂。不到3年,军需民用的布匹,做到了基本自给。

1948年11月,随蔡畅去匈牙利布达佩斯出席国际民主妇女联盟第二次代表大会。1949年4月,出任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常委、生产事业部部长,后又连任两届执委。8月间,张琴秋与邓颖超、康克清、杨之华等到达上海,与中断了24年音讯的家乡进行了联系,因此知道父母在1929年已相继去世,妹妹张兰在抗战时已被敌伪杀害,就将张兰的女儿张克宁带往北京读书。后来,张克宁毕业于北京农大。

1952年春,张琴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资格去杭州视察工作,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丈夫苏井观也出差来到杭州,于是便一同顺道来故乡石门镇。当时,张琴秋的嫂子杨寿生住西市街12号。在他们家吃了晚饭,看望了同族张五经、张善林,还看望了当年在杭州女子师范学校的同学李润,此时她正在石门镇小学(前身为西竹小学)任教。第二天一早,扫了父母的墓后即离乡赴杭。张琴秋了解其嫂子生活困难,从此按季度寄生活费来,逢年过节还多寄一些,使嫂子能安度晚年。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一直担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对发展我国的纺织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第一代女部级干部中的佼佼者。

张琴秋还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张琴秋早已到地方工作,这位唯一的红军女将领便没有被授予军衔。但是,谁料到,这样一位文武全才的巾帼英雄,竟在十年浩劫中被诬陷、迫害,性格刚烈的琴秋于1968年4月愤然以死抗争,含冤去世,终年64岁。她的女儿玛娅在苏联长大,解放后回国,在十年内乱中也横遭株连,被迫害致死。

张琴秋是一位身经百战、威名远震的杰出红军女将领,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赓、陈再道、王宏坤、许世友、王建安、洪学智、王新亭、刘华清等这些威名赫赫的共和国的将军们,当时都曾是她的部下。1979年6月23日,党中央为她平反昭雪,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800多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李先念、王震、余秋里、徐向前、谷牧、宋任穷、康克清、黄火青、薄一波等参加追悼会。追悼会由徐向前主持,钱之光致悼词,悼词说:“张琴秋同志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同志,参加革命40余年,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对她光辉的一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张琴秋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张琴秋的侄孙张铭富特地去北京参加了追悼会,当时的桐乡县人民政府也送了花圈。

张琴秋尽管去世几十年了,党内一些老同志谈起张琴秋,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她的光辉形象和传奇般的经历长留于大家的心中。

张琴秋第一任丈夫沈泽民

策马留英姿

在延安

与苏井观(图左.第三任丈夫)和郭述申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和邓颖超等合影

当地政府在大巴山区树的红军将领碑林中,张琴秋的雕像引人瞩目

  
 
评论(共 2 篇):

  评论者: 肖伟强

发表时间:2008-3-14 21:45:52

   

 

向红军中唯一的女政治部主任、唯一的女师长致敬.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08-3-14 16:07:01

   

 

永垂不朽!   

   
   

共 2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5 19:50:3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