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比什凯克的大雪    

发表时间:

2007-12-7 0:50:12 更新时间: 2009-3-3 21:47:08  更新者: 穆平

关键词:

城市 小鸟    
作者: 穆平   [这是对本篇第 3661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大雪后的比什凯克

11月23日,上午还淅淅沥沥下着的小雨,中午时分已经变成瓢泼大雨了;瓢泼大雨时断时续的持续下到傍晚,满天飞舞的又成了鹅毛大雪。漫步在比什凯克的大街上,感觉不出漫天雪花中有丝毫寒意。

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象在比什凯克的每一天早上一样,我和同事又被窗外清脆的鸟叫声叫醒。这种在鸟叫声中醒来,是自己儿时的感觉,而现在,自己在国内生活的城市里,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在清晨听到过鸟叫声了,甚至在我们那座城市里,除了麻雀和笼子里人们把玩的小鸟外,大街上的树上,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小鸟了。

不过,今天的鸟叫声不似昨天般的清脆,甚至有些哀怨、脆弱。

我和同事走到晾台,推开窗户,嚯!扑面而来的是满眼雪树冰花!放眼望去,周围四处都是冰花的世界。就在这冰花中间,在距离我们不到3米远高大树木的枝梢上,一只褐色红嘴的小鸟,正在四顾左右鸣叫。

我正欣赏着这难得的美景时,第一次随我出国的同事在旁边撑着窗框,双手扶腮喃喃自语到:“回家我要告诉我的孩子,天空原来是蓝的;雪原来是白的;树原来是可以长的跟楼房一样高的;城市里原来是可以有小鸟的。”(乌鲁木齐的天是乌的,雪是灰的,树是长的差不多高时就会因修路被砍掉的,城市里是见不到小鸟的.)

我们正向外望着,同事又突然喊了起来:“看,路上居然没有积雪!”向下一望,果然,搂前的柏油马路上,潮湿的象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只在柏油路的两侧裸露的土地上,有些许残留的积雪――要知道,假如是在乌鲁木齐,这样的大雪天气,全城几百万市民是不得不一大早爬起来清扫积雪的。

半空是冰雪的世界,马路上却没有寒冷的影子。我想,这半空中的冰雪也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吧。

这又何尝不是吉尔吉斯斯坦目前社会发展的写照呢?

就在记者临来这里采访前,远在北京世界新闻报的一位同行话语中满含同情和委婉的告诫说:“干嘛到那么穷的国家去呢?那里时局不稳,社会动荡,你出去千万要注意安全。”--她也很快要出国做常驻记者,相比我,她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同行的担心不无道理,很多在吉国的华商也不断向我抱怨说:“这里的警察,对中国商人的任意罚款已经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以前警察罚款还仅限于检查这里的华商的劳务证,现在,连留学生上街,有时也会被罚款。”(注:当地民族较为温和,警察罚款大多在20元至50元人民币之间,以至于很多在当地的中国人对当地的制度视而不见,反正罚款没有几个钱。)

中国人抱怨当地政局的不稳定,同样,一个吉国当地的居民也向记者抱怨说:“我楼上的一间住宅出租给中国商人了,每天晚上他们打麻将和喝酒的声音都大的让我无法睡觉。楼道里也经常有他们随手丢弃的废纸烟头,甚至饮料瓶。我无法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是这样。”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个来自比什凯克郊区伊万诺夫卡村的俄罗斯居民一脸疑惑的问我:“我们村子很多年以来,野鸽子、小鸟都是在地上觅食,从来不害怕与人相处。但是,几年前,中国的一个施工队伍住了进来,从此后,村子里的狗一天比一天少,在地上觅食的鸽子和鸟也一天比一天少,以至于鸟都害怕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道是以牺牲其他动物为代价么?”

我无言以对。这并不是我在国外第一次因着部分中国人的劣根性而被质问,在中亚国家,我经常会因素质低下的部分国人的不良习惯而被当地人质问的无话可说。

事实上,经济迅速崛起的中国,同样存在着需要完善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我们几代人从小所受教育中的缺失;而弥补这种缺失要比吉国弥补制度的缺失,所需的时间更漫长。

似乎,我们完全没有理由嘲笑当地市场80%以上商品来自中国的比什凯克居民;更没有理由鄙视因为政局不稳而导致人均月工资仅36美元(06年数据)的吉国政府。

我曾经问过一个常年在吉国经商的华商:“撇开对国家的感情不说,你喜欢吉国还是中国?”

他毫不犹豫的说:“我喜欢吉国,那里空气清新,人们公共意识强烈,尊老爱幼是所有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大街上,汽车礼让行人是每个驾驶员都懂得的道理;只要有饭吃,每一个人生活的都很悠闲。”

我说:“但那里法制建设还不健全,人们没有安全感。经济发展落后,物资匮乏。”

他说:“你认为吉国会长期不稳定么?哪个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有过动荡?包括现在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中国在内,难道没有经历过变革么?吉国现在正处于各项制度完善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也很落后,但是,别忘了,在吉国肥沃的土地上,仅仅生活着500万人口。那里还有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许,很快吉国的经济发展会超出中亚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

我无语,就象眼前这空中的冰雪一样,吉国也正经历着冰雪熔化前的寒冷。但地上是热的,就注定这种空中的寒冷不会持久。

要回国了,我按约到比什凯克晚报社采访总编阿历山大,报社内有人正忙着打扫卫生,阿历山大告诉我说,两个小时后,吉国总理要道这里来视察。阿历山大自豪的告诉我说,整个比什凯克市,仅有热电厂的三座烟囱产生污染,除此之外,整个城市找不到一个烟囱。

采访结束,我试图揭开比什凯克市的大街上为什么没有积雪停留的疑惑,阿历山大说,那个唯一有烟囱冒烟的热电厂,一年四季向当地所有居民提供24小时热水和暖气。

从热电厂辐射出的供热管道遍布比什凯克市大街小巷,甚至城市近郊的住宅,也通着供热管道,正是由于这密布的供热管道,才使得比什凯克市地温较高,也才使得很多年来,无论多大的雪,也从很少在马路上残留过。热电厂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造,至今从未停止过向市民供应热水,即便是前苏联刚解体时,居民使用的热水也从未停止供应过

第二天,就在我回国后的当天晚上,新闻联播报道说,吉国总理辞职。朋友惊奇的打电话问:“吉国那边安全么?他们总理辞职了。”

我没有感到吃惊,也许,这只是他们完善本国制度的一个过程而已,与当地百姓无关。

  
 
评论(共 7 篇):

  评论者: 骆道文

发表时间:2007-12-12 15:57:12

   

 

老班长:您好!我真的很荣幸你还能记得我。等有机会知道班长梁峰的消息麻烦再告知一下,谢谢了!有机会到襄樊来转转,这里有很多战友—你的兵等着您。您是记者,应该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襄樊(襄阳),欢迎有时间过来采风。   

   

  评论者: 穆平

发表时间:2007-12-11 23:56:40

   

 

呵呵,汪大斌当时是我们班上的哦。   

   

  评论者: 穆平

发表时间:2007-12-11 23:49:00

   

 

谢谢各位战友的鼓励哈,瞎写着给大家添个乐子,张建平老师见笑了。骆道文我记得你呢,你和汪大斌以前在新兵连时好像常来我们班找你们老乡吧?梁峰和我是老乡,不过退伍后我在山西待的时间很少,后来每年也是回去个把次,每次都很匆忙,也没有和战友们联系过。   

   

  评论者: 张建平

发表时间:2007-12-11 18:49:51

   

 

文章写得好,能有专门的时间写文章更好,羡慕!我苦于业务忙,实在不能神游于文字之间,感叹   

   

  评论者: 骆道文

发表时间:2007-12-11 14:02:25

   

 

老班长:你好!拜读你的文章确实让我们获益匪浅,希望您以后有更好更多的文章让我们欣赏。随便向您打听个人,我86年底入伍,不知您对我是否有点印象,我新兵在六班,班长叫梁锋,应该和您是老乡吧!他现在在哪里?谢谢   

   

  评论者: 蔡国富

发表时间:2007-12-10 16:04:33

   

 

穆大记者好!文章写得妙!   

   

  评论者: 汪大斌

发表时间:2007-12-9 11:05:51

   

 

我的老班长,我是在你在新兵时的兵,你还有印象吗?   

   
   

共 7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6:30:31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