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文坛友人——徐玲芬    

发表时间:

2010-1-12 18:16:55 更新时间: 2010-2-10 10:37:37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徐玲芬 wx    
作者: 费金鑫   [这是对本篇第 4160 次阅读] 阅读评论

 

清明时节江南的景色和风俗是奇妙独特的,呈现在大地的是油菜花开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翠绿的桑叶波涛汹涌……于是,挑荠菜、挖春笋……家家裹粽子,做甜麦塌饼,祭奠祖宗、扫墓游春。还有童年的记忆中,清晨,踏着露水去捉羊草;午后,跳进清澈的小河尽情地戏水;晚上,坐在家门前边纳凉边听老人讲“大头天话”……

这是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徐玲芬著的《江南物事》中她儿时的一些场景。

《江南物事》洋洋洒洒二十余万字,分造物好生、草木春秋、百工之需、游戏童年、旧事村庄、港河人家6辑,均为作者徐玲芬对早年江南农村生活的回忆。江南旧时乡间司空见惯的一事一物,由一篇篇回忆她四十多年前其童年的短文点缀而成。共和国在四十多年前,物质生活是清贫的,精神生活也是单调的,但在徐玲芬的笔下充满了情趣和快乐。徐玲芬对自己童年经历的林林总总写得是那么细腻,那么动情,仿佛时光倒流,把我们又带回到了生活苦涩又美好的童年。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切入点都很小,都是我们生活中极目可触及的,而《江南物事》中近百篇散文,放谷花看宝宝打绵线等等,切入点也都很小,但又无不留下时代的烙印,无不紧随着时代的节奏,比如云片糕,一种代表着很有高度的幸福指数,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一个世纪的转身”……

徐玲芬成书出版的散文,大部分从2003年开始至20099月该书出版前发在其博客中。出版前,有的拆了又重写。她说有人跟她说,她在散文里用了许多吴方言,使不懂吴方言的读者感到生涩。而我以为,方言引用得好,显示了地域文化的厚重。在当今的文学作品中,我较为喜欢陕西作家的小说,并不全是其文学作品写得有多好,而有其方言也有很大的关系,读着,会闻到陕西的羊肉泡馍味和河北唐山等地的饺子味儿;而读徐玲芬的一些散文,感觉是空灵、秀气,还有一种清新,更有一种飘逸,似闻到了粽叶清香。

徐玲芬的散文又透露出对生命、对社会的世纪追问。如以其母亲之口说,乡下人同样在地里做活,当年吃不饱,而今为啥能吃饱了?丰衣足食,生活本来就该如此!

如果现今的童年人,再过三十年或四十年追问:为什么社会贫富分化如此之快?在《江南物事》研讨会上,面对这位我当年桐乡二中的校友,我忍不住想问:作为某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的徐玲芬作家是否研究过?然而,我没问。一个以《江南物事》的形式能对四十多年的人性作出拷问的人,有什么对时下的世道不作拷问的呢!但愿在徐玲芬或徐玲芬们的拷问下能少些遗憾!

四季轮回,春去秋来。生命流转,人性不固。作为一个执政集团中的其中一分子,像徐玲芬那样经常回顾自己的童年和自己的成长历程,不失为良方。当然,许多人也没有这个主观条件写文出书。徐玲芬毕竟毕业于当年的杭州大学中文系,且其有自己的思想和内心的朴实与善良。但作为一个执政集团中的其中一分子,若想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就必须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改善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这才是为人民服务之本,也是执政集团中的每个人的责任!

 

徐玲芬和本人合影

  
 
评论(共 6 篇):

  评论者: 王本祥

发表时间:2010-2-10 10:12:50

   

 

看了你的这一组文坛友人的介绍很好。我很想一读{江南物事}可否把徐的博客告诉我。
我特喜欢江南的景色,地理,人文等。由其是旧时的江南。我在搞销售的时候长去江浙,对那里很有感情。我在95年左右去杭州,绍兴,那时它们真是像不经粉黛的农家少女,纯朴,清秀的美。由于工作的调动,时隔12年我于07年-09年又在江浙跑了2,3年。这时的江浙已经变的一个---,我短时难以表术。当然这只是站在文学,美学的脚度说。江浙富了更美了。
但我还是怀念旧时的江南。我在{早春二月}的镜头中搜寻,在描绘江南的油画中畅想。
在我时隔12年去江南的感慨中我写了一首诗:
秋风伴雨爽江南,一梦三千六百天。独在他乡为异客,总把黄酒入梦酣。
我那时一住就是2,3个月杭州的夏天真是够呛。   

   

  评论者: 费金鑫

发表时间:2010-1-28 22:47:54

   

 

毛嫂华敏,谢谢关注!你的文字组织和叙述能力很强噢!
肖兄,我很喜欢你的画噢!   

   

  评论者: 肖伟强

发表时间:2010-1-21 21:44:08

   

 

感谢金鑫的介绍,有机会一定向王金祥老师求教。通过你的介绍,发现电力系统人才济济,文化生活很丰富,书画同源,战友有缘,向你学习了。   

   

  评论者: 方华敏

发表时间:2010-1-20 17:13:11

   

 

金鑫战友你好!你写的"文坛友人"系列作品,我都认真拜读了,真的是收益多多.通过你的介绍,我仿佛闻到了徐玲芬文字里的粽叶香味,油菜花的香味,体味了张振纲文字里幽雅和清丽的文化气息,看到了何丽萍文字里丽水美好的风景...我似乎也与你一样与他们有了"交往",也与他们成为了"朋友".在此,谢谢你给我们带来浓浓的文化氛围!也祝你的作品锦上添花!   

   

  评论者: 费金鑫

发表时间:2010-1-19 20:23:20

   

 

肖兄,在此单介绍一位画家。他叫王金祥,是浙江省电力公司离退休工作部主任。因喜欢漫画又与丰子恺的画风相近,大概是2005年的时候,他加入了丰子恺研究会。此后,他似乎捉住了丰先生的画脉,画风与丰先生越加相近,被称为丰先生的再生弟子。2006年国庆节,他和中国美院的一位教授在丰先生的家乡专门举办了画展。我也为他写过一篇报道,还联系电视台做过他专访的专题片。由于他的画技见长,加之宣传效果得法,现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去年,他告诉我,他的一幅小画在杭州可卖到1000元,且销路了得。我以为,画,如果采用商业运作和宣传,会逐渐被更多的人认知。如此,也会在文化领域取得双丰收。
2006年,浙江市场报、南湖晚报等浙江的相关媒体报道过王金祥及他的画。在此摘录其中一篇。

清新雅致话情趣 看王金祥先生的画
“身在他乡梦故乡,故乡今已是他乡。画师酒后应回首,世相无常画有常。”这是现代国学大师对子恺书画的评价。大家都知道,作为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是中国一代漫画大家。他的画体现出的中国文化中那种虚静的时空观,一壶茶与已散去了的友朋,圈起的芦帘和屋外的月色,有着李泽厚先生所言的禅的意味——“对时间的某种顿时的神秘领悟,即所谓‘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
尽管很多人和记者一样,非常喜欢丰子恺先生的风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仅丰先生留存的作品本来就少,就连传承之人也是少之又少。
偶然在丰子恺的故乡——桐乡的一次书画展上,记者惊喜地发现了某人的作品,其创作有着丰子恺意味,意境深远,清韵可人。不仅如此,作品还具个人创新风格,注重物象线条,人物表情,出神入化,赏心悦目,耐人寻味。再看笔墨技法,色彩纹理上已继承“子恺画风”,颇有情趣。该作品作者即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浙江省书画研究会理事——王金祥先生。王金祥自幼喜爱书画艺术,曾受叶浅予、王伯敏、丰一吟等多位大师的悉心教诲,是丰子恺先生的传承弟子。
潘鸿海大师也参加了王金祥先生在桐乡的画展,当我们问到,为何素来不喜欢赶热闹的大师也来看画展时,大师高兴地说:“我和王金祥有缘。”大师是这样评价王金祥的:风格路子很不错,有漫画性质又带时代色彩,趋于现代。是对子恺画风的渲染和继承,为子恺书画事业做出了贡献。王金祥先生虽然不是美术学院的学生,但是对美术的阅历很深,胜于他们。
王金祥还经常向王伯敏大师讨教。有一次王金祥画了一副作品,但是画完后觉得有点单调,于是拿到王伯敏大师那请教,大师看了以后很感动,用毛笔在旁边画了几笔,渲染了下背景,整幅画立即变得厚实起来,韵味也有了。王伯敏对王金祥的画很认可,说:“很不容易,是花了心思的,其中既有子恺画风的灵气,又有自己对画的理解,笔墨中有灵感和创新。”立刻题字:其神佳构,赏心悦目。
   

   

  评论者: 肖伟强

发表时间:2010-1-14 22:12:29

   

 

金鑫与文学有缘,在这个圈子里结识许多文坛新秀和泰斗,人生难得的缘分啊!   

   
   

共 6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5 20:17:5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