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飘花的连衣裙

在部队这个特殊的群体里,有许多一说一过的小事,非常小的小事,甚至不屑言及,但经过多年的反思后,我愿意把它写出来,献给战友们,温习我们的经历,温习我们的青春———题记
记不清是哪个部队的事了,什么样的人也都无所谓了,噢,对了,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呢。
当兵的小伙子和地方的女孩子结婚几年了,十分恩爱的一对小夫妻,但他们只能享受部队一年一次的休假,部队在边防,高山,冰雪,荒凉……休假也只能安排在冬天,必须在那条汹涌的大河冰封后才能过去才能休假!新婚啊,久别啊,小夫妻之间的盼望和思念可想而知。
这一年,假期休完了,小夫妻恋恋不舍,最后的一个晚上,妻子神秘地关好门窗,打开了所有的灯,打开了衣柜的门,对自己心爱的人说,每次你回来,我们都是穿着棉衣棉裤,现在,我把我喜爱的夏天的衣服穿给你看……妻子把夏天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展开,穿在身上,把床当作舞台,走过来走过去,让他看个够。他惊呆了,从来也没有发现妻子这么美丽!特别是最后一件衣服,是件飘花的连衣裙,他叫不出衣服的名称,只知道太美了,妻子浓密的黑发浑圆的双肩丰满的胸苗条的腰身,还有那双在灯光下闪烁晶莹泪光的眼睛,给了他毁灭性的震撼,他冲上去,把美丽的妻子紧紧抱在怀里……
回到部队,他很多次动情地把这件事讲给战友们听,有时一个人对大山和冰雪喃喃自语。第二年,他决定夏天休假,在得到部队领导的批准后,兴奋地和战友们挥手告别。战友们都高兴地祝福他,他们知道,因为那条飘花的连衣裙。
他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很多天,部队才知道出事了,因为那条汹涌的河,那条冬天才能安全通过的河。
事情发生了,是偶然的,但不是必然的,这里面有一些我们应该静下来思考的道理,有一些必然的因素,而且从那个年代那个环境过来的我们,好象应该思考些什么或者感悟到什么。有没有人思考我不知道,只知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过了一段时间,部队的人换了几茬,没有人知道这个事了,也就没有人知道那件飘花的连衣裙。
但这条谁也没有见到过的连衣裙,经常飘动在我的脑海里,久久不忘……
2009年10月19日 北京 |
|
|
评论者:
张建平
|
发表时间:2011-9-7 10:11:47 |
|
|
也许我们都不愿意看到文章的这个结局,但这就是历史,就是那个年月里军人青春的奉献,这种奉献其实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美好的青春同样献给了绿色的军营,献给了共和国火红的旗帜......让我们经常在网络里会,回忆过去,激励未来! |
|
评论者:
姚念龙
|
发表时间:2011-8-19 17:37:42 |
|
|
飘花的连衣裙变成了泪洗的连衣裙。文章很好,结果难忍。 |
|
评论者:
张建平
|
发表时间:2011-8-19 15:12:39 |
|
|
枫梅战友你好,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我去井冈山了,回北京没有两天,就又去成都开会,刚刚回北京,我不知道您都看了哪些文章,先回您的这一个留言吧,我的水平有限,在探索文学的道路上,希望有您这样的严师益友的批评指正!欢迎您到北京来玩! |
|
评论者:
鲁枫梅
|
发表时间:2011-8-11 13:43:01 |
|
|
纯真凄美的爱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中国基层官兵的大无畏,就是用这些切身的利益牺牲得来。 |
|
评论者:
张建平
|
发表时间:2010-3-21 10:40:23 |
|
|
还是亲眼看一看为好,那个感觉是任何媒介都不能代替的,就象大家都在电视里看过鸟巢、水立方,但是到电北京来一定要去现场一样,有些事情也是不亲身经历就不知道痛触,感叹啊,这些青春的生命啊 |
|
评论者:
郭果
|
发表时间:2010-3-19 18:24:03 |
|
|
我没有去过四川、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但是我看过很多报道,知道那肩负神圣使命的责任和在恶劣环境中的坚持。 |
|
评论者:
张建平
|
发表时间:2010-3-19 11:52:46 |
|
|
爱的代价太大了,只有从那个年月过来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苦处,在这方面,我想罗永志战友的体会可能更深一些,你去过四川吗,去过青藏高原吗,去过帕米尔高原吗,到那里,才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河、山,而我们战士,尤其是雷达兵,就驻在那里面,长年的。。。。。。 |
|
评论者:
郭果
|
发表时间:2010-3-18 22:52:15 |
|
|
一条无情汹涌的河流让这个美好的愿望瞬间成为永别,故事不大情结感人,爱的痴心爱的执着。爱的无怨无悔!! |
|
评论者:
张建平
|
发表时间:2010-3-18 10:20:30 |
|
|
昨天还见到郭果的留言,没有来得及回,今天却不见了,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自己看错了! |
|
评论者:
张建平
|
发表时间:2009-12-5 6:49:36 |
|
|
顾领导,谢谢您对我的鼓励!看到您的留言,我十分感动,当年在部队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又有十年不见了吧,那时候我带儿子去苏州玩,匆忙见了一面,一直到现在,很是想念,欢迎您到北京来做客,一定热情招待,我的儿子在加拿大留学,在我的关于十一庆典的博客里有他的照片,大小伙子了,不多说了,有空电话联系,多上网看看,再次欢迎到北京做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