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回忆录之十四
烈士英灵魂归故里
前面已经说过,在这次强烈地震中,空六军军直死亡人数占震前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这在唐山市的所有驻军当中,死亡比例算是最大的,伤亡是最惨重的。
在地震当时,由于死亡人数众多,各种条件受限,处理尸体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只能集中起来草草掩埋。起初,唐山市的许多尸体都是由汽车拉到郊外,卸到挖掘机挖出的大坑里,卸一层尸体,铺一层石灰,然后用推土机填埋。
空六军在处理遇难者尸体的时候,还算是比较认真细致的。除少数早期被社会上拉走的尸体外,基本上都是派自己的官兵干的。所以大部分死难者尸体,都是由军直和高炮二师(救灾部队)的战士,在机场路两侧挖坑掩埋的。每个坑中埋葬1至2人或3至5人不等,一个坑起一个坟头,而且插上标明姓名、性别和单位的木牌。
这样的情况比地方上肯定要好一些,但毕竟是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执行的特殊任务,这就难免出现忙乱潦草的情况,也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举个例子就可略知一二。一个多月后,军部在唐山机场开辟了一片坟茔地,准备重新安葬死难烈士。在挖开原来的墓穴时,发现有的尸体标注情况不准确。
比如,有的墓穴明明写着埋了四个人,但尸体只有三具;甚至有的墓穴写明埋有三个男的,挖出来却是三男一女(有一名是长头发)。这些情况显然说明,在当时的忙乱状态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差错。
到了1976年底,唐山市及周边县的火葬场恢复了正常工作。按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要将土葬的死难者尸体,重新挖出来进行火化处理。
经过一个来月的紧张工作,军直遇难者的数百具尸体,又变成了数百个骨灰盒。把军直生产队(在机场里)的几间库房,临时改建为灵堂,暂时将烈士们的骨灰存放在里面,等待进一步妥善安置。
1977年1月下旬,空六军党委作出决定,区别情况,妥善进行震亡烈士骨灰的安置工作。一部分被授予荣誉称号或记功,以及职务较高的烈士,骨灰仍旧暂存在临时灵堂,准备将来安置到驻地唐山的烈士陵园;其余烈士的骨灰,都将由专人护送,回到烈士的故乡,征求烈士家人和地方政府的意见,进行妥善安置。
当时正值春节前夕(2月18日是春节)。军党委要求,一定要在春节之前,把护送烈士骨灰返乡工作做完。接着从各部门、各单位抽调人员。我作为直政处的工作人员,义不容辞地参加了这项工作。
本来对在春节前办这件事,我是不太满意的。我想,烈士们的亲属承受过太多的悲痛,经过这几个月的缓解,刚刚平复了一些。怎么忍心在这样一个举国团圆的节日来临之际,重提悲痛的往事,再次戳他们的心窝子呢?!倒不如等春节过后再办这件事更好。
但是我的建议,没有得到领导认可。我就只能服从命令,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由我和通信营一连两名晋县籍战士组成一个组,负责护送石家庄地区晋县、赵县入伍的13位烈士的骨灰盒。
随同我执行任务的两名战士都是1974年12月入伍(1975年兵),和这些震亡烈士的大多数人都是同年入伍的老乡。他们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熟悉,与有些烈士的家庭和亲属也熟悉。有他们的参与,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烈士亲属的距离,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1977年1月底的一天,由北空调来的三架运-5飞机,并排停靠在唐山机场的跑道上,准备分赴不同方向、不同目的地,执行运送烈士骨灰的任务。
当我们乘坐军部的专车,护卫烈士骨灰来到机场跑道上的时候,空六军和唐山场站的首长和战友们早已到场,列队相送。在首长作了简短送别致辞后,同志们全体脱帽,为烈士低头默哀,行注目礼,目送工作人员将烈士骨灰装入机舱。
随后,我们护送小组的同志们分别登上三架飞机。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飞机拔地而起。载着这些逝去的英灵,带着深深的战友情谊,带着对军营的永久眷恋,依依不舍地升上天空。
经过约一个小时的飞行,于当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这架运-5飞机平稳地降落在空军石家庄机场。早已等候在机场上的四航校官兵们,列队夹道迎接烈士英灵归来。
然后我们乘坐四航校安排的面包车,来到校招待所。议定从第二天开始,计划用三到四天时间,由四航校政治部一位科长和一位干事,协助我们共同完成护送烈士骨灰的任务。
我们携带着烈士的骨灰盒,先后前往赵县和晋县开展工作。每到一地,我们都首先到县革委机关,征得县革命委员会的支持。这些县的领导同志,对安葬来自唐山震区的烈士,都表现得极为重视。当即指派一名党的核心领导小组成员或革委会副主任,带领民政组和相关公社、大队的有关领导,全程陪同我们进行工作。
我们每到一户,都首先代表军党委和军首长,向烈士家属表示亲切慰问,简单介绍空六军抗震救灾情况,以及烈士在部队中的表现和事迹,并根据烈士生前职务(都是战士)和各家生活情况,发放了150至200元的抚慰金。
然后,军地各级领导逐户与家属进行座谈,征求烈士亲属的意见,看还有何问题需要帮助解决。在访谈中,确实遇到一些家庭非常困难。尤其是在晋县北部的沙漠地带,有些家庭简直是老弱病残,贫病交加,图穷四壁、一贫如洗。着实让人心颤生怜。随着老人泣不成声地悲痛哭诉,不禁使人潸然泪下。
还好,地方各级领导都表现出了高姿态,对有些困难当场就表示予以解决,有些问题留待以后研究解决,反正不再给受灾部队增添麻烦。
在骨灰安置的问题上,两个县的观点是一致的,都建议除非家属坚决要求领回骨灰盒者外,不要把骨灰盒搬到烈士家里去。而是暂时存放在县里,等来年建立了县烈士陵园,再将骨灰移往陵园安置,成为烈士遗骨的永久归宿。
完成任务返回部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烈士的骨灰盒和亲属们泪眼婆娑的面容,时不时得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直到第二年的一天,从晋县传来消息说,县烈士陵园已修建完成,震亡烈士的骨灰已安抵园中。此时,我心中的一块石头方才落地。
注:跟随我护送骨灰的两名战士的名字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只记得一名战士的大舅当时是晋县京剧团团长,我们还应邀到其大舅家(就在县城居住)做客。有谁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情况,请转告我。多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