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震回忆录之七——
震后的第一吨饭
地震发生当天,人们从早晨3点多钟就开始了争分夺秒地抢救工作,到中午将近12点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过去8个多小时了。此时,经过我们反复呼唤寻找,凤凰山家属院内活着的人基本上都救出来了,剩下的任务就是扒震亡者的尸体了。
这时,人们突然感到饥渴难耐,筋疲力尽,身上好像酥了一般,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当时就连像北瓜大小的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了,还时不时地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可不是嘛!自从头天晚上吃过晚饭,到第二天中午,人们滴水未进,粒米未粘,而且干着这么重的活,早已是前心贴后心了。要不是一门心思地急着抢救战友和亲人,绷紧了神经,什么也顾不着想的话,早就该支持不住了。
于是,我们研究先让大家休息一会,想法吃一点东西,补充一些能量、缓一缓力气,再接着干。这个动议和想法倒不错,可是一系列难题摆在面前:外面没有锅灶,没有炊具,也没有粮食,更没有饮用水水源,要想给大家开饭谈何容易!
在此之前,唐山场站的同志们也曾派汽车向军部大院送过两趟饭,有馒头,有烙饼,还有大米稀饭。但是再送时就送不过来了,因为半路上就被饥饿的灾民拦住了汽车,把所有的食物都抢去吃了。场站的同志们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用饮水桶装上刚刚出锅的烫稀粥,开着车赶紧往军部送。由于不带勺子不带碗,用手也没办法抓,才没有被中途抢去。接近中午时分,才给我们家属院送了一桶稀粥,我们把这桶救命粥全部分给了老人、孩子和伤员们享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知不能等靠外援,只能是依靠自力更生。同志们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从部分尚未落顶但又张着大嘴的危房中,一趟趟地抢出粮食、锅灶、炊具、碗筷、暖水瓶等,组织妇女们开始起火做饭。
没有水源怎么办?我们想到了马路对过凤凰山公园的游泳池,尽管池水不干净,我们还是一桶桶提回来,经过沉淀以后就当作饮用水。就这样,大约到下午2点钟才开了震后的第一顿饭。饭菜虽然简单了些,但大家吃起来异常香甜。
此后,在家属药厂工作的家属们又想到了药厂仓库里存放的原料——葡萄糖粉,这可是能充饥解渴、补充营养的好东西。在危难之中,经过药厂厂长李文良的同意,人们七手八脚就从倒塌的车间仓库里挖出了几大袋葡萄糖粉,分发给大家冲水喝,还分给了附近居民一部分。这几袋子葡萄糖粉,对临时度过难关,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