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找牛
上世纪80年代初,驻守在某地高山上的雷达连,时刻将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视作责任与本分
时间久了,雷达连的“千里眼”神威,在当地妇孺皆知。驻地百姓都清楚,在山顶高耸的雷达天线一转,把机器打开,方圆千里或者几万米高空的东西都能看见。
一天,驻地生产队的老队长,气喘吁吁地跑来连队,一把抓住连长的手,说:“我们生产队的大水牛失踪了好几天,发动了全村人都没有找到,请你命令雷达开机找一找。”
说话间,老队长掏出一个大红包,说:“这两百元,算是劳务费,或者是电费什么的吧。”
连长哭笑不得,不管他怎么耐心解释,老队长说啥也不信,雷达只认飞机,工厂,偏偏不会认牛。
老队长一咬牙,从贴身口袋里摸出30元,说:“这是我的私房钱,也垫上。”
眼看无法说通,连长把手一挥:“你们的困那就是我们的,我破个例,给乡亲们打开雷达找牛。”
说完,连长推开老队长的红包,开始集合部队。
两天后,连长将大水牛交给老队长。全连官兵,除去值班人员,分成16个小组,带足干粮、水和手电筒,通过三是多个小时的连续搜寻,才在邻村的山头上找到了那头发情的木水牛,它正在与一头共牛温存哩。
老队长千恩万谢,全村人感激不尽。
从此,雷达兵的千里眼、顺风耳功能,被地方百姓传的神乎其神。
回波死角
一天,山脚下的一位老大娘找到指导员:“今天晚上,我儿子结婚,请你们千万别开机。我们山里人比较传统,害羞着哩,洞房的事,要是给人家看到了,怪难为情的。你是指导员,又是过来人,真有任务要开机,可要往别处指导呀。”
说着,老大娘对指导员比画,说:“我家就住在那个方向,新房是上堂左侧第三间。”
指导员乐了:“包在我身上。保证不将战士们往洞房‘指导’,我有这个权利和责任,否则,要我这个指导员干吗?不过,就是开机了,你家那块也是盲区,回波死角,没事。”
大娘高兴而归,一进家门,便对老头说:“叫儿子,媳妇今晚放心,雷达保证不往洞房‘指‘导。”
《城市快报》《特别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