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新印象:五、法制健全 行政民主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听导游讲到次数最多的题目之一,就是法制和民主。
据他们讲,这两个国家法制是很健全的,也是至高无上的。从国家的政治经济,到人民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法律和法规进行规范。人们经过多年的历练,也都养成了自觉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认为依法办事是天经地义,没有什么理由好讲的。而且是上至总理,下至百姓,谁都会自觉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任何人不能例外。
悉尼市的楼群
他们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涉及到一些法律规范问题时,譬如交通规则、依法纳税等等法规条文时,总爱讲这么一句口头禅:“在这个问题上,大家都会自觉遵守,人人都一样,就连陆克文总理也不能例外。”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口头禅,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一方面说明了在这个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乎法律的特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认可这种情况是顺理成章的事实,一切都那么自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再一方面还体现了人民对他们领袖的信任、爱戴、推崇和尊敬。
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
这里还是个高度民主行政的国度。据说,这些国家的总理、州长、市长等,都是由选民直接选举出来的。在大选时,选民们都非常珍视自己的权利,都会尽一切努力腾出时间,亲自投上自己庄严的一票。而且投票时完全是凭对候选人的信任度,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不受任何限制和影响,所以能够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这样民选出来的领袖,更应该自觉地替民众着想,为民众办事,向民众负责。议会、首脑在讨论、决定大政方针时,都要考虑民众的利益和诉求,根据民众的意愿和呼声。在他们的任期内,一旦他们违背了民众的意志,遭到了民众的反对,民众就会唾弃他们,就会通过法律途径弹劾他们。
澳大利亚新议会大厦
我们在那里旅游的这十几天里,并没有见到也没有接触到多少民主行政的事例,但是在接触到的几个具体方面,还是体会到了一些民众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按照我国的说法,应该是主人与公仆之间的关系。
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按照行程我们游览了市政厅。这是一座建于1940年的,典型的三层欧式建筑,据说是当时澳洲最豪华的市政厅。当然,就是六十多年后的今天看起来,也不算落后。现在,布里斯班市政府仍然在这里办公,市长也在其内。
让我们感受最深的,倒不在于这座建筑的豪华与否,而是这座楼房内部的民主气氛。事先导游告诉我们,大楼人人都可以随便出入,除了有人办公的屋子以外,三层楼的各个地方都可以去,都可以拍照。只是进去以后不能讲解,只能大家自由参观,因为在里面要注意安静,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人家办公。她还说,每个市民如果有事都可以直接找市长,你只要与他的秘书联系,约定好时间就能面见市长。
来到市政厅,果然如此。首先,门口就是开放的,没有见到站岗的警卫,只是在一楼大厅有个值班的,参观和办事的人员自由出入,就像进出一座商店一样。然后,我拿着摄相机到处拍照,由于好奇跑遍了每层各个角落。看了两个展室和二楼走廊上的展品,介绍了布里斯班历史和现状,还有各地赠送的纪念品;由于上去参观的人不多,楼上挺安静,我看到工作人员都在井然有序的办公,似乎没有觉察到外面有人一样;我还在楼上的卫生间方便了一下,洗了洗手。
最后还因为转向,找不着上来时的楼梯了,也见不到别的旅客,所以迷迷糊糊的下了楼。出来一看,原来是从楼侧面的一个便门出来了,来到了另一条街道上。在楼里面呆了这么长时间,也遇见了好几个走动的工作人员,但没有一个人询问过我(当然询问也听不懂)。
可惜因忙着摄像没拍布里斯班
市政厅的照片,只拍下了位于它旁边的大教堂
导游还说过一个情况,他们的领袖人物在国内考察,办事,出行时都是轻车简从,不会有那么多的车、那么多的人前呼后拥,更不会警车开道、提前清道戒严。只是在通过时,警察指挥其它车辆、行人临时避让一下而已,尽量不影响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凡是配备有警车开道的车队,一般都是外国首脑来访时才会出现,而且还会短时间实行小范围戒严。
我们在悉尼时正好碰到了一起这样的事,我们的旅游车突然被截到了路口。停车后,导游说前面戒严了,可能是有外国首脑来访。话还没落地,只见左侧路上开来四五辆汽车,由警车开道左转而去。导游说:“是中国的首脑。”我定睛一看,果然车头两侧分别插着中国国旗和澳大利亚国旗。
回到国内才听到报道,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刚刚访问澳大利亚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