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回平泉    

发表时间:

2015-8-30 17:48:59 更新时间: 2015-9-16 22:42:41  更新者: 牛朋玺

关键词:

201581 “八一” 战友会 华戎新闻    
作者: 郭铭儒   [这是对本篇第 270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回平泉


    2015年的“八一”,注定要在我的生命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而今已经过去26天了,而且在这26天里发生了许多事,我还是不能忘记这个日子。所以,当我住在广州白云机场的宾馆里等待另一件事的结果的时候,一个念头冒了出来,趁今晚还算轻闲,动动手,把它记下来。于是就有了这篇《回平泉》。

一、

    军营还是那座军营,机场还是那座机场,跑道也还是那条跑道,然而,物是人非,当年那条熟悉的石子路不见了,当年那一栋栋土红色的砖瓦平房没有了,代之而起的是沿河岸边一条笔直的柏油路,路边是绿植如荫的绿化带和一棵棵参天的杨柳树,整个营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直线加方块的韵律,充满营区,让我们这些离开部队多年的老战友和军嫂们感到既陌生又亲切。人们置身在久违的军营环境中午,个个脸上展现出兴奋的光芒,有的拍照,有的聊天,有的参观......(只是这些照片因为保密原因不能公开发表)

    我也被这气氛感染了,虽然我不曾是这座军营的主人,但它也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我来不及细想,随着人流一步步地往前走。仔细算来,我已经有整整32年没来这座机场营房了。怎么能不高兴呢!

    当年,平泉是作为我们师辖下的一座“前进机场”,作为师政治机关的我们,每周都要与司令部的参谋人员一起乘坐“运”飞机到平泉来跟班飞行。而“运五”飞机的特定性能和它的限定飞行高度以及飞行稳定性,使飞机每当飞过喜峰口上空的时候,总要被强大的气流抛起来摔下去,折腾好几个回合,有一次甚至把一同乘坐飞机的几名老飞行干部都折腾的惊叫起来。

    如果赶不上周一的“运五”就只能坐一天的长途公交车了,穿山越岭,摇摇晃晃,往前爬行,每当车行到绝壁悬崖上的盘山路时,心就提到嗓子眼了,每次到达目的地的时候,都要长长的出上一口气,心头暗自叹道:又过了一次“鬼门关”。也许就是那个时候在心里留下的阴影,至今我也对近年兴起的“天路热”心有余悸,即使它就在我的家乡--张家口, 我也对它没有产生过多兴趣;

    另外一条到达平泉的路线是:绕道北京—--承德—--再到平泉,那条路,虽然比盘山路好一点,可是也要坐了汽车换火车,下了火车再坐汽车,走上整整的两天一夜,才能到达平泉。

二、

    “想什么呢?”我被身边同行的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喊醒过来,一起在一架“运五”飞机前照了一张合影。然后又随着人流,沿着跑道继续往东走。

    这次来平泉,实属偶然。那是727日我还在南戴河陪着客人疗养时,突然接到当年的老科长—杨富生从河南打来的电话,说是他要参加“八一平泉战友会”(他后来当了平泉场站政委并从政委的位置上转业),并告诉我计划731日到京,当天就转车到平泉去,我虽然忙一点但能很快见到老科长,毕竟心情还是很高兴的,计划在他转车的时候在京好好聚一聚,没想到在我回京路上,又接他的电话:决定于730日晚上到京,随着杨科长的这一改变,我就只好在30日晚赶场,连着喝了两顿酒,但时,此时仍然没有计划陪他到平泉的想法,然而,当晚餐后送杨科长到达招待所住下后,回家的路上却把这晚的镜头一幕幕地回放起来┅┅

    杨科长的精神状态不错,虽然已经72岁的人了,但是,他仍然像当年当政委当科长的时候一样,有说有笑,而且酒量也不小。但是,当他走路的时候却一瘸一瘸的,一问才知道,他去年曾经受过一次伤,至今他的腿脚处还埋着一根钢钉,想到此,我就越发的不放心起来,听他说,这一次不仅要参加平泉的战友会,而且还准备到天津去看望当年的师政委李德崇。让这样一个腿脚处打着钢钉的72岁老人转那么多的车,他怎么受得了呢?想到此,当年他关心我照顾我的一幕幕场景又展现在眼前: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前后,我曾经在他的手下先后工作了近5年时间,那5年,也是我从一个机务兵转变为政治工作干部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机关需要,他手把手地带着我撰写会议材料和工作报告,一遍遍地字斟句酌修改我的讲课稿,我后来能成为一个站在军事学院的讲台上给大学生讲课,以及再后来能够带领一个团队,让部下心悦诚服地跟着我走,一起打拼创业的这点本事,可以说几乎都是他教的;不仅如此,对我生活上的关心,他也是无微不至的。记得那年我的大妹妹来队准备住院看病,因为招待所没有房子住,杨科长竟然把他自己的宿舍腾出来,让我妹妹住,他自己却住到了集体宿舍里;32年前的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全都翻腾起来。我实在睡不住了,我决定:放下手底的所有事情,专门陪他去平泉,参加战友会。可是,按照计划,他天亮就要随着去平泉的战友们离京了。我实在不敢睡觉了,马上给他打电话,可是他关机了。不得已,我又经过多方查找,找到了他住宿的那个招待所的电话,打给服务员,让服务员明天一早就要通知他,别让他走。当确认服务员已经明白了我的用意,才算放下心来,躺到床上去。这一觉睡的很踏实,直到杨科长打电话来,才把我震醒来。

    就这样,731日上午我带着公司仅有的一辆乘坐比较舒服的商务车,赶到北空后招待所接他上路。

三、

    平泉场站现在已经不象当年那样担负那么重的飞行训练任务了,但是,它仍然是一座经常待命执行临时飞行任务的场站。所以,虽然人员不多,但却任务不轻。现任场站卢站长亲自出面,接待了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兵们和军嫂们,紧接着,大家聚集在大礼堂召开了隆重的见面会,中午,现役的干部战士推迟进餐时间,把大食堂让出来,安排大家按时用餐。

 

    热热闹闹的“回机场”活动,半天多一点时间就结束了,返回平泉县城的路上,意犹未尽的战友们,坐在车上边行车边聊天,似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别后衷肠。

    我却注意到:这条出营区的道路太难走了,坑坑洼洼,颠簸不已,这与平泉全境的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村村通”村级道路网,形成了显明的反差;还有一个问题是:在营区活动时,我进洗手间时无意发现,一条长长的洗手池里放满了水,我不解,一问才知道:他们的供水时间是每天的中午和晚上,平时是没有自来水供应的。读到此处的战友们,一定心头很不爽:在中国城市如此发达的今天,那些没日没夜守卫领空的官兵们却连基本的用水和出行问题都没解决好。怎么让他们安心服役呢?

    返回平泉泽州大酒店不久,我们就安排退房,一起朝着下一个目标--天津出发了

    同行的还有当年文化科干事—--郭志林夫妇和他们的小孙子。



    “八一”的晚餐,李德崇政委给安排在了天津狮子林大街与金纬路交叉口的九福饭店。

     我们到达后才发现:出席晚宴的不仅有32年没见面的李德崇政委,还有原师副政委也是我的老指导员—郑玉桥,原干部科副科长—吴传福,原某飞行团刘团长,还有我的小兄弟—杨寿清。李政委拿出他珍藏多年的五粮液。这顿酒喝的很美,美到了每个人的心里。

    当晚,由吴传福给我们安排在了离他家不远的一处--天津有名的老年国际公寓—--全季饭店。

     82,我们把杨科长送到天津国际机场,看着他过了安检,才放心地离开。

    至此,这一趟难忘的“八一之行”,终于结束了。

 

 

 

评论链接

平泉往事
 
杨寿清

            谨以此文,纪念尊敬的郑兰荪将军

      老战友郭铭儒老师的《回平泉》,字里行间透着兵味兵情,意真情浓,这也勾起了我与平泉相关的一些往事的回忆。我虽没在平泉当过兵,但对那里的艰苦是了解的。上世纪80年代,我与铭儒老师同在空24师政治部工作,他是我的师傅。后来他调任到塞外的一座机场,由我接任新闻干事。
     师部距平泉有四五百公里,且都是山路,因此,师机关的同志要到平泉,都类同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但每有这样的差事,大家却都十分的踊跃,一来,可以见见山水阻隔的老战友,二来,可以了解基层实情,让自己把守的口子里的公文材料多些故事。但凡有这样的机会,我这个新闻干事是不会放过的,一年也去不了三二趟,所以,去平泉,反倒是让我兴奋的差事。
     平泉的地理位置,看官们从百度上搜吧。我这里讲讲印象最深的一次平泉之行。
  
      那是1988年的冬天,师里组织工作组去平泉检查年终总结和节日战备工作,由卞德义副政委带队,我被抽调进组。去平泉,师领导一般都是乘运-5 飞机,但那天运-5中队的两架飞机都趴窝了,卞副政委着急,这大雪天的,没飞机怎么去平泉?有人提议从地面走。但是刚下过雪,从地面走,山高路远,太险。再说,年底都强调保安全,谁敢冒这个险?
      也是有福之人不用愁。正在着急的时候,北空司令部办公室来了电话,说是军区空军郑兰荪副政委要到师里检查工作,指名要去平泉,让师里派人陪同。军区空军首长来了,按说由政委去陪,但郑兰荪行前有话,年底了,工作都忙,用不着主官陪。他还提出,考虑到天气不好,决定乘航运团的飞机从北京飞师部后,带上师里的人一起飞平泉。
      第二天上午,北空航运团的一架运-5送郑兰荪到了师部机场,飞机就停在跑道上,他也不下飞机,直接带上师工作组就起飞了。
      那一年刚授军衔,郑兰荪挂着少将肩章,很是精神。我对这位有儒将之称的首长并不陌生。1982年,他还是空军宣传部部长时,就主张办一期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以保留优秀的写作人才。那时,全军已经关闭了战士直接提干的大门,提干必须经过院校。空军考虑到部队的实际情况,向总政申请,办一期新闻干部短训班,从空军现有的50个建制师,选调50名战士报道员,经过培训后提干,以充实部队的宣传力量。这也是空军史上唯一的一次将报道员直接提干的教导队。我当时在师报道组,幸运地考入这个教导队,由此开始了新闻职业生涯。教导队毕业的时候,郑兰荪作为空军宣传部长,还亲临济南,参加我们的毕业典礼,与大家合影留念,共进晚餐。之后,他升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又多次参加年度新闻工作会议,每次与会,都与大家相谈甚欢。他给我的印象是没有官架子,风趣,感性,好接近。一上飞机,他就招呼我们:让你们久等了。我们抓紧时间,去平泉吃午饭。
      同为运-5,航运团飞机的内部装饰比师里那2架强多了。靠弦窗的一边有桌,有沙发,有茶杯,是首长专座。另一边是一个长条凳,也是软包,这是随员坐席。郑兰荪将军只带了一位随从(好象是保卫处的),也没带秘书。卞德义副政委是大校,保卫处的那位是上校,很客气地把郑兰荪将军对面的沙发让给了卞德义。
      这是我头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一位将军。郑兰荪将军在我们教导队同学中间是有口皆碑的。这不仅仅因为他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还因为他是一位有才也爱才的儒将。他是安徽桐城人,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又是老革命。他还会写小说,写报告文学,在军区空军首长中,这才气无人能比。
      阳光射进弦窗,洒在将军身上,肩上的将星闪着金辉。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群山雪景,一边与卞德义天文地理的聊着闲篇。他的知识与文采,着实让我着迷。很显然,卞德义也乐意做个听客,往往一句话能激起将军丰富的联想,以古论今,谈兴甚高。
      飞行了一个小时左右,飞机降落在平泉机场。场站和71团的领导早早迎候在机场了。将军下了飞机,向大家还了个军礼,一头钻进大轿子,紧了紧大衣:呵呀,这天气,真冷!你们冻坏了吧?场站的同志回道:首长辛苦了。今天得有零下20多度哩。我这才注意到,机组的2人中,还有一位女飞行员,很漂亮,挂着中尉军衔,是第五批女飞行员。我听同学申兵胜介绍过,这批飞行员是在保定二预校完成基础训练的,后来去长春学飞行,毕业后分到运输机部队。
  
        一行人乘大轿车到了场站招待所住下。这招待所太简陋了,一排平房,几个单间,其余都是大房间,也没有暖气。小铁炉子刚生火,室内温度还没  上来,一进屋就冻得哆嗦。团里的同志对郑兰逊说:首长,你不用住这里,我们在71团安排了住处,您就住飞行员宿舍。将军回道:不要打扰飞行员了,就住这里,工作也方便些。明天我再去看空勤的同志。好了,现在去吃饭吧。
      招待灶的饭菜应该是很不错的,又是军区空军首长下来了,应该比平时更好。但是平泉场站招待灶的伙食的确很平常,又赶上天寒地冻的,新鲜蔬菜都是难得一见的宝。印象中,那顿饭除了猪肉炖粉条,排骨、鱼、鸡,就是土豆、大白菜。饭堂很冷,电暖气根本不起作用,饭菜一上桌就凉,饭还没吃完,汤就结出冰茬子了。卞德义是个直脾气,大嗓门,眼见这个冷场面,险些对场站的同志发火:你们怎么搞的嘛,大冷天的,还得穿大衣吃饭。郑兰荪拦住卞德义的话头:真是有点冷。你们喝点酒,暖和暖和。陪席的领导立即开了一瓶老白汾,正在倒酒,被将军一把拦住:我
可享受不了这个东西。你们喝,你们喝。
      我见过郑兰荪将军喝酒,大概有七八两的酒量。今天不喝,想必是有什么考虑。见首长不喝,倒酒的人举着酒瓶,眼巴巴地望着师领导卞德义,意思是请师首长劝劝。卞德义道:首长都不喝,你还举着。吃饭!
      郑兰荪将军站起身来,对陪席的同志说:你看看,我扫了大家的兴了,这大冷天的。来来来,你把酒给我,我给你们一杯,不过说好了,就一杯呵,不能耽误了下午的工作。
      场站的同志见状,连忙说:哪里敢要首长倒酒。随后给各位满上一杯酒。
      将军又对机组人员说:你们可以多喝一杯,这两天不飞行。明天你们到空勤灶吃饭吧。
     大家端起酒杯,干了一杯。将军只是呡了一口,放下酒杯吃饭。
     席间,他打开了话匣子:你们知道吗,我们刘司令(指北京军区空军原司令员刘玉堤中将,2015年逝世)最爱喝这种瓷坛子老白汾,有它不喝茅台。刘司令好酒量呵。可是最近他突然说要戒酒。
     大伙好奇:为什么?
     将军已吃完饭,放下碗筷,笑道:空军有要求,王海司令员说,你刘司令别再喝酒了,伤身体。再说,军委也有要求,下部队不许搞吃吃喝喝,严格按四菜一汤标准来。刘司令说,四菜一汤,逑,一个菜我也能喝酒。
     大家哈哈大笑。将军又道:但是刘司令真就想把酒戒了。他说,我的酒量大,都传到总部了。部队都知道我好喝一口,每次到部队都搞一大桌子菜,一帮子人陪着。你喝吧,便宜了他们的嘴。你不喝吧,又太不给面子。这屌东西太扰民,老子干脆戒了省事。最近,他让军区空军下个文,要部队严格执行军委和空军要求,四菜一汤,不许搞排场,不许掺假。这个文大概还没到部队吧。
     将军说完,拿眼扫了一桌饭菜:今天有八个菜,土豆白菜也是菜。不过文件没下来,还不算超标。明年就不行了。我兼着纪委书记,我得管住我的嘴巴。哈哈。
     大伙也跟着哈哈,只是笑得很不自在。


    郑兰荪将军在平泉住了三天,重点是检查战备安全,看了看基层连队和飞行大队、机务大队、油库、军械库。平泉机场是军区空军的一线机场,距边境很近。那时中苏关系还没完全解冻,这个机场担负的任务是首都外围空防安全。驻着一个甲类团,一个场站。由于地处冀北山区,交通不便,又是寸草难生的贫贫瘠不毛之地,部队生活相当艰苦。到了冬天,时常零下三十多度,也没暖气,有的连队烧煤还断顿,所以,师里往平泉派干部任职,都会被人戏称为“流放”,除非提职。这是新时期部队政治工作出现的新动态,怕艰苦,图安逸,眼睛盯位子,脑壳想路子(转业),心里想票子,长此下去,这部队还怎么靠得住。显然,军区空军首长也是了解部队现状的。所以,每到一处,将军都不先听汇报,而是钻进官兵的宿舍,围着火炉子,与大家先聊一阵子。说是暖和暖和,其实是想听真话,看实情。每到这时,陪同的领导也都很紧张。将军说:你们也一起听听,战士的话,战士的想法,其实对我们的工作会有启发的。
      在飞行团,将军专门看了看空勤灶。71团空勤灶的伙食标准好象比师部空勤灶的标准还多2毛钱,但是吃的却不如师部空勤灶。因为这地方采购食品要么由师部从唐山用飞机运,要么就去承德买。到了冬天,拿钱都买不到象样的食品。将军对随行的保卫处同志说:这个问题,你回去跟空勤科的同志好好研究一下,给后勤部写个报告。又补一句:这个报告我要看。
      在警卫连,他专门查了查外场的岗哨。哨亭生着火炉子,但哨兵站在外面执勤,脸冻得通红。他走过去跟哨兵敬礼,弄得哨兵一阵紧张。外场的风很大,讲话时灌一嘴冷气。将军大声问那哨兵:你冷不冷?
      报告首长,还行!
      不冷?看你脸冷的。将军把手伸进哨兵的大衣,来,让我暖和暖和。又抽出手来:没感觉暖哦呵,看来这皮大衣也不挡寒。能不能想个办法,给警卫战士弄个热水袋子,或者电热宝?
      场站的领导一脸弧疑,意思是说:谁给钱?没钱咋弄?
      将军知道这种事情要解决起来,牵涉面太大,平泉如此,地处塞外的机场呢,那里更不是人呆的地方。
      从警卫连回来,晚饭时,招待灶果然四菜一汤,也不上酒。卞德义副政委也从山沟里的大油库检查完工作,赶回来吃晚饭。机组的同志也没去吃空勤灶,就在一起就乎。将军好象有些心思沉重,说道:不来平泉不知道平泉苦呵。你们看我们的战士,这大冷天的还坚守在哨位上,太不容易了。说着又话题一转,对场站的同志说:晚上还是有点冷,你们给机组的同志加个电暖气。别让他们陪我出来一趟还冻病了。
      这时我才发现,那位女飞行员说话都带鼻音,显然是感冒了。
  
      吃罢晚饭,场站的同志陪着郑兰荪将军回屋休息。正要离开,被他叫停,说:明天我就回去了,干脆,你们把团里的同志也叫来,一起说说。
     不一会儿,团长政委来了。卞德义副政委说:郑副政委,您就说说吧。给我们鼓鼓劲。大家鼓起掌来。
     将军喝了口热茶,环视一屋子人,说道:好,你们工作组的同志都在。我先讲几句,不算讲评。来平泉看了两天,有些感受,回你们师部再讲。总的印象,平泉的同志不容易,场站的飞行保障搞得也很不错,飞行团也保证了安全。马上是元旦春节了,战备也抓得不错。平泉的艰苦,以前听说过,这回眼见为实,真苦,不是一般的苦。但是我们不能叫苦。你们也没叫苦。什么叫艰苦奋斗?这就是艰苦奋斗。可是,我总在想呵,我们建设这么多年了,部队还这么穷,不应该呵。但目前国家也很穷,邓主席说军队要忍耐,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等到我们国力上去了,部队的日子会好起来的。这一点,同志们要有信心。我们空军部队,比你们艰苦的地方还有很多,有的雷达部队,住在高山、雪山上,住在海岛上,那个苦,一般人受不了。但是部队照样完成任务,了不起。国家对军队一时顾不过来,所以部队要搞好农副业生产,改善官兵生活,这不单是后勤工作,是政治工作。部队的稳定就是政治工作。当然,你们不能象当年的南泥湾,不能影响飞行训练。但是这种精神还是要有的。我不分管后勤,也没种过地,对农副业生产就不多说了。只说政治思想工作,说说防线安全,这是头等大事……
      那天的会一直开到熄灯号吹响。将军说:就到这里吧。大家这几天辛苦了,明天我走,都不要送,派个车送我们去机场就行。


      平泉的冬夜,不能用冷字形容。那一晚,又刮起大风,有些象内蒙草原的白毛风,呼呼地叫啸着,很是嚇人。我住的屋子,没有配电暖气。躺在屋子里,炉子生着火,还得盖两床大被子。脑袋是不敢露在外面的,捂着被窝又受不了被子里的气味。夜里上厕所就更难受,要跑到屋外的旱厕所解决。刀子一样的风刮着,为省事,就披一床被子上厕所,再不然就忍着。这一夜就半睡半醒,盼着天亮快走。
  
      3天的平泉之行结束了。我们随郑兰荪将军的专机回到师部。师常委们早早就在招待所等候了。将军与大家寒喧了几句,直入主题,对平泉之行做个讲评。这是贯例,也算是上级首长对部队工作的评价,首长的态度、温度、高度,都会从讲评中流露出来。讲评工作,我这个小干事没资格参加。后来听说,将军对平泉的工作评价很高,几次都讲到动情。他要师里写个报告,具体陈述一下平泉部队的现状,说是回去要跟司令政委商量一个办法,一并解决艰苦地区基层部队的生活改善问题。
      我们这个师,是空军有名的拳头部队,出过许多将军,出过战斗英雄,打下过美蒋飞机,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这个老宣传部长,对这些过往战绩应该是了如指掌的。他讲评说,从平泉,我能看到你们师的精气神。部队都是好样的。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派优秀的干部去,不能把那个地方弄成落后干部的“流放点”。对优秀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干部要四化嘛(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没有事业心的干部,在艰苦的地方是干不好的。你们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是不错的。平泉的干部精神状态都不错。
      不过这个问题他只是点到为止,大概因为他不分管干部工作,也不便做更多评价吧。但是这一点显然切中了当时部队的一个要害。在一些艰苦边远部队,落后干部成了被流放的对象。我们师政委李德崇说:把落后的干部往平泉派,那叫麻子不是麻子,是坑人!他本来就不想干了,在好地方都干不成事,到艰苦的地方只会坏事。对平泉的优秀干部要优先考虑使用。所以,师里的许多干部都是从平泉来的,我当兵时,有两任师长,两任政治部主任,两个副政委都是从平泉升任的。
      那天,将军在师里吃了午饭,离开师部直奔机场。


      这之后,我到北空机关办事,见过将军几次,每次路遇,都是远远地就给他敬礼,有一回他还礼后,走到我跟前笑说:我认识你,小杨子,跟我去过平泉吧。这么大一位将军,能记得我这个小人物,这让我心里很受用,很温暖。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我谨记下这些片断,甚至郑兰荪将军去世,我也未得到消息,不曾前往吊唁。铭儒老师的一篇《回平泉》,却突然勾起我对将军的回忆。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接触,但将军那儒雅的风度,至今令我难忘。我在想,我们这支军队其实不只是有徐才厚、郭伯雄那样的蛀虫。我们有许许多多郑兰荪那样的将军,心系官兵冷暖,身开风气典范。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支军队才能屹立不倒,战无不胜;我们的国防才如此巩固。
      郑兰荪将军生前曾经撰文礼赞泰山南天门的挑夫。一如他的文章赞赏的一样,他不也是通天路上的挑夫吗!


                                                                                  (2015年9月1日于天津)
  
  
人物链接:

      郑兰荪(1927~2014.03.13),安徽桐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北京军区空军原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副兵团职离休干部。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入伍。历任复旦大学发言人、进步社团缪司社负责人,上海地下学联联络员,复旦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干事,第五航空预科总队理论教员兼文化学校教务主任,副处长,处长,空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曾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
      2014年3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异国冤情》、《春潮》、《恶浪》、《女蝎》;报告文学《血洗南京城》等。
          

    
   
   

  
 
评论(共 8 篇):

  评论者: 牛朋玺

发表时间:2015-9-16 22:42:41

   

 

和杨政委一起吃饭时,政委说他要去平泉。问我去不?我说太好啦!政委要给我买票,我说,别!我可以开免票。可快到八一时,有事啦!实在脱不开身,真的很遗憾,没能参加平泉战友会。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5-9-15 18:51:49

   

 

很遗憾,当时有事脱不开身,没能参加平泉战友会。向战友问好!   

   

  评论者: 杨寿清

发表时间:2015-9-8 11:08:10

   

 

我那头片,明显酒后醉态。谢谢老师如此用心。我已将您编辑后的文字发我博客了。   

   

  评论者: 郭铭儒

发表时间:2015-9-1 8:57:39

   

 

转帖:这是杨寿清在微信圈发表的一个帖子,现转发如下: 平泉往事 杨寿清 谨以此文,纪念尊敬的郑兰荪将军 老战友郭铭儒老师的《回平泉》,字里行间透着兵味兵情,意真情浓,这也勾起了我与平泉相关的一些往事的回忆。我虽没在平泉当过兵,但对那里的艰苦是了解的。上世纪80年代,我与铭儒老师同在空24师政治部工作,他是我的师傅。后来他调任到塞外的一座机场,由我接任新闻干事 。 师部距平泉有四五百公里,且都是山路,因此,师机关的同志要到平泉,都类同一次艰苦卓绝的长征。但每有这样的差事,大家却都十分的踊跃,一来,可以见见山水阻隔的老战友,二来,可以了解基层实情,让自己把守的口子里的公文材料多些故事。但凡有这样的机会,我这个新闻干事是不会放过的,一年也去不了三二趟,所以,去平泉,反倒是让我兴奋的差事。 平泉的地理位置,看官们从百度上搜吧。我这里讲讲印象最深的一次平泉之行。 那是1988年的冬天,师里组织工作组去平泉检查年终总结和节日战备工作,由卞德义副政委带队,我被抽调进组。去平泉,师领导一般都是乘运-5 飞机,但那天运-5中队的两架飞机都趴窝了,卞副政委着急,这大雪天的,没飞机怎么去平泉?有人提议从地面走。但是刚下过雪,从地面走,山高路远,太险。再说,年底都强调保安全,谁敢冒这个险? 也是有福之人不用愁。正在着急的时候,北空司令部办公室来了电话,说是军区空军郑兰荪副政委要到师里检查工作,指名要去平泉,让师里派人陪同。军区空军首长来了,按说由政委去陪,但郑兰荪行前有话,年底了,工作都忙,用不着主官陪。他还提出,考虑到天气不好,决定乘航运团的飞机从北京飞师部后,带上师里的人一起飞平泉。 第二天上午,北空航运团的一架运-5送郑兰荪到了师部机场,飞机就停在跑道上,他也不下飞机,直接带上师工作组就起飞了。 那一年刚授军衔,郑兰荪挂着少将肩章,很是精神。我对这位有儒将之称的首长并不陌生。1982年,他还是空军宣传部部长时,就主张办一期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以保留优秀的写作人才。那时,全军已经关闭了战士直接提干的大门,提干必须经过院校。空军考虑到部队的实际情况,向总政申请,办一期新闻干部短训班,从空军现有的50个建制师,选调50名战士报道员,经过培训后提干,以充实部队的宣传力量。这也是空军史上唯一的一次将报道员直接提干的教导队。我当时在师报道组,幸运地考入这个教导队,由此开始了新闻职业生涯。教导队毕业的时候,郑兰荪作为空军宣传部长,还亲临济南,参加我们的毕业典礼,与大家合影留念,共进晚餐。之后,他升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又多次参加年度新闻工作会议,每次与会,都与大家相谈甚欢。他给我的印象是没有官架子,风趣,感性,好接近。一上飞机,他就招呼我们:让你们久等了。我们抓紧时间,去平泉吃午饭。 同为运-5,航运团飞机的内部装饰比师里那2架强多了。靠弦窗的一边有桌,有沙发,有茶杯,是首长专座。另一边是一个长条凳,也是软包,这是随员坐席。郑兰荪将军只带了一位随从(好象是保卫处的),也没带秘书。卞德义副政委是大校,保卫处的那位是上校,很客气地把郑兰荪将军对面的沙发让给了卞德义。 这是我头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一位将军。郑兰荪将军在我们教导队同学中间是有口皆碑的。这不仅仅因为他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还因为他是一位有才也爱才的儒将。他是安徽桐城人,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又是老革命。他还会写小说,写报告文学,在军区空军首长中,这才气无人能比。 阳光射进弦窗,洒在将军身上,肩上的将星闪着金辉。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群山雪景,一边与卞德义天文地理的聊着闲篇。他的知识与文采,着实让我着迷。很显然,卞德义也乐意做个听客,往往一句话能激起将军丰富的联想,以古论今,谈兴甚高。 飞行了一个小时左右,飞机降落在平泉机场。场站和71团的领导早早迎候在机场了。将军下了飞机,向大家还了个军礼,一头钻进大轿子,紧了紧大衣:呵呀,这天气,真冷!你们冻坏了吧?场站的同志回道:首长辛苦了。今天得有零下20多度哩。我这才注意到,机组的2人中,还有一位女飞行员,很漂亮,挂着中尉军衔,是第五批女飞行员。我听同学申兵胜介绍过,这批飞行员是在保定二预校完成基础训练的,后来去长春学飞行,毕业后分到运输机部队。 一行人乘大轿车到了场站招待所住下。这招待所太简陋了,一排平房,几个单间,其余都是大房间,也没有暖气。小铁炉子刚生火,室内温度还没 上来,一进屋就冻得哆嗦。团里的同志对郑兰逊说:首长,你不用住这里,我们在71团安排了住处,您就住飞行员宿舍。将军回道:不要打扰飞行员了,就住这里,工作也方便些。明天我再去看空勤的同志。好了,现在去吃饭吧。 招待灶的饭菜应该是很不错的,又是军区空军首长下来了,应该比平时更好。但是平泉场站招待灶的伙食的确很平常,又赶上天寒地冻的,新鲜蔬菜都是难得一见的宝。印象中,那顿饭除了猪肉炖粉条,排骨、鱼、鸡,就是土豆、大白菜。饭堂很冷,电暖气根本不起作用,饭菜一上桌就凉,饭还没吃完,汤就结出冰茬子了。卞德义是个直脾气,大嗓门,眼见这个冷场面,险些对场站的同志发火:你们怎么搞的嘛,大冷天的,还得穿大衣吃饭。郑兰荪拦住卞德义的话头:真是有点冷。你们喝点酒,暖和暖和。陪席的领导立即开了一瓶老白汾,正在倒酒,被将军一把拦住:我 可享受不了这个东西。你们喝,你们喝。 我见过郑兰荪将军喝酒,大概有七八两的酒量。今天不喝,想必是有什么考虑。见首长不喝,倒酒的人举着酒瓶,眼巴巴地望着师领导卞德义,意思是请师首长劝劝。卞德义道:首长都不喝,你还举着。吃饭! 郑兰荪将军站起身来,对陪席的同志说:你看看,我扫了大家的兴了,这大冷天的。来来来,你把酒给我,我给你们一杯,不过说好了,就一杯呵,不能耽误了下午的工作。 场站的同志见状,连忙说:哪里敢要首长倒酒。随后给各位满上一杯酒。 将军又对机组人员说:你们可以多喝一杯,这两天不飞行。明天你们到空勤灶吃饭吧。 大家端起酒杯,干了一杯。将军只是呡了一口,放下酒杯吃饭。 席间,他打开了话匣子:你们知道吗,我们刘司令(指北京军区空军原司令员刘玉堤中将,2015年逝世)最爱喝这种瓷坛子老白汾,有它不喝茅台。刘司令好酒量呵。可是最近他突然说要戒酒。 大伙好奇:为什么? 将军已吃完饭,放下碗筷,笑道:空军有要求,王海司令员说,你刘司令别再喝酒了,伤身体。再说,军委也有要求,下部队不许搞吃吃喝喝,严格按四菜一汤标准来。刘司令说,四菜一汤,逑,一个菜我也能喝酒。 大家哈哈大笑。将军又道:但是刘司令真就想把酒戒了。他说,我的酒量大,都传到总部了。部队都知道我好喝一口,每次到部队都搞一大桌子菜,一帮子人陪着。你喝吧,便宜了他们的嘴。你不喝吧,又太不给面子。这屌东西太扰民,老子干脆戒了省事。最近,他让军区空军下个文,要部队严格执行军委和空军要求,四菜一汤,不许搞排场,不许掺假。这个文大概还没到部队吧。 将军说完,拿眼扫了一桌饭菜:今天有八个菜,土豆白菜也是菜。不过文件没下来,还不算超标。明年就不行了。我兼着纪委书记,我得管住我的嘴巴。哈哈。 大伙也跟着哈哈,只是笑得很不自在。 郑兰荪将军在平泉住了三天,重点是检查战备安全,看了看基层连队和飞行大队、机务大队、油库、军械库。平泉机场是军区空军的一线机场,距边境很近。那时中苏关系还没完全解冻,这个机场担负的任务是首都外围空防安全。驻着一个甲类团,一个场站。由于地处冀北山区,交通不便,又是寸草难生的贫贫瘠不毛之地,部队生活相当艰苦。到了冬天,时常零下三十多度,也没暖气,有的连队烧煤还断顿,所以,师里往平泉派干部任职,都会被人戏称为“流放”,除非提职。这是新时期部队政治工作出现的新动态,怕艰苦,图安逸,眼睛盯位子,脑壳想路子(转业),心里想票子,长此下去,这部队还怎么靠得住。显然,军区空军首长也是了解部队现状的。所以,每到一处,将军都不先听汇报,而是钻进官兵的宿舍,围着火炉子,与大家先聊一阵子。说是暖和暖和,其实是想听真话,看实情。每到这时,陪同的领导也都很紧张。将军说:你们也一起听听,战士的话,战士的想法,其实对我们的工作会有启发的。 在飞行团,将军专门看了看空勤灶。71团空勤灶的伙食标准好象比师部空勤灶的标准还多2毛钱,但是吃的却不如师部空勤灶。因为这地方采购食品要么由师部从唐山用飞机运,要么就去承德买。到了冬天,拿钱都买不到象样的食品。将军对随行的保卫处同志说:这个问题,你回去跟空勤科的同志好好研究一下,给后勤部写个报告。又补一句:这个报告我要看。 在警卫连,他专门查了查外场的岗哨。哨亭生着火炉子,但哨兵站在外面执勤,脸冻得通红。他走过去跟哨兵敬礼,弄得哨兵一阵紧张。外场的风很大,讲话时灌一嘴冷气。将军大声问那哨兵:你冷不冷? 报告首长,还行! 不冷?看你脸冷的。将军把手伸进哨兵的大衣,来,让我暖和暖和。又抽出手来:没感觉暖哦呵,看来这皮大衣也不挡寒。能不能想个办法,给警卫战士弄个热水袋子,或者电热宝? 场站的领导一脸弧疑,意思是说:谁给钱?没钱咋弄? 将军知道这种事情要解决起来,牵涉面太大,平泉如此,地处塞外的机场呢,那里更不是人呆的地方。 从警卫连回来,晚饭时,招待灶果然四菜一汤,也不上酒。卞德义副政委也从山沟里的大油库检查完工作,赶回来吃晚饭。机组的同志也没去吃空勤灶,就在一起就乎。将军好象有些心思沉重,说道:不来平泉不知道平泉苦呵。你们看我们的战士,这大冷天的还坚守在哨位上,太不容易了。说着又话题一转,对场站的同志说:晚上还是有点冷,你们给机组的同志加个电暖气。别让他们陪我出来一趟还冻病了。 这时我才发现,那位女飞行员说话都带鼻音,显然是感冒了。 吃罢晚饭,场站的同志陪着郑兰荪将军回屋休息。正要离开,被他叫停,说:明天我就回去了,干脆,你们把团里的同志也叫来,一起说说。 不一会儿,团长政委来了。卞德义副政委说:郑副政委,您就说说吧。给我们鼓鼓劲。大家鼓起掌来。 将军喝了口热茶,环视一屋子人,说道:好,你们工作组的同志都在。我先讲几句,不算讲评。来平泉看了两天,有些感受,回你们师部再讲。总的印象,平泉的同志不容易,场站的飞行保障搞得也很不错,飞行团也保证了安全。马上是元旦春节了,战备也抓得不错。平泉的艰苦,以前听说过,这回眼见为实,真苦,不是一般的苦。但是我们不能叫苦。你们也没叫苦。什么叫艰苦奋斗?这就是艰苦奋斗。可是,我总在想呵,我们建设这么多年了,部队还这么穷,不应该呵。但目前国家也很穷,邓主席说军队要忍耐,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等到我们国力上去了,部队的日子 会好起来的。这一点,同志们要有信心。我们空军部队,比你们艰苦的地方还有很多,有的雷达部队,住在高山、雪山上,住在海岛上,那个苦,一般人受不了。但是部队照样完成任务,了不起。国家对军队一时顾不过来,所以部队要搞好农副业生产,改善官兵生活,这不单是后勤工作,是政治工作。部队的稳定就是政治工作。当然,你们不能象当年的南泥湾,不能影响飞行训练。但是这种精神还是要有的。我不分管后勤,也没种过地,对农副业生产就不多说了。只说政治思想工作,说说防线安全,这是头等大事…… 那天的会一直开到熄灯号吹响。将军说:就到这里吧。大家这几天辛苦了,明天我走,都不要送,派个车送我们去机场就行。 平泉的冬夜,不能用冷字形容。那一晚,又刮起大风,有些象内蒙草原的白毛风,呼呼地叫啸着,很是嚇人。我住的屋子,没有配电暖气。躺在屋子里,炉子生着火,还得盖两床大被子。脑袋是不敢露在外面的,捂着被窝又受不了被子里的气味。夜里上厕所就更难受,要跑到屋外的旱厕所解决。刀子一样的风刮着,为省事,就披一床被子上厕所,再不然就忍着。这一夜就半睡半醒,盼着天亮快走。 3天的平泉之行结束了。我们随郑兰荪将军的专机回到师部。师常委们早早就在招待所等候了。将军与大家寒喧了几句,直入主题,对平泉之行做个讲评。这是贯例,也算是上级首长对部队工作的评价,首长的态度、温度、高度,都会从讲评中流露出来。讲评工作,我这个小干事没资格参加。后来听说,将军对平泉的工作评价很高,几次都讲到动情。他要师里写个报告,具体陈述一下平泉部队的现状,说是回去要跟司令政委商量一个办法,一并解决艰苦地区基层部队的生活改善问题。 我们这个师,是空军有名的拳头部队,出过许多将军,出过战斗英雄,打下过美蒋飞机,受到过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他这个老宣传部长,对这些过往战绩应该是了如指掌的。他讲评说,从平泉,我能看到你们师的精气神。部队都是好样的。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派优秀的干部去,不能把那个地方弄成落后干部的“流放点”。对优秀的干部,要大胆使用。干部要四化嘛(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没有事业心的干部,在艰苦的地方是干不好的。你们师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是不错的。平泉的干部精神状态都不错。 不过这个问题他只是点到为止,大概因为他不分管干部工作,也不便做更多评价吧。但是这一点显然切中了当时部队的一个要害。在一些艰苦边远部队,落后干部成了被流放的对象。我们师政委李德崇说:把落后的干部往平泉派,那叫麻子不是麻子,是坑人!他本来就不想干了,在好地方都干不成事,到艰苦的地方只会坏事。对平泉的优秀干部要优先考虑使用。所以,师里的许多干部都是从平泉来的,我当兵时,有两任师长,两任政治部主任,两个副政委都是从平泉升任的。 那天,将军在师里吃了午饭,离开师部直奔机场。 这之后,我到北空机关办事,见过将军几次,每次路遇,都是远远地就给他敬礼,有一回他还礼后,走到我跟前笑说:我认识你,小杨子,跟我去过平泉吧。这么大一位将军,能记得我这个小人物,这让我心里很受用,很温暖。只是,这么多年过去,我谨记下这些片断,甚至郑兰荪将军去世,我也未得到消息,不曾前往吊唁。铭儒老师的一篇《回平泉》,却突然勾起我对将军的回忆。虽然只是一次短暂的接触,但将军那儒雅的风度,至今令我难忘。我在想,我们这支军队其实不只是有徐才厚、郭伯雄那样的蛀虫。我们有许许多多郑兰荪那样的将军,心系官兵冷暖,身开风气典范。正因为如此,我们这支军队才能屹立不倒,战无不胜;我们的国防才如此巩固。 郑兰荪将军生前曾经撰文礼赞泰山南天门的挑夫。一如他的文章赞赏的一样,他不也是通天路上的挑夫吗! (2015年9月1日于天津) 人物链接: 郑兰荪(1927~2014.03.13),安徽桐城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北京军区空军原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书记,副兵团职离休干部。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入伍。历任复旦大学发言人、进步社团缪司社负责人,上海地下学联联络员,复旦大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学生会主席,干事,第五航空预科总队理论教员兼文化学校教务主任,副处长,处长,空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曾荣获胜利功勋荣誉章。 2014年3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异国冤情》、《春潮》、《恶浪》、《女蝎》;报告文学《血洗南京城》等。 (2015年9月1日于天津)    

   

  评论者: 郭铭儒

发表时间:2015-9-1 1:49:55

   

 

谢谢韩文生鼓励   

   

  评论者: 韩文生

发表时间:2015-8-31 20:52:26

   

 

文章写的好。企业做的好,咱独立大队就是出人才。   

   

  评论者: 郭铭儒

发表时间:2015-8-31 0:44:32

   

 

谢谢平虎鼓励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5-8-30 23:09:16

   

 

首席欣赏。   

   
   

共 8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7:07:04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