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诗歌意象(摘录)    

发表时间:

2015-8-27 19:36:54 更新时间: 2015-8-29 19:01:56  更新者: 洪君满

关键词:

    
作者: 洪君满   [这是对本篇第 747 次阅读] 阅读评论

 

  

诗歌意象

(摘录于漳州教育网http://www.fjzzjy.gov.cn

(作者不详)收集时间:201035

 

   什么是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系辞》已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之说。不过,《周易》之象是卦象,是符号,是以阳爻阴爻配合而成的试图概括世间万事万物的六十四种符号,属于哲学范畴。诗学借用并引申之,“立象以尽意”的原则未变,但诗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具体可感的物象。

  诗的意象手法的实际运用,则应该还在意象理论形成之前。相传舜禅位给禹之时,与群臣一起高唱《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这就是一首纯意象诗,它娴熟地运用着意象,以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象征国运昌盛,教化广远而久长,以寄讴歌与祝福之意。诗的意象理论,如果不是从《周易》的卦象理论借鉴而来,也会从诗的意象实践中归纳而来。

  诗对意象的推重,是因为“言不尽意”,逻辑语言不能完美地表达诗人心中之意,就只好“立象以尽意”, 用意象诉诸感性来作另一种表达。“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则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 意象入诗的目的和所要达成的效果,是以“象”征“意”,是喻示,是象征,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如刘勰指出,诗的构思在于“神与物游”;谢榛说“景乃诗之媒”;王夫之说“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直至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实际上只是中国传统诗学关于诗的意象手法的不同表述。

  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源于原始的近乎图画的符号,如“日”、“月”、“水”、“火”、“山”、“川”、“马”、“牛”。相对于西方的拼音文字,汉字与诗的意象表达手法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甚至有人据此提出“字思维”。不过,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已逐渐抽象化。在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式中,象形的比重越来越小。现代汉字已经成为一套趋于纯粹的语义符号。于是,诗的意象表达,主要是借助一个个代表物象的词汇,而不是依赖组成词汇的单字本身的形象性。尽管如此,汉字残存的象形特征,对于诗的意象表达,还是不无助益的。对中国古典诗歌推崇备至的美国诗人庞德(1885-1972)就曾感叹道:“用象形构成的中文永远是诗的,情不自禁的是诗的,相反,一大行的英语字却不易成为诗。”

  据说,意象艺术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舶去”西方。作为意象派领袖,庞德就是通过阅读和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发现“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才领悟到意象艺术的。在西方,意象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虽属异类,不入主流,但广义的意象诗,则不妨说古已有之。“这种创造意象的能力,永远是诗人的标志。明喻在荷马的诗中比比皆是。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隐喻是诗歌之本。”所谓明喻或隐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所谓喻象。黑格尔关于美与艺术的定义,与诗的意象理论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为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所谓中国诗人“通过意象表现一切”,这一判断只适合于立象尽意的诗(纯意象诗),不适合于直言其意的诗(点缀性意象诗)。立象尽意和直言其意,这是中国诗歌的两种基本表达方式,后者实际上是直抒胸臆,只点缀若干意象。庞德说:“意象主义的要点,就是不把意象用于装饰。”在直言其意的诗中,意象的作用恰恰在于点缀和装饰。庞德所推崇的,只是中国诗的表现方法之一,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西方主流诗学对此却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一。这也正是庞德的意象主义在西方被视为异类的原因。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

2、意象的作用

  诗歌创作为什么要用意象?意象在诗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前面说过,在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中,意象是给情思一个载体,其作用在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直抒胸臆的点缀性意象诗中,意象是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那是分析诗的情思、意象和语言三要素的关系得出的判断。如果从诗歌创作的一般原理出发,则可能对意象的作用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归纳。

  寄情于物,赏心悦目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一,是将抽象的主观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感可触的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如果诗意对于人生是一种精神的维生素,诗人想要把某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不必提供维生素的纯粹制剂,而可以用含有维生素的苹果、香蕉、橘子之类的水果方式提供,因为后者色香味形俱佳,口感好,可能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诗人如果不是将一腔情思蕴涵于野草丛生、夕阳残照,尤其是燕子归巢不见故人故居这一意象组合之中,而是直抒胸臆,说“谢安王导今何在,富贵荣华难久长”,诗史上怕就不会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杰作了。

  意同象异,各见其趣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二,是借助各自的独创性的意象,使相同或相似的情思得到独特的艺术表现。如果诗人是要把同一种维生素提供给读者,他可能以苹果、香蕉、橘子、梨子、樱桃、芒果、草莓、荔枝等许许多多不同的水果及其不同的组合方式提供,而不至于有雷同之感。

  譬如爱情诗,其实古今中外所有的爱情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无非是“我爱你”,“真的好想你”,“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爱情诗却永远也写不完。为什么?我想,主要是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不同的爱情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艺术魅力。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游。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皇甫松《采莲子》

  采莲的少女春心萌动,只顾贪看年少的意中人,信马由缰,任船漂流,还忍不住主动抛莲子示爱(8)  ……当这一场景(意象)被诗笔速写下来,一首独特的爱情诗就产生了。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长长一条江水,连接两地相思。这独特的意象创造,成就了一首千古绝唱。长江,倒不见得是特指那条扬子江,痴男怨女一在渝州,一在上海。江水也未必真的很长,只是相思愈深,相思的人儿愈渴望朝夕厮守,则愈觉江水之长。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攀槐枝望郎来。

  娘问女儿望什么?我望槐花几时开。

           ──四川民歌《高高山上一树槐》

  这里,“槐”与情怀的“怀”、怀春的“怀”谐音。有此一束槐花掩映,一个美丽多情而聪敏机智的川妹子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正因为意象选择与组合的无限丰富性,使爱情诗这几千年唱滥了的题材,仍然可以不断地别出心裁。

  主题朦胧,意绪无穷

  意象手法在诗中运用的作用之三,是“言不尽意,立象尽之”,使难抒之情、难言之理,由意象代抒代言,产生逻辑语言所无法达成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古人所谓“诗无达诂”  ,主要就是指这一类诗。这时,由于诗的主题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就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如果诗人是要把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维生素多种多样,除了已知的,可能还有若干未知的,难以逐一辨析,诗人索性把一篮多维的水果奉献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一把锦瑟,五十弦柱,置于庄周梦蝶、杜宇化鹃、海月映珠、蓝烟笼玉的意象组合的背景上。拨弄锦瑟,抚思华年,诗人是在追忆一段恋情,追悼故去的爱妻,还是在追寻渐行渐远的青春年华,追问已经淡远了的少年志向,抑或是以美人香草手法,追思政治上的失意和惆怅?读者尽可以驰骋自己的想象去解读。

  文字有狱,取象而避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四,是如《毛诗正义》所说,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取比类”就是取意象。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时代,诗人想要倾诉对社会阴暗面的一腔义愤,又不致于以言获罪被割断喉管,一个可能的选择,就是借助意象,藏匿锋芒,作委婉的表达。如果某种维生素或别的什么药物是这个时代所忌讳的,有心匡时救世的你,无奈之中,只好出以一些隐含这些药剂成分的水果。其疗效虽然可疑,但总还是聊胜于无,至少也使诗人的良心稍安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毛诗序》就认为,《秦风蒹葭》这首诗是秦人讽刺其国君未能任用贤能之士,诗中的“伊人”是指隐逸的贤人。

  不过,今天的诗人们对这种闪烁其辞的表达方式已不大耐烦,今天的某些讽喻诗之于讽喻对象,即便运用意象手法,其讽刺锋芒也要犀利得多。

  不过,以象寓意,作为诗人顾虑以言获罪,不敢直述其怀,不得已而采取的一种委婉表达方式,其实也未必保险。清代有人咏紫牡丹,就曾因“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一联涉嫌讽刺满人入主中原而获死罪。

  也正是由于意象的多解性,有时,无意曲喻嘲讽的一般景物诗、理趣诗,反倒可能被认为寄寓恶意从而祸及作者,如“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诗句惹出的文字狱。

  不肯殉葬,寓意于象

  意象在诗中的作用之五,是与现实社会政治保持一定距离,从而避免因为当时对某一社会理想、社会力量、社会人物的判断上的天真,缺乏远见,后来在该理想幻灭,该力量、该人物走向反面时,使作者尴尬,使作品成为殉葬品。如果诗人是要把某种精神的维生素提供给读者,而当时曾被看好的某种维生素,后来却可能被认为是无益甚至有害的,而诗只是提供过含有这种成分的水果,则不必为之付出代价。意象表达可以给诗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例如郭沫若的《凤凰涅槃》,过去许多论者都说它的一大缺点是“革命理想还比较朦胧”,殊不知,它在艺术上的成功,它的艺术魅力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逝,正是有赖于它的意象化造成的这种朦胧。对于诗而言,向往光明、向往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也就够了。更为明确的对某一理念的阐释,对某一力量的鼓吹,则不是其职责。诗承担了它的职责以外的东西,就可能承担许多额外的风险,可能在时过境迁以后,黯然失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越是有时代特色的东西,就越可能是有时代局限的东西;越是红极一时的东西,就越可能是速朽的东西。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意象入诗也不是万能的。人的丰富深邃微妙的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不可能一一对应,人的情思不可能随时都找得到恰当的意象来表现。有时,意象表现也可能还没有“快人快语”的直抒胸臆来得痛快。因而,片段的甚至通篇的直言其意,包括直述其怀、直发其论,直赞其美,就成为必要。

    怎样营造诗的意象

    意象,这在前面《诗的构思》怎样营造诗的一章里已经谈到,此处再作进一步的讨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诗为之代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诗为之代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诗为之代说。(16)营造意象,就是诗人将自己感受感悟到的情思投射于客观物象,将自己获得的审美经验寄托于天地万物间所宜于寄托的客观物象。意象选取和布置的基本要求,是切合于情思和美的表达。

  除了十分罕见的无意象诗,一般诗歌都会借助意象表达。意象入诗大致有两种情形:要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式的纯意象诗,诗不是以语言直接抒写情思,而要经过意象这么一个中介,意象的“夜光杯”,作为情思的载体;要么是“桃花流水鳜鱼肥”式的点缀性意象诗,意象的“桃花”,作为情思的装饰和诗美的印证。在第一种情形里,诗人用语言材料制成意象的夜光杯,以承载情思;在第二种情形里,诗人用语言直抒情思,而随机地敷设意象,装点诗境。

  葡萄美酒,载于一只夜光杯

  意象营造的方式之一,是刻意寻找一个或一组意象,作为全部情思的载体,以完成一首以象寓意的纯意象诗。

  纯意象诗,可分为单一意象诗和复合意象诗。单一意象诗如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只有石灰这么一个中心意象。复合意象诗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则有月、乌、霜、天、江枫、渔火、姑苏城、寒山寺、钟声、客船等多个意象,由多个意象组成的意象群来承载诗的情思。

  单一意象诗要用单一意象承载情思,其意象的选取就显得特别重要。选取意象的基本要求是熨贴、传神。有时,可能会有几个物象可供选取。有时,则天造地设般存在着的某一物象,似乎就是专为表达这一情思而存在的“客观对应物”。例如“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生志趣,除了“石灰”这一建筑涂料,在于谦的时代,可能真还找不到别的可供替换的物象。

复合意象诗则以多个物象组成一幅具有景深的画面,寄寓诗人的某种情怀。这种诗在古人那里比较常见。其“意”与“象”的关系,又大致可分三种情形。

  一、通篇铺陈意象,无一语点明题旨,诗人情怀完全寄寓于意象之中。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句一景,待“东吴万里船”出现,“青春结伴好回乡”的归思才隐约浮现于诗笺之上。斛律金《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对草原风光的描绘,透露出北国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二、通篇铺陈意象,偶有一语涉及题旨。例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罄音。”只“潭影空人心”一句,说潭中倒影使人心空阔,尘念尽消。张继《枫桥夜泊》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一个“愁”字,也透漏着诗之主题,或乡愁,或人生怅惘和迷茫。

  三、大部分篇幅铺陈意象,篇末点明题旨。例如,白居易《春题湖上》:“湖上春来如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三联写景之后,以“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结束,题旨明确。

意象营造的方式之二,是直抒胸臆,即以语言直接抒写情思时,随机随缘地采撷若干意象,点缀于诗行之间,以装饰情思,点染意境。这一类诗,就是王国维所谓“有我之境”的“主观的诗”。(前一类以象寓意的诗,则应是所谓“无我之境”的“客观的诗”。)

  古诗以“咏怀”、“述怀”、“书愤”、“诉衷情”等为题的,大致上都属于这一类。如阮籍《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贵创新,诗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象的创新,是创造出新奇的意象表达。这种创新的空间是广阔的,同时也是有限的,因为意象的选取和运用,必须顾及到文化传统的制约和读者的审美接受心理的弹性限度。譬如,你可以对你的恋人说:“你是我的心”、“你是我的心肝宝贝”,如果你觉得这过于老套,你还可以说“你是我的眼珠子”、“你是我的魂”。说“你是我的肋骨”在某些场合也应该是可以的,因为夏娃就是亚当的一根肋骨生成。但是,你是中国人,就不能像印度人那样,说“你是我的肾”。如果翻译印度诗歌,遇到“你是我的肾”,恐怕还是只能译成“你是我的心”。

 

摘录:洪君满    制作:洪君满

 

  
 
评论(共 8 篇):

  评论者: 洪君满

发表时间:2015-8-29 19:01:56

   

 

付站长: 回复平虎留评时电脑不起作用,多点几下,过一会就成这样了。我这里好像删不掉,请站长把多余的删掉吧。   

   

  评论者: 洪君满

发表时间:2015-8-29 18:43:15

   

 

   

   

  评论者: 洪君满

发表时间:2015-8-29 18:43:12

   

 

   

   

  评论者: 洪君满

发表时间:2015-8-29 18:43:06

   

 

   

   

  评论者: 洪君满

发表时间:2015-8-29 18:42:57

   

 

谢谢平虎的关注。   

   

  评论者: 洪君满

发表时间:2015-8-29 18:40:40

   

 

谢谢付站长,您这麽说就更清楚了,以后就知道怎么做了。 您提供的网址我前天也有搜到,但好像有些段落不一样,网上相关内容也搜到一些,大都大同小异,但未找到全文一模一样的。时间久了,从网上那里转载的,没有印象了。 我以前收集的资料大都采用笨办法,用复制、粘贴到Word 文档保存。习惯的做法整文大都注记为“转载网文”和时间,段落的倒详细些,会注记到“摘录*人*文”和时间等,但大都没有注记详细网址。有的也没有注记清楚。最近几年才学会使用“收藏”的功能保存资料,又省事又不会丢三拉四。查阅起来也方便。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5-8-28 22:02:45

   

 

谢谢君满兄的精美摘录,平虎送您一个特别满意的微笑。   

   

  评论者: 付根利

发表时间:2015-8-28 1:48:24

   

 

君满,你看到我关于转载的规定,马上就做,立竿见影,值得大家效仿。 现在有很多网站的文章,都不注明作者,因此我们作为转载者也是无奈的。其实这是很不好的,因为作者总会有的吧。因此我们网站要求是要注明转载来源的网站,一般是注明原网页的网址链接。 你这篇注明的网址http://www.fjzzjy.gov.cn是网站首页的网址,我们是要包含你转载内容的网页的网址。如你上一篇转载,我看到你应该是转载了百度百科的内容,那就应该注明这个网址:http://baike.baidu.com/link?url=pOo2oQTZDGqh-hHMq9n3uOyLkyugo8yNfd66lyyYa4BZSMajl7lV9sTuFRuvMLaXsCVF8VXELMPSCtMVKJwOFa 如果是几个网页文章的综合,可以把几个网页的网址都写上。在当下网络上不负责任的转载风行的情况下,我们坚持这样做,体现了我们的负责精神和认真精神。   

   
   

共 8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4-18 10:58:3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