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
——献给唐山大地震二十七周年
我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
27年前——1976年的7月28日凌晨3点4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袭击了冀东,震中在唐山一带。那是一场空前的劫难!短短的几秒钟,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城市夷为平地,24.8万条生命瞬间殒命!
什么叫毁灭?不身历其境,根本想象不到地震灾害那种灭绝性的残酷……太惨了!以至于我把它深深地埋藏记忆深处,竭力地不去想它,因为回忆一下那时的情景,我的心就会流血!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回唐山看看;每逢7月28日,我都要和地震中幸存的战友们在一起,祭悼在这场灾难中亡去的人们,祭悼曾经朝夕相处的战友们。
当年我23岁,刚从报务员提升为电台台长,阅历浅,望着满目的尸体、伤员和残墙断壁,完全懵了……地震后的一段时间里,没水没电,吃住条件极差,我们在简陋的抗震棚,付出超常的劳动来坚持正常的战备值班和善后工作。当时,我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唐山市彻底完了!不说别的,就说清理废墟吧:唐山是一座有着百万人口的城市,主要集居在市区,人口稠密。地震后,倒塌的楼房、平房连成片,震前就显得狭窄的街道完全被盖平,无路可言。登上市内的凤凰山放眼一看,满眼土灰色,无边无际。曾经有人计算过,清理这些废墟就要10年的时间。然而,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尤其是解放军的大力支持下,唐山开始了艰苦的恢复建设工作,到1986年我离开唐山,仅仅10年,一个新唐山就展现在世人面前,创造了新的奇迹。唐山恢复重建的过程,我亲眼所见,那时我们常在值班之余数汽车,识别各省市的车牌号——几乎全国各地的汽车都开到唐山来了,往唐山运送物资。完全可以说,新唐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结果,是党的领导的结果。
今年3月,北京受到非典病毒的袭击。在那段整天戴口罩的日子里,包括我在内,许多人都焦急过,忧虑过,甚至想到了最坏的结果。事实是,全市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终于战胜了非典,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战胜地震灾害和战胜非典,两件事相隔27年,一件是大地物理因素形成的灾难,一件是生物病毒衍生的灾难,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能从中得到一个相同的答案。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和灾难斗争的历史,就是对自然的和人为的挑战进行应战并在战斗中不断进步的历史。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先说地震,上个世纪最惨重的地震灾害都发生在我国境内,而且是大震之后必有大疫。例如1920年发生要宁夏海原的大地震,死亡23·4万人。后又因此引发了水灾和瘟疫,累计死亡八十余万众。据统计,上个世纪全世界因地震死亡的人口中,我国占55%以上。再说疫病,据有文字史料记载开始,我国就发生了上百次大疫,每次都要“十亡四五”甚至“十室九空”乃至“人相食”,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疫病又往往和兵灾相连,所以往往一场兵、疫灾害过后,全国人口陡降四之三。过目往事,令人不寒而栗。这次袭击我们的,是人类未知的病毒,但我们却能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牺牲,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令世界多数国家钦佩。古今的差异,中外的明显不同,究其原因,除了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发达的因素外,不能不归结到是用“三个代表”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使然,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使然!
我通过这两次亲历,更加坚定了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振兴大业的信念。唐山大地震后, 我用3年的时间,创作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断裂带》,作为回报社会的礼物;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和同志们一样,勤奋工作,被评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坚定地践行“三个代表”的理论,创造一流的工作成绩,为迎接2008年aoyun会,为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2003年7月28日
#此文已经公开发表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