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故事5 当兵的日子5 我身边的雷锋
当兵在灵丘的那个年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会儿军委号召学这位,一会儿中央决定学那位。当时的社会和部队颇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个月的味道。但是在所有的学习榜样中,雷锋似乎始终是一座难以超越的巅峰,难怪有人说在美国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里居然有中国战士雷锋的雕塑。他的事迹 – 虽然屡屡被后人称之为无名英雄,但大多都十分详尽地被自己通过日记的方式完整地保存下来。但雷锋毕竟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作为一个连队战士,我身边的活雷锋就是我们的副连长王建。 王建是合肥人,安徽巢湖入伍。他们那一批安徽兵大多都是小兵,有的入伍时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但这批安徽兵的到来当时似乎给沉闷的灵丘场站打了鸡血。很多是文娱骨干,体育骨干,技术尖子。里面不乏能人高人,好多年以后大家重聚,还能从这些当年的巢湖老兵的举止言谈中找到当年的英气和豪情。 王建在这批巢湖兵中属于踏实做事,老实做人的典范。高高的个头,人长得格外精神。家好像是安徽合肥的,有修养,懂礼貌。身上透这一股书卷气,这在当时农村兵颇多的连队中,他显得格外的突出。写一手好字,讲话时特别有激情。声音高亢洪亮。无论做什么,干什么都是井井有条一丝不苟的样子。 其实当时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兵多少对农村入伍的战友存在着一些隐性的偏见,好像不太服气那些出身农村,但后来经过艰苦努力当上指挥员的那些首长。但扪心自问,这确实属于狭隘的偏见,试想我们那些战功显赫的元帅将军们又有几个不是湖南、湖北、江西农田大山里走出来的泥腿子呢! 话又说回来了,农村入伍的战士实际上也对城市兵不怎么感冒。他们大概认为城市兵好多是嘴把式,花拳绣腿,做事张扬,表面化,甚至流于形式。他们认为城市兵不踏实,在部队没有长期观念,随时准备着“开溜”。反正复员回去也是进程,其前途不一定比在队伍里干差。 虽然我们这些城市兵对出身农村的首长多少心里有点偏见,但对这位来自省会市的副连长,却打心眼儿里透着一种崇敬甚至是崇拜的感觉。他技术好,知识全面,进步快,对自我要求严格。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一定身先士卒,拼杀在前。 我记得他的衣服洗的很干净,但经常缝上补丁,至今我还记得他坐在床头自己缝补裤子的样子。冬天我们去刨猪粪,天寒地冻,猪圈里的猪粪都冻成了大冰盖。铁锹不管用,只好用铁镐刨。我们一稿下去,就留下一个小白点,有时用劲儿偏了,还会蹦自己一脸猪粪。可是我们王建副连长,轻巧地抡起搞头,一下就能刨下一个大冻块。当时真的从心底里佩服这样的城市兵。感觉他的确给我们这些背着“花拳绣腿”好看不中用名声的城市兵争了口气。 还有一次连里组织劳动,不是起猪粪,是掏人粪!那好像是春夏交替的时候。由于各个连队为了改善伙食,大多都自己开荒种地,种些蔬菜改善副食供应。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旺盛的需求,造成了供给的稀缺,于是大粪就成了稀罕的东西。 连队当时没有现在的抽水马桶,全部都是旱厕。排出的粪便自由落体的方式掉进了下面深深的粪坑。粪坑是露天的,到了夏季,散发着扑鼻的臭气。那个季节,粪坑成了苍蝇繁殖的温床。记得当时邻村的老乡经常趁月黑风高之时,到连队来偷粪。据说有的连队一度甚至有人提议战士晚上站岗守粪坑。 偶尔连里组织掏粪,接近那个露天的化粪池,里面冒着臭气,到处都是发绿的霉菌,粪便发酵后生成的沼气向外冒着泡。最为可怕的是屎尿的混合物里翻动着无数条长尾巴蛆虫,看了就让人翻心呕吐! 粪池很深,有几层砖垒砌的台阶通向粪池的中央。把那么深的粪掏上来,必须深入虎穴,战士们要忍着恶臭扑鼻的气味,小心翼翼地沿着湿滑的台阶走到粪坑的边沿。农村来的战士干的很欢,不一会儿,战士们就将上面和边沿的粪便掏净了。我却生生地站在粪池下面,忍着扑鼻的恶臭,观察着。接下来,农村的战士也退却了,因为如果要把粪便彻底掏干净,就必须赤脚下到粪池中央才行。关键时刻,就看我们副连长王建二话没说,自己走下去开始掏最下面的粪便。我眼睁睁开着涌动的蛆虫就吸附在他赤裸的腿上!我发誓我当时真的认为他做的事情估计雷锋都做不了! 王建另一个特别像雷锋的地方是他在部队的时候一直坚持着写日记。每天睡前,他总是翻开他的日记本,认真回忆着一天发生的事情,工整地记录下连队的大事小情。那种认真、坚持、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 我退伍前还在师部的文艺创作组帮忙搞创作,动了复员会家的念头以后,回连队第一个找的就是王建,他当时就表示同意我复员,在连队为我们78年退伍老战士举办的欢送宴中,王建还鼓励我回地方好好发展,对此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后来我听说王建居然也在78年我走了以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部队。虽然当时我离开了部队,但通过战友们的只言片语大概知道了当时发生的事情。缘由主要是因当时王建送兵回合肥,未婚妻提出要求他回家,否则,爱情就不能进行到底。面对这种近乎最后通牒的选项,王建毅然决定要求转业。
王建要求转业的诉求在当时的灵丘场站,甚至乃至50师都产生了一定的出人意料的震撼。当时王建的形象几乎闪烁着光环,他的仕途可谓如日中天,他是50师培养的先进连队干部,又被树为模范和标兵。一句话,王建就是当时50师的雷锋!
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时王建提出转业估计实在是出于对未来的家庭,对个人幸福追求的愿望达到极致所致。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当事业和家庭幸福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性情中人往往选择后者。当年英国的国王爱德华八世,后来的温莎公爵不也是为了自己钟情的辛普森夫人而放弃了当时的王位么。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当时王建毅然决然的表现还是给了当时精心培养他的组织造成了相当的难堪。所以当时部队的组织也顺利成章采对王建的决定持否定态度。对此,王建丝毫没有任何的退让,自己甚至依然决然打起背包,自贬到一连的发报台当了一名战士。这种极端的举动也把当时的党组织推到了绝境。于是,王建最终被作为战士复员回了合肥。终于达成了自己和爱人为了爱情所做出的坚定的抉择。当时这么一颗耀眼的新星,就这样为了爱情,也为了自己的生活,毅然采取极端措施,作为战士退伍,确实让人唏嘘不已。
遗憾的同时我也为他当时这种决定在心里表示赞叹。毕竟部队的生活,无论多么长久,那只是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爱人妻子则很可能陪伴我们终生。当以上二者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选择后者,无可厚非。
几乎是在分别将近40年以后,在一次通信营组织的上海聚会上,终于见到了我思念已久的王建副连长。他的样子没太大的变化,虽然多了不少银丝,但红光满面,看上去非常健康。他和大家聚会的时候好像有些寡言,言语中透出他对当时的抉择和行为的反思,他说当时是太年轻了。
其实我倒觉得他当时的选择没什么值得非议的,他应该不再背什么包袱,应该完全释怀。应该开心地生活,好好地享受天伦之乐。好好地珍惜自己的家庭。李宗仁先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是从八十岁往回过,每个人都是智者。”年轻时的冲动好像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过的痛苦和磨难。
再次见到王建,他还是那么真实,那么正直。眼光里透出的还是对自己人生的笃定。且不论他回到地方过的如何,单凭他在部队时的表现,他给大家留下的深刻印象,甚至包括他为了爱情放弃军旅生涯和部队仕途的决定,都一直会是我心中敬仰和珍视的品质。希望王建晚年幸福,期待着再次团聚的日子!(完)(照片前排左3为王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