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敕勒歌》的魅力    

发表时间:

2014-11-2 7:15:54 更新时间: 2014-11-3 10:42:30  更新者: 赵平虎

关键词:

战友诗词    
作者: 赵平虎   [这是对本篇第 1217 次阅读] 阅读评论

《敕勒歌》的魅力

 文/赵平虎

 

    《敕勒歌》是1500年前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留下的最古老的诗篇之一,古朴自然、不事雕琢、浑然天成、而又大气雄浑、粗犷劲健。

    据考证它的作者是斛律金敕勒族人、字阿六敦,生活在北魏时期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南。《敕勒歌》开始是用敕勒语写成、后来翻译成鲜卑语、最后又从鲜卑语翻译成汉语的。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描写草原风光的民歌,也是敕勒川即今天的土默川的千古绝唱!

    原作“笼罩”几经翻译变成了现在的“笼盖”;“山苍苍/天茫茫”变成了“天苍苍/野茫茫”。

    下面我把《敕勒歌》下载,供大家欣赏: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敕勒族人用穹庐――圆顶毡帐来比喻草原的天空,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讴歌赞美,这样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穹庐是游牧异议的活动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们的衣食来源,对于这些与他们的生活和命运相关的事物 ,他们有着极深极厚的感情。所以我们说,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我们并且认为,这首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这里。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5:59:33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