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十年转身,木已成林    

发表时间:

2014-10-9 9:11:33 更新时间: 2014-12-24 6:50:28  更新者: 王吉辰

关键词:

女儿留学德国 文学    
作者: 方华敏   [这是对本篇第 577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十年转身,木已成林

 

(刊载《中国散文家》2014.3期  《作家报》2014.6.20)

 

/方华敏

 

 女儿旅德十年。今日再次翻看保存的邮件,厚厚的日记本,褪色的信封……那些被生活恩典的日子,所有的疼痛、欢颜,以及不再被辛苦奔忙的释然,又时明时暗地浮现,挥之不散。女儿温善、坚毅,以及来去的遥遥长路,再次牵引我走进离别中,细细回味光阴所馈赠给我的一切。

 

 还记得上海浦东机场的分别。女儿单薄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站在候机大厅茫然无措,失落孤寂,泪无声落下,心随之飘至远方,牵挂也从此变得无尽头。江南初夏白兰花含蓄忧郁的香气若隐若现,与我愁肠百结的心绪相契合,不管走在哪里,看到的都是女儿的影子……

 

 女儿从小聪慧。小学二年级时,有一天她忽然说:妈妈,我不能有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就是最大的敌人。我当时十分惊讶。转念想,7岁的孩子断然不懂其深意,道听途说而已。然而,诚实正直的人格养成,中国传统的君子之教,不是单靠学校即可完成。父母要帮助孩子发展个性,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处事方式来影响和教育孩子,有很多的功课要做。同时礼仪、自理、勇气、坚持、兴趣爱好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照杨东平教授的家庭教育标准,我们是成功的。我很欣慰女儿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有着为自己负责的意识,有着判断和处理问题以及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女儿从小习画。在我的印象中,她手里总是捏着一支给她带来灵感和幸运的铅笔,随身小小速写本很精致,肩上除了沉重的书包还背有画板,很有艺术范儿。她素描的线条、结构很好,对色彩也很有感觉。表面上看,色彩只是视觉上的感受,其实是内心升起的敏觉,是不经意神情中的流露,与素描用制作眼光理解对象,形成对物体由内到外的立体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学起,绘画,已不再是女儿修炼素养的唯一,而是考大学选择设计专业的基础。

  

 留学德国,是我们为女儿打开的另一扇窗,也是权衡分析后的理性决定。德国公立大学免学费,自担生活费、保险费等一年六万元人民币,工薪阶层能够承受;另外德国的设计专业是现代设计的起源地之一,设计风格对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有很深的影响力,这也是我们选择德国的重要原因。

 

 临出国前夕,我带女儿去了灵山大佛。在九龙灌浴的银色水柱里,女儿采撷到一束罕见的彩虹,被怜惜的摄入镜头,这难逢的彩虹啊,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福运的好兆头。我的心愿也在佛光里消融。那个夜晚,我在她随行行李里放进一个笔记本,尾页上写了六条箴言,嘱咐她在绝望时阅读。至今还隐约背得:1.遇事不慌,学会放松。2.改变认识,柳暗花明。3.寻求支持,分担痛苦……

 

 初到德国,女儿遇到各种困难。首先是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掌握陌生的学习方法,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等。然而,最难的还是语言不通。女儿说,听不懂课让她崩溃。那一时段,我关注她邮件里每一个细节,揣摸每一个词语,读到她真实情绪的流动。我建议她学德语时试着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练习发声,不要死记硬背单词,同时对例句反复琢磨,然后虚拟场景,用德语描述。每当静夜到来,我都遥望星空,祈求女儿承受留学道路上的举步维艰,尽快掌握语言,适应留学生活。当得知她用德语完成了一篇作文,课堂回答提问流利准确,炒了一盘好菜,帮助了朋友等,煎熬伴随的焦虑顷刻变成了温暖的画面,变成了色彩斑斓的日子。

 

 又是一年四月天,所有的生命都在向前延伸,女儿语言学习已到中级阶段,考大学已经迫在眉睫。留学生活向前推进,梦想在心里发芽,绘画者的自诩,再一次浮现心海。直至今日,我仍不忍回想她背着行囊带着作品四处赶考的艰辛;不忍回想她不言放弃的孜孜以求;不忍回想她历练后带来好消息时的喜极而泣。从报考的四所大学中,综合考试都非常有深度、有思想。比如:所有信仰与理性相悖吗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女儿说,德国是一个哲学家的国度,讲究童子功,不管文科理科,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哲学训练,与国内只是强调哲学记忆有很大的差别。同时选题注重自由阐释,不教条不封闭,容许有开放性、个人发挥的一面,但是某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求表明的。专业考试题不像应试教育只是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表现空间。这些也同时表现在学生提交的设计模型上。在制作设计模型上,有件事至今让我铭心。女儿倾心德国中部比特费尔德的一所大学,特地从魏玛到柏林朋友家求教设计要点,精心准备,精心制作,连续两宿不眠。当带着自感满意的作品,信心满满搭车前往递交,结果意料之外被老师拒绝。沮丧返回,同龄女孩把车开至180迈,她驿动的心却不为觉察,还在思索作品缺乏创意的遗憾。那一霎那,女儿说她的生命就像一株挣扎在高速路边缝隙里的植物,卑微执著、顽强支撑。另外一件铭心的事,是大学入学前的“DSH”德语考试。“DSH”是学生德语基础知识和听、说、写、读能力的考试,是保证顺利入学、正式注册和开始专业学习的前提。所以难度大,而且每人只有两次机会。第一次考试的失败,给女儿留下阴影,但是通过试后阶段性的加强语法和阅读、作文、口语的训练,她找到些许规律,相信考试是有方向的。那个初夏,女儿去汉诺威最后一搏。当她告知每天凌晨2点睡觉,当她告知已有了黑眼圈,当她告知顺利通过DSH考试,我唯有深知哭泣的疼痛,绝处逢生的怜惜。也许,悲催就是幸运的开始,接受和承受失败,往往比一帆风顺更有意义,自信和默默坚持才是十分珍视的品格。最终记住的,是站在大学门口,相逢一笑,之前所有辛劳和悲欢,原来是为了抵达这一天。

 

 这样的日子稀有而光辉。

 

 女儿所在大学位于德国中部的图林根州首府---爱尔福特。初秋校园的绿色已逐渐深沉下去,呈现古拙滋味。星期天时,地旷人少,便有了田园风情。灰色的教学楼里,有敬业的老师和用功的学生走过,一看便知道时光的速度和韵致的浓酽淡薄。她所在的景观园林设计硕士专业,除她以外都是欧洲学生,本应使她讳莫如深,与同学间无形中筑起某种屏障。然而,绘画艺术在设计专业里,有着大众性的用途,不去多言就能自然靠近。在这个节点上,负笈求学与本土从师没有芥蒂,两者融汇交流显得随意自然真诚。辅导员姐姐是女儿对德国学姐的尊称。她俩每周见面一次,姐姐功课提领,妹妹酬献厨艺成为宿舍的一道风景。偶尔闲暇也同在图书馆阅读,相互切磋,会心处惬意微笑,享受着如中西合璧交响乐般流泻的音符所带给彼此的快乐。大三时,女儿完成设计后,上台演示。她把自己的作品奉为不惮其烦的东方手工刺绣,那么多点画交织连缀精致,线条雍容充实,留下可以穿插的空间,荡漾着激情,而一张张纸摊开,随时拥抱的是老师的褒奖和同学的希望。大四时,她利用回国假期,加入南京林业大学同专业的旁听,短暂的学习,不一样感受。她反思教学上的差异,发现德国教学中注重平衡发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要有优秀的学术成绩,在课堂外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和交流,接受挑战。学习的目的不是学到了具体的知识,而是学到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大学培养学生也不只是为了毕业后能寻找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希望担当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德国教育家费希特德国教育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在面临未来的各种选择时能够作出有意义的选择的阐述,应该给予国内大学良好的启示。

 

 又是一个夏天,女儿毕业的日子临近,我每天凌晨三点准时上网与她联系,获取答辩、考试、补考成绩的信息。忐忑紧张让我的手指迟钝,无法行云般敲击键盘。当她告知答辩最高分、考试全部通过,我能感觉她的神采飞扬,也能感觉自己悬着的心顷刻放下。在那个深情的季节,我来不及认真思索和探询这一天对于家庭具有的意义,我只知道这一天凝聚了她多年的奋斗与梦想,我只意识这一天不仅仅意味着一次毕业的庆典,更意味着一次次的远征。她用一张学历证书,证明学制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完成,也把六年的所有细节描在了证书深嵌的线条上。

 

 毕业典礼的烟花散去,同学们开始漫长的度假生活,女儿却像候鸟一样转辗迁徙,择木而居,在各种选择中纠结。德国社会体制,注定发达国家拥有的高福利,外国人跻身融入的过程充满艰辛。争取工作机会,需要付出比土著学生更多的努力才获得。正是这种差距,增强了女儿生命的张力,也给了她自信和力量。东德德累斯顿,是一座给她带来福音的城市,在这个二战毁于一旦又奇迹般恢复和崛起的神奇地方,她有了人生第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职位,有了人生第一个设计奖;也是在这个美丽的易水河畔,完成了入籍考试,顺利通过了入籍申请。西德的吉森,是一座给她带来幸运的大学城,在这里她寻找到喜欢并能驾驭的工作,并树立了自己的价值感。她在发给我的获奖设计图中,以我观之:景观图像以诗歌为契合点,直接把情感化为线条,精雕细琢;用抽象的哲思,表现平静、淡然。这一帧一帧构成的广场图景十分具象,令我感慨。

 

 几年工作实践,女儿说她把工作当作真正喜欢而且值得如此付出的事情去做。如今,她忙碌过的现场已繁花似锦,她设计的园林已郁郁葱葱。然而,工作的乐趣和给予她的远远超过这些……

 

 女儿成长和成熟,体现在十年德国生活的种种体验里,也体现在区区小事上。不管是留学还是工作、入籍,每一次身份的转换,都是凭实力一步步向着目标迈进。面对压力和困惑,不但能够冷静思考理性对待,而且有着很强的韧性和让我感动的默默坚持。我想说,一颗能够承受的坚韧之心对于留学生是何等重要和宝贵。如此,我便这样默默期许,相信女儿走过的每一步都能努力把握,相信她的后一个十年有着新的开端和更加精彩的人生。

 

 十年回望,往事历历。

 

 十年转身,木已成林。

 

女儿毛毛的设计作品

 

 

女儿毛毛的油画作品(一)

 

 

女儿毛毛的油画作品(二)

 

 

女儿毛毛的油画作品(三) 

 

 

文中的“辅导员姐姐”

 

 

这位德国太太代替我参加女儿毛毛的毕业盛典

 

 

女儿毛毛毕业时与教授和同学们

  
 
评论(共 33 篇):

  评论者: 王吉辰

发表时间:2014-12-24 6:50:27

   

 

文好,人好,家也很好。孩子更好。 十年木已成林、再十年林已经成森。再十年...... 回想前几个十年,我们都是“棍”的情景。 人类都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社会财富其实也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 只是繁茂的程度不同而已。 呜呼!我们这一代都好的差不多了,孩子们好是真正的好。   

   

  评论者: 宋文育

发表时间:2014-12-23 18:33:44

   

 

文章写的很实在和感人。一生的付出,有了幸福的回报。好好的享受吧!祝毛毛的生意红火。   

   

  评论者: 魏凤江

发表时间:2014-12-6 17:53:05

   

 

拜读了,欣赏了,真是感人的佳作,祝孩子快乐成长,才艺双收!!!   

   

  评论者: 张志鹏

发表时间:2014-12-4 14:40:41

   

 

辛苦了!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4-12-4 7:17:19

   

 

母女挺连象的,一样优秀。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4-12-4 1:55:42

   

 

十年苦读终成正果!我们与你一样的高兴!祝福你!也祝福毛毛!   

   

  评论者: 王海

发表时间:2014-12-3 23:53:50

   

 

一段值得品味一生的成长轨迹,字里行间流淌着母爱和成功后的欣慰以及释然。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    

   

  评论者: 王本祥

发表时间:2014-11-29 13:35:11

   

 

我是王风生今天在本祥家与魏风江等喝酒大家提起你。都说你是材女。借本祥博客向你问好。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4-10-15 20:52:22

   

 

根深叶茂,林盛木秀。祝贺小毛毛的成功!   

   

  评论者: 叶效勇

发表时间:2014-10-15 18:38:41

   

 

华敏战友你好! 拜读文章,感触良多,祝福女儿学有所成! 培养孩子真是个系统特别庞大的工程,家长付出的不仅是精力与心血,更需科学的方法与智慧,优秀的父母,成就优秀的女儿,由衷致贺!    

   
   

共 33  篇,第1/4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2:10:55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