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的感受(及续)
70年代末期作为北京市电子行业的知名科研单位,多少人是千方百计往里钻,电子多时尚,穿着白大褂让人羡慕,正搞彩电研制全市瞩目,我并不知道能干什么糊里糊涂进了这个单位.我和枫在这里相识工作,相同的年龄相似的家庭背景共同的爱好使我们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闺房密友.
昨天周五中午,十四年未见的已经成为美国公民的枫出现在眼前时,一切冲谈了时间和时空留给我们的距离感.还是那个清新淡雅漂亮的枫,好象昨天还见过.
怕小餐馆占不到座位,我拉起枫就向单位边的胡同走去.继三里屯酒吧;后海饮食街之后的又一个胡同文化街—锣鼓巷咖啡吧.酒吧.餐饮街.一间平日经常光顾的小餐馆,四道小菜一壶茶,在枫对地道菜肴的赞美声中叙述起了她在美国的生活.能感到她那做软件编程工作的老公支撑一个殷实平稳的家,一个完全美国化的儿子,但这一切改变不了枫的本性,浪漫好动激情.为了不与世隔绝宁愿交纳高税也要出去工作(美国是以两人的共同收入定税率),就为从寂寞中解脱自己…听着她的叙述寻找着她当年的影子,热情快言快语是她;言语犀利尖刻率直是她;那么激情浪漫呢?也许被生活磨合的只有点滴痕迹了,正如她说的有时一个人整夜看中国剧.可能从中找到了青春的记忆.枫也变得实际平和了,她很真诚,就连所有家人的收入也会给我讲.对我毫不隐瞒.她说不喜欢美国,很想念中国,但是老公儿子愿意在那里她只能留在美国.
回想起二十几年前我们在爱好上都相互影响着,感染着.每年数次同行郊游.彼此的小闺房里布置的都有些雷同,淡雅的窗帘.床罩.墙上的挂饰.灯饰.书柜,特别是书柜中的书籍,会集了几百本外国名著,我们用仅有的每月几十元工资,一点点购买了数十套书籍,读着相互探讨着.枫还格外喜欢玻璃器皿,书柜中摆放了许多.充满了小资味道.这次见面还是给我带了件玻璃器皿.虽然没有问她,我能想象在她的美国家中一定装点着捷克.法国世界著名品牌的玻璃饰品.
尽管她的老公不同意回中国安度晚年,枫还是执意购置了房产.看着那些至今仍躺在我的书柜中的名著们,我坚信我那闺房密友—枫老年还会和我一起拜读它们,就让它们再沉睡几年吧.
枫—美国人,我怎么也不能把二者联系起来。
>续:
枫要返回美国了.周末我们又见面了,她根本适应不了北京糟杂拥堵的路况,不敢驾驶弟弟的车辆,干脆乘坐公交车到了单位.她说一道走来,看着即熟悉又陌生的街道,让她回想起了许多从前的事...想起了我们经常一起去王府井购物,走到老东安市场有家买奶油炸糕的小吃店,我们总是各要一份,并自觉遵守不成文的规矩,轮流付款.所以,今天还要遵守当年规矩.好!我答应了她,依然是四道菜肴一壶茶.说着吃着,我们回到了从前,用她的话讲聊天能治疗心理疾病.她不时地提醒我时间,并说老板会找你麻烦吧?我笑着对她说,你忘了这是中国,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她开心地笑了.
在我的办公室里,我给她打开了博客,看着我的这篇文字她非常感动,说回美国一定让老公看看.我和枫各自描述了对老年的打算,真的有那么多吸引人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她一定会回来的,因为她说:从飞机降落北京的那一刻,她的头痛,颈椎痛,心理的不舒服就全都不见了,还是北京好.
再见我的好友--枫, 一个纯正的中国--北京人.
2007.4.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