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平,你好,终于我们在网上找到.你那时在七连,不知是不李指导员,他叫什么名字我忘记了,小矮个,合肥兵,我们是一起入伍的,便也几十年失去联系了.你们一批去军校的战友我是记得的.正如你所说,有人对上海兵有看法,不光是上海,对城市兵也都有看法.但我对上海兵还一直有好感,因为他们见多识广,聪明有才学.举凡当今中国,上海籍人的成就和成名的还是最多,在北京的知识层,有作为的名人中,上海的也是最多的之一.其中有一个原因是他们得益于上海这座城市的环境,他们较早和最容易接触到西方先进文化的熏染和中国的工业文明.所以他们的见识要多一些.当然他们也有这样那样的弱点。
我的家乡也同属华东,历史的原因,有许多迁移来的上海人和下乡知青,因此,我也接触过许多上海人。与他们相处,也学到不少东西。尤其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记得五六十年代,我们上街买东西,都要选择上海货,就像今天许多人热衷于选择欧美货一样。因了这,我对上海,对上海人,还是有不少好感的。
看得出来,你兼有南北人性格.这是最好.你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可能得益于部队北方环境的培养.所以我非常高兴与你成为朋友.下次你来北京,我们好好叙谈欢聚.
我的一个朋友,他曾在九十年代写过一本书,叫《城市季风》,他本人是上海人,又在北京多年,父亲是文革前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知道和体会的更多一些,书中讲的就是海派和京派,他将上海人的为人,个性,优点,缺点,成就,失落等等写的应有尽有。当然也写了北京人的这些。这本书是上海人和北京人对比的多面体的浓缩。我不知你看过没有,如果有空,值得一读。
你我现在都还在一线工作,所以联系的机会不会很多,但我们还有不少出差的机会,等到有机会,我一定去看你的。你如来京公干,也请提前告诉我。我就不留电话了,网上叮嘱不留,你可以给我发邮件,我再告诉你。信箱在我的小简介上。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