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新中国几次对外作战留给我们的启示(转载)    

发表时间:

2012-8-16 16:44:51 更新时间: 2012-8-17 23:54:52  更新者: 史黎晴

关键词:

    
作者: 罗永志   [这是对本篇第 313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新中国几次对外作战留给我们的启示

 南安布衣 中华网论坛

    新中国从1949年10月1日建立以来至今,总计对外作战六次。分别是:1950年的朝鲜战争;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冲突;1974年与伪南越西沙群岛海战;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如果加上1961——1973年的抗美援越战争就是七次对外作战。

    当年的对外作战,次次经典;当年的对外作战,不知多少次令国人扬眉吐气;当年的对外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伴随着每一场对外作战的胜利,是一次次共和国的国际威望和声誉的提升;伴随着一次次对外作战的胜利,是中国的朋友遍天下!朝鲜战争的胜利,确立了中国军事强国的地位,换了来了中国陆军世界第一的美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令世界彻底信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苏珍宝岛冲突的胜利,拉开了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序幕;西沙、南沙之战的胜利,为今天中国争取和维护海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显示了中国维护自身利益决心,冲破了前苏联在印度支那乃至整个亚洲的局。

    对历史的重温,不仅仅是为了荡气回肠一番,要紧的是,我们应该体会其中一些难得的,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启示。

    一.复杂因素,使得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下去,局部战争在所难免。国家政治形态、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矛盾、边界纠纷、自然资源、发展竞争等等都是都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发生矛盾的根源。大国角力是上述矛盾激活、激化的催化剂。比如,南海问题,越战期间,越南共产党领导的北越对中国南海是基本不持异议的,因为当时要靠中国支持它抗击美帝国主义;越战结束后,越南利欲膨胀,自持美国因素,才有了今天激活了的南海问题。国际公理的不确定性,放大了历史遗留问题的矛盾,扩大了大国角力的空间。比如:中印边界纠纷就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中印边界从未进行过划界,本身并无大问题根据双方历史行政管辖所及,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边界线,东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中段是沿喜马拉雅山脉,西段是沿喀喇昆仑山脉。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背景。英国种下中印边界纠纷的祸根。1911年,中国发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处于混乱的局面,英国殖民主义者借机一手炮制了所谓“麦克马洪线”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后,不仅要中国政府承认旧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承认的英属印度当局对中印边界非法、无效的划分,而且进一步侵占我国政府管辖下的中国领土,企图通过武力手段把极不合理的大片领土要求强加于中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印度趁中国处于抗日战争困难时期,乘人之危派兵侵占了这个地区的一小部分,如瓦弄、噶拉塘等。印度独立后,印度当局不仅继承了殖民主义者对中国领土的侵占,而且还对中国领土进行新的蚕食,逐步向“麦线”推进。1951年2月,印度政府乘新中国成立之初忙予内务无暇顾及中印边界问题与抗美援朝战争之机,派兵100余名越过西山江、达旺河,侵占门隅首府达旺,强迫一直在那里行使管辖权力的中国西藏地方政府搬迁;印度在侵占达旺前后,还侵占了“麦线”以南门隅的马果等地。中印战争历时一个月,中印边境全线主动停火,中国主动后撤,我军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我侧20公里以内。其后,又将缴获的印军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了全部印军战俘。中国政府的这一举动,在战争史上是史无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不过主动撤军也引起后人的另外一种评价:中国除了胜利者三个字什么也没得到,印度除了背上失败者的名声,却获得了取有战争的实质收获!我想,以快速结束战争为战略目标,并尽量减少战争余波确实符合国内建设需要与外交信誉的建立外,就是当时的国力还无法满足庞大的战争给养问题。

    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大国之间的利益争斗是我国与周边矛盾激化的始作俑者。我不想说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对内实行资本控制下的专政,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就是不是中国,他们一样会这样做。到处打着民主自由、维护世界和平的幌子,行鸡鸣狗盗之实。回顾我国的几次对外战争,除西沙、南海战争以外的所有战争都与美国、英国、苏联发生直接关系。朝鲜战争是苏联与美国二战胜利的利益分赃遗留问题的延续;越南战争也是二战遗留问题,一边是美国扶植的伪政权,一边是中苏支持的越南共产党,利益与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美国卷入其中实非偶然;中苏珍宝岛冲突起原因就更不用多说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在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任何国家的交往过程中,绝不能把友谊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的权衡。

   三.要想获得公理,必需要靠势(实)力。众所周之,国际公理就是强权,另外国际法的模糊性,更进一步地加剧了强权的影响力。比如领土问题,国际法的界定主要是以先占为前提,这就造成了争端过程中的公说公有理的现状,你到国际法庭去,谁能说得清;谈判吧,又各执己见,谁来评判,谁当中间人;久之除了双方妥协,就是在意美国的态度,因为美国强势啊!话到此处,无法想象如果没有1974年的西沙之战,今天中国南海的海权现状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中国恐怕在西沙立足之地都没有。中国现在拥有的南海地盘,都是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抢回来的。当时,中国面临的南海周边国家关系远比现在复杂,南越是东盟的一员,东盟当时对中国的仇视、恐惧十分强烈,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十分团结,且都派有兵支援南越与北越打陆地战争。美国第七舰队就在台湾海峡和南海游弋。北面中苏边境苏联屯兵百万,蒙古铁骑30万虎视眈眈。中国老一代领导人吃准了美国不会出手,认定东盟不敢动,果断亮剑!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胆略。 西沙之战后的国际反映和动作,证明果然全在中国的预料中。我认为对待争端,我们必需有两手,一手是谈,二手就是打!只有树立打的信心,才能为和谈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才会在谈判中占据主动。

    四.对局势的把握非常重要。回顾几次对外作战,我们老一辈领导人确实对局势判断、拿捏的十分到位。朝鲜战争主要是吃准了美国的迷糊和轻敌思想;中印边境反击战是速战速决战略战术的运用,使国际社会缺乏反应时间;中苏珍宝岛冲突吃透了美、苏两国相互制约的关系。出言必喊打是鲁莽;对局势的准确分析、判断、把握是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先决条件。

    五.要有一种精神。几次对外作战都体现出中国当时的一种气势。在中国当时在外交上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把握国家利益上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指导思想。当时毛泽东说:“原子弹是老虎!”“中国人死伤一半,剩下一半人还能在废墟上建立起我们的家园!”这两句话,让美苏始终不敢小瞧中国,也不敢随便招惹中国!!

来源:中华网(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90824/15611796.html

  
 
评论(共 11 篇):

  评论者: 史黎晴

发表时间:2012-8-17 23:54:52

   

 

谢谢永志转载此文,真是好文章啊!现在的中国,只有重新认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拿起这个战无不胜的武器,才能真正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想念毛主席啊!   

   

  评论者: 侯波

发表时间:2012-8-17 22:13:58

   

 

韩老前辈PS的照片还真像,罗大哥真没有梦见吗?哈-----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2-8-17 21:46:16

   

 

进乐战友高见,谢谢!    

   

  评论者: 王进乐

发表时间:2012-8-17 21:35:21

   

 

永志:这一段给力。“当年的对外作战,次次经典;当年的对外作战,不知多少次令国人扬眉吐气;当年的对外作战,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看看现在,真正打过大仗的领导人没有了!啥也别说了!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2-8-17 20:30:27

   

 

谢谢徐阿姨,谢谢徐奶奶,谢谢太奶奶,你的话我记住了。 哎呀,韩老前辈呀,你说的那样的梦我还真没有做过呢,但是,小时候我做过见到毛主席的美梦,常常胡思乱想自己要是能变成一只小鸟就好了,就可以飞到北京去见毛主席了,可见毛主席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啊! 新原兄,凡是你的观点我都十分认可,多保重!   

   

  评论者: 黄新原

发表时间:2012-8-17 19:47:17

   

 

永志,这文章的观点我大部分同意。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还得从我们的文化根源上寻找。中国的中庸固然有很多文化优势,但对外来的这些挤压和欺负,中国历来是比其他民族有更强的“忍耐力”,不把你挤到墙角不能转身,不把你弄得实在无法“自圆其说”,无法过日子,就会一直忍着。直到有一天觉得再不动没法交待了——没法对历史和人民交待了,才动起来。这时往往很多问题上都晚了和吃亏了。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性。   

   

  评论者: 韩东福

发表时间:2012-8-17 16:30:02

   

  标题:aaa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2-8-16 22:33:49

   

 

报告你一个好消息,那个小树原来我不敢吃。怕影响它长。结果试着摘了点叶和尖。反而长得更快了。还开白色小花。看见它就想起罗爷爷曾奶奶了。小孙子长大了吧。又该让太奶奶看看了。记住每个月拍张相片。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2-8-16 21:22:31

   

 

陈维萍战友,谢谢你的光临,谢谢你的留言。   

   

  评论者: 陈维萍

发表时间:2012-8-16 21:04:54

   

 

赞同!!!   

   
   

共 11  篇,第1/2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5:20:39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