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永远的464    

发表时间:

2012-4-26 18:29:36 更新时间: 2012-5-4 23:32:10  更新者: 史黎晴

关键词:

战友 北京    
作者: 黄新原   [这是对本篇第 7612 次阅读] 阅读评论

永远的464

黄新原

看到空六军网上464院庆的图片和视频,我仔仔细细辨认,一遍一遍搜索,欣喜中夹杂着惊叹。

虽然,当年只是那里的病号,只结缘于打针和吃药,但她留给我的记忆,却如唱片上的纹丝,永远不会磨平,只要有唱针的划动,就会还原几十年前的声音;又恰如一颗粘了朱红的旧印章,只要轻轻呵一口气,依然会按出清晰的印迹。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464

我记起了那里的医生和护士们——

内一科杨主任,一位慈祥而倔脾气的老太太,一口山东方音。查房时,她总是笑看着我。我着急出院,她说:“别急,过完春节再说”;她用手捂热听诊器,在我胸前仔细地听,用手指轻轻地扣打,那眼神,和我妈妈像极了——自信,安祥,不容违抗。

余护士,我永远忘不了,瘦瘦的,南方口音。我因从老挝回国,一连发烧半月,水米不进,她对我说:“小黄,你要吃东西,不然没抵抗力,烧退不了。你告诉我,想吃什么?”我说,有鸡蛋汤吗。不一会,她端来一碗热腾腾的蛋汤,这是我半个月来吃到的最香的东西。过后才知道,这汤是她在家里做好端到病房的。

还有内二科的刘医生,一位红脸的河北汉子,眼镜后面永远是憨厚的微笑。记得有几天我觉得给我的药吃得胃不舒服,就偷偷丢在抽屉里,他发现了,很生气,但语气很和蔼,说:“不舒服可以换药,但你要早告诉我。”

女兵们是医院里的美景,她们那么年轻,那么漂亮。丁秀珍的鸭蛋脸,郑丰丰的大眼睛;郭素萍的老成,阎瑞敏的爽快,徐静的内向;张文滨的冷艳,鲁顺鹊的朴素,陈维萍的随和,伍燕萍的小学生模样。

每逢午饭后,我们都喜欢沿着院内马路散步一圈,边走边聊。一天见一女兵,昂头挺胸,疾步而来,病号中一位在天安门受过阅的老兵开玩笑说:“这丫头走路漂亮,练练正步可以进方队。这是谁呀。”有认识的说:“这是外科的魏燕儿。”

这些女兵,大多是干部子女,但并不像今天的官二代,坐享父母带来的特权,如果说有什么得益于父母,那就是她们十五六岁就被送到了部队。离家的女儿,从此就开始了自己的打拼。她们那么小,就伺候病人,就面对伤痛、鲜血和死亡;她们发药、打针、值夜班;拖地板,打开水,冲厕所,刷痰盂。没人分担,没人迁就,更没有爸爸妈妈替代,她们已经是军人,这就是战斗岗位。她们谨慎小心,咬牙努力,不敢搞一点特殊,生怕有人会说娇骄二气,那是最难听的评价。

当然,女孩子都爱美:军帽上钉一根松紧带,卡住辫子;鬓角两边的头发打个卷;穿双“懒汉鞋”,戴付毛线手套,仅此而已,都是最简单的点缀。没提干的女兵几乎不戴手表,怕影响不好,早上给病人测脉搏,拿的是小闹钟。

今天我的女儿二十多岁了,什么都还依靠大人,当年464的女兵们,比我女儿可小多了,今天想想,无论作为父亲,作为男人,还是作为战友,我都会觉得有点心疼。

住院生活,除了打针疼、吃药苦以外,总体讲很愉快。恰如鲁迅讲的,得了能医好的病,被人照顾着,很是温暖惬意。病友基本上都是年轻的兵,每天查房治疗过后,大家就是聊天,看书,打扑克下棋,吵架斗嘴。今天想起来那真是些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些记忆的鳞片在那阳光之下显得五光十色——

记得是1974年的春节前,我和雷达33团一个福建兵同屋,除夕那天,我跑出去买了一瓶竹叶青和一些熟肉,想晚上喝酒解闷。朱护士知道了,说肉那么凉怎么吃呀,我说,要不您给热热?晚饭后,她用一个保温饭盒把热好的肉从家里端来。结果那一晚我喝多了,大年初一难受得起不来床。

我和龚伟力是病友,他经常跟我聊他们报导组的事,一次说,他曾在人民日报上发了一篇小文,至今还留着稿费汇款单,没去取,想留作纪念,我听了很是羡慕。

一次张文滨问我,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我说《牛虻》。她有些不屑,说:“看过《战争与和平》吗?”我说没有。当时觉得很没面子,自以为当时看书不少,却让个女孩儿给将了一军。

医院有个老病号叫洪卫民,得的是血液病,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有些落落寡合,后来熟悉了,我们关系很好。一次我说,药吃完后胃不舒服,他说,那你就不要吃,于是我把药藏在了抽屉里,几天后,如前面说的,被刘医生发现了。

医院有个温泉澡堂,我们下午经常去洗澡。男澡堂和女澡堂一墙之隔,墙下开着几个小方孔,一次墙那边从小方孔冲过一把梳子来,几个兵窃窃一笑,又把梳子给塞了回去。

妈妈来医院看我,正好郑丰丰和丁秀珍来我病房聊天,她们走后,妈妈说,这两个小姑娘长得真漂亮。

伟力爱拉手风琴,一次听到饭堂有手风琴声,我们循声而去,见是朱圆圆在拉,我们在那儿站了一会儿,见她没有停歇相让的意思,于是很失望地走了。

一位年轻女医生(名字就不提了) 在大病房查房,问一个有胃病的兵:“你肚子疼,有没有虚攻?”那兵不懂,女医生改问“有没有放屁”。

那年冬天,我穿了条毛裤,外罩一条崭新的夏装蓝军裤,自我感觉良好。在楼下碰到郭素萍,她拉着长腔挖苦我:“,哟,这么精神呀,冷不冷呀?”

我住院前先看门诊,汪京群医生听了我的心脏,开了一张心电图单子,做心电图的是张医生(名字忘了,张耀祠的女儿) ,诊断是“左束支传导阻滞”,我一看,坏了,以前最多就是窦性心律不齐,这下又添新病了。张医生不错,安慰我:“问题不大,要是‘束支传导阻滞’就麻烦了。”拿着单子找到汪京群,她二话不说就开住院单,我说能不能拿点药不住院,她诧异地看我一眼,说:“你心脏有问题,不住院不行。”

我的病号服吃饭弄脏了,找徐静想换一件,她不给,说你刚换完,得一周一换。我有些悻悻然。一会儿,她竟给我送来一件,扔在床上,没说话,走了。

记不清为什么有段时间内二科忽然搬到了内科楼的一层,在那里,我认识了一个病友,他中等个儿,尖下颏,一张白皙的脸,温厚而文雅,笑起来尾音停止的一瞬间会像被噎住似的,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童趣,他就是范建。后来在北京我们联系很多,我经常给他的《科技日报》写东西,记得有一次我采写的一位院士,连稿子带图片,他整整给我发了一个版。

这些小片段是我边写边想起来的,要仔细回忆还会有很多。说来好笑,现在晚上问我中午吃的什么,我都想不起来,但那些往事却历历在目,那些青春的面容印在我青涩的脑子里,一直带到今天快六十岁,抹也抹不去。我从小身体不好,小时候差不多每年都要住一次301,对医院并不陌生,但和当兵后住464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住301要对医生护士叫叔叔阿姨,住464,身份变了,医生护士无论年龄大小,都是战友。

今天,我作为一个当年的普通病号写到464,也许我提到的那些医生护士都想不起我是谁,这很正常,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医生护士对于病人,恰如过眼云烟,记不胜记。但作为曾经被他们照顾过的我,却把他们记得牢牢的,因为那里面有感激,有爱戴,有对自己青春的追恋,有在那面五彩镜子里,对自己的映照。

转眼,那时464的战友们也都进入老年,聚会照片里的人如果不标注名字,几乎都认不出来了。是,你们老了,变样了,但你们在我心中仍然年轻、漂亮、冰清玉洁,你们永远和我的军旅记忆不能分开。

战友们,照顾过我的前辈医生护士们,照顾过我的姐妹兄弟们,你们保重!

——永远的464

 

  
 
评论(共 20 篇):

  评论者: 史黎晴

发表时间:2012-5-4 23:32:10

   

 

片段的捕捉,动人的故事,战友的情谊,写出了永远的464!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5-4 21:24:00

   

 

乐啊,你可冤枉了人家永志了,那“攻”是新原的创新哪,新原以讹传讹,才有了永志的的当真哪.不信,你瞧瞧新原的原创就是。   

   

  评论者: 王进乐

发表时间:2012-5-4 20:36:49

   

 

永志:我说啊,那放屁文绉绉的,(是中医吧)就是叫“虚攻”,但可不是你说的那个“攻”,应该是这个“恭”。“虚恭”既是放屁。哈哈哈!   

   

  评论者: 林爱国

发表时间:2012-5-4 18:55:58

   

 

空军464医院是我人生中永远忘不掉的回忆!(1975年12月底—1976年1月中旬) 新原的回忆非常生动!   

   

  评论者: 张文秀

发表时间:2012-5-4 17:49:34

   

 

新原战友:看您的作品真是享受!行云流水,润物无声!感动中透着质朴!无华中谱写着真诚!好看!我也在464呆过,是实习,可惜没有见过您!您的作品把我们带回过去,真好!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2-5-4 17:25:38

   

 

黄新原战友您好,您写的真好,我又看了一遍,今天我才知道这放屁的代名词叫“虚攻”,我说这个医生也是,这放屁就是放屁嘛,还虚什么攻啊,难怪这个战士听不懂,放个屁都能放得挺洋气挺文绉绉的,好像她就不虚攻似的,哈哈,我又学了一招,以后我要是想放屁的时候,我就说:哎呀各位,实在是对不住了,不好意思啊,本人现在要开始虚攻了,哈哈哈!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2-5-4 15:41:32

   

 

象看了一部电视片,幕幕场景都展现在面前,亲切、温謦!   

   

  评论者: 黄新原

发表时间:2012-5-3 23:15:05

   

 

哈,小红,你脑子真好。雪洁有一次问我认不认识你,她可能不知道我在464是你的病号。她老公80年代我们常在一起玩。   

   

  评论者: 冯小红

发表时间:2012-5-3 22:47:05

   

 

新原大哥:突然想起我得叫你大哥,我们好像是一个院儿的。 我看过你和刘仰东的书,后来又听我的发小雪洁讲过你和她老公老万是朋友,是吗?如果是,我必得叫大哥了,我常见李伟克和伍建幸等,见他们均得毕恭毕敬称大哥的! 我觉得你对内一科比我还熟悉啊!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4-29 20:02:59

   

 

见微知著。从《重返老挝、祭奠英灵》到此篇博文,可见新原战友的文学素养和功力。向你学习!   

   
   

共 20  篇,第1/2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6:10:31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