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分明是,清明时节泪纷纷。
那天上滴下的,不是雨水,
是天公祭奠亲人洒下的眼泪。
——题照
最是春来好光阴
龚伟力
一年一度又清明,最是春来好光阴。
清明是农历中是节气,《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在我国,清明历史久远,古人多有诗咏清明。杜牧的《清明》已经脍炙人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而唐代诗人张继的《闾门即事》则鲜为人知:“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古代寒食断火,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
宋代诗人王禹俏则直写《清明》:“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而明代高启的《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不免伤感和哀伤。
对于清明,我们尽可祭奠先人,寄托哀思,但也不必过于伤感。文天祥在《过零丁洋》所言,可谓历史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陆游陆放翁《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则念念不忘的是北定中原。而弥留之际的的范成大最终是明白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終須一个土馒头”。
如今,豪宅贵上天,阴宅也贵上天,墓地价格也在不断上涨。深圳墓地价格已经高过豪宅价格。以后干脆,人死后“下海”算了。恐怕,诺干年以后,这个“土馒头”也不要了,直接撒在大海里,免得死人与活人争地盘。
只有宋人程颢的一首《郊行即事》慨叹清明春光好天气: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其实,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现在,人们在经过了寒冷的严冬,清明时节,春意盎然,大好春光,不妨走出去,走进自然,走向春天,踏青赏花,陶冶性情。
说到清明,我不妨也吟诗一首,就叫《清明》吧:
一年一度又清明,
清风细雨好心情。
踏春赏花且插柳,
最是春来好光阴。
2012年4月3日于深圳南山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