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晓莉的关注不尽然是她的文学作品和她的画,也不尽然是她端庄与靓丽中那略带忧郁的眼神,还有她是浙江建德人氏的缘故。对于浙江建德的记痕,也不尽然是其山清水秀、文化蕴涵的丰富与深厚,主要是当年24师有浙江建德战友。听到建德这个地名、接触到建德人氏,不由得想到1981年底从建德入伍而认识或者知道的战友。当然,对于其它地方战友家乡的人和事,也会有同样的感觉,由不得自如般的去关注。记得有一年到雁荡山开会,想到这里是24师原参谋长王笃魁的家乡,心底升起要到乐清市区走一走、瞧一瞧的欲望,便利用午休的时间,让人开车奔了几十里路到乐清市区兜了好几圈。这大概是另一种爱屋及乌。
好几年前,到杭州参加一个笔会,与方晓莉熟了脸。后来与会人员到梅家坞农村喝茶,闲聊时得知方晓莉供职于建德供电局,我冲口而出的大概是:建德?建德有我战友呀!于是,从建德战友开始,我们海阔天空地聊,聊建德的山水、风情和各自的经历,还有一些文学状态。后来,与她接触多了,也通过读她的作品,才知她的文学发迹源自于画画。
方晓莉画画,达到了痴迷。她说有一年得知上海正举办有名画家的画展,没想那么多,就登上了赴上海的火车。那时建德到上海的交通还不方便。从候车到上海再到举办画展的地方,几乎用了一夜的时间。而一进入画展,坐车的劳累全跑了。
方晓莉是做事很投入的那一种人。大概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金华电力报》筹办,她被找去搞美编。那时电脑排版还没有,靠“手工制作”来完成,工序复杂又原始。她说她那个时候她还根本不知道编报的流程,对如何制作报花也是茫然一片。第一次为报纸做报花,查书翻报,画了不知有多少稿。报花做成并通过后,把各版面要的报花插图完稿后送到印刷厂照排室去让师傅们制成菲林,剪下自己的报花贴到制好的报纸菲林上,再送胶版印刷。在这家报社工作的那些日子,她也出去采访写稿,从新闻报道开始,在散文、小说创作方面逐步舒展拳脚。
方晓莉的随笔和散文十分到位。如《方腊酱》,不足千字的文字,呈在读者面前的是历史的厚重,文化风俗的蕴源,还有酱的制作原料与过程,以及方腊酱在人们品食间的演变,展示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她的随笔又有很强的时代特征。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冰灾。浙江是个重灾区。她积极参加“抗冰灾光明行动”,深入抢修现场,创作了《安基平的冰凌花》,受到了好评。她创作的散文曾获华东电力文学奖,中篇小说《豆蔻》获浙江电力文学小说奖。我还读过她已发表的中篇小说《为你不吃糖》,以及多个短篇。
谈到写作的理由,方晓莉认为是卑微的。她把写小说称之为码字。累得像蚂蚁搬家。不过,看她的势头,却是强劲的。
本人和方晓莉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