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下铁路大桥和克夫铁路枢纽:地处越南的河北省现今的北江省。这两个重要结点连接着河友线、河老线两条铁路干线,是越南西、北两个方向的交通命脉。中国援越的各种物资、前苏联和东欧的援越物资,百分之九十均通过这两条线运送到越南。
布下铁路大桥。是友谊关至河内的必经之路,大桥长120余米,钢混结构。大桥座落在两山之间的山脚下,河水顺江河而下,流经海防,注入北部湾。
克夫火车站。是越南河友线和克太线的重要铁路枢纽,也是主要的物资中转站。站内设有准轨场、米轨场、三角线(列车调头时使用)、机车煤水线、装卸站、军用站等设施。在这里越南铁轨的宽度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印象。越南铁轨多为“米轨”,何为“米轨”,就是窄轨铁路代名词。这种规格的铁路轨距为1000毫米。联想到《林海雪原》里的小火车,它的轨距大概是760毫米,轨道更窄,属于窄轨范围。而前苏联、独联体等国的轨距为1520毫米,属寛轨铁路。我国现在运行的铁路轨距为1435.5毫米,是国际统一标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铁路轨距都采用统一标准。
越南铁路修建窄轨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为防止侵略战争而设计窄轨,设想一旦外国军队进入本国境内,使其不能就地取材对接运用。另一种说法,越南历史上铁路建设选择“米轨”,主要是当年殖民主义法国的需要。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法国殖民者在越南修建铁路,他们尽量压缩投资规模,降低造价,为此采用“米轨”方案修建。但“米轨”火车运行速度较慢,平稳性也较差,它与准轨性能是无法相比的。
另外,克夫铁路枢纽附近,还有一个军用飞机场,也是我部保卫目标之一。
站在前进指挥所山顶,向山下眺望,克夫车站内二十多条铁路轨道一览无遗。其中有三条铁轨分别向南、西、北、三个不同方向伸向远方。车站轨道上停靠了几列长短不一的货车,有闷罐、油罐和平板式等不同类型车箱。装卸平台前,搬运人员象蚂蚁一样来回挪动。车站内机车头在来回拉动车箱。小型机车蒸汽机发出轰隆隆的...轰鸣声,车头冒出一股股浓浓的白烟,随着几声尖叫的气笛声,一列货车慢慢启动,朝西北方驶去。列车带着小小立方体缓缓移动,它象一条黑色的毛毛虫,分开绿色的田野,划开山谷中的堆石,时隐时现在从山上延伸下来的青葱树林里,消失在通往太原远方的地平线上。
太原,是太原省的省会,位于红河支流江边上。是越南北方较大的工业城市,有钢城之称,是越南最早的钢铁工业区,它包括高炉、轧钢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发电厂等。此外还有造纸厂、柴油机厂。太原的医科大学、师范大学、越北博物馆在这里也享有胜名。
部队先后到达指定地点,各分队迅速进入阵地,构筑工事。
我大队第一个指挥所,设在一座300多米的高山上。在群山周围,这座山是最高的。这里树高林密,离布下大桥较远,作为指挥机关,不易被敌人发现,免遭敌机的攻击。同时,周围无高山遮挡,便于对空侦察,可提前发现目标。但随着战争的深入,这个地点已不适合指挥战斗的需要。
一个月以后,又开辟了第二个前进指挥所。这个指挥所,设在离保卫目标较近的一个山头上,这就克服了第一个指挥所的不足,可针对敌机入侵方向和战术特点,面对面地指挥各分队的炮火射击。
我们指挥分队进入阵地的主要任务,构筑工事,开辟前进指挥所和基本指挥所。有线电、无线电、载波,侦察,听标等各类人员,大家马不停蹄各司其责,迅速行动起来,以最短的时间,沟通所有方向的通信联络。我们短波电台刚架设好,就收到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电台的无线电信号,并抄收到第一份电报。
笔者在布下帐篷旁挖猫耳洞时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