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贾玉廷 
部队: 炮2师  北空导弹四师八十五营 
部门: 基层连队 
职别: 副政指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致辞: 战友好 
所有篇目(共36篇)

标题:

历史回眸:南宁兵站晚餐记忆  

发表时间:

2021-8-11 9:21:46

更新时间: 

2021-8-11 9:34:05  更新者: 贾玉廷

关键词:

  

  [这是对本篇第 1043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南宁兵站晚餐记忆

        20世纪中后叶1966年仲秋时节,空军高炮第六团高机三连和八五炮二连,作为空军高炮第二师部队援越抗美,首批南下参战行军梯队从上海登程。
        两个连队分别从所在宝山县宝扬路的制式老营区,以及长江南岸月浦镇月浦“机场”临时营区出发。
       先后陆续进入上海东郊南翔火车站,在漆黑夜幕掩映下官兵及武器装备,相继登上排列整齐军事列车。
       茫茫郊外寂静无声火车站灰暗灯光下,断续喷洒着洁白水蒸汽的火车头。发出阵阵响亮刺耳的机车气笛声,划破了满天星斗闪烁沉闷的夜空。
       庞大蒸汽机车司机拉动操纵杆启动车头。牵引着满载官兵和各种重型武器装备长长的军列,首尾相连由慢渐快加速向南奔驰而去。
        时代政治历史为首批南下岀征参战军事列车,漫漫旅途之中凭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总后其时设在沿线各大中型火车站兵站食堂,是旅途中官兵们餐饮的基本场所。
        时值全国如火如荼“文革”运动渐进高潮l之际,广大革命群众特别是红卫兵小将们,利用各种方式和场所宣传毛泽东思想成为常态,
肩负援越抗美重任的军事列车旅途中也不能免俗。
       曾经数次前往首都北京受到毛主席接见,被评为部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高炮第六团一营八五炮二连原三炮手黄承安。'刚从军事院校某炮校结业归来,正式被任命为连队政治副指导员职务。雄心勃勃踌躇满志的这位基层政工干部,新官上任三把火干劲十足情绪十分高昂。
        风驰电掣般昼夜养兼程运行的军事列车,次日清晨便抵达浙江省会杭州火车站。睡眼朦胧纷纷走下闷罐车厢各连官兵,列队进入宽阔明亮兵钻食堂大厅进餐。
      这位个头不高身材瘦削闪动炯炯有神大眼睛的干部,进入餐厅顾不上端起饭碗拿起筷子就餐,径直奔向大厅中间位置立正站好。双手捧着崭新红彤彤毛主席语录本,选择极有针对性的毛主席语录本中的内容,便逐段逐句一丝不苟高声朗读起来。他那浓重皖南口音普通话朗朗颂读之声,引来正在急匆匆就餐官兵的惊奇目光。
        此情此情在各兵站就餐过程中轮番上演,毛主席语录声声伴随着旅途中广大参战官兵,以高昂的士气奔赴越南战争前线。
         深受“文革”红卫兵“全国大串连”严重影响,国家干线铁路交通运行极为不畅。如此十分重要的援越抗美军事列车,也难能幸免行进时快时慢经常延时,大大延长了南进途中运行时间。
       军事列车杭州再出发分别经由衢州、珠州、长沙、桂林和柳州等地各兵站。领略了各有千秋不同地区兵特点,同时也品尝了各省区城市不同风味的饮食。南行第五天晚上中午抵达广西南宁,这里是铁路行军餐饮最后一个兵站。
                 作为省会城市的南宁火车站规模恢宏,兵站食堂设在紧邻主站的东侧,宽敝明亮就餐大厅置于铁路路线附近,同时可客纳百人以上军人就餐。
       兵站工作人员依电话约定就餐单位人数,早已将饭菜置于餐桌之上。两个连队官兵分别从南北侧门鱼贯而入,依各自班排行政单位入座开始就餐。
        地处中越边境援越抗美前哨南宁兵站,已知晓分批次南下入宁军事列车,均为肩负进入越南参战重任的官兵。
        兵站各位领导和后厨的炊事人员,包括食堂餐厅若干年青貌美女服务员。他们不仅饭菜质量上乘服务也十分热情,给梯队官兵留下十多美好的印象,自然也为支援越南抗美战争做出贡献。    
        
  

评论(共 1 篇):

  评论者: 贾玉廷

发表时间:2021-8-11 9:34:05

       援越抗美战争时期
           异国军民鱼水情(节选

       这个季节的时空段热带的东南亚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境内,包括克夫在内中东部地区沿海一带广大农村。
       多为年度主要农作物水稻育苗插秧的时节,地处平原这一地区备耕已经引渠水灌浸泡稻田土地。
       高射机枪一排营区射击阵地毗邻四周广泛大片区域,展现于眼前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块块稻田呈现为碧水蓝天,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景色迷人犹如中国蜀地天府之国的稻乡。
       当地农民主要为乡间十六,七岁正值豆蔻年华少女,战乱之中插空抢时间忙于应季进行田间农事劳作。彼时战争间隙会有数十名农村妇女包括十几岁少女在内,嘻笑玩耍打闹来往于道路和田间从事农田应季耕作。
        参战部队驻扎于此的高射机枪1排官兵警报间隙空闲时间,出于中越两国人民友谊就近就便派出人员支援她们农业生产。
        部队中战士们大多农民出身农田耕作尤其稻田种植,更是得心应手撸起上衣袖脱鞋打赤脚挽腿裤至膝下田,泥里来水里去与她们共同劳作帮助进行稻田耙地和插秧活动。
        这些青春年少美艳异国女性见此都会投以惊羡和十分感激的目光,甚至不时伸出拇指示意了不起偶尔也会捧腹而大笑气氛热烈。
        这种中越两国军民青少年男女水乳交融和谐与共,自然成就烽火硝烟抗美战场中越两国军民同劳动奇特风景线。
         时过半个世纪五十年后这种异国军民青年男女欢歌笑语恍如昨日,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成为异国征战历史美好插曲。 
        20世纪6、70年代东南亚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党和政府,在以胡志明为领袖的劳动党正确领导之下。广大农村犹如中国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实行合作社制度,当地所有村民基本都组织起来集体进行农业生产劳动。
       这着实让首次跨越国门进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参战官兵慨叹不已,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竟有如此巨大魅力让弱小落后之国,也跟上20世纪风靡一时社会主义潮流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彼时她们每当田间耙地插秧等农业生产活动完成或收工之时刻,为首组织者会招呼她们所有劳动者集中起来短暂小聚。其中领导者会手拿一个小本本口中发出两、三字一停顿音符,那优扬清脆悦耳女声不亚于美妙动听曲折婉转歌声令人心醉(猜测是念名字签到)。
        那些稚气未脱窃窃私语的女孩只发一个字的音符可能算作应答,此时此刻热带之国粉嫩少女那特有娇柔羞涩之态淋漓尽致而现,着实让人怜爱甚至浮想联翩魂牵梦萦经久难以忘怀。
        高射机枪连作战分队高射机枪一排官兵每每见此异族语境情景,尽管听不懂她读出音节所言的内容却倍感新奇注目观看。
       这种异国土地上乡间劳作后交流美好瞬间,使大家真真切切体会到战地之中的东南亚异族情调。
        这些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中东部克夫铁路枢纽车站地区东北端,战争间隙时刻成群结队妙龄少女劳作在营地前后广阔田间。
        自然与驻扎这里高射机枪一排官兵有广泛接触和互动交流,中越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感情与日剧增友谊不断加深。
        昼间部队反美海空军战机空袭战斗或战备警报间隙时间,参战官兵发扬国内军民团结果互助光荣传统,不顾疲劳不辞辛苦脱下鞋袜挽起衣裤袖口,与她们共同劳作于这战火纷飞硝烟弥漫驻地广阔田间。        
       夕阳西下黄昏将至夜暮降临又成为两国军民相聚联欢兴奋时刻。到时众多少女梳妆打扮穿上干净服饰自发成群结队陆陆续续赶来,有时竟可达5、60人之众涌入高射机枪一排营区中心开阔地。
        对于这些当地村民少女夜晚相约来到中国驻军营地,全排官兵既不能拒绝更不可以驱赶只能因势利导组织起来活动。
        驻高射机枪一排阵地营连领导与邹胜祥排长共同研究决定,从中越两国人民传统友谊大局出发欢迎她们前来联欢。
        经与这一地区村民来军营联欢粗通汉语华侨长者协商,中越两国军民各自集合起来排好整齐队形分列端坐两边进行联谊。     
       当时战争条件下中越双方人员国籍和民族不同语言各异,基本没有也不可能具备翻译沟通的渠道和条件。中越两个民族军民之间青少年男女众人急中生智因陋就简,歌曲大轮唱和联唱顺势便成为双方人员相互交流基本形式。
        那个大规模异常残酷血腥越南战争时期剧烈战斗间隙,中国驻军部队与越南众多少女自发夜晚交流活动。中越两国两个民族歌曲特别是中国丰富多彩的歌曲,自然充当了破除两国军民语言障碍主要形式和媒介。
        地处东南亚沿海的越南是世界上非常聪明智慧的伟大民族,他们背依东南亚屋脊面向滔滔太平洋特定优势地理环境,数千年文明社会环境造就了她们天赋聪颖和非常睿智的头脑。
       尤其是这个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自己的科学文化教育,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学习特别是模仿能力超级强大,更十分注重接受外来文明发展变化带来的各类优秀成果。
        越南战争初中期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中国部队轮番进入这一重要地区,常年累月欢快歌声始终响彻这异国土地战斗生活之中。这里众多少男少女以至普通民众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到这个时空段他们已经跟学熟唱近百首中国各种曲调歌曲。
        中国“文化大革命”高峰时期包括《东方红》、《我是一个兵》等所有红歌,她们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无所不能咏唱完全可以假乱真。
        特别是那些不通汉语缺少文化的当地众多低年龄少女们,唱起中国歌曲更是毫不逊色甚至可以与华语专业歌唱家媲美。
        每当她们开口唱起中国各种曲调优美革命歌曲,那字正腔圆优美动听的词曲旋律让中国参战官兵赞叹不已。  
         驻这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援越抗美各支不同类型参战部队,出国之前按要求学唱了很多越南民主共和国歌曲。这时派上了用场大家可以用中越两种语言熟唱越南民族歌曲,届时官兵们用中越两种民族语言唱出她们国家众多民族歌曲。
        满口汉语中国参战军人用越南语唱出他们生动易懂的标准语音,着实让他们叹为观止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那形象逼真优美越语曲调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强大震撼和感染力,这无形之中大大缩短了两个国家两个民族和两国军民之间,尤其是联欢活动中青年男女(包括少女)之间的情感时空距离。     
        特别是身着越式军装英姿飒爽仪态端庄充满阳刚之气的中国军人,富有激情高吭嘹亮越语经典歌曲《解放南方》立刻引起强烈共鸣。将她们带入为了实现自己祖国南北统一进行抗美救国战争,父兄上前线孤儿寡母老弱病残守家园,那种心酸悲壮严酷和异常艰难现实气氛之中。
    随之而来少女稚嫩之喉伴随与官兵们雄壮有力华语歌声同步,原本的轮唱对唱不知不觉转换成中越军民男女声的大合唱。夜幕朦胧星光闪烁的高射机枪1排作战阵地,中越两国军民充满浪漫激情以中越两种不同语言轮番演唱,此起彼伏歌声响彻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中东部,烽烟四起战火频仍铁路枢纽克夫战地茫茫寂静的星空。
        ∵中越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战地军民青年男女之间语言不通,歌曲特别是旋律优美曲调动情的中国歌曲。
        成为当时中国驻军参战官兵与当地众多妙龄少女们,联欢交流相互传情增进友谊水乳交融无可替代的最佳形式。
       毋庸置疑理所当然音乐和歌曲作为世界各民族间的共同语言,不仅具有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作用更有传递情感特殊功能。这种战争间隙夜晚中越两国军民联欢娱乐活动,吸引着她们频繁来到参战部队军营与官兵对歌联欢热度不减。
       令人始料未及当时中国驻军参战部队官兵采取的这种权宜之计,临时将两国军民组织起来以对歌联唱轮唱形式却经久不衰。
       这种深受当地村民少女们喜闻乐见联欢方式,延续到高射机枪一排官兵轮战结束奉命撤军回国才宣告终结。
        在20世纪6、70年代进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参战的中国官兵,特别是部署在这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十分重要,中越两国铁路干线关键地区反美海空军空袭作战官兵。
        均是经过国家严格身体检查政治审核层层筛选参军入伍的年青战士,军人职业身份自然寓含于仪态形体气质之中愈发彰显光彩照人。
        对持续不断大规模长期战乱几乎己经成女儿国当地妙龄女孩子,特别是热带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促使更早进入青春成熟期的当地少女,具有特别超乎寻常难以抗拒的强大吸引力和无可比拟的“杀伤力 ”。
        近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工作者长期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广泛一致认为,青春期男女之间异性相吸法则是绝对不可抗拒也是阻隔不断的。这种超越种族和国界异性之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伟大神奇欣赏力,是荷尔蒙相对处于异常旺盛时期青少年正常生理反映。
        烽火硝烟刀光剑影残酷战争环境依然难以泯灭人的天赋本性,自然是青春少女朦胧夜色频入驻地军营交流联谊留连忘返的原始冲动力。
        充满青春活力和气息的异性共同聚合于近在这咫尺方圆小天地,这种时刻不同语言民族各异相互融合珠联璧合。特别朦胧星光月色映照之下相互之间气息相通肩摩踵接,难以避免程度不同暧昧气氛会油然而生甚至大有漫延之势。
        青少男女荷尔蒙充盈萌发充满青春活力和气息的异性相聚,更由于东南亚少女热带环境千年传世民俗风情万种颇具诱惑力。有形和无形之中让血气方刚青少年异性心里浮想联篇,以至于相互之间此起彼伏欢声笑语激情四射几达留连忘返程度。
        营区阵地中国军人与如此众多高于自己数倍越南少女近距离接触,严格纪律和道德观念是阻隔异性相吸法则最后屏障。
       部队与粗通汉语一早年入越华侨长者沟通商定,中越两国军民之间采取列队分坐两边的短距离隔断措施。
        使联欢对歌娱乐过程中异国青少男女之间,严守授受不亲伦理保持距离防止不应有的桃色事件发生。
       中国驻该地区参战部队与美海空军战机浴血奋战过程中,同周边广泛地区相关人员和谐友好相处。深深打动和感染了当地更广泛地区的众多村民百姓,以及某些对华怀有戒心的少数个别官方知名人士,感化了那个时代脚踏多国之船些许仇华中上层官员。
       高射机枪连高射机枪1排3班2号枪手山东鱼台籍,1966年1月参军入伍的新战士王恒池同志当班站岗值勤。于8月中旬周日16时至18时在哨兵岗位,接待了一位已年近8旬早年长时期旅华并工作过男性老翁。
        这位老先生返国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当地学校教师,粗通华语特别推崇中华儒家学说擅长汉字书法,特别在传统浅黄色宣纸上用毛笔仿宋体书写汉字信件,不顾年老体衰步履蹒跚亲自送到参战部队阵地以表达深情。
       笔者当时第一个阅看到这位长者深厚汉字书法功底和造诣的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当地百姓对中国驻军感激和友好情谊。异族老翁这种对华参战部队有感而发的友好信件举措,感人至深至今记忆犹新,风雨半世纪已过去50年仍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整个过程来龙去脉均为笔者亲眼目睹无半点杜撰,更没有任何丝毫点滴夸大其词哗众取宠人为渲染    

 
   

共 1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0:29:49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