㨨(摎)花生
在豫北黄河故道的老家,一马平川的沙质土地很适合种植花生 红薯,95%的土地都是种的花生,县城西就是“鲁花花生油”生产基地。
每到国庆节前后,正是秋收秋种的大忙时节,农民起早打晚赶节气忙于收花生,种过冬小麦。
收花生很费功夫,过去,是先人工刨出来,拉回家,手工摘净,弄到房顶上晾晒干,剥出花生米出售。
记得生产队的年代,“溜花生”也不是谁想去溜就能溜的,当时有一句俗称叫“解放",当队里的这块大田收割完,队长检查过认为合格了,才宣布这块地“解放"了,守侯在田间地头的娃娃们会象放羊一样一而哄而入,目不转晴的盯住眼前的地里,渴望能捡到遗漏的花生。
庄稼地只要是"解放"了不叫偷,所以没有人会拒绝你的到来,颗籽归仓,是每一个庄稼人的心愿,然而,正儿八经的男女劳力沒你的份,大片大片丰收在望的庄稼还等着你去抢收哩。
刚收完的花生大田里,软绵绵沙土,被风一吹,潜埋在土层里的花生,露出白生生的小肚,专等着我们去拾,特别是偶尔降一场细雨,那些隐藏在土表层不愿归仓的花生,暴露无遗,很不情愿地跟着我们回家。
那些聪明的孩子,别具一格,专挑地头地边的地方去翻腾,地头地脑,马踏人踩,车辗机压,使花生角脱落土中。同样一晌的功夫,聪明的孩子要比笨孩子收获的多出许多。
偶尔发现一个"鼠洞",可够忙活一阵子,一只老鼠,为了准备好过冬的食物,它本能地搜刮30米至60米范围的农作物果实,夜出昼伏,凭着嗅觉就知道有什么食物,习性虽灵活且狡猾,活动鬼鬼祟崇,出洞时两只前爪不停地卦算,左瞧右看后方才出洞,都说老鼠会前掐后算,夜间觅食,在很灰暗的光线下能觉察出移动物体的变化,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行走路线不会改变,称之“鼠道"。
老鼠的"智商”相当高,它们为了能度过一个丰衣足食的眠冬,在庄稼基本成熟之机,会选择隐蔽的田埂路边较高的斜坡,深挖洞多贮食。“鼠洞"一般有好几个口,逃生的洞口会挖在杂草纵生的路边沟沿,而通风的洞口,运食物的洞通常见于斜坡上。
老鼠建窝,有时把聪明的人类迷惑,通常在地表层七八十公分乃至一米之下,水浸不透,寒冬冻不着,洞道时粗时细,时深时浅,左右弯曲,八方通透,甚至还会挖一些半截洞迷惑另类,我们先从洞穴着手,进入洞口,沿洞道慢挖,如能找到窝巢,那离它的“仓房"就不远了,灵性的老鼠仓库,它会把掳来的庄家分放,也有大杂烩的,一般情况下,在它觅食的有效范围内,多以分布的作物而定,如是玉米豆类地刨出的便是玉米和豆类。种植的花生地,鼠仓里一定是花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几十分钟堵南洞,挖北洞,识破了老鼠的迷惑,改挖西洞堵侧洞,部分花生角伴土被翻腾出来,扔下锄头,用手轻轻一拨,己发芽膨胀的花生,白花花的露出来,三下五除二,嫩娇小手从洞坑里捧出足足有一大罗筐花生,刚逃生没跑掉的大灰鼠,也在我们的呐喊中,被一锄劈成两截,瞪着圆圆的小眼珠,倒在血泊中慢慢死去。这种捕杀老鼠的行为,虽有点血腥,庄稼人是不会反对的
时代的进步,收花生也机械化了,拖拉机带着“刨花生”,一小时就刨数亩,一人顶几十人干,刨出来的花生已筛净土杂,整整齐齐摆放原地晒凉,等晒干再用收割机加工成干净的花生果,用农用车拉回家保存或加工成花生米出售。
随着化肥,农药的运用,灌溉的普及,基本见不到了老鼠了。老鼠可能淹死了,药死了。花生收后,必须抓紧时季赶快播种小麦,根本来不及细捡(㨨),遗留的花生还不少。
我同村阮妞老婆,一季㨨了几百斤花生;在交通便利的公交站附近,偶尔遇到到馏花生的城里人,这些退休的勤劳人,在那里重温"粒粒皆辛苦”美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