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周晓东 
部队: 空24师 空24师 遵化场站、沈阳军区 
部门: 71团 
职别: 兵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我为我是空六军的一个兵感到骄傲 
所有篇目(共18篇)

标题:

阎肃谱写的军歌伴随我的历程  

发表时间:

2016-2-3 9:04:32

更新时间: 

2016-2-8 11:32:31  更新者: 张玉武

关键词:

战友 文学  

  [这是对本篇第 3381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阎肃谱写的军歌伴随我的历程

中国空军网首页蓝天要闻头条报道

http://kj.81.cn/content/2016-02/04/content_6890374.htm

 

中国空军微信公众2月3日报道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关注《中国空军网》微信公众号阅读

     放下著名军旅作家阎肃夫人李文辉阿姨的电话,得知阎老在医院还没有脱离危险,心里不是滋味。时光斗移,回想20多年里阎老对我一路帮助,引导和影响,恍若就在昨天。我也是在阎老谱写的歌词声中一路成长的一代,从一个普通的退伍兵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八十年代初,我在中学读书时,音乐老师教我们唱了《我爱祖国的蓝天》,悠扬的歌声,我萌发了要当一个飞行员的梦想。从那时起,我在画报上剪下各种飞机的图片,贴在家中,背在书包里。常常在梦里唱着《我爱祖国的蓝天》,英姿飒爽的走向战鹰,去蓝天翱翔。1987年11月,我报名参军,并如愿以偿的被分配到空军某部。然而,新兵连结束后就傻眼了,我被分配到农场当一名农业生产兵,到北大荒去种地。当时我的心情似从美丽的云端掉进垄沟里。怎么也想不通,我爱祖国的蓝天,现实却给了我一片黑土地。

    1988年的春天,在麦苗刚刚破土的时候,北京来了一批军旅艺术家到我们农场体验生活。农场领导非常重视,举行了欢迎仪式。当介绍到《我爱祖国的蓝天》词作者阎肃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北大荒的春天乍暖还寒。农场领导怕阎肃同志着凉,特意让我拿着一件军大衣陪着阎老去采风。因为阎老和蔼可亲,没几天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闲谈中我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当生产兵想法。阎老乐呵呵地对我说,飞机要有人开,飞行员要吃饭,种地和开飞机一样重要!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晓东爱麦田!几句话说得我心里像打开了一扇亮窗,甭提有多敞亮。临走时,阎老给我留下了通信地址和家里的电话,让我休假时去北京玩。那一年,我被评为“先进生产能手”,并荣立了三等功。

    1990年3月,我退伍返乡时,给阎老打了电话。阎老勉励我:“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你脚下的每一根垄连着党中央,连着全国人民,城小人多建高楼,地少嘴多创高产,你要用在部队学到的农业育种技术为咱们国家粮食高产继续做贡献!”20多年过去了,阎老的亲切嘱托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

    刚离开部队时,多少有些迷茫。是阎老那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给我几多启发。一个人,不管有多高远的想法,都应该从现实从脚下出发。回到家乡后,面对人口不断增加,土地持续减少导致粮食紧张的现实,为了国家粮食不减产,我选择了选育小麦新品种的农业科研之路,用前沿科技和新技术选育新品种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根据我在部队掌握的育种知识,做进一步的技术提升。我读出了农业大学,又进农科院,不厌其烦地向农业专家请教,探索农业的新方法新技术。暑去寒来,一年四季我都和小麦、水稻、玉米捆在一起。春天,我在试验田里记录试验数据。夏天,我带着草帽拿起镰刀和专家一起给自己的小麦品种测产。秋天,为了提高育种速度,我背起行囊到海南、云南、四川等地进行南繁加代,种植资源采集。冬天,正值北方万物休眠的时候,我却忙于和国内外育种专家交流。为了掌握世界上最前沿的育种新技术,我自费去先进国家参国际农业技术研讨,研修。
    阎老一直提醒我,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行程18万公里,爬山涉水搜集到3万份小麦育种资料,建立了世界上首个以私人命名的种子资源库,3万份种植资料立刻引起了国际小麦种植界的关注。关注的专家学者科研机构越来越多,我应邀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访问学者,还先后受澳大利亚国家小麦中心、俄罗斯国家小麦研究所、韩国国家农业科学院、韩国汉城大学、匈牙利国家农科院、加拿大等农业研究机构邀请,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世界粮农组织邀请我参与援助非洲项目研究。我的学术报告不仅吸引了国际小麦研究界的专家、学者,也吸引了一些国际种植业大公司的注意,他们盯上了我这个“潜力股”,给出了优厚的条件,让我去国外发展。我把这一情况当成好事儿告诉了阎老;
阎老凝重地说:困难人人都有,新中国从灾难中走出来。“爱国!是全人类都推崇的美好而神圣的情感。一个没有祖国的人,你的身后将一无所有。你的母语是汉语,你的母亲是中国,祖国培育了你,你不能悄然流失。”说完,阎老给我朗诵一首他给纪录片《复兴之路》刚写的诗:

山弯弯,水弯弯,

田垅望无边;

笑甜甜,泪甜甜,

一年又一年;

燕子飞,蜜蜂唱,

坡前柳如烟;

风暖暖,梦暖暖,

这是我家园;

最难忘,最难忘,

妈妈脸上又见皱纹添……

    诗还没听完,我已经泪流满面。面对阎老慈祥的目光,我为自己认为的所谓困难而动摇感到愧疚。中国的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也是对世界的贡献。遇到困难必须想办法解决,我是中国人,我的成果永远属于祖国和人民。我一个人的脊梁乘以13亿,那就是世界的脊梁。我决不能因为目前的困难和个人的利益,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智慧出卖给洋人,决不当“新时代的汉奸”!为此,我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和侨胞的尊敬和赞同。
    阎老的鼓励,就是我前行的力量。“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你就是田野的希望!”2010年的秋天,我在辽宁省康平县、铁岭县和朝阳县等地试种的小麦、水稻粮食作物“一年两熟”获得成功,填补了该地区种植历史的空白。此前,我在辽宁中部的新民市试种的春小麦、水稻“一年两熟”试验获得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传统的大田粮食作物一年一熟种植模式的历史性突破。综合试验数据显示,第一茬小麦平均亩产400公斤,第二茬水稻平均亩产413公斤,亩产比单种一季水稻多200公斤。这种“一年两熟”的生态高效型的种植模式,如果在辽宁地区推广,每年即可节约灌溉用水30%。相当于又在辽宁又建设了一个大伙房水库。同时,每年可提高土地被绿色植物覆盖时间2个月,每年多吸收二氧化碳800多万吨,多释放氧气240多万吨,减少沙尘100万吨。它将使辽宁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使辽宁的天更蓝、水更绿,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
    阎老曾经说要为我写一首歌,但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如愿。其实,他已经用60年的艺术生涯,用对党的无限忠诚,用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复退军人的鼓舞,谱写一曲当代复退军人的赞歌! 正能量是有颜色的那就是红色,信仰是有滋味的那就是甜美,阎老谱写的歌词是有营养的那就是健康和积极向上。 红色的传承,红色的基因,仿佛党旗上那把金色的镰刀,就是给我定做的。 阎老谱写的歌声回荡天地间,给粮农们带来丰收的喜悦。 奉献没有休止符,她始终伴随在爱心的路上 。
    小麦育种被政府认定为农业公益事业,国家专项扶持,由农业科研部门主抓。作为“个体科研户”,我用个人的努力实现着国家行为,坚持20年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行业内没有人愿意研究小麦育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小麦自花授粉作物,农民第二年可以留种。这样农民得到了实惠,育种单位形不成小麦种子每年的垄断经营,效益无法保障。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优质小麦种子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保护,即使参保,但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尤其是在东北,小麦研究机构目前呈现萎缩态势,现在辽宁地区仅我一家。我搞小麦育种虽然没有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我选育的小麦良种却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自然推广,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业内的同行们都说我给粮农麦种是“雷锋牌”的,也有人戏称我是“傻子”。这些年让我感到最欣慰的是在农民看到丰收后的麦田,脸上呈现出喜悦的神情。东北麦区的军队农场和附近农民,使用我选育的麦种“以粮代种”,自愿种植,推广种植面积达到数百万亩。我常想,虽然现在搞育种也是市场经济,但不管搞什么经济都不能光想着自己的钱袋子,要多想想老百姓的粮袋子。去年,东北地区在气候条件特殊的情况下,我培育的小麦比当地主栽品种亩产增产50公斤。我想,只要老百姓都有馒头吃,我甘愿当一辈子这样的傻子!我是子弟兵出身,要做到退伍不褪色,继续保持和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做到自己有饭吃,爹妈有饭吃,也要让全国人民有饭吃。

    2013年4月20日,我在列车上通过手机上网看到了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的新闻。得知地震灾情严重,我立即通过多种渠道查到了雅安雨城区的救灾捐赠接受电话,联系好以后,即刻通知家人,把储存在仓库里的10000斤大米通过铁路转运往灾区,让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吃上这饱含一个复退军人爱心奉献的大米饭。 2013年8月,辽宁抚顺清原县发生特大山洪,我又为灾区人民送去10000斤大米。

    2012年2月9日,我拒绝与外商合作后,将自己用20多年收集、整理出的3万多份小麦种植资料无偿捐给中国小麦主产区黑龙江农垦总局。
    在传统概念中,中国北方水稻皆为春种秋收,一年一季的播种模式。我新选育的“超早稻”实现了一年两收,打破了这种传统种植模式。未来中国北方北纬43°以南的地区也将会实现一年一种两收的新模式,完全颠覆中国北方地区的水稻生产模式。在辽宁实现“双季稻”是我10年前的梦想,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得以实现。用野生稻驯化,南繁加代,免催芽技术等嫁接的科学理念,首先实现超早熟,然后促成再生、两熟。超早熟再生稻北移是我在北纬31°—43°地区进行一种两收试验,2014年10月9日在沈阳成功收获。

    农业部科教司、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新华社、中新社和袁隆平先生主编的国内外权威农业科技刊物《农业科学与技术》发表了我的论文,也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突破。通过媒体的发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的记者向我约稿,并称我是:“有希望的年轻人,很高兴看到你为人类做出的贡献。”

   《我爱祖国的蓝天》,歌声飘过50年,字字句句饱含正能量。 从刘邦的《大风歌》到阎老的“风花雪月”,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这种正能量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阔步前行。每每听着闫老谱写的歌曲,总能给自己力量。阎老既有长者的慈祥,又有学者的榜样风范。既是正能量的弘扬者,又是正能量的践行者。阎老和时代有约,一年四季始终奔走在洒满歌声的路上。这种正能量,让我乐守田野,让我为我国粮食高产贡献力量。  

     2015年阎老在中央电视台三农颁奖晚会上,亲切爽朗地说:晓东,我们20年前的约定实现了,你终于顺着垄沟从北大荒走到北京来了!

     在我的心目中,阎老总是快乐地前行,沐浴着阳光和春风。一生为当代正能量而谱写新歌词,堪称德艺双馨。新春伊始,让我们为阎老献上最美好的祝福,春暖花开的时节,让我们和阎老再次相聚在希望的田野上!

 *********************************************

作者简介:

    周晓东,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87年11月入伍,1990年退伍。一等功臣,中宣部命名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典型,职称: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本地与引进种质资源高效结合与利用》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黑龙江农垦总局超早熟水稻高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

编辑:蔡国富

  

评论(共 15 篇):

  评论者: 张玉武

发表时间:2016-2-8 11:32:31

  标题:战友们的榜样!
 

  评论者: 费金鑫

发表时间:2016-2-7 15:37:58

祝春节愉快,猴年吉祥,心想事成!    

 

  评论者: 闫一旭

发表时间:2016-2-5 22:46:00

军中楷模,敬礼。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6-2-5 20:25:49

晓东战友真了不起,为你自豪为你骄傲,祝福战友春节快乐!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6-2-4 18:56:24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借校长的话,肃然可敬!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6-2-4 18:56:22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借校长的话,肃然可敬!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6-2-4 18:55:47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借校长的话,肃然可敬!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6-2-4 9:52:48

肃然起敬!   

 

  评论者: 谢力

发表时间:2016-2-3 23:55:36

您是辛勤的耕耘者,也是麦田的守望者,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更有收获的喜悦和成就,正是有您这样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才能让世界第一人口的大国有粮食吃,社会才能安定幸福。祝福春节快乐!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6-2-3 21:25:18

水稻专家:空六军战友网的骄傲,为你竖起大拇哥!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6-2-3 20:12:33

军中楷模,向你祝贺。   

 

  评论者: 蔡国富

发表时间:2016-2-3 13:11:21

文中部分用词用字已作修改。   

 

  评论者: 蔡国富

发表时间:2016-2-3 13:10:38

周晓东战友是我们复退军人的楷模,做到退伍不褪色,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千辛万苦培育的小麦、水稻良种无偿提供给部队、种粮大户和个体种植户,您是当代活雷锋,是农业科研的领军人物,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在新的一年里祝您事业更上一层楼!粮食增产大丰收!   

 

  评论者: 马建平

发表时间:2016-2-3 11:33:57

晓东战友的成就让战友们为你骄傲自豪,干什么,吆喝什么,钻什么,通什么,从事一个最为普通的行业能做出如此的成绩和贡献实属难得。我感觉现在中国最缺的就是这种认真钻研,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专业主义精神。你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典范。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6-2-3 11:09:06

晓东,你是我们军人的骄傲,真为有你这样的战友自豪!给你拜年!   

 
   

共 15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9:31:53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