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费金鑫 
部队: 空24师   
部门: 师直修理厂\空空导弹中队 
职别: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祝曾在空6军及24师服役过的所有人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工作顺利\感情丰富\发财多多,想什么成什么! 
所有篇目(共103篇)

标题:

范蠡湖的蒹葭  

发表时间:

2014-8-15 16:15:36

更新时间: 

2014-9-2 8:56:35  更新者: 徐同联

关键词:

范蠡 西施  

  [这是对本篇第 435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范蠡湖的蒹 

    

“遍地是掌故,到处是史话”是近年来风靡屠甸镇的文化闲话。

那天桐乡市作家协会应邀组织人员赴屠甸采风,正是烈日炎炎。走向范蠡湖的时候,好多采风的人儿撑起了五颜六色的遮阳伞。惟我嫌撑伞多余,任由夏天的阳光直照在身,可没走几步,便汗流浃背了。或许受范蠡与西施传说的影响而对游历范蠡湖有太多的期盼,在闷热的野田畈、桑树林等蜿蜒的小路穿行,顾不了身上被蒺藜与苜蓿的粘挂,小声问陪同的范蠡湖所辖地的村支书:范蠡湖快到了么?村支书则说,前面就是了。

范蠡与西施,正史与传说流芳数千年。各类典故流传甚广。而初次映进我脑海的西施是东施效颦的典故,一副身着古时蓝色布裙、蹙着眉、手护胸口的病态模样。进了释疑解惑的学堂,读到“卧薪尝胆”,才知这西施不光人长得美丽,且与春秋战国大事和吴越王的生死存亡紧密相联。

朗朗乾坤依旧在,毕竟换了人间。春秋战国的狼烟烽火、兵勇们以血肉之躯抵挡冷兵器并杀敌的英勇已定格在那个时代。范蠡与西施的凄美之爱,可歌可泣,至少感动了四五十代具有七情六欲的皇宫贵族和平民百姓。西施与范蠡的遥远之爱,似撩开湖面2500年前参差不齐的簇簇蒹荻,划着一叶偏舟,若即若离,不时浮现在我辈面前。有一年,几位友人聚餐,一位老兄从兜里掏出纸盒,说这是正宗的槜李,并要大家尝尝。桐乡盛产的槜李,是古今稀有的珍果,也是桐乡的传统名果,因果大色艳,核小肉厚,浆液甘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品质为群李之冠。并且在古代是献给帝王的贡品,从而盛名传于天下,身价百倍。但市面上李子太多,如何区分槜李与普通的李子呵!老兄拿起一棵李子说,正宗的槜李有一道指甲印般的划痕。这是当年范蠡送西施赴吴国,路经李城,吃槜李留下的品种。也就这蜜甜酒香的槜李,治好了使西施愁眉百结的心绞痛。

大伙儿自然不会细究老兄这番传说的真假,各自拿起槜李细细品尝,果然,那槜李鲜甜清香,脆而爽口;软熟后的果子浆液盈溢,蜜甜酒香。

那时我才知道,桐乡境内也有一个范蠡湖!桐乡的范蠡湖,以前称范蠡坞。据清光绪《桐乡县志》记载:范蠡坞,在千金乡,中有小洲。志中所说的千金乡就是现今屠甸镇的红星村。与此范蠡湖有关的还有两个小地名,一个叫汰脚湾,一个叫胭脂汇。据传,这是范蠡携西施行至范蠡湖,分别是西施洗脚和梳妆打扮之处。与此相同的是,历称与范蠡和西施有关的湖泊还有浙江嘉兴、山东定陶和江苏无锡蠡园。并且嘉兴的范蠡湖有西施冢,山东定陶的范蠡湖有范蠡墓。江苏无锡蠡园因湖而得名,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东北岸的一个内湖。据当地传说,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指的就是泛“五里湖”。这个传说有些霸道,也似在否定其它地方的范蠡湖与范蠡有关。

当然,面对这么多范蠡湖,始时十分疑惑,认为当地拿范蠡与西施做招牌,但直至逐步了解了范蠡与西施的生平,以及有关的正史与传说,倒认为被称之为范蠡湖的皆有可能是范蠡与西施曾经居住之地。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邑人氏,也就是至今河南省南阳市散户陇人。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17年,约于公元前420年无疾而终,几近百岁。他出身贫寒,但聪敏睿智、胸藏韬略,年青时就学富五车,上晓天文、下识地理,满腹经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然纵有圣人之资,在当时贵胄专权、政治紊乱的楚国,范蠡却不为世人所识。直到他游历越国,遇越国相国文种,其人生才翻开了新的一页。

公元前496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至今在浙江桐乡的槜李之战,吴王阖闾阵亡,因此两国结怨,连年战乱不休。两年后,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至今的江苏太湖中洞庭山、古时被称夫椒之地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不得不降于吴国,并向勾践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从而成就了勾践并砺志于后人的卧薪尝胆之为。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忍以持志,因而砺坚,君后勿悲,臣与共勉!

三年后释归,范蠡与文种、勾践拟定兴越灭吴九术。作为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终于在苎萝山浣江,访到品貌兼备的浣纱奇女西施。范蠡在初识西施的那一刻,被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的美貌所倾倒,西施则对士大夫范蠡的才华与为人、谈吐早已耳闻,攀谈没多久,两人倾心吐胆,爱慕生情。然而,范蠡与西施当时肩负越国的政治责任,他们的情感注定凄与美、悲与喜将揪心伴行。

西施本名施夷光,世居越国苎萝。当范蠡领着西施从现今的浙江诸暨苎萝村,进得越王宫,越王妃和宫女对西施与另一卖薪女郑旦自然要品头论足,挑剔一番。那时,越王宫衡量女性之美的标准十分苛刻,认为真正的美人除貌美,还须体态婀娜、能歌善舞。西施只具备了美貌的第一要件,其余两个要件还缺乏。于是,花了许多时间,教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或许是灭吴兴越后西施可与范蠡厮守终身的心愿被激发,或许是西施侠义担国的本性使然,她勤学苦练,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又经礼节训练,一位浣纱女转身成了修养有素的宫女,其举手投足,体态雅致;待人接物,得体大方。经华丽适体的宫装妆相,靓献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日与西施水戏。同时,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知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匀木板,西施便裙系小铃,穿木屐起舞,铮铮嗒嗒的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终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无论正史与野史,在越国灭亡吴国的过程中,里应外合的战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西施的“里应”,尤其突出。从今天的眼光眼,灭吴后,勾践在把范蠡封为上将军的同时,也应当好好地嘉勉西施。然而,在越国上下欢欣鼓舞,封官授勋之时,作为曾被吴王夫差寻欢作乐的西施,有人视为残花败柳,传与后人的有沉海、隐居、落水、被杀四种版本。其中沉海说与隐居说,皆有文字史料出处。

沉海说,传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其中《墨子亲士》篇中说:西施之沈,其美也。其中在古代就是的意思,说西施是被沉于水中的,她的死是因为她的美丽。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逸篇》中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修文御览》转引《吴越春秋》有关西施的记载说: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明代杨慎《太史升庵全集》卷六十八《范蠡西施》录《修文御览》所引《吴越春秋逸篇》之文亦云:吴王败,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的字也是的意思。在文人墨客的许多诗词中,也是对西施被沉江而死有很多的描绘。李商隐曾作《景阳井》绝句一首: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隐居说,东汉袁康的《越绝书》,它的记载是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文种献之于吴王。吴王大悦。,这和《吴越春秋》类似,但结局不同,认为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对于西施和范蠡隐居,古人的诗词中也有很多描述。像李白的《西施》诗里就写道: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苏轼的《水龙吟》词里也写道: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杜牧《杜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新中国成立后修订的《辞海》也这样说:西施一作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偕入五湖。

西施结局出现不同版本的开端,据说是《吴越春秋》和《越绝书》是同时代作品记载西施的结局的迥异。至于今人是信沉海说还是隐居说,我辈倒是信隐居说,因为《辞海》每一词条,都经反复论证。同时,也怀有美好的心愿:美丽而为兴越灭吴作出了极大牺牲的西施,须有好的归宿;只可寿终正寝,不可红颜薄命,半途夭折,被人折磨而亡哦!

其实,今人看来,如果范蠡光爱江山不爱西施,继续为越国的社稷奔忙,并且不与西施隐姓埋名、泛舟五湖,他的名气不会如此流芳几千年。尽管范蠡与西施年龄相隔一代人,但在妻妾可以成群的春秋之末与战国之初,这不是问题。据说范蠡隐退,一是怕勾践像夫差除掉伍子胥一样杀掉自己,二是喜欢西施的美貌,才带着西施泛舟五湖。不然,这人世间就缺少了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各类传说了。

范蠡毕竟是位贤明之人。他和西施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孙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数千万家产。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他喟然感叹:居官至于卿相,治家能致千金;对于一个白手起家的布衣来讲,已经到了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乡邻。

一身布衣的范蠡第三次迁徙现今的山东定陶,留下了道德经商的佳话。在当时东邻齐、鲁,西接秦、郑,北通晋、燕,南连楚、越的“天下之中”的最佳经商的陶地,范蠡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的“操计然之术”以治产,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之后,便被当地民众皆尊陶朱公为财神,并被我国尊为儒商鼻祖。后来的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屠甸的范蠡湖处在荒郊野外,是个较大的荡漾。如古时通塘河,荡漾该是泊舟停船的绝佳之所。这个范蠡与西施泛舟五湖的驿站,在土地金贵的江南,湖岸鲜有农家。蔚蓝的天空下,及目远处,有几栋在桑树林间高高耸立的农户别墅,紫红的墙和绿的瓦在阳光下亮起晶莹的光。择水而居,从古至今,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流传并冠范蠡湖或范蠡曾经定居之所的浙江嘉兴、山东定陶、江苏蠡园都是活水,这居所的选择,莫非是西施的意愿?

浙江诸暨西施故里的那条浣江,瘦瘦长长,涓涓绵绵,挟裹着故都吴越的灵光韶韵,百里逶迤,穿城而过。浣江两岸,绿枝撩波;霓虹闪烁,交相辉映。长发绾扣,丝裙曳地,花篮比足的西施,临波照影,屈膝浣纱。浣江,留有西施孩提的欢笑、少女的倩影。倚水试镜,她与范蠡相识,并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尽管她随范蠡离开了浣江,似乎一直在寻找与浣江相似之所。

2500年前的太阳余晖斜映进湖泊之时,范蠡与西施那飘荡的偏舟,停泊在蒹葭深处,随波起伏。掩映在苍翠间的茅屋赫然而立。然而,“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一个能把诸侯国颠覆又月闭鱼沉的西施,不会把湖泊当浣江,因为那时、那景、那境,已不堪承载其思维与生活方式了。清疏浅影间,她不免几声幽婉:花谢花又开,楼台今安在?

范蠡是何等之人,岂能体味不到西施的心声!所以,在我辈还未到来的2500年前,范蠡与西施驾着几叶偏舟,与儿孙、侍从们一起,再次泛舟湖泊,悄然离去。

屠甸的范蠡湖极为原始,在我等临湖驻足的时候,沿湖四周,蒹葭摇曳;湖面水光潋滟,碧波荡漾;被雅称为小洲的土墩,杂树葱绿,野鸟惊飞。驻足许久,似见范蠡划着小舟,载着西施泛在湖水微波之中。西施笑盈盈地听范蠡反复吟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评论(共 12 篇):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4-9-2 8:56:35

看金鑫的文章,好似听田連元说書。很过瘾。祝中秋快乐。   

 

  评论者: 刘祺云

发表时间:2014-9-1 21:48:37


   拜读大作!故事很动人!   

 

  评论者: 闫丽君

发表时间:2014-9-1 20:00:54


金鑫兄博古通今,文采飞扬,令人敬佩!祝好!   

 

  评论者: 费金鑫

发表时间:2014-8-25 13:38:59

     欢迎平虎战友、姚兄、均光兄光临!
     均光兄,我这几天正患上热感冒,鼻子堵塞。读着中文系毕业的均光兄的留言,竟连打了几个喷嚏,堵塞的鼻子通啦!哈哈,虽然是让我开心的高高表扬,但还是要说谢谢,谢谢!   

 

  评论者: 张均光

发表时间:2014-8-22 11:29:30

金鑫战友,拜读大作,仿佛走进曲径通幽的历史隧道,慢慢品味,余香未了。您的文章才气逼人,既爽朗又细腻,欣赏了!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4-8-20 17:34:32

这文章正像本祥兄说的那样,得静下心来像品茶一样慢慢品,虽没看很懂,但已闻到了里面的清香。抽空还得再慢慢品尝。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4-8-19 17:24:14

遍地是掌故
到处是史话
范蠡湖史海钩沉

故乡是铁塔
军网是精英
费金鑫文香万里   

 

  评论者: 费金鑫

发表时间:2014-8-18 9:12:23

    谢谢杨姐的表扬与鞭策!谢谢肖兄的提醒。   

 

  评论者: 肖伟强

发表时间:2014-8-16 23:13:52

  标题:看了金鑫的文章,想起往年看过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陈道明演勾

贾一平饰演范蠡

台湾演员安以轩出演西施。

 

  评论者: 杨小海

发表时间:2014-8-16 18:04:21

小海到访,好文笔啊!   

 

  评论者: 费金鑫

发表时间:2014-8-16 12:05:19

    欢迎本祥兄的到来!
    《范蠡湖的蒹葭》因采风并应邀而作。还没有交给主办方就放在战友网,为的是能得到些意见建议。范蠡与西施的事儿,正史、野史流传颇广,但毕竟远去2500年了。我手头也只有《史记》、《资治通鉴》和一些零星资料作参考。结束语用了《诗经》里头的诗《蒹葭》,虽然那时的《诗经》可能还没成书,但毕竟也是民间收集的产物,像用在范蠡与西施身上也不为过。   

 

  评论者: 王本祥

发表时间:2014-8-16 4:41:14

    看这样的大文章一定要静下心来,像品茶一样,才能读出味道来,才能了解一点吴越的历史来。   

 
   

共 12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20:24:2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