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唉! 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围着青山转唉…… 多年来,这首家喻户晓的《阿里山的姑娘》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幼童都耳熟能详。 出于对阿里山的向往,这次台湾之行渴望到此一游。7月20日早上一起来是阳光明媚,也许是台湾属于海洋气候,加上前两天受“卡玫基”台风侵袭(清洗)的缘故,这天空气是格外的清晰,能见度很好。八点我们准时从嘉义县出发,经过70多公里的山路盘旋而上,十一时到达目的地。
阿里山是台湾著名的八景之一。她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总面积39650公顷,其中阿里山1400公顷。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四季晨昏的奇美云海、日出与晚霞,而受到地层纵切的影响,林区内悬崖、峭壁、峡谷、瀑布很多。 走进森林,一阵凉气扑面而来,给人一寒颤,一点不像炎热的夏季,犹如进入深秋时节(早上走时穿的是短裤、运动衫),还好能承受得住。身入这大自然的怀抱中,那生机盎然的林木和景观早已让人心旷神怡,神情气爽。 前行中见到两潭碧蓝色湖水毗邻而居,据导游介绍:这两个潭称为“姐妹潭”。相传这里曾有姐妹俩,同时相中一个小伙。为了心中的爱,在恋人之爱和姐妹之情的煎熬中,姐妹俩都为了成全对方,在一个夜晚不约而同选择了离去,双双投入潭中,把花季人生和动人传说留给了美丽的水潭。 在那里,我们看到阳光下的水潭中间简陋的茅屋散逸着古韵,修长的小桥飞出了空灵,秀木与倒影共舞,奇石化平凡为神奇,溶入自然,享受自然。 潭水边,也出现奇景,在枯萎的树根上分别生长着三棵树、四棵树。取名为:三兄弟树,四姑娘树。相拥生长的树也被赋予充满想象的名字。为那心灵之美的姑娘做嫁衣裳。然而,美丽的自然,难道非要借助于种种空泛的传说么? 顺石阶而下,枯木弯曲,竞然拼成了“心”形,人在天然的氧吧里,除了养心,还能怡情。唱熟了《阿里山的姑娘》,方知以往对阿里山所知甚少,走在山里,最美丽的还数原始森林。 日出、云海、晚霞、火车和森林是阿里山的五绝,也是阿里山的骄傲。然而,那天去时巳是中午,看日出巳晚,看晚霞难及,看云海无缘。面对幽静的森林,感受更多的是空寂。 海拔高了,这时的阿里山凉气更重,云雾过处,水气充沛,令人感到格外舒适。林间小道旁巨大的树根随处可见。阿里山原本生长着珍贵的桧木,百年前日本人的入侵,改变了这里的生态。 用桧木制成的木道,整齐地穿行在森林中,几十年过去了仍不蛀不腐。游人走在其中,林木森森,静静幽幽,只有风在吹,虫在鸣,鸟在唱。时不时出现一棵棵三四十米高的巨树,虽说经历近千年的雨淋日晒,生机勃勃,人在其面前,显得那么渺小。 路边的另一幕震撼着我。一棵巨木历经无数的风吹雷击后轰然倒下了,树木被撕裂,悲壮地回归了自然。新的生命却从腐朽的树干中蓬勃而出,开始了新的辉煌。伴随二代树的倒下,第三代从二代树的体内孕育而生,进行着生命的轮回。被冠以“三代木”。 如此三代,同一根株,树中生树枯而复荣。有台湾同胞说它在演绎着包括大陆同胞在内的中华儿女生生不息的顽强精神。 下午四时,结束了阿里山之行,给我们的感觉是:阿里山的风光,名不虚传,游人无不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