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颗慈母的心
——读衣向东短篇小说《棉花被子》
龚伟力
我第一次读衣向东的小说,就是这篇《棉花被子》,深深地被小说的情感所打动。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全文不过3500字,情节也很简单,主线就是一床棉花被子。但是,正是这床棉花被子,把母亲疼爱儿子儿媳的慈爱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老了,60多岁了,又有肺气肿病,帮不了儿子什么。但是,就为这床棉花被子,儿子叮嘱的一句话,儿媳说的玩笑话,却让母亲“当做一生的承诺”记挂了一辈子。而实际上,这床母亲用心缝制的棉花被子,儿子媳妇只用了一次,但是母亲却用了余下的一生来呵护它。
作者通过几个细节描写,把母亲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棉花被子的深情厚义凸显出来。“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涨洪水了,“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可以想见,母亲把这床被子看得多么重,甚至为这床棉花被子不怕为此得罪马宁的嫂子。母亲在临终前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她那颗慈母的心,始终牵挂着这床棉花被子,牵挂着儿子儿媳,这是她一生的承诺,一生的希冀。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被这位母亲感动,不能不对这位母亲产生崇敬之意。
作者在歌颂了这位平凡而慈祥母亲的同时,也谴责了做儿子的晚辈们。儿子儿媳因为忙,忽略了陪伴母亲,没有回家住过一天,甚至没有时间再盖一次母亲的棉花被子。离家几年,“马宁好容易挤出时间,带着赵薇和儿子小雨回家跟母亲在一起待了两个小时。”这不能不说是做儿女的一种失职,一种遗憾。最后,“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有时候,他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一些泪水。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熨帖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这已经不是一条普通的棉被,这是一颗慈母的心,儿子是贴在母亲的心上。
小说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没有什么议论,通篇都是描写,但是却引人入胜。不仅把母亲的形象在读者心中树立了起来,也把儿子的悔恨愧疚之意凸显了出来。告知天下的儿女,不要等父母离世后再去愧疚,子欲养儿亲不待。至此,作者的良苦用心也就可见一斑。作者衣向东,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路兵歌》、《在阳光下晾晒》,小说集《我是一个兵》、《老营盘》、《吹满风的山谷》等。获过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作为编剧,几乎他所有的小说都被改编成为影视作品,这在当代作家中是比较少见的。而长篇小说《牟氏庄园》,更是震动文坛,让衣向东成为国内一线作家。
附原文:
棉花被子
作者 衣向东
20年前马宁跟妻子赵薇结婚的时候,他的家乡马湾镇还不是风景旅游区,一砖一瓦都显得那么寒酸。南方湿润的空气和缭绕的山雾,使入冬之后,日子就更加阴冷了。
赵薇是北京部队大院出生的女子,遭遇南方阴冷的天气,难免会不适应。马宁说:“你别担心那边冷,我早就写信告诉我妈,让她缝一床新棉花被子,冷不着你。”
火车。汽车。渡船。
马宁的母亲按照儿子来信的要求,选用了上等的新棉花,缝制了一床棉被。赵薇拥着被子,就闻到了新棉花的气息,还有白棉布的浆香气。
睡在外屋的母亲,一夜没怎么合眼,不断起身朝儿媳的房门张望。她不知道自己缝的加厚被子,能不能给儿媳带来踏实的睡眠。第二天早晨,母亲看到从屋内走出的马宁,上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你媳妇夜里冷吗?”
马宁说:“不冷,小薇说这床被子很暖和。”
母亲脸上的笑容很灿烂,她等的就是这句话。
但是暖和的棉被子,并没有让赵薇在马湾镇多留几天。马宁在基层部队带兵,赵薇在银行上班,两个人都很忙。
母亲听说他们要走,略有些紧张地问赵薇:“媳妇,是不是棉被薄了,夜里冷?”赵薇说:“不是,我急着回去上班。妈,你做的这床棉被真软和,我们下次回来还盖。”
母亲连连点头:“好好,我给你们把被子存好。”
母亲把赵薇的话当做一生的承诺记住了,她细心地收起棉被,保存在厚重的木箱里。遇到好天气,她总要把棉被放在阳光下晾晒,让棉花一直保持着蓬松细软。
有一年春节,马宁的嫂子娘家来人留宿,家中被子不够用了,她想起马宁母亲那里有一床加厚棉被,就去借用。母亲断然说:“什么东西你都可以用,但是这被子用不得。”嫂子生气地说:“你放着生霉吧。”
从此,马宁的嫂子就恨上了母亲,母亲并不后悔,也不生气。
马宁结婚的第二年,家乡发了一场洪水,环绕马湾镇的河流水位暴涨,淹没了屋前的石阶。母亲屋内的水漫过了床铺。她用塑料布缠裹着那床加厚棉被,抱在怀里,站在客厅的方桌上,整整站了六个小时。马宁的哥哥试图帮她接过棉被,她却不肯松手。
母亲60多岁了,患有肺气肿病,面色清瘦而蜡黄,遇到阴冷天气就不停地咳嗽。她担心自己在哪一个黄昏或凌晨会突然辞世,于是就非常渴盼北京的儿子儿媳早些回来。
屋前的柿子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一晃五六年过去了,北京的儿媳始终没有回来。这当中也有好消息传来,就是北京的儿媳给她生了一个孙子,让她在寂寞的时光中,又多了一份幻想和思念。
后来,马湾镇被开发成观光度假的旅游之地,大批的游客从山外涌来,马湾镇的一草一木都抖擞起来了。街道小巷修饰一新,镇上盖起了三星级宾馆。
这一年国庆节,马宁和赵薇带着儿子小雨回到了马湾镇。马宁此时已经是团政委了,家乡政府得知他们一家要回故乡,做了细致的安排,直接把他们从火车站接到宾馆,陪同喝酒观光,再喝酒再观光。马宁好容易挤出时间,带着赵薇和儿子小雨回家跟母亲在一起待了两个小时。
离开家时,母亲问儿媳:“你们不在家住吗?那床棉被子,我一直给你们保管着,还挺软和。”
赵薇最初愣了一下,好半天才明白母亲说的是新婚时的棉被。赵薇就半开玩笑地说:“妈,你可要给我们保管好了,有时间我们一定回家住。”
然而,马宁和赵薇在马湾镇只住了四天,都是在宾馆度过的。离开马湾镇的时候,政府派车把他们从宾馆直接送到了车站。赵薇和小雨这一走,再也没有回过马湾镇。
有一年夏天,马宁让哥哥把母亲送到了北京。
马宁大多数晚上都是在办公室度过的。母亲来后,他让司机拉着母亲在北京城转了两天,然后就把母亲交给赵薇了。赵薇推掉很多事情陪母亲待了几天。但她也是银行的中层干部了,不能长时间不上班,后来干脆把母亲送进了部队卫生院,说是要给她治疗肺气肿病。
卫生院专门派了一位卫生员在床前服务,给母亲打水打饭。卫生员的态度比亲生儿子都和蔼。但母亲还是想念自己的儿子,每天早晨卫生员一走进病房,母亲就问:“宁儿忙什么呢?”
卫生员说:“政委今天还开会,有什么事情您跟我说。”
母亲摇头说:“没事,他就是忙。你见了面告诉他,别累坏身子。”
很多人听说政委的母亲住院了,都跑到病房看望她。送他们出门的时候,母亲总不忘说一句:“见了宁儿的面,告诉他别累坏身子。”
母亲在卫生院住了二十几天,就再也住不下去了,吵着要回老家。眼下南方正是霉雨季节,她老是担心木箱内存放的那床棉被潮湿生霉。
母亲到家的当天,就把棉被从木箱内倒腾出来,果然挨近木箱底部的棉被子有些潮湿,她急忙把被子展在阳光下晾晒。
这样又过了两个春秋。有一天母亲在晾晒被子的时候,因为胸闷气喘,竟没有力气将被子搭在铁丝架上了。母亲心里就恨自己不中用,知道自己活不太久了,禁不住抱着棉被蹲在地上哭了。
也就是这个冬季,母亲在一个阴冷的雨天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的日子里,马宁的姐姐一直守候在病床前。母亲对女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忘了经常把木箱里的被子拿出来晾晒。”
马宁赶回家处理了母亲的后事。马宁的姐姐就把关于棉被的一些细节,详细告诉了马宁。姐姐说:“妈说,要是以后赵薇回来,让她放心地盖那被子,还软和呢。”遗憾的是,赵薇没有跟马宁回去奔丧,她留在北京照料儿子小雨。小雨到了升初中的时候了,一分钟的学习时间都不能耽误。
母亲去世后留下了三间房子。现在马湾镇成为观光度假的旅游胜地了,地价一天天上涨。嫂子跟姐姐为这三间房子,争吵起来。
一直沉默的马宁突然说话了:“你们都别说了,房子我一间不要,哥哥两间,另一间给姐姐,我就要木箱内那床加厚棉被。”
哥哥、嫂子和姐姐都愕然了。
马宁把棉被带回了北京。尽管他居住的楼房一年四季都很干燥,但他还是经常在阳光充足的时候,把棉被放在阳台上晾晒。有时候,他坐在温暖的阳光里,想一些很久远的事情。想到愧疚处,他就把自己的脸埋在棉被里,静静地流一些泪水。
棉被因为吃足了阳光,熨帖在他脸上的时候,就更加柔软而温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