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陈士民 
部队: 空17师 军直 北空政治部宣传处 
部门:  
职别: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手提号志灯,左手戴手套——同志,我可找到你们啦!  《摘自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 
所有篇目(共115篇)

标题:

一个士兵最后的荣耀  

发表时间:

2012-10-28 2:08:35

更新时间: 

2012-10-30 22:39:09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观后感  

  [这是对本篇第 4352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一个士兵最后的荣耀

---影片《护送钱斯》再观感

    ---黑屏。
  “蓝色一号呼叫蓝色二号-----”
  “蓝色二号,我们右边有可疑的车辆---他突然慢下来了!”
  “抱歉伙计们,刚干掉一个!”

    ---黑屏。
    扬声器里冲出玻璃爆碎的声音,M240子弹横飞尖啸的声音,炮弹撕
裂空气时怦然的爆炸声音。
    操杂的喊叫夹杂着惊慌的呼救---
  “菲尔普斯中枪了---”

    ---还是黑屏。

    这是影片已经放映到45秒时扬声器里传出来的声音。仅仅是声音。

    影片《护送钱斯》就这样在纯黑色的背景中拉开了序幕。 影片《护送钱斯》,就这样再一次走进了我的视线,是那样的熟悉,又那样的陌生。

    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是一个由叫作迈克尔的美国上校军官的一篇护送报告在网络上的传播所引出的影片。是一个从美国东海岸特拉华州的多佛空军基地始,远至美国西北部的怀俄明州影片主人公菲尔普斯的家乡、其全程超过3000公里所发生的、关于‘护送’的故事。导演罗斯·卡兹 Ross Katz将影片取名为《护送钱斯》。

    影片故事的构成和脉络其实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事件平淡的也是不能再平淡。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又平淡的故事,却能以异常的力量冲击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灵,搅动着、打动了每一个观者的思绪。这,就是影片《护送钱斯》一个美国国防部普普通通的上校军官护送美国海军陆战队一个19岁阵亡士兵钱斯的遗体最后回家的故事。

    影片开始。
    上校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上显示着一份阵亡者的名单。
    镜头切换。
    一双双手在默默地传递着一个个装满冰块冰冷的冰袋。
    镜头切换。
    一个个覆盖着星条旗的铝合金灵柩被装进C17巨大的机腹。身上覆
盖着星条旗的士兵们,在履行了自己对国家的职责和使命后,现在,他们,可以回家了。
    镜头切换。
    上校的家里。安逸和谐的四口之家。
    温暖的晚餐、美味的意大利饺子和冰凉的饮料。温馨而平淡的生活

    夜。迈克尔上校又打开了电脑。上面是:国防部海军,一等兵菲尔
普斯的通告。
    是日,国防部大楼内。
    上校:“他来自我的家乡科罗拉多的克利福顿,如果职责降于我,
我将荣幸的护送他回家。”上校自愿申请担当护卫员,去护送海军陆战队员钱斯的尸体回他的故乡—怀俄明州的Dubois。虽然在美国由一名高级军官护送下级士兵的行为并不符合惯例,但是在迈克尔的坚持下,他的请求终于得到了批准。
    镜头切换。
    海军陆战队太平间。
    一双肤色黝黑、戴着白色医用橡胶手套的女性的手,在轻轻地、细
致地擦拭着一只苍白瘫软、却粘满泥土和血污的手。每一处伤口和血痕都得到了最精细的清理、擦拭。这是一名黑人女军官在用自己这一双肤色黝黑的手,一点一点、一个指甲缝一个指甲缝的清理着钱斯那失去血色的白人的手,在尽可能的还原着逝者生前的状态。
    镜头推上。充满整个画面的黑白对比,强烈的手与手的相持的特写和
流进耳中低缓深情的音乐对观者瞬间构成了的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
    被服间内。为死者和逝者战友特别制作的军礼服肃穆的挂成了一排
,军服的折线被一寸一寸仔细熨烫的笔直平展。死去的钱斯被换上了崭新的军装并配以勋章、绶带。棺内的这一切尽管在这个死去的士兵魂归故乡后并不会为人所见,但是政府和军队还是不惜巨资,为一个阵亡的士兵赋予最后的和他应有的尊严。
    所有属于钱斯的士兵牌、手表、奖牌和胸挂十字架上的血渍、残渣
被一遍遍的清洗、擦拭已经一尘不染。为士兵钱斯所做的一切都在军人们不厌其烦、不厌其细,琐碎而细致的进行着。
    镜头中依然在浓墨重彩的渲染着,屏幕上极尽细致极尽细微的表现
着。在这里,每一个情景的设置、每一个情节的铺排、每一个镜头的运用都无处不在并集中表达着同一件事情和同一个主题,这,就是一个国家和他的生者对逝者及他的遗体的尊重与敬畏。其无微不至、程序严谨的处理流程仅仅是要还原一个逝者生前应有的尊严。
    漫长、特殊的钱斯回归之路启程了。
    作为一名自愿的军方护送员,作为高级军官的上校麦克尔,从海军
陆战队的基地开始,经历了数次机场的转场、仓库的停歇、驾车的护送,穿越着大半个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土。他在护送遗体的转运中一次又一次郑重地举起右手向这个普通士兵的遗体庄严敬礼。就这样,他一次次缓缓地举起,又一次次缓缓地放下的每一个军礼都累计着一个震撼。每一个军礼,都凝集着一次新的升华。每一个军礼,都强烈打动着每一个观者。军礼在这里构成了一种无声却有力的语言;军人在这里构成了一个士兵的最后荣誉的依托;军魂在这里构成了对一个国家意志的浓缩和体现,军礼、军人和军魂在这里成为了这部影片最大的闪光点和这个国家意识的自觉体现。
    3000里行程,上校无时不刻都在感受着国民对军人的敬意,
3000里护送之路麦克尔无不处处体验着这个国家里对战逝者的尊崇。每次搬运中迈克尔上校都寸步不离地护卫着士兵钱斯,甚至对遗体在仓库中存放时,上校也放弃已经被安排好的旅馆住宿,向机场的工作人员只是要了一把椅子、一条毯子,坚持要彻夜守护在钱斯的灵柩旁,理由只有一个:“我真不想把他一个人留着这里”。在他的心里士兵钱斯不再是一具僵硬的尸体,而是一个仍然活着的生命,是他的一个兄弟。守护着他是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更是他作为军人的一份价值。
    镜头切换。
    一个留着长曲卷发、曾经摇滚且胆小的歌手,只是因为自己的同学
在伊拉克战场上一死一伤而干起了负责运送士兵尸体的工作。原因只是觉得:“自己该干点什么。”这个曾经胆小的司机将上校和灵柩送到机场临别时特别嘱托上校:“让他家里都知道我们惦记着。”
    镜头切换。
    机场换票口的工作人员看到上校出示的护送凭证。为感谢军人为国
家作出的牺牲,主动将他的仓位调到了头等舱。只为:“感谢你服役做出的贡献。”
    镜头切换。
    飞行中。漂亮的空姐得知上校是军方执行特殊任务的护送人员,对
他说:“我希望你收下这个。”将自己心爱的项链上的十字架挂坠放到了上校的手上,以表示对士兵的敬重。此时,眩窗外的云上残阳如血,彩霞斑斓。
    镜头切换。
    飞机上。一名时尚的女孩坐在上校的身旁,在和朋友的短信中打趣
地说:我旁边坐着超酷的陆军士兵---
    飞机降落。机长广播:我请你们留在座位上一会,此次航班期间,
我很荣幸能运送牺牲海军陆战队士兵的遗体,可能给您带来片刻不便。女孩突然醒悟,眼里含着热泪,立即向上校说:“我不知道,对不起!”女孩立刻用严肃代替了笑容,她向身旁的这名军人表示深深地道歉并希望能得到他的原谅。
    行李装卸口。钱斯的遗体被慢慢运出。所有乘客、机组人员、搬运
工包括机上刚才那位时尚的女孩都停了下来肃穆地站立为一个逝去的士兵祷告。
    执行本次航班的机长走来:
  “他叫什么名字?”
  “一等兵,钱斯。”
    机长:“我会记住我运送过的所有阵亡战士。”
    远处候机楼巨大落地玻璃窗后,两个稚气的小孩儿看到了这里发生
的一切。在他们这个童年的记忆里目睹的一切一切,也许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深深地植根。也许他们还不明白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但是,他们一定从好奇中感受到了肃穆、庄严和那个军官的忠于职守,那个一丝不苟的在敬礼的军人形象已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印记。他们也一定会从小、从眼前的这一幕就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军人的光荣和威严。这以后,也许,就会成为他们长大后报效国家的那份原始动力和持久激情,以及那份潜移默化的榜样的力量。 
    镜头切换。
    重复着黑肤色的手、白肤色的手、雨中的列队、庄严的军礼、覆盖
着国旗的冰冷地灵柩----
    重复着上校对钱斯曾经粘血的遗物一次次地取出、一次次地抚摸、
一次次地整理---
    蒙太奇的运用,在影片中不仅起到了不断烘托气氛的作用,更重要
的是,在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军人的上校仿佛从中汲取了新的力量和那种对军人身份的自信与回归。
    钱斯又要登机了。气氛肃穆。音乐绵长。
    机场上,所有的工作人员敬立,凝神,装重。
    怀俄明州,通往钱斯家乡的乡间公路上。远山沉寂,大地苍凉。
    一辆大型卡车的司机在超车时发现了棺椁上覆盖着国旗的灵车,立
即减速,脱下帽子,并开启车灯表示出自己的敬意。
    随后而来的一辆辆疾速行驶的汽车都打开了车灯并放慢了自己的车
速。上校从反光镜中看到了一个由陌生的同路人在荒原中自发组成了的车队,他们都开着自己的车灯跟在灵车的后面,共同护送、伴随着这名年轻士兵行驶在他回归的故乡之路上。镜头拉开,震撼的一幕出现,之前超过的汽车并没有离开,而是在灵车之前打开大灯为灵车开路。一列自发的护送车队在群山旷野中缓缓结队而行,他们用自己车辆大灯的光明为逝者照亮了士兵回归天堂的远路。同时,他们也在慰藉着自己的那份灵魂。
    动容。感动。 
    小镇。
    在这样一场美国公众认同或不认同饱受争议的战争中,不久前,为了‘国家
利益’站着走出小镇的这个士兵,现在,享受着无尽的哀荣,盛装盛裹的躺着回来了。
    小镇,上校麦克尔居住的旅馆。一封打印工整的信函已经摆在了桌上,
上面写到:其家属请求捐献钱斯.菲尔普斯的纪念基金代替买花,为住伊拉克的军队筹集资金,购买防弹衣。
    上校,这个每天习惯了看着妻子、孩子,习惯了在安逸、舒适的机
关大楼里的日子,想在军中重新有所作为的军官顿时充满感慨。
    小镇。向钱斯告别的日子。
    参加过二战的老兵、参加过越战的老兵、参加过科威特战争的老兵
、参加了伊拉克战争的退伍士兵全部戎装在身。从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到小镇稚气未消的童子军,国旗,列队,迎灵,致哀。
    上校将钱斯的士兵牌、手表、奖牌和胸挂十字架交到其家人的手中
。镜头再一次重复着对属于钱斯的士兵牌、手表、奖牌和胸挂十字架上血渍、残渣的一遍遍的清洗、擦拭和整理过程。镜头闪回播放着护送钱斯这一路所受到的尊敬和致敬,在军中、在机场、在路上,搬运工、开灵车的小伙子、隔着机场玻璃看到这一切的小男孩-----
    上校将那个费城航空乘务员交给的十字架项坠交到了钱斯家人的手
上:“好像这个对她有特殊意义,我,本想留着做这次旅途的纪念,然后,我意识到--她不是给我的,而是想给你们。”
  “我想告诉你们,你们今天不是独自哀悼。整个美国,从维吉尼亚,
到特拉华,宾夕法尼亚,明尼苏达州,蒙大拿,怀俄明州,人们都在想着你们。钱斯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镜头又一次闪回播放着护送钱斯这一路所受到的尊敬和致敬,在军
中、在机场、在路上,搬运工、开灵车的小伙子、隔着机场玻璃看到这一切的小男孩----
    士兵的葬礼在小镇依军队礼仪进行。
    仪仗队庄严列队,鸣枪军礼。
    两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分别将两面美利坚合众国的国旗庄重地送到钱
斯的父母手中。这里,我们应该特别记住的是,两面美利坚国旗,只因钱斯的父母已经离异。两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分别说着一句同样的话:“来自美国总统和海军陆战队总司令及国家的感激,请收下这面旗。作为您儿子为祖国忠诚服役的标志,永远忠诚!”覆盖着国旗的士兵,国家没有忘记。军人没有忘记。公民没有忘记。钱斯已经同他的国家融为一体。
    整部影片片长78分钟,除了开头那黑屏中40余秒的枪炮声音,全无
一个战争的画面,但是我们却真切感觉到战争的血腥贯穿着影片的始终; 整部影片没有惊心动魄的枪战和炸点爆破,但是我们却实实在在感觉到了子弹擦肩而过时的尖啸和战争中的撕杀与挣扎; 整部影片没有宏大场面视觉感观的巨制和情节离奇的男欢女爱,但是我们却随着剧情的展开,情感思绪被牵引得起伏跌宕、动情动容。
    整部影片中,军人、军礼、军魂无处不在;国家、生命、价值贯穿
始终。这,就是美国电影。这,就是美国电影中传递出的价值观。这,就是美国式的‘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美国价值观的‘主旋律’电影。当然,抑或其中还有些许对生命和战争的反思---
    影片中,麦克尔上校的每一次敬礼都给观众留下了不同的启迪和认
识,上校作为一名经历过海湾战争的军人,在战后被调回美国本土的国防部从事军队文职工作。当他看到与自己来自同一个小镇的19岁阵亡士兵钱斯的信息后,他再也无法找到自己作为军人身份在安逸中存在的合理性,他再也无法回避自己作为军人的身份和那份职责。上校挣脱了对家庭和亲人的眷恋,主动向上级请求,要担任护送士兵钱斯遗体的护卫队员,他,要找回自己曾经血性军人的那份责任。“我没有上战场,但我一定要护送这个孩子回家。”在跨越着大半个美国、在面对士兵遗体的每一个军礼中、在与其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呈现的感动中,上校在一次次的军礼中找回了属于军人的自己,找回了属于军人的那份特有和认同。
    上校在填写护送报告中回忆着路上无数美国民众对逝者的尊崇与敬
重,郑重地将这份非公文报告的‘报告’一词划去改为‘TAKING CHANCE’。他认为:是钱斯使活着的他在前进。
    香烟缭绕中,又一次对影片《护送钱斯》的观看结束,热茶中,又一次对许多“诸如”的新的思考启程----
    对这样一部宣扬美国价值观的电影,全片贯穿始终却没有苍白的说
教和那种居高临下的教导,没有刻意而为的愈情泛滥和旱地拔葱式的树立,甚至从头到尾我们都没能看到作为士兵的‘钱斯’、作为剧中人物的‘钱斯’在影片中的出现。但是,你却能时时处处看到士兵‘钱斯’的存在。影片如润物细无般的牵着你进入,并浸润你的内心,并时不时的引发些许心深处里和身体柔软部位的感动。
    就影片而言,虽然这是一部没有刻意而为的弘扬和绝对小成本的商
业化制作,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影片《护送钱斯》的的确确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力作,是一部可以打动人、走进心的‘好片’,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美式‘大片’的独到功力。在影片的展开中,军人、军礼、军服、军功章、国旗的有机链接构成了美国式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和美国国家意志、国家意识的浓缩与升华。既一个国家对公民生命的尊敬,一个国家公民对国家军人的至崇荣誉。
     又一次对影片《护送钱斯》的观看结束,同时又一次新的由影片
引发的思考开始启程。
     影片《护送钱斯》的思考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


    

     附录:

     1、影片片长78分钟。故事根据前海军陆战队队员迈克尔·史特伯尔上校的日记改编而成。迈克尔·史特伯尔上校在伊拉克“沙暴行动”后回国,在美国国防部任文职军官。
     2、影片改编自第8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影片《回家行
动:记录战火》   
     3、2009年“圣丹斯电影节”参赛影片。获剧情类‘最佳评奖’提
名。   
     4、本片为小成本制作影片,影片的音乐全部取材于HBO(Home
Box Of-fice)的音乐素材库。   
     5、本片为导演罗斯·卡兹独立执导的首部长片处女作。


     另:一、有意观看本片的战友可登录‘百度’即可搜寻收看。

        二、关于思考,欢迎能和战友们共同沟通探讨。

    1、影片虽然是纯美国式的集中表现,诸如“价值观”等等我们不一定去如同,但是不妨我们对“生命”、“军人”、“使命”、“战争”、“仪式感”、“国家”、“家庭”等等的思考和深层意义的探讨----

    2、仅就“主旋律”来说,看来也不仅仅是我们的‘专利’,在美国这样的国家同样存在,只不过他们应该‘玩的’更巧和更加会说而已----

    3、特别是影片中那不断出现和重复出现的“仪式感”更加强化了这个‘国家’在普通公民心中的文化认同和价值体现,时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形式’实实在在地在为‘内容’服务,‘形式’在为‘内容’服务的同时包装了‘内容’、强化了‘内容’,使对‘内容’的认同更加自觉----

    4、关于“战争”。“战争”本不该打,军人因战争而催生,但军人一如婴儿呱呱落地他的使命就已经命中注定,军人就是为消灭战争而生。这种自相矛盾的矛盾在这里强烈的碰撞并会长久地依存下去----

    5、‘家’,乃至更大意义上的‘国家’,也许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永久的思考和共同的课目----

     三、再多说的一句话:久未上网,疏远了网上的兄弟姐妹,在这里给各位致歉并请蹲儿安了!见谅!见谅!快一年了,总得说点什么吧。不然到了年底还真怕哪个“手潮”、“手黑”的义士给俺个误打误杀岂不成了冤大头。常言道:坦白从宽,抗拒更宽。掌握这政策,您手松点儿就行了!蛇年,还得给您道喜呢!偷懒儿是人的秉性,因不想动太多的脑子,就攒了上面这个“观后感”。反正蒸米饭炒米饭都是饭,饭是“供”奉上了,心应该也就“诚”了吧。

  

评论(共 19 篇):

   

共 19  篇,第2/1页 首页  上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6 20:56:34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