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中站大清倉 2012-03-09 文/秋禾
http://news.163.com/09/0102/10/4UL8T53O00012Q9L.html
今年夏天母親走了,母親在一年前得知自己患了末期癌症,从此她利用出院期間的断续時光,努力整理身边事物。
母親首先找來会計師,給我們的家产列成清冊,召开家庭会议分配妥当。其次,她打点自己所有衣著飾物、首飾,一盒盒紮理好,分給我們女兒、媳婦,衣服送給長年幫忙的老人和慈善机构,只留下几件家居服和貼身衣物。
母親將自己全套作品寄贈图书館,又出清多余藏书,請里長轉送社区居民。
她更凭極有限的体力,重新整頓家用品,一一明確归位,給每個抽屜貼上标签,以防我們找不著。
最後,母親為自己整理一份簡要的自傳,又擬一份訃聞发送名單和喪葬程序表,再簽一張病危時放弃延命治疗的切結书,工工整整排列好,一齐收妥在抽屜里。
母親走后,我們在悲痛中仍不致慌乱,以有限的人力,循序完成母親遺願,為她办了一場庄严淒美的喪礼。這一切都得感謝母親,因為她曾如此鎮靜的規画自己人生的最后。
高龄社会的來临,使老人人人自危。
母親並不特別,事实上,近年來在日本的中高齡层間,就有一种“要走得乾乾淨淨”的說法,並且隱隱蔚為潮流。
這钟提前策画人生終點的理論,並非消极或厌世,相反的,正因為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数的長寿大国,再加上少子化和小家庭制的影响,使老人即將成為這个社会最大的負担。
因此,逐漸人人自危,或者說人人自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負責,就連後事也不例外。
年六十八歲的A子,每年都整理一次家產清冊,趁正月子女返乡時給他們过目。 她过了六十岁之后,就实行“不买主义”,家里只留最小限的必要用品。
這位女士並非清貧,她自年輕時购物慾旺盛,年紀漸長卻領悟身外之无用,生活自然簡單了。
曾經著有《人生最後該做的事》一書的式田和子女士,更身体力行简朴的晚年生活。 她处理所有不再讀的書,定妥首飾古董的遺贈名單,整理好所有家族照片。
現年七十二歲的她,多年來除了食物、內衣和鞋子之外,极少再买別的東西。
在她洁淨的柜橱抽屜里,摆着“死后联絡名單”、“死后家中应辦事項”和她早已請人拍好的遺照。
人生五十大清倉,該捨就捨,才能換檔起步!
除了“乾乾淨淨的走法”之外,更积极的理論是“人生五十大清倉”。
最著名的例子是日本老牌女星高峰秀子,她在五十歲時決定息影,從此洗淨鉛華,和老伴过著退隱生活。
她將原本九個房間的豪宅改成三間,处理所有華美衣裳,卖掉大部分家俱,只留一桌、四椅、二杯和二皿,又資遣原僱的二名女拥。
也許高峰秀子做得太過了,最後她的丈夫忍不住問她:“妳是不是看我是老古董,也想早點把我出清呢?”
然而,一位研究“生死學'的平山正实教授說得好,人活到五十岁体力就不免走下坡,会开始遭遇各仲病痛。或是說,得越過一個個小小的”死亡關卡“,才能往長壽之路漫進。 !
因此,由生机旺盛的四十代进入五十代,不妨稍停下腳步,給自己的前半生做个結算,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人際關係、健康狀态和財產現況。
勉強的東西不要硬撐,該捨的東西就捨,如此才能“換檔”,重新起步,心情輕松的迎向下半生。
如果說人生的終點是打烊,那么五十歲時來个暫時歇店,給自己大清倉当不為过。
当然,已經不健康的人較健康的人給自己策画終点的心情,完全是天壤之別,這需要当事人无比的勇气和決心,不能相強。
只不过,当一个人的人生落幕后,他留下的一切都会告訴我們,這个人生前著重物質生活?还是崇尚精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