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饶的嫩江农场
我生长在中原大地,68年入伍在上海驻防,部队调防来到天津,野营拉练走遍了半个河北省,部队打靶年年都去秦皇岛、昌黎一带,自卫反击轮战在广西中越之地;转业后多次去各地公干;退休后打工在中缅边界,给我印像最美的的地方就数空军高炮2师“嫩江农场。” 1977年,我所在的四团九连奉命到黑龙江嫩江农场种地开荒。阳春三月从天津乘火车北上,途经沈阳、吉林、哈尔滨到齐齐哈尔转车,到嫩江县城改乘汽车,到达嫩江农场。 空军不少单位在嫩江都建有农场,距离我师最近的是炮七师农场;空六军农场;北空农场。原来茫茫的原始森林,周边几十公里没有村庄,不知什么时候建起这么多军垦农场?

每年四月初,冻得很深的黑土地表面逐渐溶化,就开始播种小麦;五一节后,黑土地全部溶化,再播种黄豆、土豆等作物。
农场有场部机关;机悈化连;生产连(每年轮换)。约200余人,人均百亩土地。靠机悈化作业,大型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扬场机.装车输送带...,而中原大地,近年才普及了联合收割机,农场超前于内地40年以上。
每年六月,遍地绿草青青,野花犹如地毯铺满大地,一望无际,我从没见到过这样美丽的花的海洋,真象来到憶想的美丽天堂,一饱眼福,鼻福,肺福,心福。
休息日,战友们漫山遍野去采摘“黄花菜”,山榛子,野蘑菇,总是满载而归,笑不合嘴;抓紧忙着烫、洗、凉、晒。农场成欢乐的海洋,的幸福大集体;没有比这里更美丽、壮观,使人感到幸福愉快,生机勃勃,回味无穷,溜恋忘返,所以我一辈子难忘。 八一节前后,是小麦收获的季节,要把数千吨小麦收、打、凉晒、装车运送交国家粮库,艰苦而有意义的劳动使战友们愉快开心。
收获土豆,更加喜人,挖开黑油油的土层,碗口大的土豆堆满土地上,小小一块土地,就能装满一大汽车,我们用汽车送到加工厂兑换成淀纷,便于长期存放又,带回天津食用。 黑土地种黄豆,天时地利,这里的黄豆粒大饱满,质量高,含油量大。每年生产的数千吨高端黄豆。一部分交国库;另一部分加工成食用油或把黄豆运到天津,分发给部队改善生活。
返回天津前夕,每人交2.8元钱,可以带走10公斤黄豆,随便挑选,随便装包。当时的指挥排长张贵林等人架上揚场机,精选了一大堆“级品”黄豆,任由干部、战士装包携带。 为扩大种植面积,“开荒造田”是重要任务之一。把数百亩森林圈定,每人一把大板斧,砍伐树木;7-8米高的白桦树,1-2分钟就能砍倒一课;横着装在平板拖车上,东方红拖拉机一次拖拉数辆平板车,像一列火车浩浩荡荡拉回农场,截成一米长的园木做成劈柴,准备冬天烧炕、烧火墙。
把树根系上钢丝绳,用“东方红”拔出树根,平整好土地,再犁耙一遍,一片良田就算“开荒成功”。 农场看电影很难,有时师电影组到农场慰问放映,首先要请当地“护林员”及全家来观看,并热情招待,好好打点一蕃,再送他回家,不然他一张便条,“开荒造田”就被罚款。 农场的饭菜,十分特别,每日大油大肉。每周都要杀几头大肥猪,猪下水是紧俏品,吃大块肉容易;被宰杀的猪头不好退毛,割下来喂狗。炊事班炒菜,用油无限量,所有的菜都象是用油煮的一样;经常炸土豆粉丸子,又大又黑;战士把它叫“油炸老头蛋".
我在农场劳动不足一年时间,体重曾加不少,自从那时厚我身体开始发胖,从此发福起来的。 农场不但粮多,油多,猪多,狗也多。养的狗约一百多只,每只狗都有名子,什么山村武夫、渡边一郎等等,能咬善斗的狗受到靑眯。经常与兄弟农场的狗咬架,数百只狗咬成一片,十分状观,一场肉搏战,有的狗被咬得血肉摸糊,伤痕累累,谁家的狗吃了亏,人就大打出手,因狗咬架,引发人的群斗事件,成了农场领导的“老大难”。 国庆节前后,天已寒冷,我连带着大包小包,返回部队。顺路的战友给几天假探亲,记得沈阳战友沈书彬,景长胜,刘殿民,张生富、曹福海,张贵林等都被批准回家探亲。
谌德祥连长带领雷达排到杨村训练;指导员孙瑞和我带队到农场劳动,十月初返民生驻地,因农场连排干部能随军,仇长才留农场未回连队。
朱大兴:尚连长,回忆北大荒师部农场劳动很详细。我们九连干部战士在你和指导员孙瑞的领导下,从上火车不久,我们就在火车上做好人好事,帮助乘务员打扫车箱卫生,去餐车洗碗和筷子,那时候火车供应饭菜,不像现在有一次性饭盒和筷子。记得一路上不段的表扬我们。记得第二天晚上达到哈尔滨火车站,并且还在候车室打扫卫生,当时火车站播音室还表扬我们,车刚从哈尔滨火车站开出不远,那一辆火车还撞上一辆去参加工业学大庆会议的地方吉普车,出事的地点就在我们连队那个车厢下面,看到好恐怖。在东北农场,我们连队出色完成任务,是表现最好的连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