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媒介素养的提高 促进社会文明的提升
互联网正在以其特有的细腻与辽阔,悄悄改变着中国的未来与世界的疆土。关于互联网引领时代的重要性,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无论是手握鼠标的草根阶层,还是为国家权力掌舵的中央高层,都不约而同地对互联网文化表现出认同。
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并在随后的讲话中,强调了“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互联网便立即成为政府进行动员与社会自我组织的重要平台。正是无数个体小事与社会大事件,让我们相信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或者说新兴传播工具,对转型期中国的改造、建设与危机管理,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没有谁会怀疑随着互联网而来的“媒体革命”具有史诗性意义。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博客、播客等2.0概念的日益成熟,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一个“我们有话说”的自媒体时代已悄然而至。换句话说,正是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孕育了一个“人人都有有麦克风”的时代。
当然,每个人都有一个“麦克风”也并不止于“说话”,更在于通过自由自主的信息发布、传递与接收,完成政府与社会的有效互动以及社会各界的横向联合,种种努力莫不是殊途同归地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同舟共进。
与此同时,必须承认的是,任何工具在其实现传播价值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也会对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群体心理学所批判的“群体急于行动,而不是推理”等弊病,同样在互联网上不时发酵。比如说伴随应运而生的“网络暴民”现象等,对互联网时代社会理性的成长无疑是一个考验。当然,严格说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不在互联网,而在使用者对互联网抱持的态度。
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作为信息发布者与接收者,如何具有良好的媒体素养,即如何提高自己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在过去,受众多习惯于将专家、官员与媒介所传达的信息被视为权威,甚至不加分辨地接受。而如今,社会日益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别具用心者甚至可以通过“马甲”在网上伪造舆情,误导公众。
因此,对海量信息的真伪分辨,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媒体的建设也就要落实到人的建设之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显然,从社会层面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与新媒体建设同样重要,二者互为依托。
应该看到的是,互联网并非批发真理的场所,而是为受众提供信息交互与交叉验证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不仅需要自由的思想与存疑的精神,同样需要对不同观点、观念的倾听与包容。事实上,也只有让更多的人拥有辨析和理性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一个文明的现代化社会才会真正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