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流年
----读张爽的散文集《行走的青春》
文/方华敏
一直想写一篇读后感。
张爽的散文集《行走的青春》就放在我的包里。每天上班记得拿上,下班不忘带回。背在身上,心里踏实,工作间隙或午休,总要拿出来翻翻,这也许就是人们常喻的“粉丝”吧,其实就是执著地喜欢。
《行走的青春》记录了作者青春时期的阅世经历。书中的悲欣纠集,都是俗常生活里发生或遇到的琐事。然而,作者的认知却来自对深层命运的洗练,来自带有某种自嘲意味的解析和甄别。多年过去,张爽在他文字流年里,也因这本散文集而有了自己的声响,在他的创作空间里,也因这本散文集而有了留存,有了品味,有了追忆。
读完这本散文集,轻轻地合上书页,静静地思索,我真的看见了平谷北辛庄附近一个乡毛衣厂门前卖苹果的辛劳的母亲;看见了烫着卷发骑着自行车浪漫追逐的翩翩少年;看见了默默抄写誊文、忙碌家务的贤惠的妻子;看见了蹒跚学步数着星星指着月亮的聪慧的孩子;更清楚地看见了那个在北京丰台花乡三环路的工地上,利用休息间隙趴在铺上写文章的修路工.....那一刻,我有了错觉,仿佛随同作者回到了他的故乡,站在河北兴隆闪亮的溪流旁,欣赏玉米和高粱一片丰收的盛景,感受山里人拙朴的亲热创造出的醇厚民风;仿佛随同他来到北京平谷的北辛庄和赵家务,感受和暖的风、悲凉的雨、严寒的冬雪。
阅读这本书,就像在时光隧道里穿梭,随着故事里的喜怒哀乐,会有这样猝不及防地心灵激荡。刚刚还在为作者生活的艰辛、遭遇的挫折而感伤,转眼又为他被挑选到乡镇做文秘工作而欣慰;刚刚还在读报老人、瘸腿二叔、病重父亲的脸上的刀刻斧削般深纹里沉思,转眼又被朗朗少年与羞涩女生的初恋所吸引;刚刚还在故乡的老屋门前泪流满面,转眼又被城市广场的灯火映照的头晕目眩......时空交错,新旧更迭,出尘入世、动荡变迁----张爽的文字孕积了近十年的社会变革和生活变故,在今天凸显出来,使得《行走的青春》这本书成为他青春时期的历史长廊,充满了神奇。
阅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作者十多年的人生跋涉的艰难,一直为他的生存和命运揪心。然而,他总是娓娓道来,向我诉说着他对生活有着怎样的热爱,对坎坷又有着怎样的平和心态,对明天有着怎样的殷殷期待。他积极地一步步向前走着,他准确地把握着自己的心绪,不为外界的喧嚣所诱惑,努力满足他对文字的确认。他的文字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有着阳光如水晶般的透亮,也有着低沉如幽兰海水般的伤感。同时他的文字又是放逸、细腻、凉薄的。他对农村、小城那些人和事有着细致的观察,简单故事中藏着深邃,平和中透着沧桑,总是让人懂得细节的力量。我喜欢他这种通过内心体验文字的感性和率真;也喜欢他文字里的烟火味,那草木的炊烟、米粒的清香等日常生活的原味常常从赵家务飘来,从平谷小城飘来。从他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亦庄亦邪的指认,看到了剖析苦难后的诘问,更看到了离经叛道的揶榆。他始终忠实于自己的创造内驱,真诚而自尊地用文字证明他生命的特质和淳朴的光华。这一切都显示出一种内力的集成。他“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将永远与文学相伴”给这本散文集赋予了神圣内涵。我以为,这是他对文学的皈依,是一种自在的超然。他在散文集“人生小语”、“往事回眸”小辑里的多篇文章里对其进行了阐述,同时也让我对这几个章节里文字的起点和落点,有了更多更仔细的解读。
阅读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是作者对生活变故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从散文集“青春画廊”“生活笔记”的章节里,我更多的是记住了他的忧伤,记住了他在《感受小城》这篇文章里唱的那首歌:“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每当静下来,我都会去体味这首歌。我突然想到,他一定是在寻找内心之光的焦灼之时而去吟唱这首歌?这种焦灼,是不是表现在他的纷纭意绪里?表现在他多少次独自站在暗夜中,透过平谷林立的高楼、繁华的灯光,对那狂欢和迷惘的冷冷打量呢?我知道,生活给予作者种种不堪是现实的,他一直在颠沛流离中挣扎,然而,他没有抱怨什么,他又端坐在桌前,用他的明慧、他的真诚、他的友善,完成心灵守寂中的一篇篇通灵文字;探寻到了照亮他心目中的那一束明亮的光,他用不懈的努力和美好的信念去追赶他梦中的精灵......
待我走出书里的情结,回到现实,那些镌刻在我脑子里的印记并没有淡出,文字的力量再一次显现它的凝聚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领地和峡谷,那么,让我们在《行走的青春》里细拾答案。这些文字,会给你深刻的教益和美好的启迪。
在网上,在杂志上,我不止一次的看到《行走的青春》的读者谈论这本书。他们中有偶得闲暇,坐在木质沉香的茶店阅读,也有像我这样在匆忙间隙阅读,不管以什么形式阅读,都能看到读书人脸上的会心的微笑。书中十年的时光,足够沉淀出一种智慧,在读者心里闪动;一个人用十年的经历给你讲述故事,我想他的每个故事都会让你心动吧。
张爽在他文字的流年里,已走过经年。在今天这个权钱叠加的社会里,他依然坚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为事态度,始终保持一颗向往文学的浪漫灵魂,坚定恒守自己的价值观和打造纯粹文学民刊、创作一流平台的使命。尤其在其擅长的散文和小说中,有了风范的意味,也有了经世不变的秋光和暖风习习的翠色。也许这就是近年来张爽的文字不断为人关注、赏析、评论的原因吧。他主办的《天天》文学杂志,已被更多的文学爱好者认可和喜爱;他主版的《天天》博客网页,也成为了众多网友的造访之地,除此,张爽还有更多的小说和专栏文字在其他文学杂志和文学读本里波澜壮阔着。在此,为张爽的成功而高兴,也为有幸分享受张爽文字的朋友而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