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才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林金才 
部队: 空24师   
部门: 故城场站 
职别:  
电邮: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所有篇目(共49篇)
 

这是对 林金才 个人博客主页第 次访问

 

标题:

林金才——“接兵”的日子 (我的从军之路之六) 

发表时间:

2014-10-22 12:37:51 

更新时间: 

2019-3-14 21:11:54  更新者: 蔡国富

关键词:

家庭2014重阳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部队来讲每年的老兵退役后,又要去地方上新征一些新兵,以补充部队的兵员轮换制度,这样做,既可以让更多的适龄青年来到部队这所解放军大学校中,经风雨见世面,受到特殊材料的锻炼,又可以起到藏兵于民的目的,为战时打仗储备更多的后备力量,以便国家在应急时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我从68年参军入伍后,曾先后二次参加地方上的征兵、接兵工作,一次是1974年福州市接了三十位“老乡兵”来到故城场站。一次是1978年到西安市接了二百二十名兵来到航空兵第十一航校。虽然两次接兵不同地点,但程序过程基本上都是相通的,他们(新兵)都来自省会城市,普遍文化水平较高,身体营养学角度讲,家中生活条件比起农村要好得多,而且见多识广,有一定的社交处世能力,看问题比较尖锐,脑子反映也快,相对综合素质也高一些,但由于家庭条件较好,他们(新兵)普遍也存在着“娇、骄”二气,在他们身上有怕苦怕累的看不起农村来的战友的倾向。而农村兵都是朴素、实在、干活不怕苦不怕累,总是争先恐后一勇无前,虽然他们文化水平较低,但勤奋好学,都可以逐步改变自己本来的素质水准。我曾经带过一个省份的农村兵他来参军时,家里给他订了婚,有一个农村的未婚妻他每次接到家乡未婚妻的来信,由于看不懂,都是我给他念,而回信时也是我给他回,相当于我替战友谈了一段时间的恋爱,虽然到部队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学了文化,能简单地与未婚妻写上几句话,但毕竟语言表达欠丰富,仅是简单地几句问候语。而对方未婚妻也是文盲,也请别人代写,因而有时词不达意,只能靠猜谜语似地将意思表达出来。在我接的30位福州市面上兵中,最后提干的有6位,占20%,有一位还是正团职干部。可见除依靠他们自己努力为主要因素外,其基本综合素质较高是他们起步的基础。

选好接兵干部

    接兵命令下达后,挑选好接兵干部是关键,毛主席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虽然部队没有接兵部队的具体标准、守则,但首先德才兼备、政治思想过硬,军事素质较高是最基础底线。一般的都是连队基层官中优秀者担任,如1968年来我们龙岩县接兵的原汽车连朱淘福同志,是1964年入伍的上海兵,来接我们的时候,是汽车连教练排的一名班长,接完兵回部队后不久就提干为排长,后来为汽车连连长。1974年与我一同在福建接兵的一位同志,接完兵后回到连队被提拨为副政治指导员,一般接兵的同志都是部队选拔的干部苗子,让你到接兵中经受锻炼,学会带兵,熟悉兵,进而管好兵,与兵打成一片,既借自己的优良品质去影响新兵,又在与兵的接触中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培养出优秀的合格的新兵,同时又是把接兵、带兵当作一面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从而达到进一步磨练自己的目的。

把好新兵质量关

    新兵入伍,是他们人生上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完全从老百姓到军人转变的第一步,把好新兵的体检关与政审关是接兵关系到兵员质量的两个关键因素。我记得在1978年西安市接兵时,我负责的是长乐西路街道办事处的征兵工作,长乐西路地处西安市东区,办事处内主要有黄河机械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医军大学和西安供电局等单位。相对来讲,兵源质量有可靠保障,由于一个办事处就一个接兵人员,所以把好新兵的质量,对接兵的同志压力责任也是相当大的。而长乐西路办事处具体负责的一个人武部部长与一名干部。记得当时有一名体检不合格的兵,我们通过政审他合格,他本人当兵的意愿非常迫切,而且写了血书强烈要求参军,他同他的姐姐几乎天天都围着我们接兵的人,要求让他参军。而且地方武装部的人,在他(她)们的强大的攻势下,也帮着讲了许多好话(仅是体检有一项指标不理想),而且他姐姐曾经夸下海口(当时地方上物质非常紧张,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除了飞机大炮没有办法做到,只要接兵的人需要,她都可以帮你购到票。”放着有比他更好的兵源,我凭什么可以招一个体检有缺陷的人来部队,我硬是坚决不同意招收这一兵源,为部队把好进门质量关是我们的基本素质要求。

安全地接回新兵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10-22 12:37:51| 阅读 1983
评论 (2)
 

标题:

林金才 ——我的入党经历(我的从军之路之五) 

发表时间:

2014-10-22 12:29:14 

更新时间: 

2019-3-14 21:11:08  更新者: 张曙辉

关键词:

家庭2014重阳  

    我是1964年在高中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而且是我们高66届的班长。参军入党是我们那个时代年青人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因而,刚到部队不久,还在江西向塘基地时,我已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

 

    我生长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父亲在1951年土改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而且是本大队贫协主席,兼第八生产队的队长,我的姐姐也在1964年参加“四消”社会主义教育工作时入了党。我的养祖父林水柏是1929年跟着朱毛红军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在红军34师,在一个连队里当文书,在2万五千里长征的征途中,为掩护红军主力胜利渡过湖南湘江,最后血战湘江,战死在湘江之畔。祖父的妈妈,一个农村缠脚的老太婆一道同我父母生活在一起,直到1947年才过世。因而,我们家解放后,也享受到革命烈士家属的待遇。而直系亲属中的舅舅,也是共产党员,其父亲也在1929年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我的外祖母除了生下我的妈妈外,舅舅却是遗腹子,外祖父去参军后,仅回来1次,后来直至解放后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也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所以解放后,舅舅同一部分烈士的子女,很早就被选派到北京,参加烈士子弟学校的学习,他们这部分人学成归来后,大部分担任了地方上的科局长,因而文化大革命中无形成了“走资派”,属于被打倒的对象。我就是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里,深知出身不由已,表现靠自己,因而在部队时就写了入党申请书,并在江西向塘时就报名参加了部队组织的抗洪抢险队。到了河北故城又被组织派出与三连副连长周扬群,参加地方上的三支二军工作。我也知道连队党支部指派我们班长、战士支委卢益通同志作为我的入党帮教人,进行一对一的培养教育。可是,由于地方上的派性作怪,当组织上发信调查我的家庭情况时,却得到地方上掌权人派性作怪,将我父亲写成是“国民党员”,再加上舅舅是“走资派”,在那过去很讲阶级路线的时期,首先政审就过不了关,因而入党问题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好在我们通信营党委对我的入党问题非常重视,当时通信营教导员党委书记为王思恭同志,后来调唐山场站任政委,他为人正直、正派、党性原则强,强调实事求是的作风,不听信地方上的派性的调查证明,特地指派通迅三连副指导员候国智同志,利用出差机会,专门到我的家乡福建龙岩县西陂大洋大队进行了亲自调查,最后还原了我这贫下中农、共产党员儿子的清白之身。于是在1969年我便在九大后进行的“吐故纳新”教育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而我的入党介绍人就是一直培养教育我的班长卢益通同志。可惜他本来是干部的培养苗子,由于未婚妻是家乡国营盐场场长的女儿,在当时也属于“走资派”的女儿,在部门提干,就要宣布脱离关系,另寻对象。他不忍心抛去自己心爱的人,在留队提干与选择爱人的二条路中,他选择了后者。所以在1970年退伍名单中,就有了老班长的名字,老班长不光是全空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而且在待人接物,处理事情与战士打成一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上,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也是我部队生活中的启蒙老师,我终身不忘他对我的帮助和教导。另一位入党介绍人是我的排长黄自更同志,他对我的教导与影响深深地感动着我,以至于今年5月份,我同吴勇等战友还专门跑到湖南长沙市去探望我的老排长黄自更同志。而当时连队的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是郭苒田同志,可惜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因他爱人是教师,利用暑假带着两个孩子去唐山探亲,住在军部招待所,不幸被7.28唐山大地震夺走了全家生命。

    当空六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于1970年4月13日在唐山军部大礼堂召开时,我作为连队选出的战士代表,又是新党员代表双重身份有幸参加了空六军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由于大会主席团的建议,我还荣幸成为党员群众代表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在第一天的大会中,坐在主席台上听取报告。这是我政治生命中十分珍惜的一次会议,也是我人生起步的第一个脚步。部队的教育,组织的关怀,领导和同志们的热心教导,是我们个人成长进步的力量源泉。虽然离开了他们多年,我仍然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怀念着部队那无私的教悔和无忧无虑的血熔于水的亲密无间的感情。入党也是我从军经历中关键重要的一步,是我从一个无知的青年,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他让我终身受益匪浅,终身难忘。我永远记住入党的誓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10-22 12:29:14| 阅读 2000
评论 (4)
 

标题:

林金才——我经历参加过的“三支二军”工作(我的从军之路四) 

发表时间:

2014-9-30 12:47:57 

更新时间: 

2019-3-14 21:09:39  更新者: 林爱国

关键词:

家庭2014重阳  

    文化大革命搞乱了地方的正常秩序,为了维护地方上的安定团结,使抓革命促生产活动能正常进行,党中央向全军发出了“三支二军”的号召:"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我们连队曾经先后有连长李湘荣参加江西洪都机械厂的支左工作,历时3年多。后来指导员王兴和又参加天津市面上国棉三厂的支左工作,并终于在天津国棉厂解决了他的个人问题,找到爱人成了家,那时,他已是40多岁的大龄青年了,并且转业也去了天津国棉厂。

    我于1968年9月换防到河北故城时,由于地方上两派斗争十分对立剧烈,在国庆节前,就随通讯三连副连长周杨群(为故城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组长),当时故城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是由驻军的军代表当担。会同故城县委解放后的刘副书记,还有二位参加四清社会主义教育后待分配工作的二位女青年,来到了当时故城两派斗争最剧烈的坊庄公社驻点。负责西北片区6个公社的安定团结工作。我刚到驻点公社时,两派群众曾经在我们去的头天晚上进行了一次规模不小的武斗,双方都有人被打的头破血流,也算是给了我们军队支左人员的一个见面礼。我们五人小组是以军队干部周杨群为组长,地方刘副书记为副组长组成的,开头是住在公社,吃在食堂,白天去公社、生产大队宣传毛泽东思想,关于大联合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消除两派群众的对立情绪,使他们的认识统一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晚上回到公社住宿。同时凡有毛主席最新指示发表,我们也马上要召开社员群众大会,宣讲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的历史背景、伟大意义,对当前工作结合提出新的要求。而这些宣讲的材料都是由我本人根据报纸上精神给合个人的心得体会,向群众宣讲。那时候,也不懂得什么害怕,生产队社员一集中,就要解放军代表讲话,而大部分时间我与地方干部人员在一组,周副连长他又在另外一组。我们与农村干部、社员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在当时过得十分艰苦,不象连队可以吃大锅饭,而是定量供应,有时下乡去生产大队吃派饭,农村社员吃稀不吃干,仅放一、二个窝窝头在饭桌上,你也不能大口拿来自己先吃,要知道那是他们一家人一天的口粮。农村卫生条件也很差,缺水少吃,有时一块很脏的毛巾将吃过的碗像抹布一样抹一下,就拿来给你装小米粥吃,要不是肚内空空,饥饿难忍,确实是吃不进去这种卫生条件这么差的状况。但就这种情况,也是当地老百姓拿最好的伙食招待我们了,我记得有一次在一位李大爷家吃饭,农村很讲究男尊女卑,李大爷坐在坑头上陪我吃饭,他的爱人在炉子上给我们做饭,而他初中毕业的女儿,叫李明玉的却站在边上给我们装饭,我再三请他们与我们一起吃,他(她们)就是死活不肯,等我们吃完后,他们才吃。所以时至今日,我仍然忘不了是河北老乡的窝窝头、小米粥养育了我,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也是在那里学会了盘脚坐坑吃饭与老百姓边吃边拉家常,做群众思想工作说心交心的习惯。记得有一次我下乡回到公社驻地,周杨群副连长不知从那里弄来了一小块块毛驴肉,是熟的冻驴肉,那真是让我终身难忘的一次,也是世上最香最好吃的一次美餐。以至如今想到他,还会有流口水的感觉。

    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从9月份到69年4月份,我都是故城地方上度过,从时间看也是正是北方从深秋到严冬再到春天的半年多时间。对于我这个从南方长大的新兵来讲,除了跟着周杨群副连长学习做好群众工作,宣传好毛泽东思想,做两派的安定团结和维稳工作外我还要学会适应这北国冰天雪地,万里严寒和适应北方生活、生存的关。那些后发给我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部旧的自行车,我真的象“敌后武工队”的战士们那样,下农村、进大队、访农家、回公社,甚至有时一个月让我们回部队去洗一次热水澡,都全凭着那破旧的自行车。虽然北方地势平坦但从驻地骑车回部队,也有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回到部队洗热水澡,待回到公社驻地,又是满头臭汗,想再冲热水澡都已没有机会。而北方的冬天,有时鹅毛大雪将整个路面都封销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你只能凭着感觉向着一个方向,骑着那除了铃挡不响,其它什么都会响的自行车,以至于有时会迷失方向,多走了不少冤枉路。更要命的是到了晚上,由于公社都实行定量供应煤炭,晚上的炉子,都是上半夜炉火通红,下半夜往往是掩旗息鼓,还好除了部队发的被子外,还有件军大衣盖在上面,帮我度过了第一次北方的严冬。那时自己也正当青春年少,火气旺盛,也养成了到如今我已近70岁,仍然有夏不怕晒着,冬不怕严寒的好身体。我记得当是除了正面宣传毛主席关于团结大联合,抓革命、促生产的指示外,我们还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宣传毛泽东思想,有个河北流行的"小放牛”,群众将他改成男女对唱形式,女问:”天上的星星数着那颗亮,什么人的著作好比红太阳,什么人学了有方向呀,战天斗地哟就有力量。”男答:“天上的星星数着北斗亮,毛主席的著作好比红太阳,革命人学了有方向,战天斗地就有力量。”由于部队坚持正面宣传,正面教育再加上解放军的威望,故城县的两派矛盾在群众的自我教育中很快就烟消云散,出现了团结统一的大好局面。

    1969年3月珍珠岛事件以后,部队进入繁忙的战备值班准备阶段,接着党中央召开“九大”会议,地方上形势也比较稳定,两派对立情绪逐渐消除。连队又有老兵退役了,69年初我被任命为通讯二连外线班副班长,5月份的时候我也结束了半年多的“三支、二军”工作回到了连队,开始转向真正自己熟悉的通信兵工作。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9-30 12:47:57| 阅读 2267
评论 (5)
 

标题:

林金才——新的生活环境考验着我们(我的从军之路之三) 

发表时间:

2014-9-24 18:39:15 

更新时间: 

2019-3-14 21:11:15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家庭 2014重阳  

   连队伙房还旧样  杂草重生见荣光

   如今我们在门前  当年激情永难忘

    经过漫长的长途火车旅行,部队沿着京广线转道河北石家庄,来到了故城机场,全体指战员在机场的油库专用线上整队后开赴各单位。9月的河北大地,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色,遍地的高粮、玉米使人有如身处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海洋之中,给我们在山区长大的南方来讲,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新鲜感。但等待考验我们的战斗、生活的第一道是首先是过好生活关如何去适应这华北平原的生活。原来在南方生活,战士们吃的是大米、白面,连队有46头猪还可以为改善生活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而北方虽仍然是一天4角5分的伙食标准,但如何去适应连队占35%的细粮,其他还有65%的是粗粮。因而连队食堂的菜谱上除了馒头、大米饭以外,更多的字眼是:窝窝头、二米饭(大米与小米合),高梁米以及小米粥。而对我们这些长年生活在鱼米之乡,吃惯了大米白面的南方人来讲,首先适应这种生活习惯,成了摆在我们指战员面前考试的第一道题。

    记的有一天吃窝窝头时,许多战士看到金灿灿的窝窝头,以为是鸡蛋做的,一下子拿来了4-5个,咬一口,实在难下肚子,就将其余丢掉。连队指导员在食堂马上召开现场会,说明国家还很困难,这些粗粮也是老百姓辛苦种植的,当知道古唐诗讲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滴滴皆辛苦”的道理,何况丢掉的不是一、二个窝窝头,而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劳动人民的辛勤果实。而且还作为全连这个星期班会的主要讨论内容对大家都要受教育,都要表态发言。从此,再也没有出现随便浪费粮食的现象。以至于后来每年新兵到部队都要进行忆苦思甜、吃忆苦饭的教育。我们连队还把新兵集中起来,每次去驻地挂勾的里老公社二南庄与老百姓进行为期一周的同吃、同住、同劳动。请当地老百姓给新兵忆苦思甜,进行传统教育,阶级教育,从中感受到新旧社会的对比,激发战士们热爱新中国,保卫新中国的决心和信心。看看老百姓吃的什么东西,我们部队的供应标准已大大好过普通老百姓,我们不能忘本。要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安心服役,报答祖国人民的关心与厚爱。在经历的第一道生活关的考验后,绝大部分战士都很快适应了这风沙扑面、盐碱水碱的北方生活,许多战士常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些豪言壮语仍然激励着我们在日后的战斗、工作、生活中,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压倒困难的精神武器。当然在这第一道考验中,也有极个别战士遇到吃细粮就放开肚皮饱食一餐,遇到粗粮就饿肚子,以至于吃坏了肚子、吃坏了胃,天天泡病号跑卫生队,最终服役满三年,马上就吵着回家去。

    遵照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导,为了改善连队艰苦的生活,连队抽调2名战士专门在营房的空地上种了2-3亩的菜地,炊事班专门在菜地边上垒了猪圈,养了6头猪。同时炊事班加强岗位练兵,将粗粮做细做精,使食粮更适合战士们的食欲,让战士们吃得更多、更好。我记得故城机场为此曾经举办过二次“粗粮细做”的竞赛现场会,各基层连队将自己拿手的绝活在大伙面前露一手。在内场的大操场上将自己连队食堂做得最好的主食摆开来,让大家共尝,评出一、二、三等优秀奖,我们连队炊事班还获得过优秀二等奖。从精神思想教育到物质基础保障上,采取三步走的方案,一是对指战员加强我军宗旨的教育,坚苦奋斗传统的教育;二是加强连队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建立蔬菜养猪基地,我们连队的菜地在当时除警卫连外是养得最好的,曾经将多余菜拉到王瞳、里老村去卖;三是提高炊事班岗位练功水平,做出更加香甜可口的饭菜。使这个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部队,一样在风沙遍地盐碱的华北大平原终于象营区边上的大白杨一样,深深地扎下了根,成为顶天立地的一排风景林,为保卫祖国的蓝天白云安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真是:万里奔波,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阅尽人间艰辛,磨炼军人意志,方露子弟兵精神。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9-24 18:39:15| 阅读 1918
评论 (5)
 

标题:

林金才——也谈谈我仍是空六军的兵 

发表时间:

2014-9-17 18:42:14 

更新时间: 

2019-3-14 21:12:11  更新者: 徐同联

关键词:

家庭 2014重阳  

    1982年我从故城场站转业回到老家,被安排到龙岩地区邮电局工作,1983年被组织上委任为龙岩地区长途线务局副局长、副书记,1984年通过自身的努力,我考取了北京邮电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成归来后,曾任过龙岩市邮电局党总支书记,1988年被任命为福建省龙岩邮电技校校长兼书记。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责任,凭着多年军旅生涯养成的坚毅品格,艰苦创业,知难而上,决心在家乡红色的土地上为全省邮电系统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龙岩邮电技校在全国54所邮电技校中属二类技校,可我们却要创造出一娄的成绩,我校报务专业与综合电信专业在全国仅有的二次全国统考中,双双取得了综合总分第一名的佳绩,被人们称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并载入龙岩市志和福建邮电志。我校报务学生依靠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制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旧电报机,取得了优秀成绩,全国邮电部博物馆,曾专门来函索要我们的旧机器,以作纪念。在龙岩邮电技校的日子里,我们为全省培养4656名学生,在邮电局分营前,每5个福建邮电职工,就有一名是龙岩邮电技校毕业的。因而被企业称为:春风化雨满园桃李秀,丹心育苗遍地栋梁材。

    我自己也在工作中,先后被为福建省优秀教师、龙岩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获得省邮电管理局教育基金一等奖,邮电部振兴邮电技校教育积极分子。还担任邮电部邮电技校教育指导委员会《综合电信》专业教研组组长,我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全国及省市期刊上发表,本人先后获评为讲师、高级政工师职称。

    我现在与退休多年,在家带带孙子,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以前工作的劳累,我先后二次发生心肌梗塞,与死神擦肩而过,经抢救又活了回来。多年的部队生活养育了我的性格与意志。虽然,我现在将部队中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晒出来让大家共享,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豪言状举,但正是这看似平凡的言行锻炼了我空六军官兵一勇无前顽强拼搏,不断进取,永不止步的战斗精神。我经常想:是什么力量使我们这南北各地既不相识又熟悉的战友们汇集在空六网上,是什么精神鼓舞着我们这离开军营的战友又凝聚在八一军旗下。是空六军的兵的精神感召,使我们有无私贡献的网站创始人付根利战友的辛勤耕耘,有蔡国富战友等一批版主的集体发力;有罗永志战友从一个战士成长为共和国的守护神,在公安战线谱写了感人而又传奇的从警人生;有军长的夫人,普通一兵中的徐同联大姐,为空六网的成长壮大发展,对青年一代的关心、爱护,可以说操碎了心;更有战胜病魔而仍然活跃在我们空六网的张玉武战友……正是这许许多多的战友,他们呕心沥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谱写了我们空六军官兵的团队精神,在平凡的生活、工作、战斗中谱写自己不平凡的生活、工作、战斗经历。

    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他各有不同,将这平凡的事情写出他闪光的地方,谱写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我们空六军的每位战友应向自己、战友及后人汇报的内容。正是抱着这一心态,我响应版主的号召,回忆我们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日日夜夜,把我们空六兵老战士的风采展示给大家。希望得到大家共同的批评指导,分享这快乐与艰辛的乐趣。回顾过去,我们不为渐渐逝去的青春年华而悔恨,展望未来,我们为仍是一名合格的空六军的兵而骄傲。做一名合格的空六军的兵,是我们心中永远不灭的奋斗明灯!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9-17 18:42:14| 阅读 1593
评论 (7)
 
   

共 49  篇,第8/10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4-5-18 19:59:39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