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话:雷达33团战友回忆录《北国春秋》的发布会再有几个小时就要召开了,这对曾经33团的官兵们来说是一件大事和值得纪念的事,也是全体空6军战友们当贺的一件喜事。值此,将曾贴出、又被“黑过”、现在仅剩六分之一帖文却还在网上挂着的《 北京向北的那些事儿 (一)--(六)》再次贴出,算是本人对雷达33团的一份贺礼吧。同时,也希望这些字别再一次被“黑”。谨此,向当年大草原上的雪达兵战友们致敬! 眼下还没机会读到33团此经年大作,但想其中定是记述了苍莽草原之上士兵们那一段段如歌火热的军旅岁月和大漠深处一批批边防雷达人不凡的身影和闪光的脚下之路。 重拾记忆中的碎片,却唤起了虽曾久远、早己镶刻于心的“ 北京向北的那些事儿---- ”
一、北京向北
北京向北,欲进入草原,必经过那座因“大境门”而闻名的城市张家口,张家口再向北就是当地老乡们地理概念中的“坝口”了。所谓“坝口”,其实是个相对模糊的方位概念。“坝口”的确存在,但要准确定位却很难。就像你站在自家门里说这是家门口,可以。站在门口外说这是家门口,也行。里外都是视当时表述者所站的位置而定。“坝口”在地理上没有严格的定义,但何为坝上,何为坝下,只要你往这儿一站就显而易见,不言自明。在这个北京向北,大概北纬41-42°的地方,自西向东横亘着平均海拔1500-2500米高度的一道状如台阶、徒然升高的“坎”,坎的北向叫“坝上”,坎的南面就是“坝下”了。这里是华北平原与内蒙高原的交汇之处,是农耕文化和畜牧文化的融汇之地,当然更是千百年来兵家必争的古战场和见证生死博杀的要冲之地。 至坝口,便见断崖如韧,沟壑似壁。大展开面空间的二级台阶之上,行行列列布满了金字塔样白色的防坦克水泥三角形巨桩,视野内望去,无始无终。如韧的断崖是人工爆破所为,TNT己将昔日那连绵的南向山坡炸成了一个个巨大无比的超级天然跳台,被火药撕裂开的壁面显得狰狞恐怖,断崖齐刷刷的挤在一起如“金刚”般呲着的利齿,个个都泛着黄涩的幽光。细如腰带的一条公路由南向北如蚯蚓般爬行其中、徐徐向上漫延着,这是连接坝上与坝下、草原和内地惟一的一条公路通道,就这,一旦大战在即也是要首先被炸断炸掉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