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姚念龙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姚念龙 
部队: 空24师   
部门: 司令部机要科 
职别: 科长 
电邮: sdjnynl@163.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战友是陈年的酒,越久越醇;战友是清澈的水,越淡越真;战友是远方的客,越走越近;战友是难忘的人,越想越亲。愿战友永远保持年轻的心、纯真的情、强壮的体、幸福的家。忘掉年龄、忘掉恩怨、忘掉烦恼、多想战友。 
所有篇目(共681篇)
 

这是对 姚念龙 个人博客主页第 113444 次访问

 

标题:

单衣顺母 

发表时间:

2011-7-1 21:11:24 

更新时间: 

2017-4-26 20:24:23  更新者: 刘祺云

关键词:

孝贤 典范 诗词  


单衣顺母


 姚念龙


    孔门高足数子骞,(2)

 至孝纯真千古传。

    马父一鞭芦花露,(3)

   闵损双跪涕泪言。(4)

 晚娘虽嫉独我苦,

 继母若去仨儿单。

 肺腑话语感天地,

 春秋齐鲁皆称贤。

 

    (1)鞭打芦花:是中国二十四孝中讲闵子骞“单衣顺母”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战国初鲁国闵家村(今山东济宁鱼台县王鲁镇大闵村)。闵子骞10岁那年,岁末,和继母所生的两个弟弟随父坐车去赶集,父亲叫闵子骞学赶车,子骞却冻得瑟瑟发抖,拿不住鞭子。父亲不知情,看着子骞穿的棉衣比弟弟的还厚,认为子骞装冷偷懒没志气,就朝子骞猛抽一鞭,结果从子骞棉衣中飞出很多芦花,父亲方知子骞受到了继母的虐待。盛怒之下,父亲要回家休妻。10岁的子骞,双膝跪地,说出了继母的很多好处和养育之恩。并还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纯真善言,感动了父亲,更感动了继母。后继母终生善待子骞,成为千古孝德美谈。

    (2)闵子骞是孔子的最得意的大弟子之一,比孔子小15岁,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晚年帮助孔子整理过典籍,对《礼记》最有纂订之功。孔子曾说:“随我曾游者,皆不及闵也。”并赞誉“孝哉闵子骞!”

    (3)马父:为闵子骞的父亲,叫闵马父。

    (4)闵损:闵子骞,名损,字子骞。

 

2011 7 1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1-7-1 21:11:24| 阅读 4604
评论 (9)
 

标题:

打莲蓬 丢裤头 

发表时间:

2011-6-30 15:45:06 

更新时间: 

2013-5-29 14:46:24  更新者: 姚念龙

关键词:

战友文学 追夕 惜今  

打莲蓬 丢裤头

     今天一上午,在电脑上欣赏着刘祺云和程飞二位老大哥拍摄的荷花,自己脑海里也在不断翻着小时候到湖里摘荷叶、采荷花、打莲蓬的幅幅画面,同时也想起了当年一次我打莲蓬丢裤头的往事。

    那时,一到夏秋季节,湖里的荷花一眼望不到边,钻进荷花荡,你如不提前辨清方向,都很难钻出来,尤其是赶上阴天。夏天采下荷花,把外面的花瓣掰下来,专要里面的花蕊,晒干当中药材卖,很贵的。一个季节下来能晒十几斤呢。荷叶打下来,晒干包装熟食品用,如:包子、油条、熟肉等,不但卫生,而且清香扑鼻。现在用途就更广了,仅去年秋季从我“水月楼”门口小码头上运走的荷叶就有好几百吨。那一阵,我在老家侍奉母亲,一天到晚都不得安宁。莲仔的作用就更不用说了,嫩的打下来现吃,能解热怯火。老了采下来,莲仔、莲心营养价值都很高,而且是药膳的良品。所以,莲藕浑身都是宝,既能食,又能赏。

    打莲蓬丢裤头,说起来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虽说是个笑话,但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酸酸地。

    那次,我是带着一个大口袋去打莲蓬的,打了大半天,打了满满一口袋,谁料临到家门口,从水里一上岸,却发现自己赤身裸体,身上仅穿的一个裤头已不见踪影。这年,我大概已十四五岁。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1-6-30 15:45:06| 阅读 4349
评论 (10)
 

标题:

登太白楼 

发表时间:

2011-6-29 22:35:46 

更新时间: 

2011-10-15 12:18:15  更新者: 张玉武

关键词:

赏景 吟诗 诗词  

登太白楼(1)

(作者:姚念龙)

任城古韵倚诗仙,(2)

邹鲁雅风赖众贤。(3)

汶水阳川将进酒,(4)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1-6-29 22:35:46| 阅读 5188
评论 (10)
 

标题:

关于律诗的一点拙见 

发表时间:

2011-6-29 21:11:44 

更新时间: 

2011-7-3 22:40:57  更新者: 姚念龙

关键词:

探讨  

关于律诗的一点拙见

     非常同意先庆兄意见。律诗这种格式本来就是一个枷锁,没必要用它来束缚自己。可有的人就愿意往自己身上套,不管适合不适合,好像写出来的东西不带个什么律啊牌的,就显不出自己有文化、有水平。看看诗仙、诗圣有几首诗是按律写的,尤其是李白,那才是随心所欲,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算不上什么律绝,但她却成了妇孺皆知、人人能咏的千古绝唱。就连诗圣杜甫都说他是“醉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谁为雄”。非常同意先庆兄那句话,“没必要非得什么“律”、“绝”的去套。”但是,《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却说“因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所以,自己写的东西,如果扣不上平仄韵、中间四句对仗不工整,就不能轻易叫什么律、绝的。只要不用律、牌什么的,只要意思大家能看明白,怎么写都行。要的就是个境界。一点拙见,错误之处,敬请战友们批评指正,谢谢!

2011 6 29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1-6-29 21:11:44| 阅读 4230
评论 (16)
 

标题:

水路稽查之歌 

发表时间:

2011-6-27 21:10:36 

更新时间: 

2011-6-28 22:08:38  更新者: 姚念龙

关键词:

岗位 职责 诗词  

水路稽查之歌

——献给坚守在一线的水路稽查队员们

 

月亮已经困了,

你仍迎送着船舶远航。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1-6-27 21:10:36| 阅读 3584
评论 (9)
 
   

共 681  篇,第121/137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5-25 9:32:24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