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张少村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张少村 
部队: 军直   
部门: 通信一连·维护队 
职别: 指导员 
电邮: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所有篇目(共11篇)
 

这是对 张少村 个人博客主页第 12657 次访问

 

标题:

由《士兵突击》说开去 

发表时间:

2008-2-12 13:47:41 

更新时间: 

 

关键词:

  

 

   听说《士兵突击》好看,抽空我也断断续续地看了几集,的确感觉不错!没有看完本来就没有发言权,这里谈点看法就当和战友们一起消遣。

   相对当前某些国产大片而言《士兵突击》的确有些了另类。它属于一部‘三无作品’——无美女、无爱情、无大腕。但是它为什么能赢得广大观众的亲睐?是因为人们的审美疲劳看腻了美女靓仔?也就是吃腻了‘荤菜’偶尔也来一顿素的!

   诚然,相对那些动辄投资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名星阵容强大、场面气势恢弘、故事情节曲折、打斗场面惊险刺激的国产大片而言,的确《士兵突击》不能与其匹敌,这是因为该剧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成长的故事,故事的情节真实,既没有空洞无物的说教也不是以前的那种高大全的英雄人物形象,让你看后感觉到这些人物就象你当时所在部队的战友,有一种似曾相似感觉,甚至有的人物就是你自己。

   该剧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但最具典型意义的莫过于许三多了。这个来自农村没有见过世面、行动近于木讷的‘笨兵’,起初你在他的身上找不出任何值得赞扬的地方。一个动作别人只需要做一遍就行了,而他非得要做上几遍才能达标,然而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劳一份才。经过勤奋和努力他变了,他成了部队的骨干力量,这就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也就是该剧能吸引人的地方。

   从许三多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有些战友的影子,有的战友刚到部队时出操走顺拐,吃香蕉和皮吃,见到抽水马桶不知为何物。但是经过部队的锻练,学到了许多知识和许多做人的道理,有的成了部队的骨干力量,甚至成了我军的高级指挥员。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8-2-12 13:47:41| 阅读 4148
评论 (8)
 

标题:

永远的义战 

发表时间:

2008-2-9 9:40:27 

更新时间: 

2009-3-6 15:39:52  更新者: 汪卫政

关键词:

  

   我第一次见到佘义战很难把他和高大的西北汉子联系起来。小小的个子圆圆的脸,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一张嘴露出微黄的牙齿:“嘿嘿!子(指)导员。”
   就是这样一个老实憨厚的小伙子,想不到竟被狂犬病夺走了他年仅24岁的生命。
   佘义战离开我们22年了,阴阳两隔,义战,现在你好吗?不寂寞吧!
   记得最后一次和佘义战聊天是这样开始的:“佘义战,你们陕西流传‘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米脂的女人是不是很漂亮啊?”
  “嘿嘿,指导员咱不知道哩!”他总是憨憨地回答我。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8-2-9 9:40:27| 阅读 3207
评论 (2)
 

标题:

感受佛山 

发表时间:

2007-11-18 10:12:41 

更新时间: 

 

关键词:

  

  感受佛山

   第一次到佛山是2004年10月。时至深秋,湖南的天气已渐感凉意,但到了广东人们还衣着短装,室内还开着空调、电扇,一冷一热似乎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佛山挨着广州,乘车只需半个小时就到了。围绕佛山转一圈到处都树立着巨幅广告牌。“大荔—中国铝材第一镇”、“乐从—国际家具城”、“澜石—国际不锈钢交易中心”、“石湾—中国陶瓷城”…… 佛山经济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广东经济的又一大热点和亮点。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冰箱,美的、志高空调和容升冰箱占全国家电市场一个相当大的份额。这里的微波炉的产销量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由于价廉物美就连精明的外国商人也在贴牌销售,说这里是微波炉的生产王国是名至实归。顺德出名牌,曾被列为全国城镇的发展模式之一。来到这里你才可以真正感受到什么是经济充满了活力,能触摸到广东经济的脉动!

   我是受朋友之邀慕名而来的。他已经来佛山发展有几年的时间了,做出了一些成绩,基本上站稳了脚跟。其实,像他这样来佛山“淘金”的湖南人在佛山占一个相当大的比例。他们都是怀揣梦想来异乡创业的,老万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说十年前他就来到了佛山,他是看着佛山变化的,他自己也在变,快六十的人了,儿女都已来到佛山办厂、开公司,购房买车都成了佛山人。儿子开‘凌志’、女婿开‘宝马’,他自己开‘皇冠’,他说年纪大了只开个档口(门市)做生意轻松些。办厂太累了,还是让儿子、女婿去干吧!交谈中他流露出做出成绩后的自豪感。同时,他也劝我来佛山创业发展,他说这里比内地的环境好,只要你照章纳税、按时交厂房租金没有人找你的麻烦,这是和内地的区别之一。从谈话和生活习惯里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融入当地的文化习俗里了。例如,会客厅除了沙发外还放上一套茶具,来了客用沏茶招待客人动作非常熟练。无论是档口还是厂房都供有佛龛,每天的早晚都要烧香拜佛十分虔诚。年轻一些的还能说流利的粤语,(当地人称白话)只是饮食方面还是保持着辛辣的湘菜风格。

   认识的另一位是况老板,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他说他和我一样是转业干部,开始分配到政府部门工作,后来他辞去了工作做起了生意。他很直率、说话开门见山。他说中国现在不缺政府官员,而缺的是纳税人,纳税人越多越好!一个人开公司自由自在不看别人的眼色、也不担心别人怀疑你的财富来路不明。自己驾车上下班无拘无促,既为国家创造了税收又为自己创造了财富。到了这里做生意你不用担心货款不能回笼,广东人做生意不像湖南人爱面子,就是开着奔驰、宝马该要的一元也不能少,不该拿的一元也不多要。虽然少了一点人情味但让你感到踏实、放心。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1-18 10:12:41| 阅读 3486
评论 (7)
 

标题:

由农妇拍电视剧想到的 

发表时间:

2007-10-22 9:30:01 

更新时间: 

2008-10-1 16:44:33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前些时候,中央电视台播了一则新闻,湖南省湘西的一位农家妇女用DV机拍摄电视剧《千里寻母记》。故事的情节很简短,讲的是一位母亲南下广东打工,家里留下一对儿女,儿女因思念母亲要去广东寻亲,然而家境窘迫无钱买车票只得步行,沿途的坎坷可想而知。

   我虽然不懂如何拍摄、制作电视剧,但是我认为要拍成一部电视剧起码要具备几个条件, 剧本、导演、演员、摄像、道具等等。按照常规这些条件似乎农妇都不具备,她没有想到所拍的故事能上电视台播放,更不会想到还能上中央台的焦点访谈节目!她的目的也许只是为了自娱自乐。因为演员全是在自己村里找的,自编、自导、自演,贴近生活非常感人。乡亲们认为这样的故事才是真实的,而且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这位农妇也非常有成就感。

   由此,我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带太多的条条框框,这样容易思维定势。如果你认为拍电视剧只能是那些进过专业学校、有专业知识的大导演、大明星和投資人结合才能完成的高雅艺术,那么一个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妇岂能完成如此大的手笔?那不是痴人说梦!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购房买车,吃讲营养、穿讲名牌,有的人甚至还买一部摄像机拍一个片子‘浪漫’一回。反正是自我欣赏,也不管别人怎么去评说。它记载了你所需要记录的一切,婚庆嫁娶、红白喜事、乔迁祝寿、生意开张、恭贺升迁,甚至你高兴了还可以拍个电视剧‘高雅’一把!随着物质条件不断地改善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过去常讲的‘三大差别’也正在缩小,只要有钱你可以住在北京、也可以住在上海没有了户籍的限制。过去出行坐小车、乘飞机、坐卧铺还要凭级别,现在你只要有钱就是坐宇宙飞船又有谁管得着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有了钱民间艺术也有了用武之地。然而,有些人把民间艺术称为草根艺术、民间艺术家称为草根艺术家。对此,我不能苟同。‘草根’这个词听起来似乎有贬低的意思!感情上难以接受,尽管我不是什么家,也不懂什么艺术,‘草根’给人有不值钱的印象,有的叫法也不科学,农民进城打工被称为打工仔、打工妹,那么上了一大把年纪的人出去打工又该叫什么呢?叫打工老爷们儿、打工老娘们儿?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0-22 9:30:01| 阅读 3493
评论 (2)
 

标题:

我的特殊战友 

发表时间:

2007-10-4 15:37:58 

更新时间: 

2008-10-1 16:42:06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我记得1979年在部队刚提干时添置了两大件家档,一块西铁城手表和一台红灯牌收音机。别看这台收音机当时的价格是43.5元钱,它几乎花去了我一个月的工资,在当时商品短缺的年代这还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但是我觉得值。我选择它的理由有三,其一、上海货在当时是好商品的代名词,这台上海无线电三厂出品的收音机样式还不错。其二、它的灵敏度高、性能好。唐山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收听电台广播无论是中央台、北京台还是天津台、河北台都能清楚地收听到。其三、音质好、音量也大,也方便携带,实践证明效果的确不错。

    我当时在通信一连对空台上班。我们对空台由于其工作特点一般都建在高山上,可以想象在山上除了值班外闲暇的时候会感到十分寂寞、无聊,有时我想如果在此地设上神坛,摆下祭坛,参禅、悟道,那就变成了地道的苦行僧了。也有胆大的战士没事找事地打电话找二连女兵话务员聊天。然而,有了这台收音机我们的业余生活有所改观。有愿意听歌曲的、有愿意听新闻的、有愿意听平书的、也有愿意学文化知识的,只要收音机里播放李双江、郭兰英、马玉涛的歌曲都可以跟着喊上几嗓子,管它呢,反正没有人听见,有了它我们的业余生活充实多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八十年代初学习英语的热潮遍布军营的情景,我也加入在其中。有了收音机再到唐山新华书店买几本教材,跟着收音机叽哩哇啦地学了起来。什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的,只要是休息时间我都会打开收音机听。有人笑我说你能通过收音机学会英语那就等于猪圈里能跑出千里马来,我笑着回答跑不出千里马来能跑出一个百里马来也行嘛!我想有时的学习其实就是一种放松、一种消谴、一种充实,你太带有功利性、目的性太强那样太累,比如你听英语科普文章就会了解到科普人物巴士德、卡文蒂什,了解科普知识黑洞、红移、宇宙大爆炸。你听《英语时文阅读》就会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你又何必非得要把过程和结果挂起钩呢!                                           

    部队后来又兴起了文凭热,我又加入在其中,正好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了这类课程。我从内心感谢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老师们,他们用绘声绘色的讲解使你如临其境,让你了解到古巴比仑的两河文明,了解到荷马史诗里的伊利亚特,了解到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神曲,了解到沙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为了不影响他人的休息,我对收音机进行了改造,将收音机的侧面壳上钻一个孔安装一个耳机插座,这样就方便多了,有时睡觉前只要戴上耳机还可以听上个把小时,有时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收音机也从床上滚到了地上,我想这下可坏了,它肯定给摔坏了。没想到把它拿起来鼓捣几下又响了起来,后来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也就习以为常了,只不过音质差了许多。

    部队里来了家属,文化生活单调,战友们把收音机拿去听,我虽然嘴里满口答应,心里确实有些不乐意。因为这样就中断了听讲座,有时要听袁阔成说的平书《三国演义》。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家属来队那是天大的事,个人爱好只能让路。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0-4 15:37:58| 阅读 3974
评论 (7)
 
   

共 11  篇,第2/3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4-11-23 6:43:48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