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讲堂 “一字千金”与咬文嚼字
范 建
笔耕年代,常用笔来爬格子,免不了写得龙飞凤舞。录入的打字员看到那些飞舞的“龙凤”,一不留神,落在报上的铅字就啼笑皆非了。有一次,我们的报纸把“中国作家协会”变成了“中国牛家协会”,搞得编辑们无地自容。生怕作家们找来算账。好在作家们有学养,见那“牛”字就自我解嘲道:“报纸登得也没错嘛,咱不就是个挤奶吃草的牛!”话是这么说,可我们当编辑的,好像脸上被重重地扇了个大耳光。就为这,好长一段时间,一个“牛”字,竟让我们在新闻圈里成了“文盲报纸”讥讽的靶标。
现在改用电脑写稿了,是不是就能避免那样的差错?其实不然,电脑输入法相当多,每个人的用法不一样,人为带来的差错就更离谱可笑。像我喜用五笔字型,笔划顺序稍一颠倒,就会把“农业”打成“受精”。那么报界用得最多的拼音法,打上“蜂蜜”,拼音不准,就会错成“粪蜜”。倘若登上报纸,读者还会以为这市场上会不会又出了什么“粪蜜”的新品呢。这么一看,打字能不能打得对,会不会是这个字、这个词?不是计算机能左右的。假如脑子出了水,也一样歇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