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伟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徐兴伟 
部队: 军直   
部门: 战勤连 
职别:  
电邮: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所有篇目(共91篇)
 

这是对 徐兴伟 个人博客主页第 45176 次访问

 

标题:

进藏见闻(11) 

发表时间:

2007-10-1 16:02:07 

更新时间: 

 

关键词:

体验甘巴拉  

    西藏有个著名的山叫做甘巴拉,海拔5374米高,缺氧达50%,被视为生命的禁区,这里长年驻守着空军某部一个雷达站,他们担负着对空警戒和给过往飞机提供空中保障的艰巨任务,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最高人控哨所,这个雷达站被誉为空军英雄雷达站,获得过极大的荣誉。也许是生活环境的艰苦,地理位置的特殊,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春节联欢晚会经常能看到他们在阵地上手握冲锋枪升国旗的动人场面,看到甘巴拉光秃秃的山顶和战士们的身影,就不由的让我感动和联想,因为我也上过甘巴拉,由于任务的需要我曾经两次到过这里,每次半个月,记得那天领导对我说:明天你到甘巴拉执行任务,时间半个月。并简单的给我介绍了一下甘巴拉的情况,还说:如坚持不住就给我们打电话,派车把你接下来。听完这话我心里暗自吃惊,怎么?半个月都有可能坚持不住?到底艰苦成什么样子?我曾听说过甘巴拉,因为来西藏之前我看过一本书叫作“亮开你的舌胎或空空荡荡”大概是这个名,时间太长我记不准确了。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西藏甘巴拉的风俗人情,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受到极大震憾,并对甘巴拉产生了极大兴趣,真想去看一看,没想到想什么来什么,这么快就如愿了,我自己都觉得可乐。那天晚上我对甘巴拉做了种种的想象,它是一座孤零零的山吗?是否一半在云中?风很大?有雪吗?很寒冷?严重缺氧怎样生存?真像书中讲的那样吗?带着一丝的恐惧好奇和猜想我进入了梦乡。第二天起床吃完早饭我给甘巴拉的弟兄们准备了一些礼物,我记得有几本杂志,还买了几包烟,按照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人上甘巴拉都要带一些小礼物,因为山上的文化生活相当的单调枯燥,准备好礼物我座上吉普车沿雅鲁藏布江直奔甘巴拉,那天天气很爽,吉普车疾驰着,我已完全没有了昨天晚上的恐惧感,我兴致勃勃的欣赏着车外的景致,领略着西藏的风情,道路蜿蜒崎岖,雅鲁藏布江时隐时现,哦,看到传说中的雅鲁藏布江了,原来并不像歌声唱的那样“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她似乎很文静,江面不宽,水流不急,也没有船,好像一条玉带静静的躺在那里,她是由喜马拉雅山融化的冰川汇集而成。一路上还时常能看到一些经帆,偶尔能见到几个很小很原始的藏族村落,村边见到几只狗,可能就是现在的藏獒,人非常稀少路上也没有什么车辆,依然显得空旷荒凉,车开了很长时间来到雅鲁藏布江大桥,过桥往右转开始上山。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0-1 16:02:07| 阅读 3637
评论 (3)
 

标题:

进藏见闻(10) 

发表时间:

2007-9-23 13:32:23 

更新时间: 

 

关键词:

大昭寺,八角街  

           拉萨大昭寺门前

      来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八角街是必去的地方,这天我们一行人来到大昭寺参观,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建筑之一,是西藏第一座寺庙,已有一千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朝拜者,转经者,参观者络绎不绝。来到大昭寺门前,眼前的情景把我吓了一跳。只见门前烟火缭绕,成群的信徒正在朝拜,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只见他们趴下起来,起来又趴下,动作挺快,旁若无人,这样的场面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出于极大好奇我在旁边静静的看着,过了很长时间我站累了,可他们还在拜着,我是个凡夫俗子,对眼前的一切我无法理解,他们这样虔诚为了什么?能得到什么?再仔细一看青石地板上留下了他们光亮的,深深的,与身体相等的印迹,我在感叹,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岁月的永恒和无限。来到寺内我看到这里供奉着文成公主的塑像还有她进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等身镀金像,释迦牟尼的镀金像在朝拜者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朝拜者们为了一睹释迦牟尼的尊容有的不远数千公里跪拜而来。在寺内的一处有很长一排转经桶(弄明白了)我记得是红颜色的,镶着金边,每位参观者,转经者,朝拜者都依次用手顺时针给一个加速度,我也混在其中,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含义,但入乡随俗,别人怎么做我也跟着学,转经桶发出轱辘辘的声音,前面看不到人们的头,后边看不到人们尾,也许千百年来它就从没有停止过转动。我看到寺内有千万盏酥油灯闪闪发亮并散发出浓浓的酥油味儿,场面颇为壮观,喇嘛们不断的给酥油灯添油,也许一千多年来它从没有熄灭过,闪闪的酥油灯好象正在向人们讲述着它的千年历史和神话故事。从大昭寺出来我看到一位活佛也从寺里走出来,看到活佛,一群信徒惊喜的追上去争先恐后的来到活佛身边,只见活佛不厌其烦的边走边给每位信徒摸顶,意在祝大家幸福吉祥。离开大昭寺来到八角街,八角街是一条围绕大昭寺的街,接近半圆型,也有一些角,可以说八角街和王俯井,南京路一样有名,且更具特色,可能是因大昭寺神圣的感召,这里的人特别多,它是人们了解西藏的窗口,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千百年前西藏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新西藏的特色,它是西藏 宗教,民生,民俗,商业最集中的地方,我从八角街的一侧进去,顺时针游览,神秘的八角街映入我的眼帘,八角街路面只有几米宽,街上没有机动车,街的两侧全是藏式楼房,有两至三层,上边居住,一层几乎全部用于做生意,我对购物不感兴趣,我喜欢观看和了解民俗,街上的人很多,内地人,外国人随处可见,甚至有些拥挤,很是热闹。路两侧全是个体经营者,他们当中有藏族人,印度人,锡金人,不丹人,尼伯尔人开的店铺,尼伯尔人的店铺里挂着彼兰得拉的大幅画像,还挺浪漫,这里居然能看到异国风情,店铺或小摊摆满了各种小商品,这些小商品有各式藏刀,玛瑙石项链(六元钱一串),外国香水,外国木梳,金银饰品,转经桶,孔雀毛(两角钱一只)听说孔雀毛来源于印度,到了孔雀脱毛的季节人们可以像捡柴火一样去收获孔雀毛,然后出售赚钱,还有很多种小商品我也叫不出名,我只记得是琳琅满目,颜色鲜艳,令我眼花缭乱,与内地的风格完全不同。当然还是要购些物的,我买了十串玛瑙石项链,几把外国木梳,一瓶香水儿。在游览的路上我看到一些喇嘛身披袈裟坐在路中间手拿着一本书嘴里不停的说着什么,我不懂,这是怎么回事?经了解原来是喇嘛在念经,噢,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喇嘛念经,出于好奇我站在旁边看着听着,半天一句没听懂,不时的有人扔一些钱,喇嘛将钱捡起来,边数钱嘴里还在说着,到底是数钱呢还是念经呢?反正我一句也听不懂,可能是时间太长了,旁边的铺子里走出一位藏族妇女端着一碗酥油茶送给这位念经的喇嘛。我继续前行,路边不时的能见到一些几步一拜的朝拜者,他们风尘仆仆,满身的疲惫,好像从遥远的他乡而来,是逛街?还是朝拜?八角街可能是因他们而神圣?他们是因八角街而永恒?这时我看到一位年轻的藏姑娘头上编了很多细细的小辫儿,已是六月的天气但身上还斜穿着很厚的羊皮藏袍,腰里挎着藏刀,身上戴着很多饰品手里还牵着两只打扮得很漂亮大的绵羊走过来,精神头儿还挺好,是从牧区来的?是旅行?是朝拜?我看不出,旁若无人的样子,与现代文明极不协调,但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从八角街出来我们又来到大昭寺广场,议论着各自的见闻和感受,对面有七八个彪型大汉每人腰里都挎着藏刀从我们身边走过,这时有个汉族小姑娘年龄也就十八九岁推着自行车不小心碰了一下其中的一个人,这个人突然回过头来就要打这个小姑娘,小姑娘被吓呆了,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一看要出事,记得我们当时只有四五个人,我们以极快的速度在这几个人和小姑娘之间架起一道人墙,把他们隔开,这个充满野性的家伙还是要拼命的打这小姑娘,脚上穿的靴子把水泥地面蹬的嘎嘎作响,我们紧紧的挡着,这时我最担心他们动刀,小姑娘吓的已经不会动了,我回头看了一下,小姑娘还呆呆的站在那里,我用手推了她一下说“快走”小姑娘骑上车跑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流血事件被我们止住了。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9-23 13:32:23| 阅读 4694
评论 (6)
 

标题:

进藏见闻(8) 

发表时间:

2007-8-9 22:08:53 

更新时间: 

 

关键词:

  

    这天我来到了机场停机坪,在这里看到了我们的战斗机,我喜欢飞机,喜欢它的流线型,喜欢它的威武雄姿,我看到一架架战斗机整齐的摆在停机坪上,在雪山的衬托下闪着凛凛寒光,更加显得八面威风,应该说我们的战机并不先进,但在我的眼里它却是最有战斗力的飞机,因为驾驶它的飞行员是世界上最勇敢,最不怕牺牲的的飞行员,一但开战年轻的空军飞行员将驾驶这些战机腾空而起直冲云霄以英勇无畏的精神去执行轰炸扫射,侦察掩护或是激烈的空战等艰巨的任务,此时我想起了空六军的英雄,还想起了我们的空中勇士在轰炸大和岛时因飞机受伤而无法返回便驾驶受伤的飞机撞向目标......对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充满了信心,何时开战无法预知,我看到飞行员们穿着飞行服坐在驾驶仓里,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起飞,牵引车,救护车,消防车整齐的停在各自的位置上,地勤人员和场站各类人员也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里就是前线,十分的危险,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一旦开战机场将是重点袭击目标,但空军将士们无人退缩无人害怕,无愧的说他们都准备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留在这里.

    此时这里成了国际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外国人明显增加,今天我看到几架大型客机在这里降落,仓门打开又有一批外国人走下飞机,这时我看到有个老外下飞机后正在东张西望,嘴里还说着什么,过一会儿突然放声大哭,我闹不清什么原因,过去问一个翻译:哭什么呢?翻译说他一下飞机看到西藏雄伟浩大的雪山高原使他心里受到强烈震憾,嘴里说着西藏太伟大了,中国太伟大了,说完便激动的放声大哭......此时我的心灵也受到震憾。在中国也许只有西藏才能让人有这样的震憾。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8-9 22:08:53| 阅读 4162
评论 (3)
 

标题:

进藏见闻(7) 

发表时间:

2007-7-26 16:00:04 

更新时间: 

 

关键词:

  

     眼前这位藏族同胞穿着传统的黑色藏族服装,头上缠着盘头帕,腰里挎着藏刀,脚上穿着藏靴,脸略瘦,个头挺高,年龄和我差不多,由于长期受高原紫外线的照射,肤色很深,显得彪悍威猛.还是我们主动握手搭话:"你好".不知对方有何反应,也不知对方能否听懂,更不知对方能否接受,我有点担心.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们是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的宗教信仰且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又是在西藏的腹地头一次接触藏族同胞,在这神秘又让人不可理解的地方,没经人家同意就突然就进了人家院子,双方又是那么陌生,人家会怎样想呢?会不会有敌意呢?我正担心呢,只见这位藏胞说了声"奥"我听清了,但不知是什么意思,是欢迎呢?还是不欢迎呢?接着我们又简单的问了一些问题,这位藏胞都用生硬汉语做了回答,看来即能听懂汉语也能用汉语说话,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种唐突的见面让我们双方都很拘紧,很不自然,也很尴尬.和电视上看到的也不一样啊.对藏族同胞的生活习惯我有所耳闻,接着我们问,(下边的话题我现在还记得):你们都吃什么呀?回答说:吃糌粑,我们问:还有什么?回答说:还有牛肉,青棵酒,酥油茶。我们问:吃大米饭吗?回答说:吃不惯,胃疼(可能是做的夹生了)。我们问:这几个小孩都是你的吗?回答说:都是。问还想不想生了?回答说:还生(这都是原话).到现在也不邀请我们进屋里看一看,不知为什么,我有些等不及了,于是我说我们到你家屋里看看行不行啊,回答说:行,说着这位藏胞掀开门帘让我们进屋,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屋里,我打量着屋里的一切,这是一个充满宗教色彩的藏族家庭,房间不大,也有炕,炕上铺着厚厚毯子,比北方农村的要窄一些,炕的一头有个柜,样子和北方农村的有些相似,柜上涂着红漆,柜门上贴着活佛的像,地上也有个柜,比炕柜大一些,柜上点着几盏酥油灯,墙上也贴着活佛的像,房间的色彩很艳丽,整个房间干净,整洁,屋里有浓浓的酥油味儿,这种酥油味闻着难以忍受,在屋里我们也看到了女主人,女主人正在忙活呢,说是正在到打酥油茶,我们的兴趣非常高.原来打酥油茶的工具是个木桶,直径有大碗口粗,一米来高.有个木棍儿,木棍儿一头订一个圆木块,在桶里轻轻抬起重重落下,奶油色的酥油茶上下翻滚.啊这就是打酥油茶.这时女主人拿出几个小碗,碗很小,比喝功夫茶的碗稍大一些,给我们每人倒了一碗让我们喝,头一次看到酥油茶闻着味儿很不习惯,我们真是喝不下去,我们互相看看好象在说怎么办?人家是好客,是尊重我们,如果不喝就是对人家的不尊重,我示意大家一定要喝,来西藏不喝酥油茶算什么来西藏,于是我先喝了一口,其他人也跟着喝了,由于喝着不习惯我们没有品出它的真正味道,其实不光是我们,任何头一次到西藏的人基本都喝不下去,时间长了可能会好一些。说起酥油茶那可是藏族同胞的主要食品,人人喝,天天喝,它是由茶水和酥油掺在一起打出来的,营养价值极高,喜欢喝甜的加糖,喜欢喝咸的加盐。该聊的也聊了,该看的也看了,该喝的也喝了,开了眼界时间不早了,于是我们和这家藏族同胞握手告别,临走时,我们回敬了一包烟,这位藏族朋友欣然接受.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7-26 16:00:04| 阅读 3980
评论 (3)
 

标题:

进藏见闻(6) 

发表时间:

2007-7-15 20:53:10 

更新时间: 

 

关键词:

  

     战前准备十分的紧张和繁忙,让我们有些透不过气来,人员还在增加,地面部队不断的往前开进,每天都有敌情通报,今天的敌情通报说印度有个山地师放言"这次要雪耻"看来印度真要大打一场了,想雪耻?谈何容易,你也不看看对手是谁?你的对手是正义之师,常胜之师,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王者之师,你有先进的武器但我们有顽强的战斗意志,我们敢于迎难而上,强敌面前敢于亮剑,站着我们是一座山,倒下我们是一道岭,一切对手别想从我这过去,我们充满了必胜信念.对敌情通报我们已经听腻了,此刻我们最盼望的就是尽快开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国家的主权,领土的完整,两个大国之间打一场世界级的,波澜壮阔的哪怕是腥风血雨的现代化战争,让我们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的中国军人过一回战争瘾.这样也不枉军人一回.

    到现在我们的高原反应仍然很明显,有些人经常头疼,我看到有的人一直抱着氧气袋,原因是缺氧,拉萨海拔高度3700多米缺氧达30%.有的人鼻子还在流血,原因是气候过于干燥,环境和生活还是不习惯,吃的还是那些东西,味道不正,没有青菜,到现在一次水果还没吃到呢,边境线上比我们还要苦.机群进藏后我们立即抓紧时间研究战略战术,进行着个种试飞和有针对性的截击训练.

   也该轻松一下了,这天吃完晚饭我约了几个人到附近藏民居住的地方去看一看,走出营区大门不远处就是一个藏民居住的村落,一路上我边走边看,眼前的一切让我感到十分的好奇,这是一处不大的平原,远处是一座座高大的山峰,没有绿色,显得荒凉,寂静,我看到路边的地里有一些石头堆,石头堆上边挂着许多彩色布条,几棵不见绿的树上也挂着许多这样的布条,(后来弄明白这叫经帆)这里人很稀少,偶尔有几个藏民低着头急匆匆的从我们身边走过,他们穿着藏族服装,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我们当时还叫不出名的东西,边走边顺时针的摇动,我们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后来才听说这也是在念经,路边的地里有几头牦牛,头一次看到牦牛还挺新鲜,不远处看到八九个人围着什么东西在顺时针连续走着圈,后来弄明白来这也是一钟宗教活动,这里的宗教色彩很是浓厚,给我的感觉是那么远古,陌生,神秘和不可理解,与现代文明形成一个极大的反差,这时对面走过一个藏民突然对着我说声"金珠玛米雅咕嘟"清晰真切,我一愣神儿,一下反应过来了,哎呀多少年没听到这句话了,今天在这里听到藏族同胞说这句话感到特别的亲切,翻译过来就是"解放军好的很"一句话立刻拉近了我们和藏族同胞之间的距离,再看看眼前的一切好象不再陌生遥远,我们就象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我们走近了这个藏族村落,说是村落其实没有几户人家,也谈不上什么街和路,非常冷清,在一户藏族人家门前站了下来,我们好奇的观察着,这是用石头砌的院墙,墙不太高,可以看到里面的房子,典型的藏式房子,不太高也不太大,院子的门开着,没有马,没有牛,也没有羊,看不到现代的气息.走,进去看一看,我们来到院儿里,院儿里干净,整洁,有四五个穿着藏族服装的小孩儿正在玩耍,不知玩儿些什么,看样儿玩儿的还挺开心,看到我们进来小孩儿并不拘紧,冲着我们大方的微微一笑,这一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们显得很懂事,很有教养,小孩的睫毛很长,眼睛又黑又大,那个样儿真可爱.看到我们进来男主人走出房间,我们主动上前握手打招呼,男主人对我们的到来似乎不太欢迎,显得即不冷淡也不热情,但也有礼貌的伸出手来与我们握手,总算给了面子,机会难得,出于极大的好奇我们也不顾那么多了,即来之则聊之,不管你欢迎不欢迎一会儿我们说不定还要到你家屋看一看呢.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7-15 20:53:10| 阅读 4012
评论 (3)
 
   

共 91  篇,第15/19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5-21 9:32:42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